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吓得当场下跪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7)560

前言:

纪晓岚和和珅,两位才华横溢的文武官员,却因为道德品行和政治理念迥异,在乾隆年间上演了一出你来我往的斗智斗勇。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折射出了整个乾隆朝的明与暗。

以下,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两位官员之间引人深思的故事。

一、神童纪晓岚:六岁参加童子试夺魁

谈起清朝的大文豪,就不得不提到纪晓岚这个名字。他是当之无愧的才子佼佼,不仅文采飞扬,为人也正直端方,一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从不趋炎附势。

纪晓岚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 在河南开封,父亲是个秀才。他从小天资聪慧,六岁时就能作对句,亲友都夸他“神童”。八岁那年,纪晓岚参加了朝廷设在各地的童子试,这是科举考试的之一关,主要是测试儿童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考官念一段课文,孩子们就要在限定时间内背诵下来。纪晓岚不仅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还能根据内容加以诠释。

他的表现如此出众,以头名的成绩通过了童子试,这在全省都是少有的。纪父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儿子前途不可 *** 。

从此,纪家就更加注意培养纪晓岚的文学才能。纪晓岚也勤奋好学,书不离手。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唐诗宋词,不断进行摹仿与创作练习。到十几岁时,已经能写出很有自己风格的词章了。

二、总纂官纪晓岚:主持修撰《四库全书》

飞速成长的纪晓岚在20岁那年参加乡试,再次以之一名的成绩得到举人资格。11年后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31岁的纪晓岚赴京会试,又夺魁状元,成为当年的探花。这在当时的科举史上可谓异数难逢,实在令人赞叹。

紫禁城内举行殿试时,乾隆帝亲自出题,见到才华横溢的纪晓岚,也叹服不已。最终,纪晓岚高中进士,得以进入翰林院任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任职期间,纪晓岚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十分欣赏他的学识与才能,数次召他进宫讲学,并称赞他“学问精深”,是“朝廷柱石”。

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纪晓岚奉命担任经筵讲官,负责给皇帝讲授《易经》、《书经》等典籍,更显乾隆的信任。

然而,纪晓岚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还是主持编撰出版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典籍总集——《四库全书》。

这个工程自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开始酝酿,到四十四年正式立项,历时十余年完成。乾隆任命纪晓岚为总纂官,主持此事。

纪晓岚精心选拔文人学者360多人组成编辑局,另外再配备抄写人员3800多人。他还制定出了编撰方针、分类 *** 、校勘标准等,对保证修书质量做了许多工作。

可以说,没有纪晓岚这样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大学者坐镇,就不可能完成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四库全书》收录了自先秦以来直到清乾隆时期所有图书典籍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之海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

它总共收入书籍3459种,约36000卷,约800多万字。这些书籍涵盖天文、地理、医药、农业、文学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素以来的学术成果大汇聚。

它的编成对中国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更大的类书。正如乾隆所说:“书成一代之隆事矣!”

《四库全书》的修订出版,堪称是纪晓岚一生的巅峰之作。它将中国古代的学术与文化精华永远地保留了下来,使纪晓岚的名字与中国文化史同在。

三、和珅:三年进宫一跃成魁

与深谙典籍、温润儒雅的纪晓岚不同,和珅这号人物就显得更加强势与霸道。和珅是满洲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名胤禛,后来 宫中常被乾隆称作“和珅”,这才成了他的雅号。

起初和珅只是皇帝身边一个不起眼的侍卫,乾隆出巡山东时才遇见他,对这个伶牙俐齿的年轻人颇为赏识,将他留在身边问话。

和珅灵活机智的回答取悦了乾隆,朱门荣升就此展开。三个月后,乾隆提拔他为郎中。一年不到,和珅已经成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仅27岁就登上朝堂更高位置,创下清朝升迁最快的纪录。

此后十余年间,和珅继续获取更高官职,几乎包揽大清朝廷文武百官的头衔。观其飞速晋升,真可谓“不管爬多少级,我只要一个跨步”。

为何和珅能如此顺风顺水?这其中当然有他过人的能力与极强的东窗事发,但更重要的是和珅深谙权力运作之道,尤其善于捕捉皇帝的心理。

比如,他总能在乾隆脸色稍有不悦时随手呈上一件稀世古玩,转移乾隆的注意力;又会在乾隆想要置办一项工程时,主动请缨前去办理,使乾隆对他更加倚重。

可以说,和珅与其说是位臣子,不如说是皇帝最贴心的伺候工具。乾隆需要什么,和珅就能提供什么。渐渐地,乾隆对和珅简直不能没有。

和珅也确实“功劳”卓著,在他的主持下,乾隆时期出现了圆明园、畅春园等许多壮丽宫苑,这些让乾隆名扬天下的建筑象征,都与和珅的贡献分不开。

当然,和珅鹤立鸡群的厉害之处,也让同僚们十分忌惮。纪晓岚更看他不顺眼已久,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来戳穿这个浑身是刺的高官。

四、七把葱:纪晓岚用对仗讽刺和珅

和珅身为内务府总管,掌管皇宫财政大权,这成了他肆无忌惮搜刮财富的法宝。光是皇宫菜市的采购,和珅就能从中牟取暴利。他指使手下把菜价虚报几倍高,差价就可以直线进入他的腰包。

