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1108.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燃油与后勤③——石油在日美开战前后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历史9个月前 (10-06)75

作者:阿登的苦林

作者简介:阿登的苦林,山东人,喜欢二战及冷战军事,尤其是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和冷战武器装备,曾在“空军之翼”等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

全文共9794字,配图13幅,阅读需要17分钟,2023年10月6日首发。

按:本文编译自外文杂志,原作者是一名美国空军中校。编译本文并不表示赞同原作者的观点或证实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配图有增补。

接上期(第1105篇)

珍珠港事件之后的燃油后勤

偷袭珍珠港之后,日军潜艇部队也在美国西海岸展开了战斗。日军潜艇的行动计划是集中力量优先攻击美军军舰,其次才是后勤支援舰船和商船。尽管日军成功地击沉了一些船只,但与德军U型潜艇在大西洋上针对美国商船航运的破交行动相比,日军潜艇的行动是一种相当微弱的战争努力。

珍珠港事件之后,德军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展开了大规模杀戮,可德军用于开展这些行动的潜艇数量甚至比日军部署的潜艇数量还要少。然而,德军的成功率却高得多,因为他们的作战策略是以盟军的商船为目标,重点是油轮。日军的作战策略是只关注“对称”的目标(比如军舰),即使在美国存在“不对称”的弱点时,日军也坚持这样做。这个“机会之窗”在珍珠港事件之后开始慢慢地关闭了:到1942年年底,日本方面完全失去了利用美军这一弱点的能力,因为此时日军已经丧失了发动进攻的能力,而且它们再也无法恢复这种能力了。

战火烧到了美国西海岸

日本的地理状况决定了太平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一场控制海洋的战争,战争目的是充分开发利用日军在南方作战行动中抢占的新领土,潜艇战则是日军武器库中帮助其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之一。

日军潜艇部队的总体战略任务是作为主战部队的辅助力量使用。也就是说,当一支敌舰队(如美军太平洋舰队)驶向日本海域时,日军潜艇将前出拦截美军。日军潜艇将保持对敌人的侦察,向日军作战舰队报告敌人的动向,同时通过鱼雷攻击削弱敌人的兵力。当日美两军的舰队遭遇时,将发生一场日德兰式的大海战,并决定战争的最终结果。突袭夏威夷作战使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作废”了,至少在战争前6个月是这样。

图30.日军潜艇的主要用途是攻击敌舰,上图所示为中途岛海战中“伊-168”号发射四枚鱼雷击中“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负责警戒的“汉曼”号驱逐舰的情景

然而,潜艇仍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武器,它们不能缺席在夏威夷的作战行动,所以日军潜艇部队也被纳入了针对夏威夷的行动计划之中:潜艇将被用来发起预先打击侦察,攻击空袭中漏网的目标,以及执行拦截美军反击部队等任务。日本海军第六舰队的30艘大型舰队潜艇将参与袭击珍珠港行动,其中3艘作为珍珠港攻击部队的“屏障”,另外20艘在瓦胡岛周围部署,还有5艘各携带一艘双人袖珍潜艇(“甲标的”),剩下的2艘潜艇将在阿留申群岛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其他属地周围展开侦察。攻击完成后,12艘潜艇将留在夏威夷海域,9艘潜艇将前往美国西海岸。在那里,它们通过袭击美国船只来切断美国的海上交通线。

尽管大力发动对美国商业航运的攻击是日本最初大战略的一部分,但这并未反映在日本海军的潜艇行动或战术思想中。在美国西海岸的日军潜艇主要用于打击美国的海军资产。面对商船运输时,日军用他们自己立下的交战规则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只允许对每艘商船发射一枚鱼雷。正因为如此,日军潜艇经常需要浮出水面,用甲板炮对付商船。这种行为使日军无法使用潜艇所拥有的两样更好的武器:首先,日军潜艇无法动用其主要武器,即相对准确和威力巨大的鱼雷;其次,这种战术牺牲了潜艇更大的优势,即隐蔽性。

