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时期有没有火炮?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21)600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火炮的事情,很多人对宋朝的火炮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宋朝的火炮到底有没有呢?如果有的话,宋朝火炮的原理是什么呢?还有宋朝火炮的射程又是多少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1、宋朝时期有没有火炮

宋朝有火炮。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军队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

宋代,大规模的兼并侵略战争使得火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宋代火器可分为两类:火球类火器和火箭类火器,在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中对这些武器都作出了详细的描述,火球类兵器包括火炮不是我们现在口中的火炮,是一种抛掷火器。

宋代火箭主要分为弓弩火药箭和火药鞭箭两种,做法基本相同,主要用于焚烧粮草和攻城器械。

在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管型火器也出现了,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德安知府陈规发明了最早的管型火器,这种火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就是在打通的粗竹竿中装入火药,交战时点燃尾部,用喷出的火焰烧伤敌人,由二至三人操作。

2、宋朝火炮射程有多远

宋朝火炮射程达200步(约260米)。

3、宋朝火炮原理

古代火炮的原理是靠后面的火药爆炸把弹头推出去,然后弹头着地爆炸。

4、火炮的发展历程

4.1、火药生产的初步发展和火药性能的改进

宋代初期的火药使用尽管在初始阶段,但是由于有了固定的 *** ,有了规范的火药制造工艺和 *** ,宋、金两代火药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北宋都城汴京建立了广备攻城作,隶属于军器监,内分十目,即“所谓火药、青窑、猛火油、金、货、大小木、大小炉、皮座、麻作、窑子作是也。”其中火药作就是火药制造厂,其制造火药的工艺、 *** 及有关规定,制造工匠“俾各诵其文”,“禁其传”,不准泄露和传授制造机密。

到南宋时期,火药及火器 *** 得到飞速发展。南宋高宗时期,据《至大金陵新志》记载,因建康府的火药生产迅速,生产量大,必须“改筑炮药库”。据《可斋续稿后集》记载,宋理宗宝佑五年(1257年),蒙古兵进攻广西。宋朝廷派大臣李曾伯去静江(今广西桂林)调查备战情况。李向朝廷的报告中记到静江由于承平日久,军备空虚,与荆淮相比,相差甚远,“荆淮之铁火炮懂数十万只。臣在荆州,一月制造一二千只,如拨付襄郢,皆一二万”这些都说明,南宋时期火药火器生产规模庞大,生产数量惊人。

4.2、火炮的发明

这里所说的火炮,是指中国古代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射击火器。明代丘浚《大学衍义补》对于炮的定义为:“今炮之制,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一药,而以石子赛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

史料中最早记录的“火炮”为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的“突火枪”。突火枪以巨竹为筒,里头再装上火药,安上“子窠”;火药点着后,期初发出火焰,火焰尽后期,子窠发出,并发出像炮一样的声音,远闻一百五十余步。

根据史料记载,宋金时代,随着燃烧性火器的发展,爆炸性火器也开始出现并且用于实战,下面介绍几种实战中大规模使用的爆炸性火器。

霹雳炮:宋钦宗康靖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军“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这种霹雳炮就是我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爆炸性火器。

铁火炮: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围攻蕲州,向城中大量发射铁火炮。据史料记载这种“铁火炮”:“其形如瓠状而口小,用生铁铸成,厚有二寸,震动城壁”,“其声大如霹雳”。

震天雷: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金兵固守南京(今河南开封),想攻城的蒙古兵发射“震天雷”。《金史》记载:“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智商,火点著甲铁皆透。”

4.2.1、宋金时代

在宋金时代,随着火药生产的发展和新的火器的不断涌现,火器的生产和制造也迅速发展起来。宋王朝十分重视火器的制造。在北宋都城汴京,广备攻城作中的“火作”实际上就是制造火器的工厂。除了汴京以外,建康,荆州,蕲州等军事重地都设有火器制造场。

根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末年,开封的兵器库中还积藏着赵匡胤平定南唐时制造的“火箭二万只”及“金汁、火炮样”。

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年),宋臣李曾伯到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调查火器贮备情况,他在给朝廷的走着中说:“荆、淮之铁火炮动十数万只”,但是静江府“见在铁火炮大小只有八十五只而已,如火箭则止有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一百五十筒,据此不足为千百人一番出军之用”。通过李曾伯的奏折可以看出宋代荆、淮等地的火器贮备数量非常巨大。

宋金时代,除了城塞攻守战,水战中也开始使用火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检查御史林元平为了防止敌人对福建、广东沿海的扰乱,向朝廷建议建造三种不同规格的船,“上等船面阔二丈四尺以上,中等面阔二丈以上,下等面阔一丈八尺以上`...船合用望斗、箭隔、铁撞、硬弹、石炮、火炮、火箭及兵器等”。可见为了在水战中取得更大的优势,这些战船都装备了诸如火箭,火炮等火器。

同时在野作战时,火器也被大规模的运用。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金兵攻击襄阳府。一天夜里,宋人赵淳趁天黑雨大,派一千多名士卒偷袭金营,宋军向金兵发射火箭、霹雳炮、火炮,打死打伤金兵二三千,马匹八九百。

