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南土司根本不服中央,中央是怎么彻底控制他们的?全凭两少一宽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04)700

西南土司

所谓“两少一宽”,是指当少数民族、外国人、宗教人士犯罪的时候,要坚持少抓少杀,谨慎量刑的原则。历史上我们就实行过“两少一宽”政策,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此后南中地区彻底臣服蜀汉政权。故事的细节虽然有文学家杜撰,但体现的基本思路与武侯平南中是一致的,这该是中原政权对西南土司最早、最著名的“两少一宽”政策了。“两少一宽”在康雍乾时期称为“土司安插制度”,此制度极大地巩固了中央对西南土司区的控制,使得西南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七擒七纵

一、千年土司

熟悉西南古代史的朋友,都听过一句话,“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土司”,意思是,不论中央王朝如何更迭,都不妨碍西南土司在西南的统治。西南地区最著名的土司就是播州杨氏。

杨氏崛起于唐朝876年,这一年杨氏先祖杨端割据播州,自此播州沦为杨氏天下。在此后的五代十国乱局中,杨氏独立于纷争之外。在宋代,杨氏臣服宋朝,但播州听调不听宣,宋朝只能依托杨氏对播州实行间接统治。

为抗元修筑的海龙屯关隘

随着宋蒙大战的开始,当时的杨氏家主杨价和其子杨文率播州土兵入四川协助宋军作战。在四川杨氏修建了著名的钓鱼城,依托钓鱼城,四川宋军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阻挡蒙军36年,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但随着襄阳等地的沦陷,南宋灭亡已成定局,播州孤悬在外,无力阻挡蒙古铁骑。在崖山之战后,南宋彻底灭亡,但播州杨氏依托播州大山险隘依旧在西南和蒙军打游击,最后忽必烈采取怀柔政策,要求播州杨氏在名义上臣服,杨氏这才投降。

到了明代,历代皇帝对播州仍然无可奈何,都默认了杨氏对播州的控制。直到万历1596年,播州之主杨应龙造反,逼得中央必须武力剿灭,最后在四川、贵州、湖广等24万明军联合夹击之下,历经114天,杨氏才被彻底消灭。

灭掉播州杨氏之后,明朝凭借武功将播州改土归流,将播州分为二府,其中遵义府归四川、平越府归贵州。这才是西南土司改土归流的开始。

杨应龙

当时的西南还是奴隶社会,土司就是部落的大酋长,对部落所有人都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其权力不受任何约束,是比中央皇帝权力还大的地方土皇帝。播州杨氏只是西南诸土司中的一个代表,共存在了720年,却比任何一个中原皇朝的国祚都长,西南其他土司大致都是如此。可以看出西南土司们的割据性,极大地妨碍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二、清代对土司们“两少一宽”的开始

一般都知道明代开始对西南土司改土归流,清代继承明朝的措施,继续改土归流。可实际上清代初期并没有改土归流,反而大力扶植土司,给予他们更多特权。到了康雍乾时期,皇帝才开始对西南动手,除了武力改土外,清帝们还采取了“两少一宽”的政策,清朝称之为“安插制度”,即对犯罪的土司尽量不抓不杀,而是将其安排到外省继续当官,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

西南土司

清朝入关之初,南明还在西南维持,为了消灭南明,清朝就对西南土司采取诸多拉拢,以削弱南明势力。据云南大学的土司研究专家龚荫教授所说,清初,清帝册封了西南上千家土司,准许他们世袭罔替、税收自征、养兵。

到了康熙时期,1673年爆发了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削弱吴三桂在西南的势力,正式公布了清朝版的两少一宽:“土官本不食俸,其有罚俸、降俸者相应免议。凡应降级调用者准降级留任,惟贪酷故杀不法等罪仍行革职。其讳盗因公诖误例应革职者俱免革职,降四级留任”。这段话就是说,土司们犯小错,该罚俸、降俸的,就不罚了;该降级的降级,但仍享受原来的待遇;犯太大错误的,可以革职;贪污公款、耽误公事原本该叛革职的,改为降四级,但仍享受原来待遇。按照此等规定,土官只要不造反,基本都能保留特权和世袭,保证自家的荣华富贵。

