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吕布没杀过一个名将,为什么还被称为三国“之一猛将”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28)470

古代民间流传着一段三国猛将谱: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一吕,即是吕布,可见在老百姓心中,他是三国时代独占鳌头的猛将,无人可以匹敌。而老百姓的这一认知,可能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毕竟在这部小说中,吕布曾以一人之力,大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关羽和张飞的武力值是何等水平,这三人加起来居然只能跟吕布打个平手,可见吕布的骁勇善战,不愧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然而,在正史中,吕布从未杀过一个有名的大将。他一生的战绩,只是在虎牢关之战中,“战无五合”斩杀河内名将方悦,“手起一戟”将穆顺挑于马下,再“十数合”重伤锤将武安国。后来在徐州之战中,“战不三合”刺伤了袁术麾下大将李丰的手。总共斩二伤二,无生擒。

既然如此,他为何被称为“之一猛将”?

天下之一的武力值

吕布虽战绩平平,但是他的武力值堪称变态级别的。

“三英战吕布”是演义小说中的情节,但吕布确实同时大战过关羽和张飞。关、张二人联手,“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在濮阳城下,吕布又一次同时对战曹操麾下最强悍的两员猛将——许褚和典韦,此二人联手也不是吕布对手,最后迫使曹军六将围攻,吕布方才退走。

关羽、张飞、许褚、典韦这四人都是三国时代的顶级武将,威名赫赫。然而,他们在吕布面前,一个人根本就没有胜算的可能。

我们再拿一个参照物——袁术麾下猛将纪灵,来衡量吕布的武力。盱眙之战,关羽与纪灵阵前厮杀,“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气力不继,大叫稍歇;徐州之战,张飞与纪灵交手,“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挺矛将纪灵刺于马下;而在辕门射戟宴席上,吕布揪住欲走的纪灵的脖领子,凌空拎回帐中,“如提童稚”。也就是说,能跟关羽、张飞厮杀数十回合的猛将,在吕布面前就像是一个毫无反抗之力的小孩子。《三国志》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辕门射戟”,这种百步穿杨的能力,在整个三国时代,屈指可数。

一人能同时对峙关羽、张飞,说明近战能力恐怖;射箭百步穿杨,说明远距离攻击能力也首屈一指。由此可见,吕布的武力之强,还真不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

《三国演义》里唯一对吕布的吹嘘,可能就是他的颜值。书中描写他身高一丈,腰大十围,眉清目秀。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帅得一塌糊涂。然而在《三国志》中,陈寿却没有提到吕布的长相,这说明吕布可能就是普通人相貌,没必要刻意去提。

吕布有政治心机

论武力值,吕布毫无疑问首屈一指,但若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猛将,还要会排兵布阵、统帅三军,否则就是武夫而已。

《三国演义》里虽夸耀吕布的武力值和颜值,但却把他描写成一个智商明显偏低的粗人,干什么事都不过脑子。

然而,这不是历史事实。

《三国志》中记载,吕布一开始出身普通家庭,“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只是以勇武被推荐当官的。“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吕布在并州给刺史丁原当主簿,一个文官,这说明吕布并非只会打打杀杀。吕布还能跟长官丁原关系处得不错,说明他待人接物、察言观色的情商也不低。

所以,吕布并非粗陋、没文化的武人。

汉灵帝死后,吕布随丁原到京都洛阳,参与了诛杀宦官的行动。当时,并州牧董卓率凉州兵进驻洛阳欲篡权,而丁原是其最忌怕的力量。董卓于是暗中派人以高官厚禄收买吕布,刺杀丁原。吕布立即“斩原首诣卓”,丁原所部被董卓吞并。吕布以老上司的性命,换来了骑都尉的官职,又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对他十分信任,很快将他提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然而好景不长,董卓为人“性刚而褊,忿不思难”。一次,吕布不知怎么惹恼了董卓,董竟操起铁戟向吕布刺去,若不是吕布躲得快,差点儿死于非命。吕布由此对董怀恨在心。

