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英国巡回审判制度怎么产生的

世界历史1年前 (2023-10-18)1000

司法审判的制度不论是实在哪个国家,历来都是国家大事。如今强调行政、立法以及司法三权分立,这种三权分立的思想来源于西方社会,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奉为圭臬,一度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无权分立制度。接下来历史资料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英国的巡回审判制度。

近代以来司法的思想基本都源自于西方古代社会以及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巡回审判制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司法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国家的司法制度以及地方司法制度之间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处理。因为西方人很强调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国家与地区的纷争当中更加倾向于地方主义。

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出现适应了当时英王加强王权的需要。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不像今天的英国女王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具体的实际权力,因为英国国王的权力经历了从职份和尊位合一到没有职份,仅有尊位的转变,于是出现了今天我们所知的英国国王仅有虚假的管辖权,司法权掌握于更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之手。

然而,中世纪的英国国王有很大权力,并不断试图加强王权,摆脱教会权力的控制,宗教改革就是发生在该背景下,王权与教权关系紧张。

1、亨利一世时期: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产生

据史书记载,英国巡回审判制度是在英国国王亨利一世时期正式确立的,《克拉伦登法令》就是这一制度确立的法律证明。尽管如此,学术界对于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源头为何还存在争论,有些学者认为英国巡回审判制度起源于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这与诺曼征服有关。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源头应该是英国自己,盎格鲁—撒克逊因素应当占据主体,法国因素或欧洲因素只能占据很小一部分。

两种观点的解释性说法都有道理,也体现了两者不同的立场,前者是欧洲主义立场,后者是民族主义立场。虽然学界没有为该问题达成共识,但基本上都同意诺曼征服对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诺曼征服以后,威廉一世通过武力和好处征服了伦敦地区的大贵族们,这等于威廉一世已经将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除了中央的控制权,威廉一世还面对地方势力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阻挠,于是威廉一世决意收回地方的司法权。

亨利一世对于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更大贡献在于开始了巡回审判制度的设立,他更先意识到国家存在的问题,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以此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亨利一世是一个行动力极强的英国国王,他很快设立了巡回法庭,以动态的、定期的司法审判和检查制度慢慢地将地方权力架空,巡回法庭本质上属于国王法庭在英国各地区的延伸,在国王的支持下渐渐形成定制。

2、亨利二世时期: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发展

亨利一世决定开展改革以后,便向全国派驻了大法官,这些大法官的权力非常之大,虽然名义上帮助亨利一世处理各地的司法案件,但实际上,这些法官由于是国王钦点的,所以在乡里村里尤其的受尊敬。

这些人可能并不是真正尊敬大法官本身,但肯定的是,他们所尊敬的一定包括王权,这也就起到了亨利一世所料想的作用,即加强王权。

然而,亨利一世设立的英国巡回审判制度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留到了亨利二世时期解决。

亨利二世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司法改革,换句话说,亨利二世要在全国范围内收缩权力,加强王权,作为一个有野心的英国君主,亨利二世必须要解决地方大贵族的问题。

这些地方上的大贵族凭借雄厚实力在地方上为所欲为,往上藐视君权和英国派遣的地方官员,往下欺压百姓,以特权公然谋私。因此,亨利二世必然要进行司法改革,将司法权力收归国家所有。

在亨利二世颁布的众多司法改革条例中,《北安普顿敕令》极具代表性,或者可以说,是这一法令赋予巡回法官以更多权力,包括总巡回所具有的政治、财政和司法等方面的权力。

亨利二世期望通过扩大巡回法官的权力而压缩地方贵族的权力,以国家之公法代替地方贵族之司法。《北安普敦法令》是《克拉伦登法令》在法律方面的强化,为巡回法官处理地方事务提供了法理上的合法性。由此,王室法庭的司法管辖范围得到了拓展,英国国王也实现了君 *** 力和中央权力的加强。

3、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影响

3.1、从高效到超载的英国巡回审判制度

英国巡回法庭自建立后,出现了一个总的趋势,即权力不断加强,这一趋势实际反映的是背后英王权力的加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总巡回这些法官只是英王的工具,英王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法庭的走向,巡回法庭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就意味着英王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即王权的加强,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巡回法庭管得太多,手伸得太长,必然有一天会不堪重负。

路瑶在《中世纪英国的巡回审判制度》总结了巡回法官扩充后的权力:“可以接受各阶层向国王的宣誓效忠,调查非法侵占地产案件,堡垒是否依令拆除……”。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巡回审判制度在制度上起到了促进司法改革方面的作用,在实际中也为民众解决了一些司法问题,在历史中起到了推动历史进程的作用。