图31.参加珍珠港突袭作战的“伊-20”号潜艇及其搭载的“甲标的”袖珍潜艇

饶是如此,日本潜艇的确在美国西海岸取得了一些胜利。“伊-17”号潜艇用炮火毁伤了一艘货船,并使油轮“埃米迪奥”(Emidio)号在加利福尼亚州新月市附近搁浅。“伊-23”号潜艇试图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附近对另一艘油轮发动水面攻击,但没有击中,遇袭的油轮“农业世界”(Agriworld)号向美国海军发出了求救信号。“伊-21”号潜艇的两次水面攻击都毫无建树,但该艇的好运气即将到来:1941年12月23日上午,在距离加利福尼亚州阿维拉市20海里处的外海,“伊-21”号用鱼雷击沉了油轮“蒙特贝罗”(Montebello)号。在洛杉矶市附近海域,“伊-19”号潜艇还进行了另外两次鱼雷攻击,其中一次没有命中,另一次击中了货船“阿柏萨罗卡”(Absaroka)号。在附近一艘海军拖船的帮助下,“阿柏萨罗卡”号在麦克阿瑟堡的正南方靠岸。

让日军潜艇炮击美国西海岸城市的命令在最后一刻被取消,美国西海岸的日军潜艇于1941年12月下旬撤回日本海域。这道过早撤退的命令(艇上的鱼雷存量几乎没有减少)可能是由于日本方面的过度自信——日本海军决定召回在东太平洋活动的潜艇,用于支援在南方的作战行动。

图32.1942年2月23日傍晚19时,由西野耕三少佐指挥的日军“伊-17”号潜艇炮击了加利福尼亚州圣芭芭拉市海岸线附近的埃尔伍德(Ellwood)油田

1942年晚些时候,日军又对美国西海岸的目标发动了几次攻击,其中一次有价值的攻击是试图用一架从潜艇上起飞的水上飞机投掷炸弹,旨在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对日本人来说,不幸的是,不合时宜的雨水和雾气使火势仅在小范围内发生了蔓延,而且火灾最终自生自灭了。另一次针对加利福尼亚州炼油厂和油库的攻击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动机,而不是军事战略,而且这次攻击也是无效的。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10月,日军潜艇在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之间只攻击了19艘商船,其中15艘是在1941年12月被攻击的。

总的来说,日军在美国西海岸的潜艇战只取得了微薄的成果。过度的自信、糟糕的战术,以及强调商船和后勤目标不值得攻击的心态,让一个黄金机会从日军的指头缝里溜走了,而与他们远隔重洋的德军同行的做法却截然相反。

图33.正在用甲板炮开火的日军“伊-17”号潜艇及遭其炮击的油田钻井塔架

“击鼓行动”

基于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希特勒于1941年12月11日向美国宣战。就本文的讨论范围而言,希特勒为什么对美宣战并不重要,在此只回顾一下他这一举动的直接结果:德国海军对美国海运的攻击不再有任何限制了。由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即将对美宣战的通知,因此德国潜艇部队总司令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只能召集5艘潜艇执行这一首次进入美国海域的行动。1942年1月12日,随着U-123号潜艇在科德角外300海里处击沉了“独眼巨人”号蒸汽船,代号“击鼓”(Paukenschlag)的行动正式开始了。“击鼓行动”的主要目标是盟军的油轮。正如邓尼茨所总结的那样:

“谁能告诉我,如果敌人没有燃油,那么坦克、卡车和飞机有什么用?”

