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什么官 哪个台的官更大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地方官员的尊称,很多人对于这些称呼都会弄混,或者说是完全不知道这些官的区别,更不用说哪个官更大了。所以关于这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到底都是什么官职呢?哪个地方的官职更大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抚台
就是巡抚,从二品官员,加兵部侍郎衔可达正二品
抚台也是巡抚的尊称,是一般掌管一省的事务,大家可能会认为清廷是一个省设置一个巡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清代大概有十二名左右的巡抚,远远低于省份的数量。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总督掌管多省的行政辖区内,总督驻地的省份不设置巡抚,在非总督驻地的其他省份设置巡抚,我们简称为督抚不同城(大多数情况下这样)。
所以,巡抚与总督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是清代统治者防止地方某一行政长官权力过大而采取的钳制方案。
正因为如此,巡抚虽然品阶比总督低,但是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同时对中央负责。
2、藩台
就是布政使,从二品官员,全省行政和财政
藩台也就是布政使,是仅次于巡抚的地方行政官员,在清朝之前督抚没有成为专职官员前,布政使就是地方更高行政长官。
虽然在级别上跟巡抚一样都是从二品,但是二者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巡抚都会加兵部侍郎衔变成正二品,真遇到未加衔的从二品巡抚,二者在品级上真就差不多。
当然,具体还是在职务上,在清代督抚成常设官职后,布政使成为督抚的属官,负责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等行政事务,相当于行政和财政两个口,实际权力大得很!
3、臬台
就是按察使,正三品官员,负责全省司法体系
臬台也就是按察使,和布政使都是督抚的属官,虽然是正三品官员,但是具体工作很重要,那是负责全省治安、司法乃至刑狱的全部相关工作。
实际权力比现在的公检法加到一起还要大,因为古代没有警察维持治安,需要依靠军队来实现很多事情,所以按察使能够指挥一部分的绿营。
古代不是法制社会,官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谁的手里有兵,谁就牛啊!
当然,臬台在地方司法实践当中,也有重大的影响力,基本打大官司,后来都要臬台来定,在清末四大疑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两个人在地方 *** 因为屈打成招,浙江臬台认为其中有问题却并没有推翻重审,最后也受到牵连。
4、道台
就是道员,正四品上下,介于省府之间,职责不固定
清朝地方管理体系分为“省—府—县”三级,上面讲的都是省一级的,在省一级之下,其实就应该讲府了,但是清代的三级地方官僚体系并不完全,在省府之间又夹了一个道台衙门,掌管为道员,尊称为道台。
其实,设置这个道台,也是清廷对地方官僚体系的一个分权制衡,担心总督、巡抚职权过大,将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职权单独划出,派道员专门负责,比如粮道、河道、驿传道等。
在清朝之前,这是由布政使下面的参政和参议的官职干的事,清朝之后,给拔了出来,也有直接向皇帝密奏的权力。
在级别上,道员表面上是正四品官员上下,由于有密奏的权力,在有些地方的特殊道员,甚至可达到二品的品阶,完全可以与省级官僚分庭抗礼。由此可见,清廷为防止地方造反,究竟设置了多少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