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场大战:皇帝大战群臣,结局是王朝覆灭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08)750

01

崇祯元年,辽东局势紧张,崇祯对袁崇焕寄予厚望,任命其为蓟辽总督,全权负责辽东军务。袁崇焕也不敢怠慢,迅速赶往辽东任职。但其还没有到军营,就出事了。辽东士兵因为欠饷四个月,向巡抚衙门 *** ,巡抚毕自肃也没钱,士兵因此哗变,抓住毕自肃、总兵朱梅等官员进行拷打。

经此一场严重事故,毕自肃自知治军无方,羞愧难当,上疏引罪之后上吊自杀。

袁崇焕赶到之后,逮捕十几名哗变的带头人,枭首示众,暂时平息事件。但是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需要补发欠饷。山海关内外积欠军饷银74万两,另欠太仆寺马钱和抚赏银4万两,合计78万两。

袁崇焕给崇祯上疏,请求立即解决欠饷问题,不然就会影响军队士气,直至影响到他的平辽大计。

02

崇祯收到了袁崇焕的上疏,也是十分重视。

关于欠饷,兵部认为军饷之所以短缺,关键在于士兵太多使得饷银“太浮”。所谓“太浮”,就是这个军饷有猫腻。

言官们则认为,近年来,军饷中间的腐败已达极点,必须首先清理兵籍,就是清理淘汰那些虚假的兵籍,核实吃空饷的情况。

这些议论触及了当时军队中的一些顽疾,但想要解决,绝非易事。空谈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十月初二日,崇祯在文华殿召开御前会议。一上来崇祯就让翰林院官员大声宣读袁崇焕请饷奏疏。

奏疏读完后,崇祯让大臣们发表意见。

内阁辅臣李标说:宁远前线缺饷,袁崇焕所请,确实十分危急,请求皇上允许发饷。

李标这句话等于啥都没说,因为谁都知道要发饷。

崇祯说:内帑空虚,户部有各地新收来的银两,为何不发?

崇祯将矛头指向了户部,户部尚书毕自严回答:每年新收的银两不满400万,每月仅30万上下。现在要补近百万的欠饷,实在是办不到啊!前面已经发了73万两,这用得也太快了吧,前面一个月还没有付清,下一个月又来了。我们刚刚把七月的八万两发出去了,现在还欠八九两个月,但十月的又来了,所以还拖欠着三个月的饷银。

崇祯问:关内和关外,每月要花费多少饷银?

毕自严答:关内8万,关外14.5万,合计22.5万。

崇祯又问:关内外都有多少兵?

这个问题属于兵部,兵部尚书王在晋站出来答:关内4万,关外8万,共12万。

崇祯问:袁崇焕前面说要淘汰一些冗兵,可以减饷,那为何饷银还需要那么多?

兵部尚书王在晋答:淘汰兵员,从今年才开始执行,要明年才能真正见到效果。

崇祯一看,就向其他部门询问,看能不能弄点钱出来,就问:刑部缴获有赃银?

刑部尚书乔允升没想到皇帝还惦记着刑部那点银子,慌忙中赶紧回答:有收到张凌云赃银4万,其余零星有4万,共计有8万两。

在一旁的刑部侍郎丁启睿赶紧上前补充说:我们实际收到的赃银5万,剩下的一些都还没有实际到账。

崇祯一看,不行,还得找户部。

崇祯问:户部现在有多少现银?

毕自严硬着头皮回答:库内现存只有11000两。

这个数字让崇祯大吃一惊:为何只有这么一点?

毕自严答:各地送来的银两都是随到随发,所以只有那么多。今广东来银6万快到了,七库银尚有26000两,我准备凑齐10万两,然后一起发给辽东。关门内外一月需要银24.5万两,两个月就是便是49万两,还希望皇上从内帑中拿40万两,凑够这笔钱。

崇祯一看,本来是要解决问题,最终问题全部推到了自己身上,所以很不高兴,说:朕在宫中极力节省,内费尚且不足,今金花银尚未到,哪有那么多钱?

辅臣刘鸿训一看,赶紧打圆场,说:臣等一起商议过,如果有30万两也可以解决问题。

崇祯哪里会松口,说:内帑早已空虚,30万两谈何容易!

辅臣周道登站出来说:现在边兵思变,而户部匮乏,只能希望皇上慷慨一些,用内帑以救危疆。

臣下们你一句,我一句,说来说去,就是要崇祯拿钱。

辅臣钱龙锡说:皇上此时发帑币,欠饷士兵听了,必定欢欣鼓舞。

而兵部尚书王在晋在旁边说起了风凉话:臣昔日当督师的时候,军士如家人父子,没想到到现在的情况竟然如此恶化!