吕布利用值事中阁之便,和董卓宠爱的一个侍婢勾搭成奸。恰好此时司徒王允正密谋刺杀董卓,便利用吕布“忧死不暇”的心理,拉他为同党。随后,吕布趁董卓上朝之时将其杀死。王允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封温侯。这段历史,后来被演绎成了吕布和貂蝉的爱情故事。

跳出“背叛”的观察角度,我们会发现,吕布的反水时机都恰到好处,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名利。他从执金吾被提升到中郎将封都亭侯,杀了董卓又升到奋威将军,还能“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成为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而且,杀了董卓,他还拥有匡扶汉室的功劳,个人声望达到顶峰,隐然有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象。

由此可见,吕布是有政治心机的,懂得如何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当然,在谋略和判断上,他无法与诸葛亮、郭嘉等人相提并论。但是他的心智水平,也不会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任人利用。

强悍的统兵作战能力

吕布杀掉董卓后,害怕并厌恶凉州人,凉州人也都怨恨他。因此董卓的部下李傕等人纠合一处,回军进攻长安。吕布抵挡不住,使得李傕等攻入长安。吕布不得不率领数百名骑兵逃出武关,准备投奔袁术。

他带着数百人,在逃跑路上,“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吕布就这么点儿人马,把万余人的黑山贼给剿灭了,可见“飞将”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其统兵作战能力算得上是上乘水平。

再来看吕布与曹操的濮阳之战。曹操进入濮阳城,吕布很快找到了突破点——即号称“精锐”的“青州兵”。所谓“精锐”是相对于黄巾军而言,本质上还是黄巾军出身,缺乏战斗力,也缺乏战斗意志。吕布用骑兵冲击曹操阵中的“青州兵”,果然扰乱了曹操的军阵。这次“濮阳之战”,以曹操失败告终。

正因如此,即使吕布后来被曹操所擒,也豪言“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当时,曹操都心动了,不忍心杀他。曹操是何等精明之人,吕布如果是夸大其词,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而吕布的骑兵统帅能力的确是高水平,所以连曹操这样麾下猛将如云的人都对他爱惜不止。最后还是刘备提醒曹操说:“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曹操点头称是,这才狠下心将吕布缢死,永绝后患。

除了统领骑兵作战的能力,吕布也会使用计谋。

仍以濮阳之战为例,曹操进攻濮阳,吕布出兵迎战。曹操出师不利被击败,此后几次交锋均遭挫败。濮阳城中,有大户田氏向曹操诈降,曹操不知是计,进入濮阳城,结果被吕布军队包围。在北门,吕布引兵冲杀过来,迎面碰见曹操,却不认得他,问道:“曹操何在?”曹操连忙回答:“骑黄马者是也。”以此免于被俘,被大将典韦从东门救走。

还有一例,吕布投奔刘备后,有一次,刘备向东攻打袁术,吕布乘机袭取了刘备的驻地下邳。刘备回军后只得憋气归附吕布,吕布命刘备驻扎小沛,自称徐州刺史。袁术派遣将领纪灵等人率领步骑兵3万人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手下众将对他说:“将军您总想杀掉刘备,现在可以借袁术之手来实现愿望。”吕布说:

“不对。袁术如果击败刘备,就会北向联合泰山郡的诸将,那我们就处于袁术的包围圈中,不能不救刘备。”便集结步兵1000人、骑兵200人,火速赶往小沛去救刘备。吕布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在战略上有一定远见。

纪灵等人听说吕布率军来到,尽皆收兵不敢再攻。吕布在小沛西南1里的地方安下营寨,派传令兵去请纪灵等人见面,纪灵也回请吕布一起饮宴。吕布对纪灵等人说:“刘玄德,是我的弟弟。我弟弟被各位围困,所以我赶来救他。我生性不喜欢撮合别人来争斗,只喜欢排解争斗。”于是,吕布命令门候在军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诸位请看我射这支戟旁边的小支,如果一箭射中,诸位就撤军离去,如果射不中,你们可以留下来决战。”说完举弓就射,正中戟上小支。众将大惊失色,同声说:“将军真是天神般的威风!”第二天,大家又在一起欢宴,然后各自罢兵返回。

