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贾诩真的是毒士吗?贾诩真的阴险毒辣吗?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8)420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名号称是毒士的谋士贾诩,看他的这个外号就能猜得到,贾诩出的计策肯定都是以毒辣出名。但贾诩本身难道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吗?历史上真实的贾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贾诩究竟出过一些什么样的计谋呢?贾诩在后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名声,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贾诩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魏政权正式成立,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初形成。

曹丕能够称帝,少不了其父曹操为他打下的基业,更少不了谋臣谋士在帷幕后的推波助澜。其中,被称为毒士的贾诩功不可没,他为何被称为毒士?又做出了哪些贡献,能让曹丕在称帝后封其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尉呢?

1、文和不和

贾诩,字文和,他毒士名号来源于一次著名的历史事件——文和乱武,又称李郭之乱。

事情始于建安三年,王允用美人计激怒吕布,让其将董卓杀死,随后迅速掌权。董卓在位时,残暴不仁,他的部下李傕、郭汜唯恐被赶尽杀绝,便兴起了逃跑的念头。谁知中途被同为董卓部下的贾诩拦下,他三言两语便打消了二人逃跑的念头。

贾诩说:二位弃兵单枪匹马逃走,到时区区一个亭长就能将二位抓获。不如集结有限兵力,一边向西打一边招兵,如果能够攻下长安,为董卓报仇,奉朝廷之命去征讨天下,那自然是极好。若计划失败,再跑也来得及。

李傕、郭汜二人一听,觉得十分有理,便一路招兵买马,开始了西征之旅。彼时华夏大地已经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军、民都想活命,纷纷加入了李郭的大军,等到攻至长安时,军队已经有了10万人!

李郭大军征战一路,士气高涨,以破竹之势击破了本就不稳定的王允政权。攻入长安城后,李傕、郭汜先是劫持汉献帝,谋夺政权。而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长安城开始了长达近四年的地狱模式。这期间,战乱、瘟疫,让长安城损失人口高达了几百万人,而这一切,始作俑者贾诩难辞其咎。

贾诩不计后果煽动李傕、郭汜进攻长安,他自己未费一兵一卒,便保全了性命。仅凭三言两语,便加速了汉朝的灭亡,搅得天下大乱。贾诩以这种方式登上历史舞台,令人不耻!无怪乎被冠以毒士的恶名。

这是大众眼中的贾诩,然而真实情况却另有隐情。贾诩的确是为了保命才为李郭二人献策,但为的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数万万凉州百姓的性命。

2、文和乱武背后的隐情

要探寻这其中的隐情,需要从王允掌权后的所作所为入手。

王允掌权后,私吞董卓的财物不说,还滥杀他的旧部,在涉及到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的处置问题时,王允计划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关东兵对凉州兵恨入骨髓,此举无异于将凉州兵送上黄泉。

因此,此决定一出,凉州人心惶惶。保家卫国的将士性命都不保了,无用的老百姓还有命活吗?于是渐渐地有流言传出——王允要杀尽凉州人。贾诩正是听到了传言,才会有后续煽动李傕、郭汜进攻长安的动作。

贾诩为什么听说王允要杀尽凉州人后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动作了呢?这是因为贾诩有一番拳拳爱民之心。他自小出生在凉州,对故土感情深厚,无法容忍家乡遭此横祸。但他自身力量微弱,难以保全数万百姓,于是他只能智取。

长安城百姓遭屠杀,并非贾诩本意,他的本意只是保护凉州百姓,并不想残害另一城的百姓。可谁知,人心难测,贾诩单单算到了此法可以保凉州百姓,却没有算到李傕、郭汜在得到更高的权利后,会变得嗜杀至此,人性的黑暗,并不在贾诩的算计当中。所以,事态后来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无论贾诩本意如何,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都难逃其咎。