这些龌龊的勾当,纪晓岚都看在眼里。他心里明白和珅就是个贪官污吏,奈何没有证据揭露他的罪行。终于,在一个宴会上,纪晓岚找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那天,和珅在席间故意出了一个上联整纪晓岚:“三斤四两五花肉。”

他这样联的用意,是暗讽纪晓岚平时饮食过于肥膘,经常大吃大喝。纪晓岚听罢失笑,他决定用自己的妙语还以颜色。

片刻思索后,他指着桌上的一盘豆腐,淡定应对:“五两六钱七把葱。”在场的人都哄堂大笑,纪晓岚这下联对得极为妙绝。因为这七把葱的天价,正暗喻和珅在御膳房里的各种牟利勾当。

乾隆一听也大怒,连忙查阅御膳房的账目,结果那些采购单上的菜价高得离谱,令他震惊不已。和珅脸色煞白,只得磕头认错,但他心里也明白,自己这次是被纪晓岚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此事过后,和珅对纪晓岚的敌意更深,暗暗筹谋要找回场子。而纪晓岚则以正义之心默默守候时机,就等和珅再度露出马脚。两人你来我往,可谓不打不相识啊。

五、议罪银:和珅将贿赂皇帝制度化

和珅与纪晓岚斗智斗勇的故事还在继续。眼见乾隆年事已高,和珅更加着急于聚敛财富,以便自己在乾隆驾崩后还能保有财力。于是他着手对一项制度进行“改革”——议罪银制度。

所谓议罪银,是官员犯错后向皇帝自罚的一笔款项。这原本是乾隆早年创立的,目的是惩戒大臣。

但是聪明的和珅很快就看出其中利益所在:这笔钱不受监管,可以直接进入皇帝的,等于变相是在贿赂皇帝。于是在和珅的鼓动下,乾隆取消了原有的罚俸制度,改为规定官员一旦有失,必须上交高额的议罪银以示惩处。

这下好了,大臣们争相求罪,就为讨好皇帝,送上自己的“贿赂”。比如,有官员说自己奏折写错字了,就主动要求罚三万两议罪银。

乾隆被这银钱迷惑了心智,也不再严惩大臣的过错,反而高抬贵手宽恕他们。于是腐败的风气越发盛行。

从此,议罪银成了朝中秘密进行权钱交易的一种结构化工具。它也进一步腐化了君主与臣子的关系。

和珅更是以此为后盾,极尽索财之能事。他一个人就收了几十万两的议罪银,数额之巨令人瞠目结舌。

六、腐化朝政:乾隆置官员贪腐于不顾

在和珅主导下,清朝的政治生态已经面目全非。皇帝忙于享乐,大臣们则想方设法搜刮百姓财富。就连曾经正直的官员也在这腐朽气氛中沦陷。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不得不送上厚礼讨好皇帝和和珅。

乾隆此时已老迈昏庸,沉溺于议罪银带来的满足,对朝政不再过问。和珅则把持大局,操纵朝令夕改。甚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案件——通政使谢传畴侵吞了数百万两白银,最后只被判了个“议罪”,就此无罪释放。

如此重大的贪腐案都被纵容了,可见朝廷已经荒废廉耻,正义难再彰显。纪晓岚目睹这一切,也只能叹息。他不想跟和珅争权夺利,更无法改变乾隆的想法,自己一人之力实在寡微。

朝局已如此败坏,纪晓岚心知要扭转局面难如登天。到了最后,他唯有退隐去,不再参与朝政,以示自己的清高。

结语:

纪晓岚与和珅,两位居高位的大臣,却走上了南辕北辙的道路。纪晓岚以才华见长,又堅守正道;和珅则利用权势贪图钱财,助长朝廷腐化。

一正一邪,一明一暗,他们的对立与斗争,成为这个乾隆盛世的注脚。历史终究会给予公正的评判,时间会证明正义的价值。让我们期盼着,道德和理想终会战胜阴暗面,光明自会来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9/525824.html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吓得当场下跪” 的相关文章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位皇帝,在大一统王朝当了四年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汉惠帝之子前少帝刘氏即位,成为中华第一位儿童皇帝。然而刘氏仅在位四年就因为一句话而被祖母吕后杀死,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刘氏到底说了什么,就遭吕后害死呢一,出身...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28员大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马援“少有大志”,长大后担任郡督邮。在一次押送重犯途中,马援“哀而纵之”,自己亡命北地郡。许多当地人敬佩马援私放死囚的义举,心甘情愿归附他,使马援成为数百户人家的主人。马援经常激励他们:“丈...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到底有多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说古往今来喜欢的人最多最了解的故事莫过于三国,《三国演义》一书让这一时期的人物在历史上如同明珠般的上闪耀。一代奸雄曹操,忠义无双的关羽,智多如妖的诸葛亮。还有那号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郭...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邓方(?~221年),字孔山,荆州南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邓方是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邓方是南郡人,后出仕刘备,任荆州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何不要求诸葛亮打造十万支弓,而是十万支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当年你给周瑜当军师的话,周瑜可能会夸你一句:“你小子还真是个狗头军师,咋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呢?”如果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回答在水上作战需要的是弓箭,而周瑜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