吕布用“辕门射戟”,成功化解了纪灵与刘备之间的战事。他兵不血刃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成功震慑了纪灵与刘备双方,提高了自己的威武形象,可谓一箭双雕。蔡东藩曾评价:“一箭能销两造兵,温侯也善解纷争;辕门射戟传佳话,如听当年嚆矢声。”

可见,吕布既有统领骑兵作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战术技巧。《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前期大主角曹操与刘备,对吕布在武力上极尽吹捧,谋略上却有所贬低,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无头苍蝇的悲剧

不过,吕布的能力也就这个水平了。他虽有战术谋略,却没有战略规划,只能凭借自己的勇武和作战经验,投身于一场场具体的战斗中。

归根结底,源于他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

我们来看刘备,他从编草鞋时期,就已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尽管刘备一直流浪,但他的目标非常清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刘备曾投靠曹操,后来则跳出来攻打于他有恩的曹操,却没有人骂刘备反复无常,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目标从未改变。

反观吕布,他一直没找到自己的长远目标,反而执着于个人成绩的得失。他的每次反叛,看到的都是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布局。董卓垮台后,吕布“创业”的7年,就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当曹操的老朋友张邈反叛曹操时,张邈找吕布联手,吕布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波突如其来的攻势,让曹操猝不及防,吕布占据濮阳,各个郡县群起响应,对曹操造成很大的伤害。

兵偷袭刘备的下邳城。他先投奔刘备,却两度把刘备打败,之一次,刘备向吕布求和;第二次,刘备带军投奔曹操。

于是,曹操带上更强大的阵容来打吕布,最终包围下邳城,活捉吕布,将吕布处斩。

吕布对外征战缺乏明确的方向,对内又没有真正的头领风范,他虽然想得到大家的尊敬,但所作所为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吕布疑心重,他有一个很厉害的谋士陈宫。徐州一战,陈宫帮助吕布从刘备手里夺取徐州,并指挥军队大破张飞,俘虏刘备的妻妾儿女及其部曲的家眷。不料有一天,吕布部将、河内人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据其部将曹性所言,其同盟还有陈宫,吕布自此不再相信陈宫。

建安三年,曹操大军攻打吕布于下邳城。此时吕布欲投降,陈宫劝阻,认为曹操远道而来,其局势不能持久,吕布可以用步兵和骑兵驻守城外,自己率领其余人马关城门把守。曹操如果向吕布进攻,自己就带领部队从后面进攻曹军;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吕布就从外面救援。用不了一个月,曹军粮食全部用尽,发起进攻就可以打败曹操。

尽管陈宫的计策可行性很高,但吕布对陈宫不信任,转而求救于袁术。此战期间吕布虽勇猛,却心胸狭隘多猜忌,不听陈宫建议,导致逢战多败。吕布军中也因此军心不稳,最终部下反叛,缚了陈宫投降,吕布失去谋士,最终投降被斩。

(摘自《看不够的中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8/522853.html

“吕布没杀过一个名将,为什么还被称为三国“之一猛将”” 的相关文章

方国珍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方国珍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方国珍,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民起...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熟读兵法,计策超群,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既然萧何前期帮了他,后面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韩信本身就有将帅之能,又颇有魄力和野心,在刘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在当时的楚汉作战,刘邦多采纳韩信建议,且都获得成功,可以说,楚汉战争就是韩...

秦始皇的祖先是谁 秦始皇断子绝孙了吗

秦始皇的祖先是谁 秦始皇断子绝孙了吗

对秦始皇的先祖究竟是谁呢?死后其后代都落得怎样的下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的一生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在不同的历史爱好者眼中有着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抛开秦始皇人生事迹不谈,来讲讲他的身世及后裔。第一个:嬴氏先祖。秦始皇的祖先是何许人也呢?很多朋友在看到...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王溥:北宋初期宰相,历任两代四朝宰相

王溥:北宋初期宰相,历任两代四朝宰相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并州祁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生于官宦世家。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后汉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