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干女儿周莹,清末陕西女首富,历史上此人真实结局如何?
前言
清末三原县出身的周莹,一生传奇坎坷,曾历经家道中落、夫亡子丧,却依然凭借自己的奇智和胆识,中兴了泾阳大户吴家,成为陕西首富,更两次在国难当前捐资相助,终被慈禧太后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可谓女中豪杰。
一、初嫁泾阳,吴家 *** 之荣华富贵
周莹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出身三原一个商业世家。家族世代经商,自曾祖父周梅村开始,就已经在当地鹤立鸡群,经商有方。到了周莹父亲这一代,更是鼎盛时期,在当地已是万家向仰的人物。
周莹从小便极为聪慧过人,深得父亲喜爱。又在这样的商业世家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对经商事务了如指掌。父亲更是有意培养她,让她打理一些简单的生意。
到了周莹十五六岁的时候,周家便将她许配给了陕西泾阳首富、大地主吴家的长房少爷吴聘,可谓是门当户对的好归宿。
吴家在泾阳已然是豪门大户,家业极盛,地广人稀,子弟众多。吴聘作为长房少爷,又是吴家家主唯一的儿子,自然是长辈们的宠儿。
周莹初到吴家时,还是个活泼开朗的少女,一头黑亮的秀发常常梳成两个麻花辫子,皮肤白皙,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受吴家上上下下的喜爱。
新婚之时,周莹与吴聘恩爱非常,吴家上下都以她为荣,认为吴聘找了这样贤淑聪慧的夫人,是老祖宗保佑吴家的福分。
吴聘作为家中的长房少爷,又是父母唯一的儿子,自小便受到家中长辈的呵护宠爱,养尊处优。他待人彬彬有礼,性情温和,再配上周莹的聪慧伶俐,两人初时新婚生活甜蜜和睦。
不久,周莹便生下一女,取名吴佳仪,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吴家上下都对这个首次出生的小姑娘极为宝贝,更看好这门亲事。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仅三年时间,吴家便发生了劫数。
二、天有不测风云,吴家财富尽毁灭
婚后第三年,吴聘的父亲吴蔚文突然离世,整个吴家顿时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洞穴之中。
吴蔚文生前极力经营发展吴家事业,可谓吴家的中流砥柱。他英年早逝,让吴家一时间群龙无首,内部已隐隐见了划分个人财产的迹象。
更让周莹害怕的是,吴聘身体本就不是很好,性情又太过温厚,没有父亲在,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周莹心中隐隐担忧,生怕吴家的基业就此分崩离析。她勉励吴聘要振作起来,和手足同心,但吴聘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就在吴蔚文去世的三年后,吴聘也随之而去,时间虽短,却让周莹深感荒凉和无助。自己的妻子之位尚未站稳,婆家便已是风雨飘摇。
更让周莹绝望的是,刚刚一岁的女儿吴佳仪也在冬天染了风寒去世。膝下再无骨肉,周莹彻底成了寡居的妇人。
吴家上下原本对周莹还存有怜惜之心,但吴聘和吴蔚文先后去世,吴家家业无人掌管,各房各界都要抢着分家产,对周莹这个妇人自然也没了好脸色。
有的还暗地里嚼舌根,说是周莹这外来妇人带来的霉运,害死了吴家的独苗儿子。
周莹明白,自己要是在这时候还留在吴家,前途只会更加困难,甚至会被算计整肃出去。
为了自保,也为了报答吴家的养育之恩,她默默地离开了吴家,带着自己的嫁妆回到了娘家三原。
三、临危不乱,周莹展奇略中兴家业
回到三原的周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容光焕发的少女。
她略显清瘦,眼神中透着沧桑,一头秀发也不再梳着少女麻花辫,而是简单地在脑后挽了个发髻,额前散落些许碎发,显出一丝萧索来。
周家看她落魄归来,也很心疼,但终究她已嫁到吴家,娘家也没有多余的资源可以供养她。
周莹明白,想要长久地立足,就必须依靠自己。她决定重返吴家,亲自掌管吴家产业,以报答公婆的养育之恩。
于是,周莹回到了泾阳吴家,没有人再像从前那样恭敬有礼地迎接她。她也没有在意,只是默默地重新露面,表示要参与到吴家生意经营之中。
起初,吴家上下都不看好,认为一个女流之辈,无能为力。但周莹不卑不亢,只是每日勤勉工作,处理些琐碎的杂事。
她也没有争夺什么实权,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努力地为吴家出谋划策。
比如她建议吴家可以预购棉花、蚕茧等材料,既可以确保货源充足,也可以稳定市场价格的波动,这对生意来说是个保障。
她还主张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分红激励,让员工也成为共同经营者。
等这些举措渐渐见效,吴家上下才惊觉,这个看似柔弱的女流之辈,有着过人的心思和能力,她的计策屡试屡灵。
于是,吴家慢慢地开始重用周莹,把产业经营的实权交到她手中。