边疆防守战中也开始使用火器。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刘永锡向朝廷进献所制手炮,真宗赵恒命令“沿边造之以充用”。但是,在实际中,野战和边疆防守战中使用火器的战例记载十分稀少,可能是在这两类战争中,使用火器甚少的缘故

4.2.2、元代

元代关于火药使用的记载甚少,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史料中间接看出元朝火药火器的发展情况。

其一,关于“炮祸”。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1280年) ,扬州炮库因库房管理人员碾制硫磺不慎引起炮库爆炸,周密《癸辛杂识.炮祸》详细记载了这次特大恶性爆炸事故:“维扬炮库之变为尤酷....碾硫之际,光焰倏起,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忍....远至百里外,屋瓦皆震....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余,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十余里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也。”

其二,关于烟花诗。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频(宋宝祐二年至元至抬二年,1254~1322年)观看燃放的烟花后,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赠放烟火者》的烟花诗。诗云:“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爐爐喧尷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其三,关于铁炮和“铜将军”诗。元人张宪《玉笥集》中有一首《铁炮行》诗,描述铁炮发射爆炸的情形,诗日:“黑龙随卵大如斗,卵破龙飞雷兔走。先腾阳燧电火红,霹房一声混沌剖。”

元末诗人杨维桢有一首《铜将军》诗,描述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被”铜将军”发射的炮弹炸死的情景,诗日:“铜将军,无目视,有准。无耳听,.....铜将军,天假手.疾雷击,粉碎千金身。斩奴蔓,拔祸根,烈火三日烧碧云。”

元代的火炮完成了由竹制(或木制,纸制)管形火器到金属管形火器的过渡,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以下为两个示例。

陈列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火炮。铜制,炮重6. 94公斤,长35.3厘米,口径10.5厘米,炮身下部有一引火孔,尾底径7.7厘米,尾部两侧各有一个2厘米的方孔,炮筒中部盖面镌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讨寇军第三佰号马山”三行铭文。有人对其形制进行考证,认为这种火炮是装置在木架上发射的。木架的形状像一条长板凳,将炮管嵌装上去,然后在炮身尾部的两个方孔中穿一根铁栓,使炮管和木架牢固地结合成一体。这根铁栓既起木架和炮筒的联结作用,又起火炮的耳轴作用。发射时,根据所射击的目标距离远近,在炮筒下加垫木楔,构成不同的射角,以射击不同距离的目标。

元代稍晚的碗口筒炮。据报告者称,这尊铜炮是1961年从河北张家口市发现的,炮身盖面镌刻有“X”记号,通长38.5厘米,炮口内径12厘米。报告者断定为元代遗物,现藏河北省博物馆。从其外形上看,似乎是介于至顺三年碗口铜炮和明初大碗口简炮之间的-类碗口筒炮。

4.3、火炮于元朝的工艺升级

火炮在元朝经由竹制(木制或纸制)的炮管迭代到了金属炮管,这是我国兵器发展史上的突出成就,更是火器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金属管形火器不仅坚固耐用,连续发射不易烧毁,更重要的是这类火器能够承受的膛压更大,因而火药爆炸里的加大也不至于炸毁炮管,可加大火药装填量,增加射程,使杀伤威力大幅增加。随着元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频繁发生的战争的需要,金属管形火器便迅速发展起来。

元代金属管形火器的品种比较齐全,从目前见于报道的几尊金属管形火器的资料来看,元代金属管形火器已有小、中、大之分了。小型火铳如西安铜手铳,重量仅一公斤多,长度仅26厘米,不装柄可以装入衣袋或藏于袖中。中型火铳如至正十一年铜铳,重量4.75公斤,长度43厘米多,后銎装柄后可单兵使用。较大型的如至顺三年铜炮,炮口内径10.5厘米,重量约7公斤,长度35厘米多,需要安装在特制的长木板凳上才能发射,因此,或许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火炮。

元代金属管形火器的形制在不断改进,其铸造工艺逐步提高。火铳是由前膛、药室、尾銎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造型都符合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并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如为了加大膛内承受的压力,镜身外沿加铸了圆箍;为了使铳体内多装火药,药室外凸成椭圆形;为了便于手持发射,尾銎中空利于装手柄。

关于元代金属管形火器的生产制造,迄今为止,这方面还未发现有关的史料文字记载。单从至顺三年铜炮上铭文中的“第三佰号”来看,元代金属管形火器的生产制造量也不会太少。“第三佰号”为这种火炮的数量顺序编号,这表明,至顺三年这一种同怕,元 *** 至少生产制造了三百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1/549912.html

“宋朝时期有没有火炮?” 的相关文章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在洛阳宫殿置酒大宴群臣,历数功臣的功劳,尤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高,分别封侯拜相。不知道当时刘邦心中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将领,在危难之际假扮自己诈降项羽,自己才能够逃得性命,...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后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拜尚书,迁尚书令。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称帝。蜀...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皇叔有谋士孔明,曹孟德有谋士郭嘉,那么孙权的谋士会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那个特殊的时代,杰出的文臣武将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若谈及大家对武将的喜欢,不外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但要将那个时候的文臣...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可谓是大名鼎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