邓尼茨的狼群就像扑向一群没有保护的羊一样扑向盟军的船只。德军的运气不错,因为美国人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一点准备都没有,美国人这种缺乏准备的情况让德军获益匪浅。美国人犯了许多错误,如东海岸没有实行灯火管制,海上助航设备仍在运行,船只缺乏通信安全纪律,等等。单单从1942年1月13日到23日,参加“击鼓行动”的德军潜艇就击沉了25艘同盟国船只,其中损失的70%是油轮,平均货运量为13万桶。如果保持这种损耗率,那么同盟国将在一年之内损失一半的油轮。德军在“击鼓行动”期间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事实上甚至没有一艘德军潜艇受到过攻击。美军的反潜战行动是苍白无力的,他们没有任何计划去应对可能的潜艇攻击,即使有也没有兵力去执行。这很有讽刺意味,因为大西洋舰队在1941年5月从太平洋舰队调来了18艘驱逐舰。

图34.表现德军U型潜艇击沉同盟国船只的画作。面对德国潜艇的威胁,连英国首相丘吉尔都表示:“二战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德国的U型潜艇。”

德军潜艇最终在西大西洋击沉了391艘船,其中141艘是油轮。1942年,美国油轮总数的四分之一被击沉。尽管美国造船厂开始以创纪录的数量建造新的商船,但可用的商船和油轮的总吨位仍在下降。此时,每艘船都需要在两洋战争中协助支援美军的全球攻势。

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决战的战斗策略

“1942年U型潜艇在我们大西洋沿岸的大肆屠戮,就像破坏者摧毁了我们半打更大的军火工厂一样,是一场国家灾难。”

著名海军史专家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教授这样写道。从1942年1月起,从墨西哥湾沿岸运往美国东海岸港口的石油数量下降了四倍,直到1943年中期才重新开始攀升,这归咎于油轮吨位的严重不足。

图35.二战期间,美国一艘完工后下水的油轮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意识到了石油在同盟国战争计划中的重要性。早在1942年1月3日,德国方面就敦促日本人将他们的潜艇兵力集中在攻击商船的战争策略上。如果轴心国的这两个狐朋狗友能够把它们的潜艇兵力集中用于攻击盟军后勤,那么会严重限制盟军发动任何类型的反攻的能力。纳粹德国驻日本海军参赞保罗温内克(Paul H. Wenneker)中将反复敦促日本人进行这一战略上的转变。日本人很有礼貌地听着,但他们不愿意改变专注于攻击军舰的策略。温内克后来写道:

“日本人争辩说,商船可以很容易地被美国巨大的生产力所补充,但海军舰艇代表了他们真正的作战力量,这些舰艇及其训练有素的舰员最难补充,故而是合乎逻辑的攻击目标。因此,如果日本方面要用他们的潜艇冒险,那就必须是针对敌人的海军。”

日军仍然一门心思地沉迷于他们的决战学说。尽管德军的U型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取得了成功(甚至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中也取得了成功),但日本方面依旧不改变他们使用潜艇支援舰队决战的策略。对德国和日本来说,很糟糕的一点是,轴心国联盟是一种基于自我机会主义动机的政治安排。在德国和日本相互结盟时,德国海军和日本海军都没有把战争计划中的相互合作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图36.1943年8月20日,在大西洋上与纳粹德国潜艇U-161号会合的日军“伊-8”号潜艇。二战期间,德、日两国曾开展潜艇运输,德国也由此向日本输入了不少先进军事技术

日本人原本应该把他们所有的潜艇都集中在美国西海岸的油港和夏威夷附近。在这些巡逻区,日军潜艇应该系统地追歼并击沉美国的民用和海军油轮。日本海军还应该开展一系列连续不断的行动,让潜艇一直在这些巡逻区域内活动。如果日本方面采取这样的策略,那么1942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任何类型反攻的机会都会少很多。

燃油与南太平洋作战行动

“在太平洋战争的之一年,美国海军被迫打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他们既没有足够的船只,没有足够的战备库存……也没有燃油。但是,通过大量的努力、仓促的权宜之计、健全的领导以及一些宝贵的好运气,美国海军设法(尽管有时非常困难)为其战斗部队提供了足够的燃油用于开展作战行动。虽然供应系统被压榨到了极限,但其始终未崩溃。”

