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强权与霸权的起点:美国南北战争罗伯特•李VS格兰特的宿命对决

世界历史11个月前 (11-17)870

1863年钱塞欧维尔战役后,南军经过匆匆休整,罗伯特•李再次率军入侵北方。

1863年春夏之交,南军在东部战场形势大好,可是在西部战场则屡战屡败~在格兰特和谢尔曼的指挥下,北军不仅成功地使肯塔基州留在北方,而且征服了几乎整个田纳西州,南方只剩下维京斯堡;此地一旦丢失,整个密西西比河就彻底在北方掌握之中,南方等于失去了生命线。朗斯特里特主动请缨去守维京斯堡,但罗伯特•李不同意,他认为南方因为在兵源上无法像北方那样及时补充,如果再经过几次大规模血战的话,南军就不复存在了。因此罗伯特•李坚持再次率军入侵北方,寻机决战,企图一战定乾坤。

南军这边罗伯特•李开始行动后,北军胡克将军也紧跟着行动。但是林肯临阵再次易将,启用了北军军团中最年轻的军长梅德将军。双方在宾州葛底斯堡遭遇,展开内战中更大的一场战役。梅德一反北军的常态而采取守势,李和手下诸将集体失常,遭到平生之一场败仗,从此在东部战场,罗伯特•李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就在罗伯特•李在葛底斯堡之战中失利的同时,格兰特的部队攻入了维京斯堡,北军在西部战线上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葛底斯堡战役失利后,罗伯特•李向南部邦联的总统杰弗逊•戴维斯提交了辞呈,但不被接受,因为没有人能替代他。但是林肯却对战胜了罗伯特•李的梅德将军十分不满,因为谨慎的梅德在胜利后根本不敢对罗伯特•李施行追击。经过葛底斯堡和维京斯堡的连续两战,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林肯对内战的形势有了新的认识。

经过这两场决定性的战役,南方在军事上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了,但这并不表明北方没有失败的可能;如果战事天长日久,北方联邦从参众两院、再到普通民众,很可能因为不愿承受战争的负担转而选择承认南部邦联的独立,这就等同于失败;而且186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林肯很可能无法连任。

对于南部邦联,林肯也看到了罗伯特•李身后的更大短板~那就是南方没有充裕的兵源;北方哪怕是连战连败,但只要是和现在一样,哪怕南军 *** 都能取得惨胜,但只要再打几仗,南军就彻底没有兵源了。虽然北军的损失更大一些,可是从长远看,长痛不如短痛;林肯唯一需要的,就是选择一位能按这种 *** 战斗的统帅。

1864年初,林肯将格兰特从西部召到华盛顿;3月9日,林肯任命格兰特为北军的总司令,之一次将军权完全交给一名将军,格兰特可以随心所欲;罗伯特•李依旧只是南军东部战区的统帅,南军的总司令依旧由戴维斯兼任,李比格兰特多了很多束缚,至此罗伯特•李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对手,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属于罗伯特•李VS格兰特之间的“宿命对决”终于到来了。

在南部邦联&南军的高级将领中,把格兰特这位新上任的北军司令当成了笑谈;在这一片轻敌之中,只有一个人非常严肃地提醒大家,格兰特这个人非寻常之辈~即南军的朗斯特里特将军;他和格兰特是西点的同班同学,而且还是格兰特妻子的表兄,算是格兰特将军的“大舅子”;之前,两人一起在参加了美墨战争,朗斯特里特认为格兰特是位经常被人忽视、而且非常难缠的对手。

华盛顿城里的林肯照例对新任的统帅抱以厚望,可是当格兰特来到前线,发现这支军队几乎一点斗志都没有;虽然之前梅德将军率领北军刚刚在葛底斯堡战胜了罗伯特•李麾下的南军,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运气使然,罗伯特•李那是一次偶然的失常,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再发生了;罗伯特•李让当时北军的高级将领们都被笼罩在了他的阴影之下,甚至成为了他们的偶像。

格兰特并没有着急行动,他只是先从后勤和训练开始。北军的后勤保障和兵源充足了,训练加强了,不合格的将军不见了,很快整个北军波托马克军团恢复了斗志。格兰特和他的几位前任不同的是他对具体的军务不感兴趣,军团的所有常规事务依旧有梅德将军负责,他本人则集中精力在战役部属上。他在西部战场上的一些部下陆续来到了东部,其中包括骑兵指挥官菲利普谢尔登将军。谢尔登和他的对手、南军骑兵司令斯图尔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斯图尔特把策马战斗视为最浪漫的人生,而谢尔登把骑兵看做是有四条腿的步兵,从此后他成为了南军骑兵劲敌。

