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十三)有关防弹问题的考虑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16)740

有关防弹问题的考虑

姑且不论于昭和十二(一九三七)年秋提出的十二试陆攻最初的设计指标,到了设计方案最终定稿的昭和十三年秋,在那个时候海军陆基航空部队显然已经在中国大陆的作战行动中取得了足够多的经验教训,以出色的性能数据著称的九六式陆攻与通过高强度训练锻炼出来的七到八名经验出众的机组成员这样的组合,在面对中国空军二流水平的战斗机上装备的,“玩具枪”一样的七点七毫米口径的机枪发射的只有十数克重的 *** 时,仅仅挨上数发便十分轻易地化做一团火球坠落到大地上的惨状,想必海军航空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士都已经了然于胸了吧。

作战飞行中的1式陆上攻击机11型(12试陆攻G4M1)驾驶舱内景,由于在设计上忽视防御措施 旧日本海军的陆上攻击机部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战损率奇高。

更何况下一代陆地攻击机在将来不可避免的对美作战中,肩负着长驱直入杀入有大量新锐战斗机护卫的敌主力舰队阵中对敌实施打击的重责,其对防御力方面的要求是九六式所无法比拟的。

可是即便如此,在十二试陆攻的设计要求当中,九六式陆攻的那些痛苦的教训却几乎没有涉及到。

追求的依然还是高性能指标这一条路线。

之所以说是“几乎”没有考虑防御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航空本部认为提升速度性能强化武装才是更优解。

因此,仅在设计要求的最后一项非常敷衍地加上了一句“要考虑防弹问题”。

可是,比如说在海军航空技术厂(空技厂),负责机载设备安装的相关技术人员,此时对于油箱在中弹的情况下,为什么会燃烧起来,以及怎么样才能不燃烧的问题,已经搞清楚了。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发现被机枪弹丸命中的燃料油箱,首先会被击穿漏油,然后产生气化反应形成具有可燃性的混合气体,此时该处若再被命中第二发弹丸,便会被引燃导致火灾。

可是,油箱内若是被直接打进来一发 *** ,却反而不会引火燃烧。

所以,因为就算是箱体被命中了只要不让油箱内的燃料泄露出去就好了的缘故,于是乎防弹油箱换而言之实际上也就是防漏油箱。

于是基于此次试验的结果,空技厂很快就在昭和十二(一九三七)年九月,以“之一次防弹油箱”的名义开始了研制工作。

这种油箱由于在以往油箱传统的硬铝材质箱体外壳上,覆盖了一层厚度达到八毫米以上的橡胶板材,已经在测试中确定,即便是被连续命中了三发七点七毫米口径的 *** 也不会发生起火燃烧的现象。

而且经过计算,九六式陆攻在换装这种防弹油箱后,需要付出自重增加三百千克的代价。

可是,在昭和十二年秋举行的,对于究竟是否在机上采用防火措施具有决定权的“之一回技术会议”上,装备防弹油箱的意见却首先遭到了部队方面的反对。

表示,由于装备防弹油箱而付出减少燃料或弹药搭载量三百千克的代价这种事,在作战指挥层面上绝不允许。

而技术人员们呢,肯定也是觉得自己殚精竭虑辛辛苦苦削减下来的重量就这样一下子被增加了三百千克而没有在会上显示出什么好脸色。

总而言之,讨论的结果呢,就是防弹油箱最终以“相比于防御提升效果重量增加过大”的理由而未被军方所采用,最后会议在留下了“应进一步研究增重幅度更小的 *** ”的课题后宣告结束。

可是,增加的三百千克重量,虽然确实令人感到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以九六式陆攻为例的话,削减的三百千克燃料实际上仅仅只会减少约一百九十海里(三百五十千米)的续航距离。

再比如说以九六式二一型为例,因其更大续航距离可以确保达到约四千千米左右,所以削减的这点距离对于实际的作战应当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即使假设,有时会由于这个原因发生导致作战无法实施的情况,也是由于飞机损失的原因导致作战受到阻碍的情况要更多见一些。

还有就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续航距离变短了的话,那么只要稍微缩短一点作战的距离便可以安心作战,而没有防弹措施的飞机呢,不管作战距离长短与否危险性都是一样的。

这样简单的道理,至少航空本部的成员们—那些所谓海军内部的精英人士是不可能理解不了的。

不、想必是已经完全理解了才对。

可是,他们却拒绝了。

这大概是由于“为了保护自身这种事情,导致不得不削减了炸弹和燃料的搭载量”这个原因,而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生理上的排斥了吧。

