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进中举后为何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02)320

清代吴敬梓所作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篇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后世的几百年间不知成为了多少人的笑谈。

原本科举及第是一件光宗耀祖、荣耀门楣的喜事,为何这位50多岁饱经风霜,一辈子只会读书,把大半时光用于书桌前,只为谋个一官半职的读书人,面对如此天大的喜事后,竟然会发疯呢?

人们只是嘲笑范进的际遇,但是如果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在,可能大部分人同他一样,发疯到痴狂!

范进中举始末

范进自出生之日起家境就十分贫寒,祖辈们世世代代出生乡野,以田间劳作为生,百年来从没听说范家有出人头地之人。

不同于先辈们,范进从小就好读书,父亲看孩子爱好读书,况且祖祖辈辈这么多年家里就没出现一个读书人,也没出现一个考取功名的人;于是便把他送到了乡里的私塾读书,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培养出他们范家之一个大官。

范父把希望寄托到了儿子身上,奈何他勤奋有余而聪明不足,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一次次化为了泡影,参加了许多次乡试都没能取得一个好结果。

范父也是苦等十年,终究没能听到一个好消息,在遗憾中与世长辞了。

范父去世后,因为范进只知道读书,什么都不会做,就连简单的农耕都不会,全家快到了五谷不分的境地。

而且自己也早就到了该成婚的年龄,可奈何他只会读书,什么都不会,家里又穷徒四壁,没有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往这个火坑里推。

可这世间的缘分谁又能说清呢,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范进同乡里有一胡姓人家,常年以杀猪宰羊为生,乡亲们称他为胡屠户。

胡屠户家虽然不大富大贵,但基本温饱没有问题,但是自己的女儿由于相貌不端正,膀大腰圆,性格火爆,媒婆介绍了不下一百个男子,都被她吓得连连拒绝,一时间乡里人都知道胡屠户家有个彪悍的女儿。

胡屠户愁坏了,女儿一天天大了,无奈之下选择了那个一直令自己瞧不上的范进,正好范进情况相同,两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也许就是因为娶了这个彪悍的丑女,给范进带来的福气,一连数十年都没成果的他,终于在几年后中了举人。

一时间范进尝尽了人间冷暖,中举之前门可罗雀,一年也不见得有几个客人来访,中举之后整个门楣都要被邻里乡亲挤破;中举之前胡屠夫对这个女婿一万个不满意,中举之后点头哈腰满心欢喜。

不仅如此,中举之后,范进与当地官员平起平坐,不仅不用行跪拜之礼,而且免去了各项苛捐杂税,范进一朝成为了人上人。

这也许就是范进为什么为了科考坚持了几十年,几十年的辛苦在此时看来都是值得的。

范进中举后,生活品质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茅草屋变成了大房子,以前老婆还得以捡破烂为生,如今穿金戴银,以前吃糠野菜,现在大鱼大肉。

身份地位的巨大变化让范进无所适从,他心里的落差之大很容易冲昏头脑。

吴敬梓为何在《儒林外史》书中写下范进中举的故事呢?

一方面作者是为了揭露人性被利欲熏逐渐腐蚀的过程,以及被腐蚀后的巨大变化,通过范进中举的例子批判和嘲讽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另一方面作者以此表达内心的理想,热情地歌颂了像范进这样极少数一类人群坚守理想,始终坚持自我,即便外部充斥着各种倒彩声、嘲笑声,依旧不为所动。

对于范进的故事,很多人嗤之以鼻,还有一些人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以考取功名为毕生理想的读书人。

我们不禁要问像范进这样的案例,放到现在官居何位呢?

回顾范进整个功名史,首先是中了举人,当时所有秀才参加本府组织的乡试后,及第者则为举人。

举人,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给皇帝举荐的人才,最早出现于汉朝,盛行于明清。

当时大多数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苦读多年只为一朝及第,因为中了举人,就意味着自己摆脱了更底层的农民阶级,从而跻身为上流人士,就像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

这也就是为何古代人常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原因了。

就在范进中举人不久后,他的母亲也撒手人寰,不同于范父临终前的悔恨,范母好歹在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儿子中举的画面,儿子能出人头地,她也含笑九泉了。

古时,父母离世,身为人子需守孝三年。

等范进守孝三年后,便进京参加殿试,不仅考中了进士,而且被皇帝钦点为了状元郎,一甲及第。

一时间范进成为了皇帝跟前的红人,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皇上的御史,后又被吏部派遣到山东掌管教化工作。

对照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条例,范进所中的举人,在当时起码是县令级别,也就是可以担任一县之长,级别处于处级干部。

况且后来还成为了状元郎,而且不同于现在高考省状元,那可是全国选拔三年的状元,如若放到现在,简直是天大的美名。

再后来的山东学道工作职责为掌管整个山东省的教化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妥妥的正厅级干部。

所以大家想想,范进中了举人相当于当了县长,中了进士一甲,后任厅长,如此巨大的身份跳跃,任谁又能平静对待呢?

