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春秋乱世始于分封制,一文读懂春秋300年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06)730

牧野之战

春秋乱世的由来要从分封制说起。

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领八百诸侯打败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这个王朝的疆域之广是前所未见的,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要统治这样大一片疆土太困难了。而且周王室能够得天下,诸侯们出了很大力气,新朝代建立以后,需要给他们相应的回报。

种种因素作用之下,周武王列土封疆,把天下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了各路诸侯。

周武王

从周武王开始,到后面的各个天子都在封赏诸侯,前前后后册封了800多个诸侯国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71个。

这些诸侯一部分是周武王自家的兄弟叔伯们,一部分是打江山的功臣以及前朝王室等,他们各自占据一方,共同拱卫着周王室,这就是周朝的上层结构。

春秋初期

其中更大的诸侯是齐、楚、秦、晋四家。

齐国:姜太公后裔,更大的功臣,占据着周朝东部的膏腴之地,是拱卫王室的主要力量之一。

楚国:被认为是南蛮,是地位很低的诸侯,处在南方荒凉地带,远离中原,对王室的权威嗤之以鼻。

秦非子养马

秦国:一个庞大而落后的国家。他们不是什么开国功臣,而是因为替周天子养马,得到册封,才成为诸侯国。说难听点,就是奴才翻身。但有一点特别值得称赞:他们紧挨着西戎,几百年间一直在替国家抵抗戎人的侵略,是国家的西部屏障。

晋国:周成王弟弟的封国,是北方大国,地位尊崇,国力强盛,也是拱卫王室的主要力量之一。

分封制非常适合当时的情况,西周王朝因此稳定存在了两百多年,直到公元前771年,发生了烽火戏诸侯事件,一切都变了。

烽火戏诸侯

传说周幽王宠幸美女褒姒(bāo sì),冷落了自己的正宫王后申后。但褒姒进宫以后几年都不笑,周幽王为了哄她开心,就点燃骊山的烽火,骗诸侯们来救援。

诸侯们来了以后,却发现什么敌人都没有,只好没头苍蝇似的乱窜,褒姒看到这一幕,终于开心的大笑起来。结果后来真的有犬戎攻进都城的时候,幽王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却不来救援了,于是西周就这样灭亡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所以大家都说褒姒是亡国的祸水,但真相可能刚好相反。

有一个细节:褒姒给幽王生的儿子叫伯服,而“伯”这个字是不能乱用的,通常是用在长子身上。这暗示,褒姒很早就在幽王身边了,甚至不排除她才是正宫王后,跟他竞争的申后却是后来的。而且西周灭亡的时候,褒姒应该不年轻了,不存在魅惑君王的可能。

犬戎入侵

申后竞争不过褒姒,就挑唆自己的娘家申国。申国跟犬戎联合,里应外合,攻入镐京,杀掉幽王和伯服,消灭了西周王朝。等诸侯们来救的时候,已经太迟了。诸侯们只能拥立申后的儿子继位,称为周平王,重建了国家。

平王东迁

其实以诸侯们的军事力量来说,犬戎根本不足畏惧。但西周王朝有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他们的首都镐京在关中平原,靠近犬戎,诸侯们却多数在东部,想要救援首都,鞭长莫及。

再加上犬戎攻进镐京以后大肆劫掠,关中受到极大破坏,已经不适合建都了,所以平王就带领文武大臣搬到了东部的洛邑。这是东周的开始。但这样一来,周王室的威信就受到了很大损害,从此不能辖制诸侯了,诸侯们开始各行其是。

东周

公元前722-前701,郑庄公小霸

最开始的时候,社会仍然按照以往的惯性在运行,人们仍然尊奉周天子。

但人们渐渐发现,周王室无论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都已经无法跟以前相比了。王室力量下降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们没法再维持国际秩序,没法调解国家之间的纷争。于是一些野心家开始闹腾起来。最早一个,跳的更高的,是周平王的同族兄弟郑庄公。

郑庄公是个特别有手段又特别霸道的人,关于他最著名的是“掘地见母”的故事。

郑庄公还有个弟弟叫叔段,他们两兄弟都是同一个母亲武姜生的。但武姜更爱小儿子叔段,天天念着要郑庄公把君位传给弟弟,而叔段因为一直受宠爱,也特别嚣张。

庄公对这个弟弟却一直不管不顾,任由他胡闹,等收集够了他“谋反”的证据,再把这些证据拿出来,派兵攻打他,最后把叔段逼死了。

掘地见母

因为武姜一直在暗地里跟叔段串通谋反。庄公逼死叔段以后,就对自己的母亲撂下狠话:“不到黄泉不相见”,从此不再见她。

过了一段时间,庄公又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母亲会引来天下人非议,所以就挖了一个很深的地下室,到地下室里跟母亲相见,也就是在“黄泉”下相见了。于是从此母子和好如初。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郑庄公真的很有想法,也很会折腾。同样的,在国际上他也特别会来事。当时周王室当政的是平王的孙子周桓王。郑庄公对自己这个远房侄孙非常不客气,双方闹出了许多矛盾,庄公甚至派人去王室的田里把他们的麦子割了。