也就是说对于提升防御力“看不顺眼”。认为“贪生怕死的话打不了仗”。仅此而已。

当时,在空技厂的飞机部,负责从事防弹油箱研发工作的堀辉一郎对于这次会议的决定感到非常的痛愤,对当时的情形做了如下描述:

“现在想来,正是在这次有关防御能力方面召开的,最初的会议上形成的作战思想、并且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长久保持着的这个思想,让我们海军的作战飞机背负上了一架接一架不断起火燃烧被击落的悲惨命运。”—而笔者本人,实际上也是这样认为的。

十二试陆攻研制计划设计要求中所列的“要考虑防弹问题”这一项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应付罢了。

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六月,海军方面按照惯例针对三菱起草完成的设计方案,开启了常规技术审查。

在这个时候,该机所采用的整体框架式油箱果然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可是,当时关心的重点主要是担心一、燃料是否会发生泄露,以及第二点、这种结构在中弹以后修理工作会不会比较困难,等问题。

对此,三菱方面的回应是:一、决定在制造试作样机的同时再另行制造一架试验机进行充分的研究,对于第二点则是以在各油箱处开设足以供人出入大小的检查口的 *** 加以解决,然后在满足了各项要求之后,这个整体框架式的油箱便被顺理成章的采用了。

在此期间,没有哪怕一个人直来直去地提出过类似像“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变成比九六式陆攻还要容易起火燃烧的飞机了吗?”这样的疑问。

在堀辉一郎的手记中记载了当初本庄 *** 与海军方面陆攻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前往空技厂就十二试陆攻的防弹问题进行磋商的情形。

由于橡胶外敷式自密封防弹油箱的设计案因“重量过大”而被驳回,因此空技厂的设计人员又针对内部填充式橡胶自密封油箱、以人造海绵为原材料的外敷式自密封式油箱、以及二氧化碳自动灭火装置等其他防护装备展开了研究,但所有的项目无一例外均仍处于研制之中,尚未完成。

位于G4M1舷侧整流罩内的92式7.7毫米机枪,火力和射界均严重不足。

堀辉一郎以十二试陆攻配备的整体框架式油箱在中弹后发生火灾的几率高,而即使是在不远的将来内部填充式的或者新式的外敷式的防弹自密封油箱研制成功,军方也不可能同意装备为理由,主张出于防弹上的考虑,应该换回传统的那种收纳在飞机机翼内部的油箱布置方式。

可是,本庄 *** 却认为如果修改设计为油箱翼内布置的话,由于油箱燃料容量的减少以及结构重量的增加,会导致飞机在性能上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那么该机的研制计划便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而军方的口气则更加强硬,认为事到如今再变更方案已经绝无可能,结果三方的会商就这样破裂了。

据说,本庄 *** 在倾听堀辉一郎介绍相关试验的结果时,看起来非常的为难。

总而言之,十二试陆攻是一架“中弹之后非常容易燃烧起来”的飞机这一点,在设计的时候有关人士就已经完全知晓了。

一时兴起的愚蠢之作编队掩护机

在结束了常规技术审查之后,十二试陆攻的研制进度开始加速,在历经了于当年八月十六日和十七日为期两天举行的之一次全尺寸木制模型审查、于九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两天举行了第二次全尺寸木制模型审查之后,至第二年(昭和十四=一九三九)年的九月,一号样机这才终于试制完成。

在二十日完成了最初的地面运转、以及在二十六和二十七日两天接受了军方的构造审查之后,在十月二十三日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首飞。

组装中的12试陆攻试作1号样机

在这一天的下午四时十五分,在三菱方面的志摩、新谷两名试飞员的操纵下十二试陆攻一号样机从各务原机场的跑道上开始滑行,日之丸的标识在散发着银色光芒的巨鲸一样的机身上愈发耀眼,转瞬之间样机便冲向了傍晚的天空。

在这之后,接下来又持续不断地在各务原进行了各个科目的厂家内部试飞,在测试中检测出了副翼略显沉重、方向稳定略微有所不足、“火星”一一型发动机除了距离更佳状态仍然有一段距离之外,因发动机操作机构的刚性不足,响应存在迟缓现象等诸多小毛病。

不过,这些技术上的小问题后来都被当成了二号样机的改修资料待日后完善,而一号样机则在昭和十五(一九四零)年的一月二十四日,经海军的铃木正一大佐和柴田大尉之手完成接收飞行后,以空中转场的方式飞往了横须贺。

另外补充一点,据说一号样机在官方接收的时候,自重就已经达到了六千四百八十千克,再经历过各种改造和机载设备的变更之后重量又继续不断增长,等到真正的生产型号出现时自重已经达到了七千千克级别。