——引自比绍夫和杜邦的《再探太平洋战争》

1942年上半年的燃油状况使美军的后勤支援系统紧张到了极点。如前文所述,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不久,无论如何衡量,太平洋舰队都几乎耗尽了其储存在油轮上的全部油料。由于太平洋舰队的油轮一直在为夏威夷海域的舰船提供燃油,因此这就意味着没有从本土运来的新油料。1942年春天,燃油和油轮变得极为稀缺,以至于美国海军被迫从仍然趴窝在“战列舰大街”海底、无法动弹的战列舰里抽出了燃油。

燃油和油轮的短缺几乎立刻成了太平洋战区的一大作战影响因素。“内奇斯”号油轮(USS Neches)是1941年12月被派往解救威克岛的第14特混舰队麾下的一艘船。由于“内奇斯”号的速度很慢(特混舰队只能以随行油轮的速度前进),再加上一些恶劣的天气,导致救援威克岛的舰队在该岛沦陷之前无法进入攻击日军部队的位置。后来,“列克星敦”号特混舰队在1942年1月对威克岛进行空袭的计划不得不取消,因为日军潜艇“伊-72”号击沉了“内奇斯”号油轮。

图37.“内奇斯”号舰队油轮,照片摄于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8月29日

如果没有海军油轮的支援,那么太平洋舰队在1942年1月和2月对日占岛屿进行突袭是不可能的。1942年2月20日,一支以“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美军航母编队(第11特混舰队)原本准备对拉包尔发起突袭,不幸被日军发现后被迫撤退,各舰在规避日军空袭的高速机动中消耗了大量燃油。无独有偶,如果没有油轮的支援,杜立特对东京的空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次空袭对太平洋战局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影响。

缺乏油轮也成了1942年年初美军在南太平洋开展行动的一大真正担忧的问题。尽管在这一时期,看上去更加强大的日本海军部队消灭美国和盟国在南太平洋的海军舰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到1942年2月中旬,该地区所有可用的美、英、荷、澳四国油轮的损失使情况更加恶化。“佩科斯”号舰队油轮(USS Pecos)被日军击沉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图38.美国海军油船“佩科斯”号,1942年3月1日被来自日军航母“赤城”号和“飞龙”号的舰载机击沉于爪哇岛以南海域

舰队油轮的缺乏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从以战列舰为中心转向以航母特混舰队为中心的一个次要影响因素。即使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海军仍然拥有一支可观的战列舰部队:截至1942年3月底,美国海军在本土西海岸的港口有7艘战列舰。然而,由于海军的油轮短缺情况极为严重,以至于没有一艘战列舰可供海军使用。这支战列舰大军预定于1942年4月14日出发,前去遏止日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扩张。战列舰上装载了大量燃油、食品和弹药,以至于其装甲带下端都低于水线了。如果这些战列舰驶入险境,它们将无法维持太久的时间,因为油轮不足。幸运的是,在这支部队参战之前,珊瑚海海战就已经决出胜负,日军的攻势被遏止了,战列舰大军也接到命令返回西海岸。

无法为战列舰抽调的油轮是为了支援在珊瑚海作战的航母部队。同样,舰队油轮在行动中是不可或缺的,美军航母编队在珊瑚海的加 *** 动得到了“蒂珀卡努”(Tippecanoe)号和“尼奥肖”号油轮的帮助。

图39.“尼奥肖”号在为“约克城”号航母加油,可能摄于1942年5月1日。1942年5月7日,“尼奥肖”号和护航的驱逐舰“西姆斯”号被日机误判为航母和巡洋舰并被击沉,不过此时“尼奥肖”号已经为TF17输送了足够多的燃油,使后者得以完成遏止日军入侵莫尔兹比港的任务。图中“约克城”号使用飞机起重机吊起加油软管

