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镇守街亭的是姜维,此地还会失守吗?其实魏延已经给出了答案
前言
东汉末年,随着汉朝权力的衰退,中原大地分崩离析,群雄割据,争夺霸权的大戏也因此拉开了帷幕。几经纷争,最终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蜀国的君主刘备为了恢复汉朝的荣光,毕其一生之力,然而却未能如愿。作为蜀汉的军师,诸葛亮接过了刘备的大旗,他坚持北伐,试图平定中原,消除魏国这个祸根。
然而,诸葛亮未能预见到的是,他的心腹弟子马谡会在关键时刻失守街亭,这一败仗使得北伐战争的进程大受挫折,更为蜀国的前途铺下了阴影。诸葛亮逝世后,新一代的军师姜维接过了重担,尽管他无法扭转整体局势,但他的努力也让蜀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致过于悲惨的结局。
说到失街亭、斩马谡一事,许多人纷纷表示如果当时镇守街亭的是姜维,此地还会失守吗?其实赵云、魏延早已给出了答案。
一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鼎立,战火纷飞,群雄逐鹿。在此故事中,有一人功败垂成,一生挣扎于救国与报国的历史任务之间,他就是蜀汉大将军姜维。
姜维为人淡泊名利,遗世独立,一心扶持蜀汉江山。他继承诸葛亮遗志,上曾11次发动北伐,与曹魏死磕到底。虽然最终失败告终,但姜维那无私无我、誓死报国的精神,却成为千古佳话,赢得后人钦佩。
然而,假使历史稍有不同,姜维的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公元226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意图打击日益强盛的曹魏。此役中,诸葛亮便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北伐失败,也终究埋下了蜀汉灭亡的原因。
诸葛孔明若当初重用姜维,委以重任,姜维又岂会让北伐成为泡影?历史云云,唯有后人猜测。
二
226年,蜀汉宗室刘备病逝,临终前托孤给军师诸葛亮,希望他能铲除国家内患,兴复汉室。
诸葛亮勤政爱民,先后平定南中叛乱,稳定了蜀汉局势。与此同时,北方曹魏继魏文帝曹丕之后,又有曹叡即位,国力日渐强盛。
眼见曹魏威胁日增,诸葛亮决意发动北伐,以求打击敌国实力。
北伐之役,诸葛亮用心良苦。他一方面派遣赵云假道斜谷,佯攻曹魏腹地,以引开曹军主力。另一方面,则亲率大军自剑阁进攻天水等要地。
一时间,蜀军大捷,接连攻占南安、天水、安定等城。曹叡大惊,连忙调兵遣将以图反攻。蜀汉的之一次北伐,开局告捷。
然而,兴师动众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蜀军深入敌境,补给线十分脆弱。保障军需物资的输送,必须控制关键的街亭要塞,以固步阵脚。
街亭地处陇山东北麓,背水一战,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诸葛亮痛定思痛,必须派出心腹大将,才能守住此关口。
三
街亭的守将人选,诸葛亮绞尽脑汁。
首当其冲的,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赵云资历最深,武艺高强。奈何他此时身在斜谷佯攻,不在街亭附近。
第二人选则是魏延。这位虎胆龙威的猛将,本也当之无愧。但魏延性格躁烈,诸葛亮对他一直颇有戒心。此要津之地,孔明不敢委以大任。
在诸葛亮眼皮底下,竟然冒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选——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心思缜密,擅长谋略。但纸上谈兵容易,马谡毕竟从未统领大军,实战经验为零。
然而,马谡自告奋勇请缨,言辞恳切堪称一表人才。诸葛亮想起马谡的兄长马良早年在公师事刘备,不禁心生怜悯,决定给马谡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于是,这重要的一职,竟然落在了毛头小子马谡的手中。诸葛亮的这一决策,将为蜀汉招来无尽的灾难。
四
马谡率军来到街亭,却不将诸葛亮的嘱咐放在心上,自负地将军队安置在街亭西北的陇山之巅。他打算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乘曹军疲惫时一举歼灭。
诸葛亮明确表示,街亭本就易守难攻,应固守要塞,打持久战。而马谡不仅离开要塞,还占据阻敌不利的高地。这完全违背了军事常识。
不出所料,魏帝派出张郃、司马懿等猛将,分兵数路袭击街亭。马谡陷入重围,寡不敌众,很快便溃败下山,呜呼哀哉!街亭就此沦陷。
若非王平率残部死战,马谡亦难全身而退。马谡灰溜溜回到大营,诸葛亮勃然大怒,当即斩杀马谡,以儆效尤。
然一失足成千古恨,街亭的沦陷,直接导致蜀汉的之一次北伐战败而归。诸葛亮痛心之极,然已无法回天。
此一役,马谡失误,给蜀汉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诸葛亮亦为自己的人事失察而后悔莫及。此后北伐再无机会,蜀汉日渐衰微,终至覆灭。
五
诸葛亮一怒斩杀马谡,也有后人认为不妥。马谡毕竟冒死献策,有勇有谋,只因之一次统帅,经验不足,才败于张郃之手。
且马谡兄马良早逝,诸葛亮当能宽容,不该一棍子打死。若马谡不死,日后或可扭转乾坤,北伐终获全胜。这也成为三国演义的一个常见视角。
然而,细想之下,马谡若是老谋深算之人,又怎会在街亭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他败北于自负与无知,实非命运使然。
不错,马谡死于非命。但若以一己之失,葬送国家大事,诸葛亮断然难容。当严明军法,实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若派一位蜀汉名将镇守街亭,北伐又会何去何从?
