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陆地上捕猎成功率更高的食肉动物,为何非洲野犬经常饿肚子?
在陆地上,谁才是食肉我打给你无中的狩猎成功率王者,是老虎?是狮子?是狼群?还是鬣狗群?都不是,而是体型跟豺差不多的犬科动物非洲野犬,它以高达85%的狩猎成功率高居榜首。
顶级食肉动物的狩猎成功率
狩猎成功率关乎着物种的生存和繁盛,食肉动物的狩猎成功率越高,它们往往会活得越好,但是这并不是由生态位决定的,因为一些生态位极高的动物,反而狩猎成功率并不高,比如老虎是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动物,但是它们的捕猎成功率仅有5%(算上直接追逐猎物的数据,因为老虎更擅长偷袭),而北极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动物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在5%-20%之间(浮冰越多,成功率越高,上限在20%左右)。
那么,这是不是就代表独居动物的狩猎成功率就低呢?也不一定,因为在野生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黑足猫,不但群居,平均体重1.6公斤,但是它的捕猎成功率高达60%,超过虎、豹等大猫。
就算是草原一哥狮子(狮群)的捕猎成功率平均也只有18%,而陆地上最快的动物猎豹的捕猎成功率却高达58%,显然捕猎成功率与群居和独居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既然提到了狮子,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死对头斑鬣狗了,斑鬣狗的体型虽然比狮子小,而且捕猎的猎物体型也比较大,但是鬣狗单独捕猎的成功率就超过了狮群,高达26%,成群的斑鬣狗捕猎成功率更是高达46%,这个成功率将一直以配合默契著称的狼群甩在了后面(平均18%,与狮群差不多)。
不过,斑鬣狗并非捕猎成功率更高的群居食肉动物,因为还有它的死对头非洲野犬,非洲野犬的平均体重仅有27公斤,但是它们的团队狩猎成功率竟然高达85%,是食肉动物中捕猎成功率更高的动物。
小小的非洲野犬凭什么成为了捕猎成功率更高的食肉动物?
上面我们说过,捕猎成功率与群、独居有关,但关系不大,那么,到底与什么有着直接的关系呢?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三个重要的因素,成就了非洲野犬。
之一:耐力。无论是狮子还是老虎,都属于具有短时间爆发力的动物,但是它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耐力差,所以它们基本上靠偷袭,一旦偷袭失手,就会放弃追击,这是导致它们捕猎成功率下降的原因,
而非洲野犬之所以有着极高的捕猎成功率,与它们的耐力有着很大的关系。非洲野犬群在捕猎时,会以平均4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追击猎物长达5公里之远。
这个速度能保证野犬跟不丢猎物,同时也能让猎物尽全力的去奔跑,这样体型庞大的角马、斑马、高角羚等动物在远距离奔袭时,体力消耗是巨大的。
等到猎物体力消耗的差不多,野犬们再将猎物团团围住,这样猎物几乎就没有逃走的可能性了,因此耐力强是非洲野犬高狩猎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捕猎方式。斑鬣狗群的捕猎成功率之所以很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的捕猎方式促成的,因为斑鬣狗擅长掏肛,而 *** 是动物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动物最致命的部位之一,一旦 *** 被撕裂,肠道就会被扯出来,很快猎物就会由于失血过多,痛苦的死去。
但掏肛绝对不是斑鬣狗的绝技,因为非洲野犬就非常善用掏肛,而且它们的主要捕猎方式也是掏肛,当猎物体力消耗的差不多时,猎物依然有很强的攻击性,比较角马、羚羊的角以及斑马的牙齿,所以此时非洲野犬也会选择几只在猎物前方吸引火力,后面几只野犬趁机掏肛的 *** 。
除此之外,非洲野犬还有比斑鬣狗更狠的招数,那就是随时的撕裂,在一部分野犬掏肛猎物时,其他的野犬也没闲着,除了前方吸引火力的,周围的野犬就会对着猎物的身体进行撕咬,野犬的牙齿非常的尖锐,配合上高达180公斤的咬合力,它们能轻松的撕开猎物的皮毛。
这种捕猎方式非常的残忍,但高效,因为咬一口就跳开,不但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性,还能让猎物身上多出多个流血的部位,加速猎物的死亡。这一点给豺特别的像,被豺群捕猎的猎物往往也是全身是血,在死掉之前身上已经千疮百孔了。
第三:猎物密度。食肉动物的狩猎成功率与猎物的密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显然猎物密度越大,寻找猎物花费的时间就越短,而且在猎物密度较高的地区,追击猎物也更加的轻松,因为猎物密度越高,食肉动物的密度也就越高,领地就越多,猎物能跑的地方就非常的有限。
因此,非洲野犬能成为捕猎成功率更高的食肉动物,靠的是锲而不舍追击、掏肛以及撕裂的进攻手段,当然非洲大草原上猎物密度较大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
狩猎成功率极高的非洲野犬为何时常饿肚子?
饿肚子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正是因为这样,食肉动物们也练就了很强的耐饥饿能力,比如老虎最多可以2周不吃东西(喝水是必须的),尼罗鳄甚至可以半年不进食,这其实就是应对猎物密度低、捕猎成功率低的生存方式。
非洲野犬也是一样的,它们最多也可以长达1周不进食,这显然也是为了应对没肉可吃才进化出的能力,但是这个好像与非洲野犬高捕猎成功率显得有些背道而驰。
但事实上,这却是非洲野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
之一:友爱的非洲野犬。在非洲大草原上,非洲野犬是群体成员最多的群居食肉动物,在以前每个非洲野犬群平均有30-40只成员,即使到了现在一个族群的成员平均也在10只以上,更大的族群成员超过了100只。
而它们最常见的猎物斑马、角马以及高角羚的平均体重在150-250公斤的区间内,在这个体重中还没有去除不能吃的皮毛、头以及骨头,所以一头猎物真正能吃的有一半左右。
但,非洲野犬恰恰又是友爱的动物,它们会在自己进食完猎物后,将猎物切割,然后叼着回领地,将肉给老弱病残的同伴吃,这样就显得有点僧多肉少的意思了,所以必然会有非洲野犬是饿肚子的。
第二:到嘴的肉飞了。捕猎成功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吃到肉,因为肉是所有食肉动物的食物,尤其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竞争者太多了。
非洲野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的草原地区,而这里恰好是狮子和斑鬣狗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在非洲野犬群狩猎时,遇到斑鬣狗群和狮群的几率是很大的,虽然它们有着数量的优势,但是在长途奔袭和捕猎的体力消耗下,它们已经没有与狮群和鬣狗群一战的能力了,所以,一旦遇到它们,非洲野犬到嘴的肉就会飞走了。
尤其是斑鬣狗,它们数量比狮子的数量都多接近两倍,所以它是抢夺非洲野犬猎物最多的动物,正是因为这样,非洲野犬最痛恨的动物就是斑鬣狗,没有之一,一旦遇到斑鬣狗数量少或者落单的机会,非洲野犬群会对斑鬣狗展开围攻,至死方休。
虽然非洲野犬是非洲大草原上,乃至整个陆地食肉圈中捕猎成功率更高的动物,但是它们却是生存现状最堪忧的群居食肉动物,如今的非洲野犬仅剩下了约25个种群,共计3000只的数量,比斑鬣狗的数量少了至少9倍(2.7-4.7万只),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栖息地的破坏有关,最关键的还是斑鬣狗和狮子的威胁(抢夺猎物),所以,非洲野犬经常饿肚子与它之一的捕猎成功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