舰队油轮“尼奥肖”号支援的是由“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海军少将杰克弗莱彻统帅的第17特混舰队,也就是在珍珠港空袭中被日军熟视无睹的那艘“尼奥肖”号。虽然该船在1942年5月7日被日军飞机击沉,但其已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向第17特混舰队输送燃油。如果弗莱彻将军需要更多燃油的话,那么情况可能会变得有点棘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军自开战以来也首次遇到了燃油问题:由于缺少支援航母机动部队作战的油轮,以及飞机缺少油料,导致日本海军在达成其作战目标——协助攻取莫尔兹比港之前就中止了其航母机动部队的行动。

在中途岛奇迹般地大获全胜之后,1942年8月,美军太平洋舰队终于能够通过“瞭望塔”行动,即登陆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而展开正式反攻。燃油后勤不足仍然是美军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为了支援此次行动,美军在汤加和新喀里多尼亚建立了燃油和支援仓库,但它们距离战场瓜岛分别有1300海里和500海里远。

图40.二战期间规模惊人的美国造船业,随着各型油船的批量下水,油轮短缺问题很快也将不复存在

为这次行动提供燃油的初步计划是根据过去正常作战行动的经验制订的。负责指挥这次行动的罗伯特戈姆利海军中将试图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悉数考虑在内,比如不可预见的损失或行动改变。但是,戈姆利中将手下的后勤人员太少,而且都没什么经验。最终,原本认为供应瓜岛作战绰绰有余的燃油,结果却被证明不够用。

在如此脆弱的后勤保障状况下,“瞭望塔”行动被依靠缴获的日军口粮生存的海军陆战队员嘲笑为是“小本经营”行动。燃油供应不足意味着掩护登陆部队的航空母舰不能停泊在原地,2天后,美军航母就往南撤了500海里进行加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瓜岛战事 *** 迭起、此起彼伏,美军阵地随时可能会被一场旨在切断燃油供应的日军协同攻击所危及,但好在这一切终归未发生。9月,戈姆利将军终于开始在后勤保障方面获得主动权,详细的燃油需求被上报。戈姆利此举也为南太平洋其余的战事活动缓解了大部分燃油问题。

图41.在南太平洋作战的美军“布坎南”号驱逐舰(DD-484)接受海上加油的情景

随着燃油供应的增加和日军无力击败瓜岛上的美军,太平洋战区的局势开始真正逆转。从这时起,美军太平洋舰队的燃油供应状况开始变得越来越好,而日军的态势却是每况愈下。日军已经丧失了打击美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关键弱点——燃油后勤的机会。

结论

“上帝站在拥有石油的国家一边。”

——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教授胁村义太郎在战后审讯中的供述

事实证明,日本帝国海军致力于一种过时的作战策略,而不是专注于需要达成什么效果来确保日本的国家战略得以实现,这是它们的一大败笔。日本人知道,如果不找到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石油来源,那他们最终将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战前通牒。一旦意识到外交措施无能为力后,日本方面的计划就是夺取并确保尽可能多的石油和其他资源。对珍珠港的袭击只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一部分。

图42.1940~1945年若干国家和

地区原油产量的演变(

单位:万千公升),表格引自《大东亚补给战》一书

尽管日军的情报工作和最初的军事行动是卓有成效的,但其从未专注于摧毁那些可以把美国海军排除在太平洋之外的关键目标。在战略上,日军无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脆弱的石油基础设施,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疏忽。日军本应攻击美军在珍珠港的燃油供应设施,并在突袭珍珠港之后对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油轮和油船发动攻击。日军对美国石油供应和基础设施的攻击,再加上德军潜艇的攻击,原本会给日本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巩固日军在新占领地盘上的战果,这些时间也许会让日本建立起所谓的“绝对国防圈”,让盟军赢得胜利的代价变得更加高昂。

