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同属民国 *** ,军统和中统会经常内斗?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29)520

特务机关是特殊部门,掌管机密,位高而且权重,很容易威胁到高层。为了防止特务系统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高层通常都会人为的制造矛盾,让不同系统的特务内斗,以便于高层控制。

而特务机关也明白“合则死,斗则生”的道理,只有适当的内斗才能让高层不对他们产生怀疑。所以通常来说,特务部门对内斗这件事也不会避讳。

这种高层人为制造的矛盾,就是军统和中统内斗的根本原因。

除了根本原因外,“两统”内斗还有一个直接原因——业务竞争。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以抗战为由,将 *** 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 *** 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就是所谓的“中统”。

几个月后,蒋介石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为“国民 ***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就是所谓的“军统”。

蒋介石建立中统和军统的初衷,是希望把特务机关的业务切割,让中统负责监控 *** 机关内部,打击一切 *** 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让军统收集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这样的话,各搞各的业务,会比较专业一些。

而且扶持军统,也能打击CC系,让蒋介石的地位更稳固。

“两统”建立之后,起初一段时间,收集到的情报都会按规矩来,把属于对方负责范围的案子移交给对方接收,不会跨界插手。

但是,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势力的扩大,“两统”也就不管这些了,都在跨界管对方的案子。

比如戴笠就曾经扣下了本该属于中统负责的案子,让自己人处理。中统知道后,也是直接报复,有关于军方的线索,也不给军统。

更要命的是,中统地位本来比军统高,但因为军统趁着抗战规模的扩大,急速发展势力超过了中统,不拿中统当大哥看了,让中统心里非常不爽,觉得军统都是一帮小人得志的家伙,要修理修理才行。

这种巨大的矛盾,于是就造成了双方撕破了脸皮,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1938年,“鲁东行辕事件”,军统杀死了中统卢斌等十余人。中统把军统告到了蒋介石那里,蒋的态度很有意思。他十分恼怒,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纵容了军统。(鲁东行辕的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中统和军统出身,军统出身的副主任厉文礼看主任不爽,居然直接暗杀了中统出身的主任卢斌)

1940年春,军统发生“军统电台案”,军统很没面子。中统借机大肆攻击军统,报了一箭之仇,把军统上下气的要死。

1941年底,军统四大杀手之一的赵理君因贩卖 *** 与中统韦孝儒结怨,寻机将韦孝儒活埋,由于此事影响极大也极坏,赵理君被蒋介石命令处决。事后,“两统”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对对方恨之入骨。

1945年,中统大佬徐恩曾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放纵前妻大发国难财,被戴笠抓到证据,捅到蒋介石那里,此事直接导致了徐恩曾的仕途被终结,中统从此一蹶不振,气的中统上下对戴笠咬牙切齿,誓要搞垮中统。

像此类事件,抗战期间数不胜数。

有人曾说,中统和军统除了在“ *** ”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外,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别看他们身上都挂着党国徽章,但实际上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

所以总的来说,中统和军统内斗的根源,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高层纵容,故意制造矛盾(中统不是蒋介石的心腹班底);二是他们在业务上的竞争。

情报这块蛋糕就那么大,两方都想分对方的蛋糕邀功。这要是都不打架,就是见鬼了。

当然了,情报部门内斗,这并不是民国特有的现象。美国的CIA和FBI也有内斗,相互没少坑对方。比如911事件就是这两个情报部门相互不信任导致的悲剧。

曾经号称“蒋介石头号智囊”的杨永泰,1936年在湖北省主席的任上不明不白的就挂了,案子一直没有破。明眼人都知道,这与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脱不了干系,并且这样明显的暗杀行动,恐怕二陈控制的“党务调查处”(中统前身)也是之一嫌疑单位。

试想一下,蒋介石身边如此身份的高级幕僚长和封疆大吏,都逃不掉中统的小黑手,精于权谋的蒋介石如何不惊惧有加?陈氏兄弟虽然是蒋的嫡系,但当时的权力膨胀实在过快,并且陈立夫此人的更大毛病,就是特别喜欢抓权,民国党政和警察系统的要员,多为CC保举和安插。

杨永泰被贬出中枢和横尸街头,就是因为动了二陈的奶酪,因为杨某人也非常擅于弄权。CC虽然没有军权,但是却掌握着当时更大的特务组织,是秘密活动的行家里手,所以杨永泰事件,其实是给蒋介石敲了一记警钟,从此以后,他开始大力扶植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

