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逝世那年,一男婴在杭州诞生,51年后让明朝多存活了200年

中国历史12个月前 (10-14)530

前言:

历史上的每个朝代盛衰,没有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然而哪怕在巨变来临之时,仍有忠心之士选择舍生取义,这股力量使 朝代得以在危难之际续写春秋。

公元1398年,明太祖驾崩,洪武之治就此结束,明朝迎来之一个动荡时期。而在杭州,一名平凡儒生于谦就诞生在这一年。他本可以安度一生,在书斋里品论经史。然而他选择了报效,忠君爱国。

51年后,他挺身而出,以一介书生之躯守住了京师城池,使明朝转危为安。他并没有活很长时间,只在人世间留下短暂的身影。

但他的精神永存,成为一代代志士仰慕的楷模。正是因为有于谦这样的忠臣,付出生命捍卫国家,一个朝代才能在动荡中恢复元气,在危难中重现希望。

一、报效明朝的壮志凌云

1398年冬,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对明朝来说是个重大变故。在杭州钱塘县一个普通书香门第,于氏夫妇的长子于谦就诞生在这一年。

虽然出生平凡,但于谦自幼聪慧过人,7岁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12岁那年,于谦读到宋代忠臣文天祥的诗作,深受感动。文天祥舍生忘死、壮志凌云的气概,成为于谦学习的楷模。

每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于谦就会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就应该像文天祥那样,报效国家,不怕权贵,只为心中正义和理想而生。这样的思想渐渐塑造了于谦坚定的人生目标,他也要效法文天祥那样忠勇报国。

为了实现报效国家的心愿,于谦开始闭门苦读,日以继夜地学习。于谦的父母看到儿子的决心,也全力支持他读书。

有时于谦夜读到凌晨,父母还亲自到他房里为他添壁上灯,怕烛光伤了儿子的眼睛。于谦感动又羞愧,更加勤奋用功。

1421年,时年仅23岁的于谦终于中了进士,准备正式步入仕途。这在当时来说实属难得,许多读书人要到30多岁才能中举。而于谦以他过人的学识和品德,获得了这个殊荣。于谦的父母听到这个喜讯,欣慰地泪流满面。儿子实现了他们的期盼,一定会在仕途中为国家贡献才干。

二、刚正不阿惹草木皆兵

1426年,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熙发动叛乱谋反。时任御史的于谦奉命随驾出征,在两军对峙时,于谦严厉指责朱高熙的罪行。朱高熙听后自觉惭愧,放弃了抵抗。于谦因此功绩获得明宣宗赏识。

1435年明英宗继位,张惶失措的英宗纵容心腹王振跋扈。王振开始收受“面金”,要求所有见皇帝的官员都要先行贿赂。于谦正气凛然,坚决拒绝向王振进贡。

王振本就因为于谦曾指责过他的乱政而怀恨在心。这次于谦公然驳斥他的要求,让王振恼羞成怒。王振遂向英宗进谗言,诬陷于谦贪污,将于谦下狱并判处死刑。

狱中于谦仍然气定神闲,心怀国家大义。他并不怨恨王振,因为王振只是昏庸之辈,自己做错了便要承担后果,于谦心中并无怨言。

然而,于谦在任上深得民心,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上书为于谦鸣冤。一时间朝中舆论大哗,各方劝谏之声不绝于耳。在各方压力下,王振只得改判于谦远贬他乡。

14年后,于谦才得以重新起用,担任兵部左侍郎一职。1449年,王振又怂恿英宗亲征也先,于谦再次进谏,英宗仍不听从。英宗亲率大军出战,终至土木堡兵败被俘。于谦闻讯,叹息英宗贪图虚名,最终酿成毁灭性后果。

三、视死如归百姓为重

土木堡兵败的噩耗传到京城,朝野震惊。有的大臣建议迁都南方,有的主张与敌国和谈。于谦迅速行动,命令各地军队入京支援,并组织百姓加固城池,以死守京师。

也先军队到达城下,要求用英宗换取开城。于谦断然拒绝,他明白一旦开城,百姓必遭杀戮,国家也将从此一蹶不振。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是于谦心中最重要的,而不是皇帝一人的生死。