周莹终于得偿所愿,她励精图治,运筹帷幄,很快就扭转了吴家日渐颓废的局面。
在她的经营下,吴家生意日渐兴隆,开设了茶庄、当铺、绸布庄、药材铺等,甚至周莹还亲自考察到津浦铁路沿线一带开拓市场。
吴家的产业不仅在陕西发展,还遍布到了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周莹还与外国商人打交道,将吴家的茶叶远销海外。
到了后来,吴家已经再次发展成为陕西首屈一指的巨富,在当地极具威望。甚至有顺口溜这样讲道:“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难以想象,这个女人竟能在数年之间就将濒临崩溃的吴家打造成如此鼎盛的商业帝国。
周莹就这样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在这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创造了属于女性的奇迹。
四、护国有道,周莹两次捐款助国难
就在周莹忙碌经营的这些年里,大清帝国也日渐衰败,内忧外患频生。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京一带兴起,很快就演变成了袭击外国使馆与教堂、屠杀外国人的暴乱。这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不得不携光绪帝出逃西安避难。
消息传到周莹耳中时,她立刻命人取出白银十万两,亲自前往西安将银两献给了慈禧太后,以示对皇室的忠心,并请求太后保佑大清王朝,国泰民安。
慈禧太后对周莹的义举十分感激,不仅当面致谢,还亲手书写“护国夫人”的匾额送给了周莹,收她为义女。
在当时的封建礼法森严的社会里,这可谓是莫大的荣耀。更何况赠予的还是一名守寡的女子。周莹也由此一举成名,声名远播。
然而好景不长,1900年的庚子事变让大清国力锐减,列强虎视眈眈, 11年后的辛丑条约更是彻底打击。
周莹再次注资20万两白银捐助清廷,并上书请求宽压督饷、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抚恤百姓。
这一次,慈禧太后深感周莹的义举,特意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堪称空前。
对一个守寡的女子而言,获得如此荣誉实属罕见。这更显示了周莹在救国殇身的奉献精神,以及超脱常人的气度品格。
正如她上书所说:“妾之生也,纯系女流,遇国家艰难,愿尽绵力,以酬鳏寡之生,虽不名垂青史,无任白发。”
五、大义无边,周莹分家产布惠乡里
事业有成之后,周莹也没有安于现状。她一直怀着报效社会的心愿。
在国家灾荒之年,周莹多次开仓赈济,布施粮食;建立义学,兴修水利;出资修建文庙,立碑颂德;平时还经常资助邻里贫困之家。
可以说,周莹一生乐善好施,劝人行善,以德报德。在乡邻间声名远扬,十分受敬重。
甚至在去世前,周莹还大方地将自己的家产、土地都分给了家乡的村民们,一分不留。
临终之时,周莹心境极为开阔,没有任何牵挂,只希望能多造福一些世人,也算遗爱人间。
六、坎坷人生,周莹功成身退仍无志得
周莹于1911年去世,终年仅56岁。
她一生坎坷,历尽沧桑,但依然以无比坚韧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向命运低头。
然而即便功成名就,她仍然没能获得应有的荣誉。
根据当时的礼制,她本应该葬入自己出资兴建、占地三千余平的吴氏陵园。但是那些她曾救助过的村民们,却在她去世后阻挠她入葬陵园。
周莹最终只能葬在陵园外不起眼的角落里,和其他普通乡民一样,默默地长眠在乡野之间。
但是,民众们对她的崇敬与追思从未止息。在她的葬礼上,竟有近八万人前来送行,场面盛大哀荣,可见普通百姓对她的爱戴之深。
一枝独秀的张郃,举世无双的花木兰,再加上不世出的周莹。
女性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流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正因为有了她们,才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历史的画卷。
周莹就是其中杰出的一笔,她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传奇的人生故事,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女子即使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她超越了传统观念中的女性角色,创造了商业女性的典范,为后世树立起了^-标杆。
同时,她也彰显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精神,在维护家国时刻毅然捐资,心系百姓疾苦,大公无私地回馈乡里。
周莹一生坎坷,却依然气贯长虹。她撑起了半边商业帝国的天空,也承载了一代女性的传奇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