二号样机根据一号样机取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包括为副翼安装配重,增加垂直尾翼面积等在内的多项改良措施,于昭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开始在各务原开始试飞。

这回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只对方向舵进行了少许的调整,满足了海军方面的要求,于三月十五日被官方正式接收。

十二试陆攻的试作样机就只有这两架。

此后,一号和二号样机继续在横须贺基地开展各项试飞科目,性能方面在侦察状态下更大平飞速度达到了二百四十节(三百九十八千米/小时)以上,续航距离达到了三千海里(五千五百五十五千米)以上,显示出了大幅度超过设计要求的令人感到震惊的数值,海军方面也感到非常的满意。(注:所谓的侦察状态,在海军是指不搭载鱼雷和炸弹,满载燃料的状态)。

正当人们认为十二试陆攻就会像这样顺利地以“零式陆攻”的名义,作为制式装备列装,投入批量生产之时,在试飞的过程当中,在海军部内部出现了所谓“应充分利用该机的高超性能,作为当时在大陆战线损失惨重的九六式陆攻的远程掩护机使用”的意见,于是便向三菱方面下达了在该机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强化武装和防弹性能的指示。

并将其称之为G6M1。

三菱方面虽然从设计技术和生产两方面出发,对此项决定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但同往常一样在军方的强行推动下,该机还是先于G4M1突然间投入生产。

这个远程掩护机的构想原本是当时尚在中国大陆执行作战任务的第十三航空队最早提出的,后被海军航空本部和军令部所采纳。

十三空的提案着眼于九六式陆攻编队在与敌战斗机交战过程中所受到的损失,主要以位于编队两端的飞机为多的特点,提出了在编队两端配置强化了武装和防弹性能的多座战斗机型陆攻的设想。

其改造的内容如下:

一、除原位于十二试陆攻尾部二十毫米机炮外、在机腹前后两方向上再各增设一门二十毫米机炮,机背上方原有的七点七毫米机枪升级为二十毫米机炮,再加上机首原有的一挺七点七毫米口径机枪,合计拥有二十毫米机炮四门、七点七毫米机枪一挺。

二、机组成员增加至十名。

三、在整体框架式油箱的前后壁覆盖防弹橡胶。

12试陆上攻击机改(G6M1)在研制当初就受到了三菱方面的强烈反对,结果在研制完成后果然由于性能太差无法真正投入使用,因此最终只能在拆除武装后以1式大型陆上练习机1型的名义装备部队。该机在机腹中部增加了一个向下凸起的机炮吊舱,舱前舱后各布置1门20毫米机关炮,机背部的7.7毫米机枪也升级成为了20毫米机关炮。

G6M1的一号机虽然于昭和十五年八月试制完成,但最终还是由于自重大幅度增加,突出于机身的炮塔所造成的空气阻力增大,以及重心后退等问题,导致诸性能严重下降,同时为了调节重心还需要再削减百十分二十五的燃料搭载量,因此虽然生产了三十架,但实际上并没有作为掩护机使用过,已经生产出来的飞机均被转为教练机,后来又被转作为空降部队的载机使用。

这批飞机后被称作“一式大型陆上练习机”。

虽然从结果上看,这个编队掩护机的计划可以说完全失算的失败之作,但也不能完全以嘲笑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二次世界大战战至白热化的阶段,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注意到昼间轰炸德国本土的部队遭受到了严重损失的时候,也曾经基于完全同样的观点,试图将波音B17和联合B-24轰炸机改造成为强化火力的编队掩护机,然后分别以B-40和B41的名义开展了研制,并且也以与日方完全相同的理由研制失败,放弃了这个思路。

虽然这个设想乍一看起来很有魅力,也非常的超前,但,特别是在日本,在备受期待的新型陆地攻击机G4M1即将投入生产之际挫掉了其锐气,这个错误犯得就有些过于严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1/547787.html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十三)有关防弹问题的考虑” 的相关文章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黙(生卒年不详),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远游荆州,跟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尤其精于《左传》。历任劝学从事、太子仆,教授刘禅《左传》,累任谏议大夫、军师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人物生平研习...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雍正三年,对年羹尧来说,这真是悲催的一年。军权在握、荣耀无限的他先是军权被夺,接着被革职入狱。本来,雍正还在犹豫,是否杀年羹尧。不过,后来,雍正又从年羹尧家里抄出了一本书。这让雍正下定了杀年羹尧的决心。书中写了什么呢?说起来,年...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贵妃,可以说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写诗赞美女人不好写,写诗赞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难上加...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