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真的经典吗?真实的赤壁之战,不是你想的那样
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猇亭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官渡与猇亭之战是真打了。官渡战败,袁绍病,死了;猇亭战败,刘备病,死了。唯独赤壁之战曹操全身而退,歇了两年又出去打,其实力不见削弱。官渡之战与猇亭之战袁绍与刘备是真败了,特别是官渡之战,袁绍的文臣武将死降殆尽,难怪他活不下去。反观曹操的赤壁之战,其手下头面人物一个都没有损失。于是乎让人困惑,赤壁之战到底打成什么样?
应该说,局部战争也蛮惨烈。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的说法,曹操从华容道撤退时,道路泥泞不通,又刮着大风,想必人惊马乏的。曹操命令疲惫的士兵背草来填,人马才能过去,一些累得动不了的士兵被人马践踏在泥里,死了很多。其原话是“(曹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里把“羸兵”称为“本来就是体弱的,老弱病残,甚至可能是伤病员,或者是得了传染病的这些人”,我觉得不太妥,老弱病残怎么还能去背草呢?当时情况那么急,让这些人拖着病体去干活,不是自己拖延时间吗?“羸”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瘦”,一个是“疲劳”。我理解的“羸兵”应该是疲惫的士兵,大家从战场跑出来能不累吗?还能从战场跑出来,会是老弱病残吗?当然,因为很累了还要去负草填坑,一时滑倒起不来就不奇怪了。
仗打到这个地方其实已经接近尾声,因为过了这里到了南郡,孙刘联军也停止追击了,《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让人这里放一炮,那里举把火,在《三国志》找不到依据。赤壁之战的 *** 部分应该在烧船那一段,可在这关键部分陈寿却搞得很混乱,到底是谁烧了曹操的船,一会说是刘备一会说是黄盖,一会又说是曹操自己。一本《三国志》里,在曹操和刘备的传,说是刘备干的;在周瑜和黄盖的传,说献策与烧火的都是黄盖;到了孙权和郭嘉的传,又讲烧船的是曹操自己。
可以肯定,黄盖是参与了,因为如果船是曹操自己烧的,周瑜和刘备的兵不可能及时赶来追击。但也不能说肯定黄盖烧的,曹操和刘备就没有烧。孙权一方战前讨论要不要降曹时,张昭有个说法,讲曹操的船有数千,真实情况就算只有数千的十分之一,也是数百条。黄盖带着十条火船来烧曹操的几百条船,这得多长时间才能全点燃呢?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曹操只顾逃跑,他从船上上下几个来回都来得及。合理的猜想是,当时黄盖诈降骗过了曹操,他的载有易燃物的船得以靠近曹操的船,然后烧火制造混乱。而刘备则远远地策应,当看到黄盖得手了,他也大举进攻,大放其火。此时曹操看到救火已经不可能了,为了不让物资落入对方之手,自己也一把火烧了。于是就出现了三家都放火的记载。
诚如此,在决定放火时,曹操应该先把人撤出来,起码核心人员要撤。于是乎便讲得通了——虽然曹操打了败仗,但他有止损动作,所以没有既损兵又折将。曹操北撤后,长江边上的重镇江陵,也就是荆州城,依然在曹仁的手里,周瑜在那里死磕了一年多,双方死伤数万人,曹操把曹仁撤回襄阳,周瑜才算有了重大战果。刘备倒聪明,他趁周瑜忙着,自己去接收了长江以南荆州的另三个郡。曹操撤退时,原来随刘琮一起投降过来的士兵逃跑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到那些人跑到刘备那里,刘备说地盘不够养不活了,这便有了向孙权“借荆州”的由头。刘备借荆州,实际只是借荆州的南郡,治所在江陵(周瑜死磕了一年那地方),太守是周瑜。当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坦白讲,周瑜就白打工了。有点扯了,但说明了曹操的进一步后撤已非赤壁之战之罪,如果不注意时间跨度,很容易把曹操之后的一些损失记到赤壁之战“战果”上。
正如谁烧的船一样,对这场战争的描述,陈寿在不同的人物传记里写得不尽相同,因他又以魏为正统,所以存在着为曹操讳的嫌疑。也因他语焉不详,所以关于这场战争曹操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损失多大,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有一点陈寿讳不了,即人的功过你可以写得浓淡,但人的生死不能记有出入,否则就不是讳不讳的问题,而是实不实的问题。这场战争曹操确实没有损失大将或重臣,就连打得轰轰烈烈的《三国演义》也只见甘宁斩了一个马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赤壁之战所谓的“经典”,怕是掺了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