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皋兰的成吉思汗后裔-金城杨氏
隐藏在皋兰的成吉思汗后裔——金城杨氏
文/杨富智
皋兰居祖国西北边陲、全国地理中心。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触地带。地处于黄河上游,奔腾蜿蜒的河水途经县境东南部。独特的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是皋兰处在祁连山山脉东延之余脉毛毛山、一条山、马衔山和兴隆山之间。 皋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以前,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时期为西羌族的居地。周朝为羌戎、月氏、匈奴居地。春秋战国归属中原王朝控制。直到明洪武二年,明军攻占今天兰州后,归临洮府管辖。乾隆三年,甘肃巡抚袁占成, *** 将临洮府迁往兰州改称为兰州府,遂改原兰州为皋兰县。所以,皋兰有“名藩自古皋兰”的美誉。
在这苍健雄浑,久负盛名的大地上,隐藏了一支成吉思汗的后裔——金城杨氏。
金城杨氏自始祖甘麻剌于至元二十七年被封为梁王,二十九年冬改封为晋王。至其长子也孙铁木儿(即泰定皇帝),于南坡事变登上皇位,到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元大都被明军攻陷后,我一世祖飞也不花、楚也不花、库也不花三昆协隶扩廓帖木儿(小字王保保)转战来兰,分守桑园峡口。明洪武三年四月,元军大败,扩廓贴木儿夜遁和林。三不花公兄弟,则弃兵戎,始农桑,隐姓埋名于金城。飞也不花居出库虎喇(今兰州青白石),楚也不花居铁觉虎喇(今皋兰水阜),库也不花居石空虎喇(今皋兰石洞寺),编入东川里民籍。改蒙入汉,步入汉族之林。家谱载:“阅三十年乃有来邻者,芳塍相接,绣陌相连,出作入息,甫有同井之侣。其子孙请曰:人皆有姓,我亦父生母育之人也,何独无之。维时,正值阳春融合之日,丁卯(明洪武二十年四月)庄前烟柳曾舒嫩色,庚申(二十六日)屋侧绿杨正结浓荫,因指曰:我以杨为姓,宛若有邰之受家室也。”自指杨为姓以来,于石空虎剌繁衍生息,开垦置业、游牧于定火城、保定城且耕且战,武备抗虏。
清《兰州府志》载:“王保保城有二,一在东岗坡,一在金城关北。保保,元扩廓帖木儿也,明初,据州时筑。”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先后由戴德、贺宋哲攻击兰州,均无果。太祖获悉,便命大将徐达率兵西征,直捣定西,收临洮。兵至兰州。元大将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以河为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处今黄河北岸的王保保城久攻不下,明军运筹莫策。一日,徐达见百姓在黄河边挑水的木桶,心生一计,仿水桶创制了三尺长鼓,内藏兵器。值元宵闹社火之际,令军士扮做社火队员,身挎长鼓,混入城内,以锣鼓为部勒,旗卷而偃为指挥。观察形势,暗伺时机,乘元兵观社火,按事先所约,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城池,元军大败。徐达巧取兰州,降兰州为兰县,属临洮府。同时亦演绎出了皋兰太平鼓的传说和由来。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兰县为兰州,属临洮府。
据谱中记载,永乐二十年,我杨氏就新建了石空家佛寺,内供杨氏列祖列宗神位。衍至成化七年,鞑靼部达延汗进犯兰州,古祖呈请明 *** 设守备于铁觉城(有名定火城,在今水阜境内)。正德四年,定火城守备房怀怯懦寡谋,私修自障,不顾生民涂炭,将我祖石空故地隔于城池之外,致使我祖迫于外侵,举家南迁金城百余年,家寺烟火续断。嘉靖九年,时任湖南辰州知府的我杨氏五世古祖杨文佐,闻言告病还乡,撰文呈奏武宗皇帝定火城失守之事,帝准奏之。由于年律屡更,至嘉靖十一年,先祖故地未能复还。古祖文佐公不顾年迈,二次赴京呈奏,帝准奏之。我杨氏周保公奉文讨要,屡遭刁难,直至万历三十六年,我杨氏石空故地才得以复还,九世古祖率子众南返复耕于旧疆,武备抗虏,且耕且战。石空家佛寺也于万历四十三年重新复燃。关于这段界定,在我《金城杨氏先茔记》碑文中有明确记述:“……守备房怀怯懦少谋,善筑门庭边垣之城,遂为虏有,民始弃业而南邑。粮赔站嗷嗷困惫矣!我杨氏祖讳文佐者,慷慨有大志,居恒曰朝廷设官守备为疆土也。今此城失守,弃置我祖,坟墓废旷……墓左故有杨氏石空家佛寺,观音堂年火倾颓,少加完缮,用成先志,贻子孙香火之思托。不佞为之记,故敢备为原原本本告杨氏子孙,且令复后世有所考焉。赐进士及第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能弘王道成顿首拜撰,兰痒五经博士生员肃府教授八世孙杨之畅稽首书丹,万历四十三年闰八月之吉。”碑背面镌刻大明金城杨氏先墓。
石空家佛寺自永乐兴建,虽中间几遭战火,但代代修缮,终得以延续。直至清康熙四十四年拓为佛庙寺观,称为石空寺或石拱寺。同治时毁于战火,光绪三十二年重建。一九三八年改为石洞寺。一九七零年,因修水利将寺院拆毁殆尽。今虽重建我杨氏祠堂,然昔日砖木二层四合院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之气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长生天和伟大的不儿罕山铸就的灵魂依然在石空故地奉天承命,默守着三不花公神位,向后世子孙汇其源,而溯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