日本人并不是之一个忽视后勤重要性和脆弱性的人。历史表明,早在1187年 *** 战胜十字军的哈丁战役中,后勤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武装势力的头目萨拉丁夺取了战场上唯一的水源,并让十字军无法使用之。水源的损失严重打击了十字军的士气,削弱了十字军的战斗力,最终导致十字军兵败并丢掉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

后勤的脆弱性和重要性在今天依然很明显。2000年10月12日,“科尔”号驱逐舰(USS Cole)在也门亚丁港加油时遭遇爆炸式恐怖袭击。如果不需要加油的话,“科尔”号就不会在亚丁港停靠,17名水兵也不会遇袭身亡,美国海军也不会暂时失去一艘宝贵的海上资产。有一句老话叫“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指挥官和他们的参谋人员必须记住后勤工作对实现总体目标的重要性,无论对友军还是对敌军而言都是如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1330.html

“1108.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燃油与后勤③——石油在日美开战前后的地位与作用” 的相关文章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拔都:成吉思汗的孙子,还曾率军横扫欧洲

拔都:成吉思汗的孙子,还曾率军横扫欧洲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拔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欧洲人认为,上帝之鞭是指天主用鞭子来教训人,以洗刷他们犯过的错。而13世纪的蒙古西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中亚到俄罗斯,再到欧洲,阿拉伯半岛,成吉思汗所打造的蒙古铁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击败加利西亚,伏尔加保加利亚,摩尔达威亚等诸多国家...

朝鲜美女奇皇后:元惠宗第三任皇后,最后搞垮大元王朝

朝鲜美女奇皇后:元惠宗第三任皇后,最后搞垮大元王朝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奇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八月,大将徐达率大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全部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北元开始。元顺帝在北逃时...

丰臣秀吉是什么人?浪子翻身丰臣秀吉的生平经历介绍!

丰臣秀吉是什么人?浪子翻身丰臣秀吉的生平经历介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丰臣秀吉的生平经历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朝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军事强大且英勇好战,前有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光复大好河山,后有戚继光一举荡平沿江倭寇,明人不畏强暴的称谓从来都是名不虚传,保全祖国土地完整也从来不玩虚的,面...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道光将林则徐革除职务 英国人为何赞林则徐是中国好总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国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到广东广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由于钦差大臣林则徐早已严阵以待,英国军舰占不到便宜,便沿着海岸北上。那时候,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广东外,均防备松弛。所以英国...

速不台到底有多厉害?地表最强战将, 70岁仍能征服欧洲大陆

还不知道地表最强战将, 率3万骑兵横扫十几个国家, 70岁仍能征服欧洲大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成吉思汗能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一方面因为他指挥有方,另一方面因为他手下有一批能征惯战的名将,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人——一位是全权负责对金作战的统帅,一位是神箭手哲别,第三...

朝鲜王朝后期将领洪启薰:乙未事变时因守护景福宫、抵御日本人而战死

朝鲜王朝后期将领洪启薰:乙未事变时因守护景福宫、抵御日本人而战死

洪启薰(朝鲜语:???,1842年—1895年),朝鲜王朝后期将领。字圣南,号圭珊,本贯南阳,初名洪在羲(???)。1882年“壬午兵变”中搭救闵妃有功,1894年率军镇压东学党起义,1895年“乙未事变”时因守护景福宫、抵御日本人而战死。死后谥号“忠毅”,并入祀奖忠坛。洪启薰出身南阳洪氏,初名洪在...

同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女性掌权者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慈禧太后相比如何?

同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女性掌权者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慈禧太后相比如何?

现在的英国女王健康长寿,导致上一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时间64年的纪录作古。作为英国上一位著名的“超长待机”女王,有一个在当时名震欧洲的称号——欧洲老祖母。这位“欧洲老祖母”非常的牛。维多利亚女王生于1819年,于1837年6月继承大英帝国王位。维多利亚父亲早逝,从小跟着舅舅生活。她的舅舅同样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