崇祯也愤愤地说:带兵者如果真能如家人父子,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者,畏其威;不忍者,怀其德,哪会有哗变之事!

崇祯又接着说:内帑外库都是万民脂膏,是用来以保封疆安社稷的,若发下去真的有用,朕岂会吝啬?

群臣连连说:袁崇焕是忠肝义胆之人,其在边疆,将妻子和孩子都带在身旁在边,素有清廉的威名,肯定不会冒领和滥用,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典。

毕自严也赶紧表态:陛下是为了社稷着想,发此帑金,我们这些当大臣的哪敢体谅陛下的圣意呢?等到各地银两送到来,户部就一一偿还。

毕自严为了让崇祯拿钱,真的是什么话都敢说,户部以后偿还崇祯拿出的钱,这是谁都不可能的。此时的毕自严已经年近六旬,其人能力出众,作为打明朝的财政专家,他也不得不拿话来诓骗崇祯。

03

礼部侍郎周延儒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角色,这位未来将两次担任大明首辅的官员,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按理说,这次大会是谈论钱,跟他礼部关系不大,况且礼部尚书还没说话,他就开口,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但他看出了崇祯的孤立地位,这对他来讲,是一个难得机会,他要在这个时候支持皇帝,以增加皇帝对自己的好感。

周延儒说:国家最急的当然是关门,但昔日只防外虏,今天还要防着兵变。宁远哗变了,就发饷给他们。如果各边镇都效仿宁远以哗变来逼饷银,那何时是个头?

崇祯一听,还有一个人支持自己,就追问他有何建议。

周延儒答:臣不敢阻止皇上发帑币,此时情况危急,紧急情况下则先治其标,可以把帑币发给他们的。但这绝对不是长久之策,今后还望皇上让廷臣们从长计议,筹措一长久之策。

崇祯很欣赏周延儒的说法:你的说法很有道理,一旦有事,就来请帑币,各边都如此,这内帑又不是不会干涸的泉水,如何能全部保障?

周延儒的说法看似有理,但毫无意义,因为还是没有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

04

从御前会议的君臣对话,可以看到中央财政确实非常困难,大明王朝的户部存银仅有11000两,不得不苦苦恳请崇祯动用宫中内帑应急。

对于户部尚书毕自严,崇祯非常恼火,不久就派太监对户部进行监控,再后来,干脆把毕自严丢进了监狱。但毕自严绝非庸才,实在是难为无米之炊。

这次会议,最终不欢而散,迫于无奈的崇祯拿出了20万两,也就是群臣所请数量的一半,发往辽东。

这是崇祯元年,君臣关于辽饷的一次博弈与争斗。而这一年,是崇祯朝十七年里财政状况更好的一年。在往后的日子里,大明面临内忧与外患,身陷泥潭而无法自拔。崇祯和群臣因为辽东战事、国内民变、宦官监军、财政危机、人事选拔等等方面,进行拉锯、博弈和争斗。崇祯不满于大臣的无能为力,大臣们恐惧于崇祯的冷漠薄情,大明就这样一步一步将大明滑向深渊,万劫不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1936.html

“一场大战:皇帝大战群臣,结局是王朝覆灭” 的相关文章

苏绰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苏绰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愈发受到西魏权臣宇文...

李旦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旦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则天第四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说起唐睿宗李旦,谁敢说他不牛逼,包括他自己,上两辈,下两辈,再加上他哥哥,六位亲人个个是皇帝,你说牛气不牛气。历史上古代帝王,因皇位能世袭,爷爷和爹、儿子、孙子做皇帝的比比皆是。然而,娘、哥哥做皇帝,...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之后,而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遗志,也进行了多次北伐,蜀汉有一位大将,曾受到诸葛亮赞赏,但是他却公开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在朝堂上和...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吗 刘备打仗的时候为何没有带诸葛亮

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吗 刘备打仗的时候为何没有带诸葛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真不会打仗吗?为何刘备打仗从不带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7年的南阳一间茅草屋里,颠沛流离半生的刘备经人指点从在隆中请出了诸葛亮,而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也从这里诞生。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诸葛亮被评价为”近乎妖“,说明了诸葛亮的厉害之...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刘备手稿出土,昔日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究竟是真是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然而...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刘备平定蜀地,以许慈、胡潜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后主刘禅时期逐渐升至大长秋,后卒于任上。其子许勋官至...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失去兵权之后的年羹尧为何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曾经权倾朝野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触怒龙颜,被雍正皇帝一贬再贬,先从抚远大将军贬到杭州将军,再从杭州将军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再到最后被雍正皇帝削去一切爵位,勒令赐死,时年47岁。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