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职场谎言?看看汉景帝的做派就懂了
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这是领导最愿意说的话,只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就是不折不扣的画大饼,没半点营养,你画你的, *** 我的,相安无事就好了。古往今来,领导画大饼,或者说职场的谎言,往往令我们防不胜防,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作为更高统治者的汉景帝刘启,是怎样驾驭权力的!
汉景帝刘启,一辈子就没离开宫闱,但做了多年太子的他,在汉文帝刘恒身边多年,在父亲的耳目目染下,他的行事做派十分老辣,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深不可测,从这一点来说,他要比自己的老师,被称“智囊”的晁错要高明的多了。
领导所说的“畅所欲言,言者无罪”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会议,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可以不夸张的讲,很多人可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会议和参加会议。当然笔者曾经也和很多人一样,对于毫无内容的会议,表示嗤之以鼻,对于 *** 深恶痛绝,但是作为一个打工者,你又能做什么呢?很多你看来可有可无的会议,其实有其他的作用,只不过是处于你这个层级,意识不到罢了。领导往往在会议上会让发言,但很多时候,大家会面面相觑,不知道领导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保险起见,还是缄默不言的好,说多了都是错,不说至多就是个不作为,但乱作为,摆不正位置的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那就是人头落地。
汉景帝刘启继位后,开了一次重要的朝会,这次朝会的规模空前,会议由御史大夫晁错主持,主要的议题就是晁错草拟的削藩策。会议一开始,汉景帝刘启就做了铺垫,“今天朝会,也没什么大事儿,主要是让晁错大夫,把他拟的削藩策给大家念叨念叨,大家都听听、说说……”大家都不说话,晁错把削藩策宣读了一遍,说完后,大殿上鸦雀无声,静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可以听见。在汉景帝看来,群臣的沉默,就是更好的回答,看来大家都不同意。“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大家都说说看,这个削藩策怎么样?说说,今天都可以畅所欲言、大家言者无罪!”
还是没人说话,汉景帝只好点名了,“窦婴,你说说看!”窦婴走了出来,这是个出了名的能人,窦氏外戚里有本事的不多,窦婴就是一个,另外一个人,恐怕就是他的姑母窦太后了。“陛下,臣只想问晁错大夫几个问题,他的这个削藩策,是国之大政,这么大的动静,诸侯们难免不做出些过激的反应来,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朝廷,我们该怎么办?朝廷是否做好了应对激变的准备呢?”晁错问:“准备什么?他们能干什么?”窦婴摇了摇头,心里暗骂:书生误国!“吴王刘濞,早就有不臣之心,且在吴国经营多年,一旦作乱,我们有应对的准备吗?在臣看来,诸侯的问题,是要解决的,但不用采取这么激烈的做法,当初文皇帝也知道诸侯做大的问题,但他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来慢慢消耗,我们目前的敌人,是北方的匈奴, *** 的矛要一致对外!”
这时候,下面的人不再保持沉默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道:“窦婴说的对,晁错这是离间宗室骨肉,这是大不敬之罪!”汉景帝刘启忍不住了,他咳了几声,然后大声说:“如此看来,我看这个削藩策是一定要执行了,在你看来,这个削藩策就八个字:尊君强国,惩治不法!”大家都不说话了,汉景帝刘启露出了真实的意图,让你们畅所欲言,你们还当真了,不过是叫你们来,我宣布下推行削藩策的决定,可没让你们真的发表什么意见!
这就是之一个谎言:开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领导就是走个过场,除了安排好的人之外,其他人就不要说了。什么畅所欲言,都是骗人的,你就是个执行的,想听取意见,也不是在会议上。因此,作为职场小白,开会的时候,更好闭上你的鸟嘴,看看其他人怎么说,怎么做,非要发言的话,看看领导最信任的人怎么说,然后来个照样画葫芦就行了。请记住,你的意见领导不会记住,但你这个人,领导肯定会记在心里!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什么是领导心目中的标准答案。
领导的选人用人,都不是你该去操心的事儿!
选人用人,这可是领导的主要权力,如果哪一天领导征询你的意见,你就要小心点了,因为领导不一定是征询建议,可能这里面有其他的弦外之音。汉景帝刘启亲自任命的中尉郅都,被外放到雁门关,中尉的位置空缺,这个位置不能没人,他负责掌管北军和皇宫的安全,因此,这个人一定要忠诚可信,且胆识过人!汉景帝刘启没有立刻安排人,而是把丞相陶青,太尉周亚夫,太子太傅卫绾,窦婴和刘御史找来,先开了个小会。大会前开小会,这是惯例,先保持内部一致,这是开大会的基础条件。
“郅都的事儿,你们也知道,如今中尉位置没人了,这个位置不能没人管,都说说,谁来接替郅都做中尉合适?”这些人里面,现在担任太子太傅的卫绾,曾经担任过中尉,但他没说话,只是在角落里沉默不言而已。卫绾清楚,如果汉景帝刘启要启用他的话,就没有这个小朝会了,他要看汉景帝究竟是什么意图,在此之前他不会主动发言的。卫绾不说话,窦婴忍不住,他立刻说:“陛下,臣推荐栾布,栾布曾经在文皇帝时担任过兵马都尉,是三朝老臣,又在平定七王之乱时,立下了大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栾布?”汉景帝刘启没继续说什么,显然栾布并不是他心目中合适的人选。
周亚夫看窦婴吃瘪,心里暗暗高兴,他走上前来,对汉景帝刘启说:“栾布太老了,难有作为,陛下,依臣看来,中尉应该由职业军人来担任,因此臣推荐韩颓当,他是韩王信的后人,也是平定七王之乱时,臣手下的骑兵主将!”“韩颓当?”汉景帝刘启同样是念叨了下名字,然后就若有所思,“卫绾,你怎么看?”领导点名了,你避无可避,必须做出回答了,卫绾的回答堪称教科书,“陛下,臣的职务是太子太傅,职责是辅保太子,至于谁来担任中尉一职,应该由陛下来决定,臣实在不知道谁堪此重任!”汉景帝接着问丞相陶青,“丞相大人,你是百官之首,你怎么看呢?”丞相陶青回答说:“陛下,臣年事已高,对于这件事,还是应该由您做决定!”刘御史也连连说:“这件事,还是要由陛下做决定才好!”