于是也先军队攻城,于谦与京城百姓并肩抵挡住敌军的进攻。于谦身先士卒站在城头,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姿感染着每一个守军和百姓。也先军队屡攻不下,只得退兵。

终于,在危难时刻,这个出生寒微的读书人以他的胸怀和勇气,守住了国家江山和百姓安危。然而好景不长,他也在政治斗争中丧生,但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百姓心中。

四、身殉国家魂归自由

1457年,复辟的英宗要清洗异己,仍怀恨在心的他决意诛杀于谦。得知噩耗的于谦既不后悔也不怨恨,只是淡然面对。他相信自己此生无愧于心,用生命守卫了国家社稷和百姓河山,即便被杀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英宗果然下令处死于谦,并抄没家产。可于谦一生清廉,家中只有寥寥居室和书卷,英宗搜刮不到任何金银珠宝。于谦不畏权贵,而英宗滥杀忠良的暴行也随着时间流逝被百姓遗弃。

于谦以一介书生之身,就守住了国家的根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视死如归、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忠义之士,大明王朝国运才得以转危为安,延续了200多年的元气。

于谦短暂的一生,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功成身退之后,于谦的灵魂终于得以解脱,归回自由的理想国度。而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即使在强权面前选择了牺牲,也成就了他超越常人的崇高精神。这份精神恰是大明盛世的希望所在。

结语:

于谦的一生,承载了他对明朝的忠诚与热爱。当国家濒临灭亡,正值壮年的他毅然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生死,只为国家社稷与百姓安危。亘古忠义,于谦可谓此中翘楚。

然而一代帝王昏庸,致使忠良陆续被杀,明廷内斗不止。于谦舍生取义,虽为大明赢得百年国运,但终究难逃杀身之祸。可他的精神已融入民心,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国家兴亡,系于民心。正因为有像于谦这般视死如归、心系天下的忠勇之士,一个朝代的延续才得以成就。于谦的一生,向后人昭示了作为人的本分,亦向今人昭示了一个时代的希望所系。 于谦之精神,值得思,亦值得继承。唯此,方可化腐朽为神奇,再续中华盛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4074.html

“朱元璋逝世那年,一男婴在杭州诞生,51年后让明朝多存活了200年” 的相关文章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你真的了解明建文帝朱允炆,掌控朝政大权拥有强大优势,为何打不过燕王朱棣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烧了皇宫,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作为掌控中央集权,拥有绝对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会被一个连北京城都没有完全...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有多长?沦为笑柄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有多长?沦为笑柄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萧衍是梁王朝开国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称梁武帝。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大权在握,美女在侧,歌舞升平,“皇帝”这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可能是很多古人梦寐以求的高薪岗位了。事实上,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细数古代400多位帝王,真正长寿的帝王并不多。他们平日里的生活自然丰富多彩...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败给十几万清军,这是为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给十几万清军?1643年年底的时候,李自成率领顺军去攻打西安...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何对虞姬情有独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当年项羽还是通缉犯,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跑路,来到了会稽郡,他们俩在此结交江东子弟。那时候项羽朝气蓬勃、雄姿英发、一表人才,在当地慢慢地出名了。一日项羽与同伴结游,行至郊外,突然眼前一亮,一身靓丽的倩影印...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

曹丕如果多活几十年的话 司马懿最后还有机会造反吗

曹丕如果多活几十年的话 司马懿最后还有机会造反吗

对如果曹丕再多活几十年,司马懿还有没有机会谋反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要说曹丕活着时司马懿不会也不敢造反,就是魏明帝曹睿还活着,司马懿也不可能造反。事实上,司马懿之所以发动“高平陵政变”,一半的原因是其野心所致,而另一半原因则是受形势所迫。一、形势所迫魏明帝曹睿...

清朝时期正一品官员是什么待遇?薪资怎么样?

清朝时期正一品官员是什么待遇?薪资怎么样?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如今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尤其是房价,几乎是让人们感到焦头烂额。很有意思的是,还有人经常感叹,房子这种东西,如果换到古代,哪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呢?其实这些说法是有根据的,就打那些清朝的官员来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