周天子的车队

桓王年轻气盛,也很不服输,双方越闹越僵,终于在公元前707年闹出了“射王中肩”的大事。

当时,桓王纠集起几个诸侯一起去打郑国,双方在繻(xū)葛对峙,史称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

面对天子来讨伐,郑庄公竟然丝毫不让,直接带兵迎战。混战中,郑国一个叫祝聸(dān)的将军,一箭射中了桓王的肩膀。当然,庄公随后就派人去慰问桓王,赔礼道歉,主动休战。桓王也没办法,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繻葛之战

这是春秋初期一件标志性的事件。诸侯军队敢用箭射天子,差一步就弑君了,而且之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件事传出去以后,诸侯们更加瞧不起周王室了,周王室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国际局势也就进一步失控了。

郑庄公在公元前701年去世,他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器,为了争位大打出手,郑国陷入内乱,郑国短暂的霸权也就结束了。

郑庄公

公元前701-前686,齐国崛起

郑国的霸权之所以如此短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地理位置太差了。

郑国

郑国处在天下中心,被各个诸侯国包围,导致他们四面受敌,而且没有扩张空间,没法成长为大国。

我们观察春秋时代最强大的几个国家:齐、楚、秦、晋。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点:都靠近边陲,有巨大的扩张空间。这些国家发现周天子权威衰落,没人能再管辖他们以后,都开始行动起来,争相消灭周围的小国,扩张自己的地盘。

于是大国和小国的实力差距迅速拉开。这些扩张起来的大国,在国际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齐国

其中之一个崭露头角的就是齐国。早在郑庄公时代,齐国就已经开始强势干预国际事务。

当时郑国跟宋国打的很凶,双方各拉起一帮小弟,组建起两个联盟,连续打了几场大战。而齐国则在中间玩弄平衡手段,一会帮助郑国,一会帮助宋国,结果两个联盟每次作战,齐国都是赢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郑庄公死后,当时在位的齐襄公再对郑国踹上一脚。他联络上宋国,干涉郑国的内部事务。

在齐国、宋国的搅局下,郑国在21年时间内换了六任国君,国内持续动荡,国家就这样衰落下去了。

齐襄公

齐襄公带领齐国成功削弱了郑国,可以说他是很有些手段的。不过他也是一个著名的暴君和恶棍。他最著名的事迹,是跟自己的亲妹妹文姜的不伦之恋……

文姜

齐襄公的 *** 和残暴终于反噬到了自身,公元前686年,他被自己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掉,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公孙无知随后自立为王。没过几个月,他也被手下大臣杀掉了,齐国顿时陷入内乱的危险中。

公元前686-前643,齐桓公称霸

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当时都逃亡在外,听说国内出现动乱以后,两人飞奔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

公子纠派自己的手下管仲去路上拦截公子小白,管仲拦住小白的车队,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应声倒地。公子纠听到管仲的回报以后,便不慌不忙,慢悠悠的开向齐国。

但公子小白却是装死,他骗过了管仲,随后快马加鞭赶回国内,抢先占据了城池,把后面来到的公子纠挡在城外。公子小白随后登基,便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齐桓公

齐桓公赦免了管仲,让他来辅佐自己。管仲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他和好友鲍叔牙联手辅佐齐桓公,把齐国带入了全盛时期。

齐桓公更大的优点是知人善任,他非常信任管仲,依靠管仲制定了一系列英明的政策,推动了齐国的经济繁荣。

九合诸侯

在国际上,齐桓公非常热衷于当诸侯的首领,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自己当上了盟主,也就是所谓的“霸主”。

史书记载,齐桓公在位四十多年时间,曾经“九合诸侯”(实际上不止九次),可谓风光无限。

当然,霸主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召集诸侯们开会,而是干预国际事务,或者说,维持国际秩序。

霸主的责任

在当时来说,霸主的出现是巨大的进步,符合民众的期望。因为周王室的权威衰落以后,国际社会陷入混乱状态,大国随意欺凌小国, 人们急切盼望有人接过周王室的衣钵,担当起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霸主的出现就填补了这个空白。

