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拉车人”的悲惨命运:几乎活不过40岁,一生渴望拥有黄包车
在汽车没诞生之前,城市流行的代步工具就是人力车。人力车的职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人力车的车夫都是皇宫和官府的劳动力,主要承担搬运和运输等工作。
人力车的源来
1870年,日本的横滨出现一种依靠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被称为日本“文明开化”的重要标志。三年之后,法国人米拉把这一双轮客运工具引入到中国法租界,如同现在“解放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一样,人力车在当时中国各个城市兴起,为晚清末年城市人的短途出行、逛街提供了崭新的方式。由于人力车从日本传入,拉车人也叫做“跑东洋”。
民国的人力车夫,日行二三百里,速度与马车相媲美,被学者黄遵宪连连称赞,赞扬人力车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在民国时候,汽车没有普及之前,人力车迎来了广阔的市场黄金发展期。根据统计,在1927到1929年猛增4000多辆,到了1934年,南京市的人力车超过1万辆,人力车夫则有两万八千多人。拉车人自然成为城市中一种普遍存在,也是社会底层人民普遍从事的职业。
即使后来汽车出现了,人力车依然没有消失。在民国社会,在大都市人力车如现在的公交车一样,在大街小巷穿梭,充当代步工具,或者是帮客户拉货,成为城市里靓丽的风景线。
《骆驼祥子》反映拉车人的辛苦
人力车是当时有钱人出行“身份”的象征。有钱人认为,专门雇人坐轿子,或者去专门的车马行租借马车,不如坐专门为一个人服务的人力车,显得更加有身份。而且,坐人力车也省去了坐轿子的沉闷和颠簸感,比较舒服自在,也有短途出行的快速感。
由于人力车的车身主色调是黄色,因此也叫做黄包车。车前端的座椅上垫着松软的垫子,椅子上方是椭圆型的大篷子,专门为顾客遮风挡雨的。黄包车的前端是两个轮子,借助于人力拉动车子的运转,速度很快。但由于并不是靠发动机启动车子的运转,自然最后都要被汽车淘汰。
民国时候拉车人命运的悲惨,可以从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可以看到。实际上,老舍在创作这一部小说的灵感,也是来源于1936年会见一位朋友。这个朋友对他讲述北平有一个车夫,干了十几年的苦力活,终于赚够了积蓄买一部洋车。可是,车夫没高兴多少天,就惨遭变故,不得不卖车去抵债。
后来,这个车夫更是三起三落。每一次生活有些盼头,又遭遇风波。现在这个车夫,依然在北平过着苦日子,拉着车。
这个故事令老舍觉得非常悲伤。因为他出身社会底层,体验过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苦难,自然同情拉车人的悲惨命运。如拉车人没文化没背景,做辛苦地体力活,换取微薄生活费用。同时,还要遭受车行老板的打骂压榨,雇主资本的剥削和同行的恶意竞争,拥有自己的车,自己做庄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老舍就以朋友口中说的、素未谋面的车夫为原型,写下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小说中的祥子,一开始是积极向上的人,怀着质朴的梦想,希望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是,生活在民国混乱的世道,使他努力都不成功。最后,祥子结局就是与北平城内所有车夫一样,最终自我堕落腐化。
虽然小说是虚构的,却也折射了民国时候拉车人的命运。很多拉车人由于各种原因,莫名其妙去世,都没有人帮收尸体。有些车夫在生活穷困潦倒面前,最后沦为赌鬼或者小偷,人生走向颓废和堕落。
民国社会的皇室拉车人——晏森
虽然《骆驼祥子》里,老舍以主人公祥子为代表,把民国时候车夫的悲惨命运描绘得淋漓尽致。
但是,在民国的旧社会里,却有一个黄包车夫比较幸运,他的身份也是很特殊。他原本是满清皇族一员,大贝勒代善的后代,晚清赫赫有名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名字叫克勤郡王晏森。这也就是说,如果满清没灭亡,晏森也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袭王爷,享受高人一等的荣华富贵生活。
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 统治,晏森从世袭王爷变为落魄的皇族成员。虽然满清的皇族成员不像历史上被灭亡的封建王朝一样,最终被杀害,但这些贵族都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很多皇族成员都靠变卖祖业来维持生活。
晏森刚开始是变卖了祖坟的珍贵材料维持生活,但很快就坐吃山空。他没办法,只能靠拉黄包车赚钱维持生计。由于晏森受过皇族文化教育,在做黄包车夫生意时候,也比较善于打广告招牌,也就是用聪明才智创造财富。
晏森黄包车夫
晏森他是充分利用自己皇族成员身份,打着“本王爷亲自为主儿们拉车”的牌子,这也使得很多客户想目睹王爷的尊荣,享受昔日的皇族王爷为自己拉车的滋味,自然愿意做晏森的黄包车。
这样,晏森“王爷拉车”的广告打响了之后,如今天网红一样,爆红了当时中国的大江南北。一些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亲自寻找晏森,也就是为了享受王爷为自己拉车的快乐感受。由于客户多,再加上很多看在他是昔日王爷的份上,也愿意多出几倍的拉车费。这样,晏森自然财源滚滚,每日的囊中收入是普通车夫的三倍。
所以,晏森在黄包车夫中,算是生意更好的,每天都是络绎不绝的客人,自然获得了“车王”的称号。晏森在赚到丰厚的钱财之后,也没有停滞不前,或者用在吃喝嫖赌上,却想着钱生钱。他想着不想被租用黄包车的公司控制和剥削工费。于是,他也自己买了一辆黄包车,过上自主不被资本家剥削的生活。
可以看到,晏森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吃苦耐劳和自食其力的优秀品质,在满清皇族没落的时代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算是皇族成员比较幸运一个。
民国社会开黄包车公司的拉车人
除了晏森之外,顾竹轩也是民国混得比较好的黄包车夫。顾竹轩与晏森不同,他乃地道的贫苦农民出身,从小过着饥寒交迫和节衣缩食的生活。由于家庭贫穷,从小就立下赚财富改变命运的鸿浩之志。
顾竹轩知道在农村种地是没赚钱机会,于是就来到了大城市谋生。正好看到黄包车这职业谋生。与骆驼祥子不一样,顾竹轩由于受过一些文化教育,比社会底层没文化四十岁就去世的黄包车夫有过人的胆识和经营智慧。
