蒋介石母亲的坟被挖开,里面的棺材未落地,有什么玄机?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蒋介石与母亲感情甚笃,即便母亲已去,蒋介石仍每天祭拜
在去台湾之后也非常惦记身在大陆的母亲
为了让母亲的棺材得以更好的保存,采用了土葬的方式
——【·古代土葬·】——»
古代土葬并不是在地上挖一个坑这么容易。而是将棺材悬在空中,用厚厚的桐油涂在表面,更大程度的保证棺材的完整性。
而蒋介石便采用了这种方式将母亲安葬。
非常孝顺并且非常重视母亲的蒋介石在为母亲选择安葬地址的时候也是非常的郑重。
他请了风水大师来帮他挑选。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将母亲放到了弥勒佛的肚脐眼上,并且为了不冲撞到原本的气运便将母亲的棺材从四角吊起。
——【·临终请求·】——»
在那个年代,妻子一般都与丈夫进行合葬,但蒋介石的母亲却是单独选择了一个地方,这都是因为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的亲自请求。
王采玉临终前向儿子提出了几点请求。
之一条便是希望不要和丈夫合葬,因为王采玉认为自己只是丈夫的填房,并且丈夫的墓中已经有两人相陪,自己不想再居于人下,况且自己儿子如今发展的这般好,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再遭人议论。
蒋介石也尊重了母亲的请求。
——【·王采玉坎坷的一生·】——»
王采玉,本出生于官宦之家,但是从小便家道中落,在她懂事起,便一直用自己的针线手艺贴补家里,家里的日子也算是磕磕巴巴的过下来了。
自己也遵守父母之言在18岁时嫁给了俞某。丈夫只是一个农民,婚后丈夫总是出手打王采玉,婚后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一年后两人的孩子死于瘟疫,丈夫也在不久后离开了。
无处可去的王采玉只好回家,可没想到父亲也没多久就走了。家中的男人先后离开,王采玉看不到希望,在考虑过后便决定出家。
但却在来到寺庙时,主持说她并不是一心向佛,只是因为生活太过困难,便没有为她剃度,而是让她留在寺中帮忙。王采玉灰暗的心情也因此慢慢愈合。
不知不觉王采玉便在寺中呆了两年。某天在寺中遇到了一位相面师,也正是因为他的话让王采玉重新踏入了“生活”。相面师说王采玉以后是富贵之人,不应在此处消磨人生。
而后在堂兄的介绍下23岁的王采玉便嫁给了蒋肇聪,也就是蒋介石的父亲。当时蒋肇聪年龄已经45了,但家境不错,人品也可以,只是夫人刚离开。
婚后的生活也还算可以,两年后蒋介便出生了,
王采玉也因为孩子的出生心情大好,过了几年还为将肇聪生了个女儿和儿子。
王采玉将相面师的话记在了心里,便更加注重对儿子的教育。但是蒋介石小时候却非常顽皮,把筷子扎进喉咙里,大冬天栽进水缸他都干过。
在蒋介石八岁时,丈夫蒋肇聪去世了。但儿子已经长大了,也成为了王采玉的精神寄托。后来堂哥提出分家,蒋介石母子更是相依为命。
后来,蒋介石要去日本留学,王采玉自然是万分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还是尽全力支持,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当。
蒋介石也在日本学习时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他们的阵营。
也因此成为了当时 *** 的重要通缉犯之一。王采玉也知道自己儿子在干大事,和他说不要挂念家里。
知道小有成就时,蒋介石才在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此时母亲已经完全不是蒋介石记忆中的样子,骨瘦如柴,面容憔悴,蒋介石也心疼的流泪了。
可是没有和母亲相处多久,蒋介石又要出发,母亲也不想拖累儿子,便希望儿子每年都可以回来看看自己,蒋介石也答应了。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采玉已经生病许久了,蒋介石经常往返于工作和家中,只为了看望母亲,并且还请了许多医生来看母亲,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此时,正值孙中山重用的蒋介石也并没有放弃回去看母亲,依旧来回奔波。
尽管如此,母亲的病也还是越来越重,在1921年6月离开了。
——【·隆重的葬礼·】——»
母亲的离开让蒋介石非常伤心,便决定为母亲办一场盛大的葬礼。
蒋介石慎重的选择了葬礼的日子,并且孙中山先生还亲自为王采玉写了祭文,并且全国各地都有然来祭拜,也证明了当时蒋介石的实力强大。
此后蒋介石每年都会去母亲坟前祭拜。
——【·到台湾后仍惦记母亲·】——»
在第三次国共合作时, *** 给蒋介石的信中提到了王采玉坟墓的现状,也可以说蒋介石对母亲的思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次合作。
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对母亲非常惦念,也多次让曹聚仁借商谈的机会去母亲坟上探望。
*** 中央也因此加强了对王采玉墓的保护。在蒋介石离开之前也曾希望可以将他葬在大陆。
王采玉的墓也被蒋介石修的极好,后来她的墓进行了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