另外,霸主也会干预小国的内政,阻止那些野心家们弑君篡位。例如,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之一次会盟诸侯,找的“话题”就是帮助宋国平定内乱。

平定宋国内乱

霸主的第三个作用是带领大家尊奉周天子——本质上,这也是在维持国际社会的秩序。例如,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主题就是拥护刚登基的周襄王。

最后,霸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带领中原联盟抗击外敌侵略。例如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侵略燕国,就是齐桓公带领中原盟军打退了他们,保住了燕国,也保护了整个中原。

会盟

不过,齐桓公领导的中原盟军主要的防御方向还是在南方,他们一直在抵抗楚国对中原的侵蚀。

楚国膨胀,侵蚀中原

周朝的封国里面,楚国很特殊。

春秋早期的楚国

他们处在南方蛮荒地带,跟中原各国向来很疏远。中原各国蔑称他们为“荆蛮”,他们对中原各国也非常不屑。

但楚国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周围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扩张。

当时南方有大量小型诸侯国,他们的地盘往往就是一个县城的大小,国力非常弱小。周天子的权威衰落以后,楚国趁机向四周发动战争,几十年时间内,逐步吞并这些小国,逐步膨胀起来。

春秋晚期的楚国

到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楚国已经膨胀成了天下更大的诸侯国。他们的北方边境已经挨到郑国,开始把自己的触手伸到中原了。

这时候如果没人出手的话,楚国会逐渐由南向北吞掉中原那些小国,那么周朝可能就变成楚朝了。

诸侯战争

齐桓公作为中原领袖,当然不能不管。

当时,中原南方的蔡国是楚国的马仔之一。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国军队攻打蔡国,一举活捉了蔡穆侯,随后继续南下,攻入楚国境内。

召陵之盟

楚成王派人来质问中原联军,指责他们随意侵略诸侯。齐桓公也就找到台阶下,跟楚国订立了一个盟约就回去了,史称召陵之盟。

从这以后,楚国的北侵就遇到了阻碍。一方面,楚国绞尽脑汁向北方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齐国带领中原诸侯跟楚国周旋,尽力阻止他们扩张。而处在中原核心地带的郑国往往成为两大势力交锋的前沿阵地。

楚国是侵略性非常强的国家,短暂的挫折并不能吓倒他们,向中原扩张始终是他们的既定国策。

春秋战争

齐桓公在公元前643年过世,之后六个公子争夺王位,齐国大乱,齐国霸权从此衰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3698.html

“春秋乱世始于分封制,一文读懂春秋300年” 的相关文章

清朝时期几品官才是大官 三品官员是大官吗

清朝时期几品官才是大官 三品官员是大官吗

还不知道:在清朝,官员当到几品的才称得上是大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那时我国的封建官僚品秩体系已经非常的成熟。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清朝实行的依然是九品十八级,也就是说清朝的官从一品到九品,每个品又分为正职和副职官员,也就是当时所称呼...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传奇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剥皮实草严厉处罚的时候,收集了蓝玉的许多罪状,搞了一本叫《逆臣录》的书。在这本书所罗列的罪状中,有一条是说蓝玉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朱元璋给蓝玉罗列的...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王应麟: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一生著述颇富

王应麟: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一生著述颇富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书少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

刘备为什么要东吴攻打 这里边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为什么要东吴攻打 这里边有什么目的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打东吴,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目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兴兵讨吴绝不仅仅是替关羽报仇。刘备要攻打吴国、撕毁孙刘联盟总得需要一个理由吧。这个理由就是孙权率先背弃了孙刘联盟,并且发兵偷袭荆州,杀死刘备的心腹爱将。关羽被杀的时间在21...

汉武帝和卫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关系很深吗

汉武帝和卫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关系很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到底有多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卫青在时,武帝安抚太子,都不会亲自去说,是通过卫青告诉太子爹很看好,卫青死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中间人了。武帝这样刚愎自用的皇帝怎么也不像是会和儿子聊家常的人。汉武帝刚开始还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当然,汉武帝这个目标...

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 刘备怎么打才能赢

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 刘备怎么打才能赢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有两个方案,他选择任何一个即可取胜。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

下邳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关羽为何会投降

下邳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关羽为何会投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张辽运筹有方,可以归之於先轨;关羽搴旗之效,可以论之于后尘。——张仲宣《三国演义》中曹魏这边的将领当中,张辽(文远)一直是很多人喜欢大将之一,除了因为他忠心侍主,绝无二心,且战力惊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