汉景帝刘启看大家都表态完了,自己开始表态了,“中尉这个人选,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不畏强权,可以严惩不法,我看济南中尉宁成,执法不二,很适合做中尉,拟旨,召济南中尉宁成进京,接任中尉一职!”你说选择宁成,是汉景帝刘启的临时起意吗?当然不是了,这个人选是汉景帝刘启早就选好的,没准就是前任济南中尉郅都推荐的,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酷吏!只不过郅都执法不二、刚直不阿,而宁成则自己总中饱私囊而已。
选人用人,是领导最重要的权柄,从来不会去假手他人的,让你提建议,就是走走形式,让你做个陪衬,说点无关痛痒的话客气客气就行了,千万别太当真!
被边缘化的先兆:领导说老同志要有格局,要多带带年轻人。
老同志,是没什么资格去谈格局的,能被定义为老同志的,大多是年龄偏大,逐渐被边缘化的人。尽管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但逐渐被边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大势所趋,我们每个人都无力改变的事情。今天办公室的年轻人,专门来向我请教问题,我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心里的打算,我是很清楚的,为了自己交差,才找我一声师傅,实际上这个称呼对我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不主动凑上去,有功劳我不妒忌,有问题我也没责任,核心就是两个字:无关!现在的人那里还有“师徒”之说呢?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古人的智慧,放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汉景帝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师傅的。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出身于颍川,是文帝欣赏的大臣,针对匈奴和诸侯,他提出了很多务实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削藩策。目的当然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汉景帝刘启的统治,但是为国不畏身家的晁错,最后的结局如何呢?腰斩于市,在临死前,晁错都不相信是自己的徒弟汉景帝刘启下的旨,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不是没有人劝过晁错,在削藩策刚颁布的时候,晁错的父亲就从颍川赶到了京城,他对晁错说:“你安稳了刘氏天下,却把诸侯们的怒火,都引到了我们晁氏身上,你想到过没有?”晁错表现的很自信,因为汉景帝刘启对他言听计从,他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事儿。晁错的父亲摇了摇头,看来自己这个孩子,还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相,除了父母之外,有谁会无私的对待他呢?不要忘了,天子无恩,权力才是皇帝最关注的。
晁错的父亲当晚就投河自尽,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身首异处,也不想看着晁氏受到牵连。“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尽管是吴王刘濞提出来的,却是窦婴、袁盎在推波助澜,因为晁错维护皇权,这让他现在了很多人的对立面上,严格意义上来讲,晁错是个孤臣,他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汉景帝刘启的一念之间而已。当袁盎滔滔不绝的说着晁错要对叛乱负责,要承担责任,要杀一人而安天下的时候,汉景帝喃喃自语道:“可晁错是忠臣呀!”袁盎说道:“陛下,臣也知道晁错大夫是忠臣呀!但为了天下百姓,为了社稷江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舍弃的,就算是要我袁盎的脑袋,也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
汉景帝刘启说:“是你们让我做这个刻薄寡恩之人的,为了江山社稷,朕只好对不起晁错大夫了,廷尉,立刻将晁错缉拿归案,就地正法!袁盎,你马上出发,但前线去和吴王刘濞交涉,让他们退兵,朕对他们既往不咎!”汉景帝刘启的过往不咎,背后的意思就是秋后算账,吴王刘濞不会上这个当,当袁盎说明来意时,吴王刘濞笑了,“你来的正是时候,我正准备称帝,你也算是个能人,辅佐我,保证你做开国之臣,否则你就不要回去了!”袁盎最后看着做吴国国相时积累的人脉,才侥幸逃到了梁国。
“杀晁错,一定是你下的手!”面对韩安国的质问,袁盎冷冷的说:“天子决策,岂是我能左右的!”韩安国冷哼了一声,心里暗道:“什么天子决策,领导的意图,还不是你煽风点火,晁错死与不死,都无法阻挡叛军的,这点你比谁都清楚,做事无所不用其极,不给他人留活路,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我们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吧!”袁盎和韩安国的做派,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罢了。
作为老同志,能力是有的,但是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你说没进取心,不过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当领导总是和你拉家常,和你很少谈及工作的时候,你就要有个清醒的认识,这不是领导和你关系有多好,而是你要被边缘化的先兆。
仅仅这些而已?职场上的谎言,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也只能是见招差招,用西汉韩安国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人不能把话说绝,也不能把事情做绝,对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死灰也会复燃,给别人留活路,也就是给自己留退路!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