善良的贾诩,和常人眼中视人命如草芥的贾诩大相径庭。仅凭文和乱武背后的隐情,也无法证明贾诩的爱民之心。想要进一步佐证贾诩的品性,不妨来看下后续发生的两件事。

之一件事情是贾诩帮助汉献帝逃跑。李傕、郭汜占据长安城后,不到4年便被曹操破城。曹操能如此快地击败李郭二人,是因为汉献帝逃跑后,李傕、郭汜无法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其中要多亏了贾诩的助力。

贾诩选择帮助汉献帝逃跑,是因为他想及时止损,他深知长安城人间炼狱的惨状是自己一手造成,由自身引发的霍乱,当由自己解决。而他帮助汉献帝逃跑,无异于站在了李傕、郭汜的对立面,可以说,贾诩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可是在生命和大义面前,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好在贾诩的生命并没有收到威胁,那么,为何在放走汉献帝后,李傕、郭汜还如此的信任贾诩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贾诩个人计划周全,并未让二人察觉到他的动作。其二是因为李傕、郭汜根本就不了解贾诩。

他们二人眼中的贾诩,和世人眼中的贾诩一般,为求自保,而不考虑百姓生死,不然为什么会劝他们二人西征呢?可实际上呢,贾诩并不是从自身立场出发的,他是为了凉州的百姓。而这个原因,李郭二人也永远不会知道,心中无善念,无怪乎他们会败得如此之快。

第二件事情是曹操来犯时贾诩劝说张绣投降。张绣何人也?他是镖旗将军张济的从子,骁勇善战,颇得民心。但就是这样一位枭雄,却听从贾诩的建议,选择了投降,这是为何?

原来是贾诩一早就告诉过张绣,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果二人负隅顽抗,曹操必然不会留他们性命。若选择投靠,曹操此时正是缺人之际,二人可以因才华保全性命。

从这件事中,可以再度看出贾诩的爱民之心。贾诩之所以这么果断地选择投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兵力雄厚,抵抗的下场只会连累到无辜百姓。他不想再看到百姓受苦受难了,所以甘愿将风险揽到自己身上。

3、暗助曹丕称帝

事实证明,贾诩果然算对了曹操的心思,他与张绣安然无恙的入了曹营。贾诩入曹营后,先后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和渭南之战的胜利,为曹魏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此期间,曹操就立储之事前来询问贾诩的意见,后者思索片刻,只说: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曹操听后,就立了次子曹丕为继承人。

贾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袁绍与刘表在立继承人时均未立长子,从而导致内部大乱,曹操的长子曹昂早早去世,曹丕就是名副其实的长子。想要避免步入袁绍、刘表的后尘,确保曹氏内部的安稳,立曹丕为继承人是更佳选择。

后来曹丕顺利登上帝位,贾诩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自然不必说。曹丕册封贾诩为太尉,也算是报答这拥立的恩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1095.html

“贾诩真的是毒士吗?贾诩真的阴险毒辣吗?” 的相关文章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交战,先锋张辽和凌统大战五十合回合,不分胜败,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也想立功,于是,向孙权建议只带领一百人偷袭曹营,孙权为了挫曹操士气,同意了。于是,当天夜里,甘宁带着一百个骑兵,突...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对沮授为何不一脚踢开袁绍另谋出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少有大志,多谋略”,曹操曾感叹说,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则天下不足虑。东晋史学家孙盛甚至认为,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沮授之谋是否能与西汉开国谋士张良和陈平相提并论,我们暂且不说...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假如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功臣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着实不少。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在开国之后,对立下大功的臣子开刀。汉高祖在建立汉朝后,封了多位异姓王,他是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深知手握重...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巫蛊之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这场大悲剧中,几万人不幸丧身。太子与皇后、刘姓皇室,以及一众大臣都纷纷被逼自杀或被杀。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在这场灾害中,...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朱琏:宋钦宗赵桓的皇后,为了捍卫尊严宁死不屈

朱琏:宋钦宗赵桓的皇后,为了捍卫尊严宁死不屈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历史上最惨烈和屈辱的事件莫过于“靖康之难”。靖康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破都之耻,第二是被俘之耻,第三便是“献乳礼”和“牵羊礼”。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陷汴京城,除了烧杀抢掠外,还俘虏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三千余人北上金国。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