1707年,湖广的土司田昺(也叫田舜年)年老,因家族继承问题出现地方大规模械斗,他因此遭到清朝官僚弹劾。田昺遂割据地方,拒不到武昌参加审判,此事被上报北京。如果是在一般科举官员治下发生死伤百人的械斗,当地官员一定被问责,但康熙特批,田昺安插(转移)内地为官,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就是历史上首次使用安插制度。

康熙

三、雍乾时期大规模的安插

为了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势力,雍正开始注意西南。自雍正二年到五年,清朝开始频繁地将犯错的土司转移到江南繁华地区继续当官,清朝的目的是让这些土司乐不思蜀,放弃造反意念,但这种转移却引得土司造反,最著名的就是镇沅之乱。

雍正四年发生了镇沅之乱。当时的镇沅土司刀瀚为非作歹,杀人越货,强占民妻,霸占土地。云南巡抚杨名时将其罪上奏之后,叛其绞监候,镇沅改土归流,刀氏全族迁居江宁。但不久刀氏在镇沅爆发叛乱,刀氏纠集土民杀死了朝廷委派的知府刘洪度,举兵造反,最后清朝调集云南驻军才将此事平息。清朝杀死了包括镇沅土司刀氏在内的150多人。

土司兵

镇沅之乱对清朝的西南政策影响极大,镇沅之乱后,在雍正五年初,清朝中央正式公布“安插”为土司的处置办法。朝廷公布“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广五省改土为流之土司,有犯斩绞重罪者,其家口应迁于远省安插,犯军流罪者应迁于近省安插”,即土司重罪者,主犯本省处死,其家眷迁徙外省,胁从不问,土司亲属不受株连,依旧可在当地为业;具体安插地点则是云南者迁江宁,湖南迁陕西,贵州迁山东,四川迁浙江;如果土司犯轻罪,土司和其家眷迁徙近省后免刑。

不要以为迁徙就是虐待他们。土司原本都生活在偏僻的大山里,啥都没有,现在将他们迁徙到繁华地段让他们享福,而且清朝规定如果是土司本人迁徙,除了可以带妻妾家眷之外,还可以再带护卫10人、奴婢4人。到了迁徙地,当地官府按照人头发给他们房产、田地,这等于说把你从西南大山的户口迁到南京,还送你南京的房产。当然并不是说中央放松了对西南土司们的管控,迁徙的土司要定期到迁徙地官府报备,接受监督,防止再犯罪。

雍正八年,清朝进一步完善了安插制度,土司犯罪,胁从也得随同土司迁徙外省,“本案有名或平日倚恃土司声势,素行凶横生事扰民者,一并安插”,至此清朝的安插制度彻底完善。

西南土司

文史君说

同处置科举流官动辄砍头、绞杀、株连三族相比,清朝处置土司的办法可谓宽容。土司只要不是公开扯旗造反,像 *** 、杀人越货、虐民害民、霸占土地、逼反百姓这种“小错误”,清朝基本不杀,只是将其剥夺实权调离本省,放到富裕省份养老,而且绝不株连。甚至在雍正十年还发生了安插在安庆的广西土司赵殿灴逃回广西的严重事件。在流放地逃亡,这放在哪朝都是重罪。但赵殿灴被官府抓捕后,只是将他送回安庆,待遇依旧。此后又经历乾隆时期的大规模安插,清朝的“两少一宽”政策让西南土司感受到了中央的宽大和魅力,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在中央的感召下,西南终于改土完成,牢牢被控制在中央手中。

参考文献

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良品:《清代王朝国家观念与云南地区改土归流》,《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0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 *** 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30693.html

“西南土司根本不服中央,中央是怎么彻底控制他们的?全凭两少一宽” 的相关文章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有哪些与张飞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张飞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的湖北地区出了很多国王和皇帝,也出产了不少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尹吉普,西周大臣、诗人。兮氏,名甲,字伯吉普。尹为官名。乃《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考的作者之一。《大雅》中《崧高》、《烝民》二篇为其所作。《诗经》相传为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生平事迹见《诗·小雅·...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则是北宋167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北宋诗人,你第一时间是不是想起了苏轼、欧阳修,或者是黄庭坚、司马光,如欧阳修的“新旧女婿”,苏轼的“拊掌唤鱼”,司马光砸缸等等,通过他们的一些诗和发生的一些趣事,更让我们对...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