中国科举史

作为现代参加过中考、高考的学生来说,我们十分好奇,如果把自己放到古代又该如何走好科考之路呢?

现在看来贯穿中国几千年的科考制度,不仅为朝廷选拔了无数的人才,更是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为数不多出人头地的平台。

相比现代,古代的寒门子弟要想摆脱出身简直难上加难,在我国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就不可能考取功名,连报名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些富豪官绅的世家子弟才有机会谋个一官半职。

真正的科举制度则是从隋炀帝元年才开始实行的,由此开启了中国几千年的选拔人才制度,唐宋时期达到了当时的一个顶峰,通过科考给当时的朝廷选拔了一大批才干之人。

宋朝之后,科举制度的一个非常致命的弊端凸显了出来,那就是参加科举要交钱,而且数额很大,况且很少有人一次就考中,所以一些出生寒门的学子根本就无力承担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费用。

再有考试内容又设置的很不合理,很多学子怨声载道。

直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被改的面目全非,考试内容非常单一,只留下了八股文,想想一个如此单一的考试形式又怎么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呢?

考试内容单一不说,科考体系又十分复杂,一个考生只有先后经历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共五个等级,才能最终得到重用,可想而知普通家庭的子女想考去功名谈何容易。

再有当时考试保密程度不高,阅卷又不算公平,买官卖官、收受贿赂屡见不鲜。

更何况科举考试往往只有男子可以参加,女人读书考取功名成为了极其奢侈的事。

古代的封建制度不仅轾楛了普通老百姓的思想和生活,其科举制度一样给当时的读书人带来了执念。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考取功名利禄”,所有挤破头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变得不那么纯粹,把读书当成了考取功名的工具。

就像范进这样,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全都耗在了科举上,没有其他生活技能,始终把考取功名作为自己毕生唯一的目标。

几十年都没考中,没有想着另谋生路,一心只守着科举唯一一条路,完完全全是被当时的科举制度给毒化了,人格和灵魂都严重扭曲。

正是由于他的执念,他才会在中举后发疯!

也许他长期以来已经完全处于自我 *** 状态了,数十年没有中举的他早已接受了现实。

自己也确实没有中举的命,但这一次的中举突然间猝不及防得让他无所适从, *** 来的太快,一时难以接受,喜极而疯!

现代高考优势

有别于古代不严谨的科举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则相对完善。

现代的高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高考制度不断与时俱进,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不同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到自己合适的内容。

这放到古代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古代的书生科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整个朝廷都会乱了套。

反过来如果让现代的这些理科生、体育生、艺术生们像古代书生一样通通都写八股文,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画面想想都觉得好笑。

更何况现代的高考相比古代的科举要公平的多,虽然每年高考后也会偶尔爆出一些高考丑闻,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高考是公平的,无论是从考场到阅卷,再到录取,每一个环节都是严谨的。

再有现代的高考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通过高考可以有效地把学生们进行分层,而不是像古代科举一样一刀切。

现代人才的选拔更加多样,什么类型的学生适合什么类型的学校,什么样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越来越科学的录取制度,越来越规范的行业要求,让学生的分数和天赋不再浪费。

这样的模式和社会环境让所有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也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现代高考制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选拔官员,而是通过高考把不同的学生分流道不同的行业,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生存能力。

高考不再是考取功名的通道,而是获得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的途径,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高考并不是为了求得官名,苦读十几年书的学生对官名会看淡,更不会执拗于一官半职!

范进的故事不仅仅是个笑谈,更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不过想一想如果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那些执迷于官本位的人来说,也会激动地发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8/518314.html

“范进中举后为何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的相关文章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执政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因丈夫去世而成为皇太后,得以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可过了不到一年,阎姬就被宦官孙程推翻,遭汉顺帝囚禁而去世。阎姬深得安帝宠信,入宫仅一年就成为皇后,不仅害死了情敌李氏,还将安帝唯一的...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芳兰,生卒年不详,北海剧县人,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的女儿,吴末帝孙皓的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安元年(258年),孙皓为乌程侯时被聘为妃。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孙吴灭亡后,随孙皓迁居洛阳。人物生平立为皇后滕芳兰是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为乾隆身...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派他到地方担任门下贼曹。后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升为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建安十八...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对《三国演义》中,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实在是大意了啊。虽然是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但刘备实在也有失察之过。当日,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两月,刘备这面惨胜。但是汉中人口多被曹操迁入中原,刘备也没有发起陇西之战进一步占领陇右诸郡。...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对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演义史里演绎的那么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在中国广大民众的认识里,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谋略的代名词。而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诸葛亮的智才写得天花乱坠。罗贯中这么做,其实是不大好的。诚...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