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路边吃瓜,连声赞叹瓜甜,走出百米后脸色一变:处死瓜农
清朝的乾隆皇帝生性多疑,从来不会将信任完全交托于某个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也让那些伺候乾隆的人更加小心谨慎,以免在不经意间得罪了皇帝,遭受杀身之祸。
有一回,乾隆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在路边吃瓜,边吃还边夸赞手里的瓜甜。然而,就在皇帝走了百米后他却突然脸色一变,还下了一道处死瓜农的圣旨。
微服出巡,路过瓜田
在解答乾隆皇帝为何要对瓜农处以死刑之前,先来讲讲这两人是如何相识呢?
在清朝皇帝的名列中,乾隆是微服私访最多的一位帝王。他此举的目的有三,一是想效仿康熙,昭告天下他与康熙一样是个明君;二来是想体察民间疾苦;而这第三点则是为了自己的寻欢作乐。
有一次在微服出宫的过程中,乾隆觉得有些口渴,想要吃西瓜解渴。而正巧,在他们的前方有一片瓜田。于是,乾隆就带着近身侍卫朝瓜田走去。
种瓜的老农此时正在凉棚中浅眠,乾隆就在一旁静静地等着他醒来。毕竟,这个时候的乾隆是微服出巡,他不想要让别人知晓他的帝王身份。
而且,瓜农应该是干活累了才到棚中休息,如果叫醒了他,那乾隆就不能算是体察民情。
过了一段时间,瓜农醒来,他见到一群衣品不凡的人正在站在他的棚里,而且为首的那位气宇轩昂,不怒自威,应该是一位大人物。
乾隆见瓜农醒了后就跟他说了他们想要买一点瓜来吃。于是,瓜农就去地里给他们摘了几个品质上好的西瓜。
交谈过后,生出杀心
在吃瓜的时候,乾隆就开始找话题与瓜农聊天,比如说瓜农最近过得如何,家中是否有足够的粮食可食。
瓜农对乾隆的问题也一一诚恳地回答了,因为乾隆皇帝年间正值清朝盛世,百姓还是能满足基础的温饱。
再听完瓜农回答后,乾隆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还是不错,能让天下百姓远离饥饿的烦恼。正在皇帝沾沾自喜的时候,瓜农突然开口告诉乾隆他吃瓜的方式不对。
瓜农却跟乾隆说吃瓜应该是从边角开始吃,这样才能越吃越甜。倘若起初就咬下了瓜中最为甘甜的部分,那之后的甜味就会越来越淡。
虽然是在说吃瓜,但乾隆却听出了他话里面的深意,瓜农是在讲述一个苦尽甘来的道理。
听完此话后的乾隆惊觉眼前的瓜农并非普通人,所有问题回答都是细致入微,对一些国家大事都很有见解。
于是,乾隆就问他愿不愿意入朝为官?通常来说,古代的知识分子都会想要出入官场,名利加身。但瓜农却表示他不想做官,只想当一个农民,安然自在地度过余生。
被回绝后的乾隆爷也没有表露出恼怒之意,而是说他该走了。于是,乾隆就带着瓜起身离开。
可就在他走了百米后脸色一下子,告诉侍卫要将这个瓜农处死。所以,瓜农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让乾隆无法容忍他的存在呢?
有识之士,不能存在
乾隆皇帝在吃瓜的时候因瓜农所表露出的见解而触动,所以才会生出了“惜才”之心,提议让他入朝为官。可是瓜农却屡次拒绝,还说自己更想要过安稳闲适的日子。
这番回答的深层含义就是,现在的官场充斥着尔虞我诈,不值得瓜农为之效忠,因此他才不愿意进入朝堂。
当着皇帝的面去批评他的统治不当,造成了如今的黑暗混乱朝堂局面,这一点让乾隆皇帝无法容忍。但毕竟他现在是微服出巡,因此也就不能表露真实身份。
而乾隆皇帝的第二次邀请,实际上是想让瓜农为官后帮着他一起整治现在的朝堂,可这一次还是遭到的拒绝,这就让乾隆起了杀心。
在乾隆看来,瓜农不入仕意味着,他不为自己所掌控。但这样有学识的人,一定会被其他人发掘,倘若有一天瓜农效忠了与乾隆王朝敌对的势力,那可能就会威胁到清朝统治根基。
因此,在想到了这样的情况后,乾隆就决定将其提前摧毁。除了这一点外,在先皇顺治年间起就制定了“文字狱”,这是清代统治者一种文化管制的政策。
清朝皇帝想要将那些不利于王朝安稳的思想都扼杀,从而实现帝国的长治久安。但在乾隆眼前的那位瓜农,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他的身份阶级,对这个王朝有着深刻的自我见解。
话中深意,引出怒火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乾隆吃瓜的时候,瓜农告诉了他正确的吃瓜 *** ,这其实不是在说瓜,而是在说这个王朝。
这瓣西瓜就相当于乾隆统治下的清朝,王朝的盛世就等同于西瓜中最甜的部分。在乾隆执政期间,清朝国力臻于鼎盛,所以乾隆才有足够的钱财去微服巡游天下。
可是对于盛世时代的皇帝而言,他更应该却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而不是一味地去享受。虽说乾隆也创下了不容小觑的政绩,但他却也是个喜欢铺张浪费的皇帝。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乾隆的六次下江南巡游都耗费了无数白银,就拿第三次下江南时官员为了讨好乾隆,花费了两千七百余两为皇帝打理衣食住行。
除此之外,江南官员还一掷千金为乾隆皇帝大修园林,目的就是为了让乾隆能在此玩的尽兴。乾隆去世时他的国库总额要比鼎盛之时少了将近600万两白银。可见,这位皇帝的奢靡。
在乾隆晚年,清朝也走向了衰落。所以,虽然乾隆是盛世的缔造者,但他却也是衰亡的引路者,这就意味着他的帝王路会像这吃瓜一样从甜到苦。
乾隆不是傻子,他当然能理解瓜农话里的深意,可身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容忍来自瓜农的教育。所以,乾隆才会杀了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