南军骑兵在美国南北战争开战后曾经所向披靡,是南军对北军的更大优势,北军的骑兵往往在战斗中一触即溃。但是随着杰克森的死,南军连骑兵的威风都没有了。葛底斯堡战役前,北军胡克将军听说对方骑兵出动,也派出了全部骑兵,双方共两万多人展开内战更大的一场骑兵对决,结果南军以500对900人的伤亡惨胜,罗伯特•李的次子也受了伤,两周后在养伤处落到了北军手中,在1864年初通过双方的交换战俘中被释放,此时他是斯图尔特将军手下准将师长。

“石墙”杰克森才是南军北弗吉尼亚军团真正的军魂,他死后,军团的虎威不再。

如果说北方有能和杰克森相匹敌的将领,那就只有格兰特了,虽然在临战上他和杰克森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可是在战略眼光上,他和杰克森都是那种能跳出战斗本身的将领;格兰特同样认识到,结束战争的更好方式不是在战场上击败对手,而是要彻底摧毁敌方的战争能力;于是,格兰特在东部战场上积极备战的同时,他命令自己最信任的战友、后来火烧亚特兰大的北军名将谢尔曼将军率部向南方的纵深进军,尽可能地蹂躏敌人后方(关于谢尔曼的故事后面单独有文章记述,本文中不作过多的表述);同时,在东部战场上,格兰特的策略是不惜代价消灭罗伯特•李麾下的有生力量,这样北军的东西战场就合为一体,目标就是让南方没有战争能力。

对于东部战场的战略,格兰特并没有什么高招,他的战役计划完全是胡克的翻版,就是走捷径南下里士满,逼迫罗伯特•李和他决战;5月初,格兰特开始行动,率12.2万余人对罗伯特•李的6.6万余人,北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格兰特准备率部强渡瑞匹丹河。

在河南岸的山上,罗伯特•李用望远镜观察着敌人的动态,他知道北军过河后要进入一个被称为莽原的地区,格兰特肯定对那里的地势所知甚少,因为他可以用杰克森的战术:首先攻击北军的侧翼,下一步则实施杰克森生前未能完成的战术~切断敌人的供应线,在混战中分割歼灭对方,罗伯特•李此时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5月4日北军开始渡河,整个装备包括274门火炮,5.6万余匹骡马,4300辆供给车和作为新鲜肉食供应的上千头牛等;北军渡河一切顺利,因为太顺利了,使得格兰特和北军全军上下为此愈发紧张,都觉得罗伯特•李肯定有什么阴谋。

几乎在一年前,胡克也是从这里渡河,宿营在钱塞欧维尔;如今格兰特也在这里宿营,旧日的战场上到处是尸骨,全军在风声鹤唳中渡过了紧张的一夜,一个恐怖的故事在各个营帐传播着:“石墙”杰克森的那条“左臂”就埋在附近。

次日一早,罗伯特•李麾下的南军全军出击,早就处于神经紧张中的北军一开始乱成了一锅粥;但格兰特不是胡克,他非常镇静,竟然能够背靠着大树、非常工整地写出一道道战斗命令,北军在他冷静的调动下,压制住了南军的进攻;美国南北中的“莽原战役”之一天里,双方纯粹打成了一场乱仗,整个战场销烟弥漫,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术了,只是在战场上机械地从进攻到防守、再从防守到进攻,都在努力冲破对方的防线,就这样打到了黑夜来临。

第二天清晨的五点,枪声再次响起;昨天已经打退南军希尔将军的北军左翼部队再次发起了进攻,指挥北军左翼的是在葛底斯堡战役受伤的汉考克将军,罗伯特•李麾下南军的防线被冲破,而且罗伯特•李的手头没有预备队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朗斯特里特的先锋、德卡萨斯旅赶到了,罗伯特•李本人兴奋地随着他们一起发起了冲锋;德州旅的官兵见状集体抗命,如果罗伯特•李将军本人不后退的话,他们就不冲锋,直到朗斯特里特将军赶到,劝下了罗伯特•李,整个德州旅全军才开始了冲锋。

北军由攻转守,防线很快被突破,整个防线被朗斯特里特切成了两段,南军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了;但历史再一次重复,还是在胜利的关键时刻,之前和“石墙”杰克森一样、从来不被敌人子弹打中的朗斯特里特将军咽喉中弹,同样也是被南军自己人误伤的;战场上盛传着朗斯特里特将军战死的消息,南军的进攻因此而停息,双方都精疲力竭,莽原之战到此结束。