然而,13世纪以后的巡回法庭逐渐不堪重负,或被一些学者称为“超载”,主要表现为总巡回因管辖权不断扩张而导致效率低下,这样一来,总巡回必定要处理更多事务,因此巡回法官经常在一郡一县滞留很久。

同时巡回法庭程序冗长,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即巡回法庭很注重案件审理的程序或流程,所以巡回法官必须等流程走完,这样不免会耗时耗力。

不仅引起法官的烦恼,也会引起原告的退却,更多人担心案件太过耗时耗力而得不偿失,所以纷纷选择放弃上诉。

1294年以后,巡回法庭制度突然走向消亡,即使后来有些英王决定重设巡回法庭,但因种种因素都未能实现。从巡回法庭的发展、壮大,到最后的灭亡历程中,可以看到这一制度最终吞没了自己,它所求太多,但精力毕竟有限。

3.2、强化王权的助手

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王权,正因为如此,国王才愿意支持这一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这一制度延续的时期来看,英国巡回审判制度在加强王权方面无疑基本获得了成功。

从总巡回的角度来看,总巡回权力的扩大意味着英国国王在全国有更广的控制权,对很多地方事务都有了直接的管辖权。

通过巡回审判制度,王室法庭、领主法庭和教会法庭实现了司法权力的明确分割,三者彼此受限,共同存在于英格兰的司法体系中,但国王控制的法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在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中,地方贵族的权力遭到了削弱,集中体现在司法权力方面,地方贵族权威的削弱是英王颁行巡回审判制度的副产品,因为这一制度以巡回的方式贴近民众,改变了民众只是地方贵族而不知皇帝的局面。

英国的巡回法庭制度从其发展和灭亡的因素来看,王权都是不可绕开的重要因素,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权加强在巡回审判制度的发展中成了更大的压力之一,而司法本身却成了被忽略的因素,所以有一些人猛烈抨击英国巡回审判制度,认为它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多的问题。

4、总结

《克拉伦登法令》的颁布往往被认为是巡回审判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英国巡回审判制度,或者说是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法律化。

中世纪英格兰巡回法庭在金雀花王朝时期正式形成,亨利二世时期进行全面的司法改革,将巡回审判制度作为其中一项重点,亨利二世之后的英国国王中虽有反对英国巡回审判制度的,但最终英国巡回审判制度还是得以发展下去。

英国巡回制度的继续生存主要支撑动力来自国王加强皇权的需要,因为就连民众对英国巡回法庭的态度也从最初的热烈欢迎转变为批评,可见这一制度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实际行动中的缺陷。

总的来说,英国巡回审判制度对英国国王来说是成功的,因为它实现了王权的加强,这也是英国国王力挺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英国巡回审判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出现了成功与失败的分裂,成功在于处理了一些案件,失败在于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或案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35514.html

“英国巡回审判制度怎么产生的” 的相关文章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她成为女王的时期,正是中国的清朝末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听闻了世界上居然还有女王的存在,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已经让这些即便是皇室中人,但却依旧孤陋寡闻,对于世界毫不了解的...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强霸帝王,是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武力最强大的帝王。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并不多见,今筛选五位,以影响力和武力排名,仅为个人意见,欢迎百家争鸣。第五名: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史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经过多年浴血奋战,光...

粹德国陆军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简介 库尔特蔡茨勒是如何得到希特勒垂青的

粹德国陆军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简介 库尔特蔡茨勒是如何得到希特勒垂青的

纳粹德国陆军参谋长,二级上将。生于勃兰登堡的科斯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供职,是出色的参谋和机动作战专家。1937年为陆军总司令部上校,入侵波兰时为上校参谋。1940年在法国战场服役。为克赖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集群参谋长。次年为第一装甲集群参谋长,晋升少将。1942年被希特勒提升为步兵上...

安兰德:俄裔美国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安兰德:俄裔美国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早年生涯兰德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四名女儿(艾丽莎、娜塔莎、诺拉)中的长女。她的双亲是季诺维尼·日诺维耶夫娜·罗森鲍姆和安娜·鲍里斯欧娜·罗森鲍姆,两人都是不可知论和不信神者。在她年幼的时候她便已展现出对文学和电影的兴趣。她在7岁时开始撰写电影剧本和小说。她的母亲教她法文,并且订阅...

奥莉娅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记者,作家,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

奥莉娅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记者,作家,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

奥莉娅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意大利女记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她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1885.11.24——1970.3。29),女, 美国人,是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年青时就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她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她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埃德加·...

克劳德德彪西:法国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克劳德德彪西:法国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成就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不...

耶胡迪梅纽因: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

耶胡迪梅纽因: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7岁在其师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神童”。曾在纽约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家的行列。与欧洲、美国的主要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此后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