顾竹轩
顾竹轩在拉客户时候,都会对客户说“顾客就是上帝”,借此为自己的座右铭,坚信只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服务顾客,说不定也获得有钱人的赏识。
果然没多久,一位顾客在坐顾竹轩的黄包车时候,被他与众不同的谈吐吸引,一下资助了他许多钱。
但顾竹轩也没有一下就花光这些重金,也没有如晏森一样去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却有着更大的野心。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留下的钱和贵人赠予的银两凑在一起,直接买下一家黄包车公司,然后把黄包车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所以,顾竹轩就这样善于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从一个贫穷潦倒的农村青年,直接成为民国社会叱咤风云的黄包车公司的大老板。
晏森和顾竹轩这些民国黄包车夫能绝处逢生,逆袭人生的奥秘在于,受过教育,自然懂得把握机会,也懂得生财有道。实际上,这两位黄包车夫也只是民国社会千千万万黄包车夫中比较幸运的,属于万分之一的幸运者。
民国社会黄包车夫的来源
绝大多数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做黄包车夫职业时候都是生活艰辛,命运都是黯然无光。
民国社会黄包车夫的来源,也在于民国社会国家动荡、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以及农村经济受到萎缩,这也使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地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成为流民和打工仔。
这些流民在城市由于不识字,除了种地之外没什么技能,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只能去干体力活,如码头做苦工、饭堂里的跑堂、或者工厂的工人,被资本家剥削,最差就选择成为车夫。
车行老板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在初期用财富购买了大量的黄包车,然后以高昂的价格,把这些黄包车租给贫穷的车夫。这样,车夫为了做拉黄包车生意,需要缴纳租金,受着车行老板的沉重剥削。
车夫被剥削
依据统计,当时在北平,即使是最能赚钱的车夫,大部分收入都是孝敬给老板,才能保证自己有车可用。
根据统计,北平城里,四个车夫中才能得到一部车。这样,伴随着车夫数量的增多,黄包车数量的稀少,僧多粥少,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底层车夫之间的互相倾轧,车行老板就是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巡警经常在黄包车夫上压榨,收取各种费用,为了蝇头小利,干预车夫的正常行驶。顾客对黄包车夫也是非常不尊重,时不时嘲讽车夫的身份卑微。由于顾客给自己手头的两块铜板,可能就是车夫一家今日的饭菜。车夫面对顾客的辱骂和殴打,不能反抗,还要笑脸相迎。
车夫的生存艰难
黄包车夫,每天拉很多趟车,消耗很大的体力。为了养家糊口或者存更多钱,只能省吃俭用过日子,每天只能吃很少饭。有时候一顿饭没有肉,或者就是一个馒头,这样摄入营养少,身体容易出问题。
虽然黄包车夫辛苦地工作,心中却有梦想,那就是存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即不被车行资本家剥削,也可以把黄包车出租给别人,享受收租金的好日子,但由于受层层盘剥,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
黄包车夫也是没有节假日的,因为一家老少的几张嘴在等着他吃饭。他们只能任劳任怨,一天到晚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辛苦为社会的上层人士拉车。这样车夫们积劳成疾,肩膀和腰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落下了不同的疾病。
这一切都使民国社会的黄包车夫,平均年龄都是四十岁。很多黄包车夫的日行二三百里的奔跑,都是用生命换取金钱报酬。黄包车夫在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奔跑中,很多都是踉跄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车夫生命卑微
拉车人的工作是非常辛苦,每天徒步拉着沉重的黄包车在城市中穿梭,然后扛着重重的货物上下楼梯。虽然一天能拉上几十公斤的货物,却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通常患上肺炎、脚气病、结核病等各种疾病。最为悲惨,就是拉扯人的收入非常低,通常居住在城市的角落里,居住环境恶劣,没有任何卫生设施,无法改善自己生活。
由于拉车人社会地位低,生活环境恶劣,自然也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可以看到,黄包车夫生活就是旧社会,黑暗时代一个缩影。后来,在民国后期电车的普及,使黄包车行业走上了衰落期。
黄包车夫行业走上了结束
当时,没有活路的车夫们就走上了街道,对公共电车、以及电车走过的路实施一次暴力行动。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交通工具的进化。这也使得1946年,一个黄包车夫躺在了即将发车的公共汽车前面,声称“你们要发车,就从我身上辗过去吧”,借此表达 *** 。
在建国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化的加速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拉车人这个职业也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就是单车、汽车、摩托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样车夫行业也消失了。
结语
虽然黄包车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却是留下了一个传奇的历史时代。现在很多旅游景区也流行黄包车夫搭乘游客,是对历史和人文精神一种怀念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