所以,黄埔系的“特务处”从一开始就是制衡中统的有力工具,戴笠自然也清楚蒋介石的意图,从来对中统毫不客气。按照戴笠黄埔六期都没有毕业的资历,凭什么有胆量跟老字号中统叫板?当然是背后有人撑腰嘛。当特务处接管“南昌行营密查组”的所有人员和设备后,已经一跃成为更大的特务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为了整合所有的秘密行动和情报人员,蒋介石下令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以陈立夫为首任局长、南京警察厅长陈焯为副局长。原党务调查处改编为一处,原复兴社特务处改编为第二处,同时还成立了负责邮电检查的第三处,搞笑的是,这个军统局从局本部到三个处,居然是分四个地点各自办公的。

按理说,局长既然由“中统创始人”担任,之一处应该很吃香很牛叉吧?no,戴笠对陈局长至多是表面恭敬,暗地里根本不鸟他,更与徐恩曾的一处因为权力、经费和办案权争得不可开交。很多时候,戴笠有事情根本不向“军统局长”汇报,而是直接面呈蒋介石,陈立夫亦无可奈何。

在戴笠与徐恩曾较量的初期,双方还顾忌着一些面子,没有撕破脸皮明着干,只是暗中憋着劲互搞。到了抗战爆发以后,军事情报和谍报工作成为重心,徐恩曾的之一处渐渐力不从心了,因为戴笠第二处多为黄埔军官,行动力和专业性较强,所以戴笠权势日重,双方的争斗把军统局闹得乌烟瘴气,反而削弱了整体特工力量,蒋介石无奈下令分家。

1938年戴笠的一处升格为军统局,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属于现役单位;徐恩曾的二处独立出去成立中统局,隶属于“中央党部”,属于党务机构,其实严格来说,提问是有暇疵的,因为只有军统算是国民 *** 的下属单位:“国民 ***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而中统是党务机构,并不算民国 *** 机关。

分家时对双方的职责范围也进行了分工,不染指军队是给中统划的红线,所以《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立仁及其部下一身军装是错误的,中统不是军事单位, *** 军装不挂军衔。既然双方职责划分已经清晰,那么争斗就应该消停了吧?

当然不是,在蒋介石手下的三大政治派别中(政学系、CC系、黄埔系),始终存在着争当主流派别的矛盾,其中政学系是一群老官僚(杨永泰、张群、熊式辉等),他们主要控制 *** 部门,与主军的黄埔系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所以在黄埔系看来,CC系及其附属的中统,才是他们成为唯一嫡系的大敌。

比如像陈诚、胡宗南等人都暗中以蒋的接班人自居,就是这种思想作祟。黄埔时期就担任校长机要秘书的陈立夫自然也不甘示弱,因此这两个派系必然通过各种办法,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以便在蒋介石面前争宠夺利。

而军统正是黄埔系的急先锋,中统则是CC系的代表性机构,因此这俩单位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双方老大也很清楚,蒋介石既不会坐看中统吃掉军统,也不会允许军统打垮中统,双方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只要不威胁蒋的权力和地位,他不但会默许,甚至会希望这种矛盾存在下去,其结果就是军统和中统互相掐个不停,狗咬狗并且嘴里的毛越来越多。

在戴笠的强势运作下,到抗战末期军统的势力极为庞大,已有打垮中统之势,封建思想严重喜欢搞派系平衡的蒋介石又不放心了,再密令钱大钧、胡宗南、唐纵、宣铁吾组成“五人秘密小组”监控戴笠和军统,名单上这才四个,怎么少个人呢?因为组长正是蒋介石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2958.html

“为什么同属民国 *** ,军统和中统会经常内斗?” 的相关文章

安禄山为何要选择起兵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安禄山为何要选择起兵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这段话说的是,安禄山造反不久,不只是身上长满疮,而且很快就失明了。既然他造反不久就失...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83个王朝更替,559位帝王更迭。559位帝王,我最为偏爱的是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对于他的喜欢,不是因为影视剧对于他的魔改,而是尊重历史,结合史实,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一位不慕美色,不喜享乐,只为百姓的皇...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还不知道: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国2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带来的康乾盛世,将国力一度推向顶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厦将倾时的落魄与无助。清朝的统治者是我们常...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还不知道:慈禧与光绪什么关系?为何让光绪称自己“爸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和光绪皇帝错综复杂的关系慈禧和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便登上了最高的地位,虽然表面是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慈安太后无心朝政,所以国家大权还是掌控在慈禧手中。慈禧与咸丰皇帝有一个亲儿子,...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253年),张承之女,诸葛瑾外孙女。后嫁南阳王孙和为正妃。生骑都尉孙俊和公主陆孙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兴二年(253年),因舅舅诸葛恪被杀,孙和遭到赐死。她也随之殉情而亡。人物生平张妃是张承的女儿,张承一开始死了前妻,祖父张昭欲为其聘娶诸葛瑾女儿...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