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隐藏剧情:高适八品小官,为何半年就擢升节度使?
《长安三万里》可谓是一部内容森罗万象的动画片,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学和军事元素,我们甚至还能发现一些隐藏历史剧情。
剧中曾描述过这么一段情节:高适仅半年就从八品小官,擢升为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很多观众对这个情节非常疑惑,但却是真实历史。
八品小官到淮南节度使
笔者曾写过,动画片隐藏了高适乡亲们在睢阳保卫战中全部死难的一段悲剧,但这部剧包含的隐藏历史故事远不及这些。笔者就再谈谈,一生不得志的高适为何突然大器晚成,在短短半年内当上节度使。
动画片真实反映了高适在52岁之前的“碌碌无为”:安史之乱爆发前,高适仅是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内的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他才被任命为绛郡长史、左拾遗和监察御史。左拾遗和监察御史,分别是从八品和正八品的小官,白居易和杜甫都当过左拾遗。
动画片没有提到一段历史,高适在46岁时曾被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通过道科(相当于思想品德考察)当上了封丘县尉。县尉,是级别更低的第九品。可能感觉级别太低,高适在干了三年后辞官不做,转投了哥舒翰。
但是在天宝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在潼关战败,高适追随唐玄宗至成都。同年十二月,高适就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仅仅只用了半年。节度使,是集军、民、财大权于一人的要职,官阶一般为二品。
高适当时号称节镇三镇(淮南、江东、淮西),治所在扬州,管辖地区包括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光州、蕲州、安州、黄州、申州、沔州共十三个州,相当于现代江苏和安徽的大半地区。
高适的升官速度,绝对令人瞠目!
暗藏剧情:高适在唐玄宗身边受到重用
高适快速升官的根本原因,还要从追随皇帝西逃说起。潼关战败后,高适、王思礼、吕崇贲、李承光等哥舒翰旧部都投奔了西逃的唐玄宗。除了李承光被问责处死外,其他人基本都受到了重用,高适、王思礼、吕崇贲后来均当上了节度使。
不过,与曾经直接领兵打仗的王思礼、吕崇贲有所不同,高适曾担任的兵曹、左拾遗和监察御史属于没有兵权的文官。高适能够以文官出身当上节度使,靠的是抓住了机遇。
首先,高适在遇到唐玄宗后,上书《陈潼关败亡形势疏》,在为哥舒翰辩护的同时,痛陈朝廷军政的腐败。最关键的是,高适巧妙地指出,唐玄宗面对这些危机情况,西逃是合理措施——“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如此一来,高适不仅指出了朝廷的弊端,也维护了皇帝的面子,因此受到唐玄宗和唐肃宗的好感。
天宝十五年八月,唐玄宗抵达成都后,高适就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职责是在皇帝面前指出问题和意见,可以直接参与朝政,甚至能够起草诏令。此时的高适已成为唐玄宗的贴身参谋,而且“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新唐书高适传》),受到皇帝的青睐。
同年十二月,高适再次抓住了一次机会。此前,唐玄宗让各位藩王分别镇守天下,高适“盛言不可”。随后,出镇江陵的永王李璘叛乱,高适的先见之明被证实,他在战略方面的才能再次赢得了唐玄宗和唐肃宗的认可。
随后,高适被唐肃宗召至灵武。高适为唐肃宗仔细分析,断定永王必败,不足为虑。“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高适由此真正一步登天,再次从文官擢升为节镇一方的节度使。
简单来说,高适的成功,在于有效把握住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充分表现出战略分析方面的才能。短短几个月,五十岁前一直怀才不遇的高适,就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同样在皇帝身边,李白为何失败了,高适却能成功?
有意思的是,高适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机会接近唐玄宗,而李白也曾一度贴身陪伴唐玄宗,却最终因为不得志而去官。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得到玉真公主举荐,被唐玄宗召见入宫,得到皇帝赏识后,成为供奉翰林。客观来讲,李白的官职仅仅是陪侍皇帝左右,除了草拟诏书外,更多是为皇帝写诗作乐。
尽管李白只不过是皇帝的帮闲,但也引发了少数大臣和宦官的嫉妒和谗言,唐玄宗只好疏远李白,最终“赐金放还”。
如果我们比较李白和高适,就可以发现,同样在皇帝身边,李白只是和平时期的“装饰品”,高适却是危机时期的“救火队”。如果不是遇到安史之乱这样的“非常之时”,高适也没机会去干这些“非常之事”。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高适能够抓住短短几个月的机遇,也得益于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从高适的诗作和散文里,就可以找到他曾经巡游燕赵、送兵蓟北、出征吐蕃等等经历。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格言,高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