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海丝文脉 漳州月港扬新帆
任妍 苏海森
福建漳州月港,亦名月泉港,因其“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而得名。400多年前的古月港,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港,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地之一。现在,月港古镇以其独特的方式述说着往日繁华和今日风貌。
月港码头遗址。人民网 陈腾摄
据了解,月港繁盛时期拥有18条航线,通往东南亚与西亚、拉美、欧洲等47个国家与地区。
在“海丝”时空链条中,月港的地位不可或缺,影响深远。
“月港的兴起是从明朝开始的。”龙海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智猛介绍,随着月港海外贸易的迅速崛起,茶叶、瓷器、纺织品等无数货物顺九龙江支流抵达月港,等待出洋,带着异国特色的商品也同样云集于此。鳞次栉比的双桅船停靠在月港码头上,忙着上货、卸货。
江智猛认为,历史上许多中西文化在月港碰撞和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港口文化。
岁月流转,当年的港市遗址,今仍依稀可见。
如今,龙海区海澄镇月港码头临江的豆巷,屋宇接连不断,砖墙紧密呼应,明代的建筑风格依稀可辨。在豆巷旁不足一公里的江岸上,溪尾、阿哥伯、店仔尾、容川、中股、路头尾、饷馆7座古码头顺沿九龙江依次排开,古镇仍保留着晏海楼、城隍庙、文庙、萃贤坊4处遗址。
“当时,这条古街有商行数十家,售卖着食品、手工品,更有香料和奢侈品。”祖辈生活在豆巷的蔡长顺“满肚子”都是月港故事。他回忆父辈们曾讲过的细节,过去码头卸货、商铺售货,采取“前店后仓”格局,一间间商铺的门面都是木板窗户,一拉开,便可做生意。
在龙海区,木船 *** 成为一项非遗,得到传承和保护。人民网 陈腾摄
古月港的造船水平在东南一隅也是首屈一指。数百年前,从漳州月港出发的商人,带着漳绒漳绣、克拉克瓷搭上远航的帆船走向了世界。
在漳州古月港豆巷有家百年造船厂海澄崇兴造船厂,老手艺人郑水土采木成舟,练就了一手制船好本领。作为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郑水土家里摆放着许多大小、结构不一的木船模具,以及一整套制船工具。尽管随着钢板船大量普及,木船已渐渐远离人们视野,但郑水土一直在推广木船 *** 这项非遗,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记住它。
造船似乎是郑氏家族的使命。在郑水土家里至今仍保存着一份其祖父手绘的《海澄郑氏造船图谱》,记载了其先辈制造的多种船型。经专家循迹,此图谱与传统福船建造顺序一致,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中式帆船民间造船图谱。
在龙海区,木船 *** 这项非遗得到重视的同时,钢筋巨轮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仅在龙海区紫泥镇紫泥村,船舶鳞次,有造船厂19家,实现了“造船兴村”目标,成为当地有名的“造船长廊”。
古之月港,“海舶鳞集、商贾咸聚”,掀开了中国海外贸易史新的一页;今之月港,在一系列活化保护修缮措施下,乘着“一带一路”东风,也将延续海丝文脉,再度扬帆远航。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