此时,姜维的名字就凸显出来了。
六
226年,姜维已经作为蜀汉降将,在诸葛亮帐下效力。他本是天水太守,兵法谋略都很高明,曾与赵云、魏延交手不落下风。
当诸葛亮大军初次抵达天水之地时,诸葛亮运筹帷幄,派遣赵云对姜维进行突袭。然而,姜维反客为主,巧妙地预见了诸葛亮的计策,并以此获取了战役的胜利。赵云对姜维的赞誉有加,无比欣赏他的与众不同。这使得诸葛亮对姜维开始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如何收服姜维?诸葛亮酝酿了一个计策,指派魏延去攻击冀县。姜维,乃至世人皆知其为孝子,而他的母亲正居住在冀县。而冀县的守将恐惧不已,直接遁逃,使得冀县的防线岌岌可危。
然而,即便面对这样的情形,姜维仍坚守阵地,与魏延展开了激战。魏延屡次假装败退,但姜维却从未轻易追击,守株待兔,固守不出。《三国演义》中记载:“魏延虚张声势而退,姜维却深锁城门,严阵以待,母亲的安危,始终牵挂心头……”
最终,由于冀县物资的匮乏,为了保护城中的百姓和母亲,姜维决定归顺诸葛亮。从他与赵云、魏延的交战中,我们可以看出,姜维的武艺、智谋都非常出色,足以担任保护街亭的重任,甚至可能比赵云、魏延更加胜任。
可惜,姜维入蜀时期不久,诸葛亮不敢太过倚重。北伐之际,姜维尚无实际军权,不在考虑之列。
但倘若诸葛亮当时重用姜维,委以街亭大任,后事必然迥异。
姜维为人谨慎,决不会像马谡那样目空一切。他定会立足街亭要塞,打持久战,以逸待劳。
何况,姜维擅长防御之术,11次北伐均是依靠守势取胜。守卫街亭,正是姜维的强项。以他的耐力和坚守,定可支撑到蜀军援军的到来。
即便魏军来势汹汹,姜维也绝不会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他必然会战死沙场,亦绝不会掉以轻心,失守要地。
可以说,以姜维之谨慎果敢,定能守住街亭,为北伐争取战机。诸葛亮若重用之,北伐胜算必增良多。
七
后人对诸葛亮北伐一直持肯定态度,因为这是蜀汉救亡图存、兴复汉室的最后一次机会。即便失败,亦无愧于心。
但北伐的失败,确实也埋下了蜀汉灭亡的远因。它直接削弱了蜀汉的国力,也让曹魏坐大,终致蜀汉难逃一统的命运。
假使北伐成功,哪怕久方克服魏国,也可大大延缓蜀汉的覆灭之势。对三国格局影响深远。
而北伐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街亭的攻守。姜维若得以镇守,必可击退魏军,北伐继续推进,失败开局或可逆转
姜维守街亭,可以避免马谡的失误,扭转北伐的败势。这对蜀汉意义重大。诸葛亮若当初收服姜维,且委以重用,命运轨迹将变得截然不同。
八
不过,历史无情,来日方长。诸葛亮错失良机,北伐失败已成败事实,再无回转可能。
姜维虽一心报国雪恨,但终究难敌天命。他11次北伐均告失败,自己也被迫背井离乡,寂寞求败。
然其人格魄力卓绝,无愧蜀汉大将。姜维那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精神,令后人钦佩,乃大丈夫之风。
今日当忆北伐之役,缅怀故人,亦可以为顽强生命的赞歌。姜维一生绝不言弃,其大丈夫风骨,历久弥坚,仍照亮着千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