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贩卖私盐,那咸鱼怎么算?其实官府早就替你安排妥了
前言
盐,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佐料,在烹调用于增添食物的鲜美与可口。对于现代人来说,随手就可以拿到一袋洁白细腻的食盐,想要多少有多少,可谓是理所应当。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食盐却是令普通老百姓望而生畏的奢侈品,想要获取少量食盐调味,也要经历许多麻烦程序。
千年盐法盘剥民生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十分常见的东西构成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已经不再成为人们的生活负担,但在物资匮乏的古代,为它们奔波劳累却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这七件物事中,盐在古代由于只能由官府专门,历朝历代都立法禁止贩卖私盐,普通人想要吃到作为调味品的盐相当不容易。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那用盐腌制的咸鱼为什么又可以私人贩卖呢?其实官府早就替你安排妥了。
管仲制定“官山海”政策,食盐成为奢侈品
说起将食盐作为官府垄断的商品,不允许私人经营贩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最早提出了“官山海”的政策,主张官府专门经营山林海盐,不允许私人介入。在这种政策下,官府可以名正言顺地管控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藉此牟取暴利。
管仲是齐桓公重用的大臣,他深谙治国之道,提出了许多惠民政策。但是为了巩固齐国的财政收入,管仲还是制定了不少可以牟取利益的政策,“官山海”便是其中之一。
自管仲立下政策后,历朝历代都支持并延续了将食盐由官府专门经营的政策,为了防止百姓私自提炼海水制盐,官府又立法严禁贩卖私盐。如此一来,人们如果想要购买食盐作为调味品,就只能向官府购买。
由于食盐只能由官府售卖,为了借机牟取暴利,官府制定的盐价大都十分高昂。这种在如今生活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却在古代成为了难得一见的奢侈品。比如唐朝中期,甚至出现了“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局面,借助高昂的盐税和定价给官府带来的收益可想而知。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普通民众的经济水平难以支撑他们对食盐的消费,在日常烹调中加入食盐调味对于他们而言,甚至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大批贫穷的民众想要获得食盐调味,往往只能购买私盐。
然而在严刑酷法面前,不敢买私盐的民众只好忍受没有食盐的日子,使用胡椒等辛辣作物充当调味品。不过与此同时,像咸鱼这样的盐腌制品却可以自由流通,不被禁止。那么,为什么没有人通过贩卖咸鱼掺加食盐来暗度陈仓呢?原来,这早在官府的考虑范围内。
渔民需要凭证购买渔盐, 无门路
由于古代没有专门的制冷保鲜手段,而食品放久了又容易氧化变质,聪明的古人就想到了用盐来腌制食品,藉此延长保存时间,而经过盐腌制的食品也别有一番风味,深受底层民众的喜爱,咸鱼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通过腌制咸鱼来储存部分食盐,从而合情合理地躲过官府的禁令呢?这是因为,官府在禁绝私盐的同时,早就替你安排妥了,制定了关于如何处理盐腌制品要使用食盐的相关律法。
以咸鱼为例,古代一般能够腌制咸鱼的都是在水上捕鱼为生的渔民。对于这些渔民的需求,官府没有禁止他们腌制咸鱼的行为,而是专门控制了用于腌制咸鱼的食盐品种。
在古代,渔民只能使用官府专门设定的渔盐来腌制咸鱼,而这种渔盐在成色和价格上都与一般的食盐存在差异,价钱也相对低廉。渔民按照自己想要腌制咸鱼的数量来购买渔盐,腌制完咸鱼后,剩余的渔盐也不能私自保存,还要上交官府。
这种为渔民量身定制的渔盐比起一般的食盐,品质还要差一些。然而,对于那些贫苦的渔民来说,能够借助腌制咸鱼来获取一些食盐来调味佐餐,已经是很难得了。不过,既然渔民都可以购买这种食盐,为什么没有人冒认渔民的身份,来获取这些食盐呢?
李渔民已经在这片海域捕鱼几十年了,他刚开始学艺时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如今李渔民已年过花甲,在村里也算是个老人了。每年李渔民要去县衙领取渔盐凭证,然后再去指定的盐铺购买渔盐。李渔民腌制好咸鱼後,会拎着一筐咸鱼沿街叫卖,赚点辛苦钱度日。有时村里的孩子们也会跑来找李渔民要一两条咸鱼,李渔民从不吝啬,总是笑呵呵地分给他们几条。
封建倾轧,渔民何苦当
渔民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以来受到歧视和压迫,被认为是极其低贱的职业。这些以捕鱼为生的人只能在水上居住,不能上岸购置田地;他们的子女不能参与科举考试、不能跟陆地上的人家通婚。方方面面的限制可以说让这些渔民倍受打压与歧视。
相比于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虽然也相当困苦,要接受地主官吏的剥削与压迫,但在名义上也在“士农工商”的前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虽然渔民能够通过渔盐获得比其他底层民众更多的用食盐调味的机会,但他们极其低贱的身份地位还是让想改行的人望而却步。
李渔民儿子李二十岁了,跟着父亲学了十几年捕鱼技艺,也想过脱离这份低贱的工作。李二曾跟父亲提过想参加县试的想法,但老父亲摇了摇头,说我们渔家人是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这是违法的。李二虽然心有不甘,但终究没有违背父命,只能继续在海上捕鱼。
于咸寻欢,不若添盐
在官府的严刑酷法和高额定价面前,普通民众能够享受食盐的机会微乎其微。而腌制咸鱼获取食盐的途经也在官府的预料之中遭到严格管制,这最终导致食盐成为了封建社会中一件奇怪的“奢侈品”,普通民众很难轻易得到食盐来进行调味。
村民小张家境贫寒,想方设法想改善生活。有一次,小张看到村里有人在卖咸鱼,灵机一动,想到可以通过贩卖咸鱼获取些许盐分改善伙食。小张便花光积蓄,从村里人手里收购了一堆咸鱼。结果第二天,县衙的官兵突然查抄了小张的住处,把他收购的所有咸鱼都抄走了,小张也被拘禁在牢房里。原来,小张的行为被当成走私盐货,要受到严惩。这下小张家境更加困顿,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相比于食盐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在这种已经十分寻常的调味品背后,看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如今人们可以随意购买食盐调味,而不再像古代一样担心触犯禁令。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生存状况的需求。食盐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也印证了这一点。
结语
在“开门七件事”中,毫不起眼的食盐毋庸置疑拥有难以取代的地位,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的调味品,食盐在古代却显得十分金贵。而在古代屡禁不止的私盐贩卖,更是在侧面上充分体现了食盐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
在与私盐贩子的斗智斗勇中,官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就连腌制咸鱼的用盐也被官府严格管控,民众们只好默默忍受缺乏食盐的日子。我们要珍惜现在物资丰富的生活,并且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让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