朗斯特里特将军很幸运地活了下来,不过他至少得养伤半年,不能再上战场,至此从杰克森再到朗斯特里特,罗伯特•李的这两位“左膀右臂”皆被折断了;莽原之战中,北军伤亡1.7万余人,南军伤亡7700余人,虽然北军比南军的伤亡更为惨重,但格兰特并没有败;罗伯特•李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从这时起,战场的主动权易手了,彻底掌握在了北军的手里;之前从来都是罗伯特•李先行动,北军根据他的行动而做出反应,现在换成了他必须根据对方的行动来做出反应了,罗伯特•李告诉自己手下的南军将领:“ 北方的波托马克军团有了一个真正的大脑。”

5月8日,格兰特再次行动,他打算绕过南军的右翼、直捣里士满;北军的官兵们原本以为会和过去一样、打了一仗之后就撤退,当他们发现是向里士满进军后,全军士气高涨,他们终于有个一个勇往直前的、真正率领他们走向胜利的统帅了。

但是格兰特的行动计划已经被罗伯特•李预料到了,因为如果他是格兰特的话,他也会绕过对方的右翼,从左侧迂回;罗伯特•李相信格兰特的目的地是东南10英里外的、史波特斯凡尼亚郡府,那里正是他父亲曾经待过的地方。罗伯特•李率军急行军抢先到达了史波特斯凡尼亚,等格兰特率军赶到时,南军已经严阵以待。

看着罗伯特•李的部队占据了有利地形、挖好了战壕,格兰特部下的北军官兵们心灰意冷,但格兰特自己不这么看~5月9日,他命令北军第六军进入南军左侧的前沿;第六军军长塞奇威克将军曾经在钱塞欧维尔战役中独当一面,是北军波托马克军团里的宿将;他来到前沿视察和布置炮兵阵地,但在1000码外有南军狙击手,枪声响起,塞奇威克的助手和北军的炮兵军官们赶紧找地方躲起来,塞奇威克见状大怒:“一颗子弹就把你们吓成这样了?真开打了呢?太让我以你们为耻了,这么远的距离他们连一头大象都打不中。”话音刚落,他就成为了一头“大象”~南军狙击手的一颗子弹直接射中了他的左眼。

塞奇威克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阵亡的级别更高的将领。塞奇威克作为军人、特别作为一位高级将领,虽然其军事指挥的风格上偏于保守,但为人值得信赖,且因为平日里爱护部下而深得其麾下官兵的军心;北军梅德将军闻讯后痛哭不止,格兰特将军更是无法接受塞奇威克的死讯,连对面南军的统帅、罗伯特•李将军都为这位老朋友的死讯感叹不己。如今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和堪萨斯州各有一个县用他的名字命名,西点军校里有他的塑像。

未开战便折大将,格兰特心情坏极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8426.html

“强权与霸权的起点:美国南北战争罗伯特•李VS格兰特的宿命对决” 的相关文章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大家都知道清朝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皇帝,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实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皇帝“保庆帝”。很多人估计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当然历史对其的纪录也非常的少。身为一代皇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位保庆帝。“保庆帝”...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1127年,金朝一路高歌勇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帝被俘走,除二帝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带走,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后朝的警钟...

著名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真的只洗过七次澡吗?

著名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真的只洗过七次澡吗?

路易十四有著「太阳王」的名号,在位期间长达72年,是法国史上执政时期最长的君主,因此对于法国的各项发展都有著极大的贡献。不过,路易十四除了有这些名声远播的精采事迹以外,还有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逸闻趣事,其中就有传闻说他在世的77年中竟只洗过7次澡。但事实上,当时大部分的法国人都不怎么爱洗澡,对于平民来...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她成为女王的时期,正是中国的清朝末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听闻了世界上居然还有女王的存在,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已经让这些即便是皇室中人,但却依旧孤陋寡闻,对于世界毫不了解的...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道光想娶英国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会走向衰败,除了社会经济跟不上西方发展的脚步外,还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西方世界在忙于工业革命时,清朝的皇帝却在实行闭关锁国那一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哪怕在鸦片战争后...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1573-1631) 竹中重门,幼名半助,是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的三男,母亲是安藤守就的女儿,正室是加藤光泰之女。由于父亲半兵卫在随军出征播磨三木城时因病溘然长逝,改由年仅七岁的重门继承家督之位,也因为重门年仅七岁,所以采取折衷作法让重门的叔父,也就是时为织田信长马回的竹中重矩...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相当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那儿的人最喜欢中国丝绸,愿花大价钱购买,据说最高能与黄金等价,可惜此前中国商人...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