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近南:32年英雄,300年大义,历史上的他,比金庸笔下更伟大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2-21)750

楔子

1969年,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开始在报纸上连载,书中除了主人公韦小宝以外,他的师父、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让很多读者印象深刻。

陈近南侠肝义胆,救世济民,是江湖上各流人物都敬仰的大英雄,江湖上更是流传一句“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在书中,陈近南一生忠于台湾郑氏,立志于反清复明,最后却被郑克塽所杀,是一个悲情人物。

那么,历史上的陈近南到底是何许人呢?他是怎么去世的呢?他有小说中那么伟大吗?本文,笔者将结合史料,来为大家分享历史上的陈近南。

一、清军入福建,永华奔郑氏

陈近南,原名陈永华,因天地会创立后,陈永华需要潜伏于清廷开展活动,因此化名陈近南。本文为了避免混淆,仍用陈永华来称呼他。

根据《陈参军传》记载:

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父某科孝廉,以广文殉国难。

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他生于明朝崇祯七年,其父名叫陈鼎,是崇祯十七年的进士。陈永华小时候在漳州龙溪县读书,也是在这里考上的秀才。

清朝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在景山自缢,正统意义上的明朝已经灭亡,但南明政权仍在延续。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亡,清朝开始向南拓展,南明弘光帝、隆武帝皆兵败折戟。

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清军攻占了陈永华的老家同安。陈永华的父亲陈鼎选择为大明守义,自缢在了孔庙的大殿上。当时,陈永华只有15岁,本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再加上国仇家恨,他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想着逃出城后找机会报复清军。

同安距离厦门不远,正好厦门的郑成功在招募反清义士,陈永华便投靠了郑成功。

其实,郑成功和陈永华是同病相怜。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是海商头目,后来归顺明朝,清军入关后,郑芝龙带领郑成功等人抗清,结果在洪承畴的引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的反对,不仅投降了清廷,还攻打昔日的战友,郑成功之母因此自缢身亡。郑成功坚守大义,和父亲分道扬镳,他率领一些父亲的旧部到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的主要军事力量。

不过,陈永华当时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郎,郑成功已经是一方“诸侯”,因此二人刚开始还是有差距的。陈永华当时从同安逃到厦门,被南明的“兵部侍郎”王忠孝看中,后者把陈永华推荐给了郑成功。根据《陈参军传》记载:

其为人渊冲静穆,语讷讷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议所动。

意思是,历史上的陈永华其实不善言谈,为人非常安静。但是,如果遇到大事,他不仅不随波逐流,还能一语中的。郑成功处于复杂的大环境中,陈永华正好能辅佐郑成功作出各种决断。再加上陈、郑二人经历相似,和清廷都有国仇家恨,因此很快走到了一起。郑成功曾对其子郑经(又称郑锦)说:“陈永华是我们的‘卧龙先生’!”

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在陈永华的建议下,郑成功奉永历帝为正朔,永历帝则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开始以南明郡王的身份继续抗清,扩大了影响力。

此后,清军持续南下,永历帝朱由榔更是偏居岭南,郑成功在浙江、福建沿海辗转抗清,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实力大损。这时,陈永华和何斌等人建议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取台湾岛。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郑成功带着陈永华等人,率百艘战船,经澎湖横渡海峡,经过鏖战,击败荷兰殖民者, *** 。至此,郑氏拥有了抗击清廷的更大根据地。

在台湾,郑成功授陈永华为咨议参军。同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郑成功和顺治帝在同一年去世)。其长子郑经袭承“延平王”。郑成功临终前,曾指着陈永华对郑经说:“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

意思是,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死后,你要以老师之礼对待他,让他好好辅佐你。

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

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

郑成功让陈永华做儿子的老师,其实是非常高明的。实际上,陈永华只比郑经年长8岁,但郑经却对陈永华非常礼遇,每逢军国大事,必先咨询陈永华。

陈永华15岁跟随郑成功,在大陆陪伴郑成功13年,在南明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郑成功能始终扎根福建沿海,陈永华功不可没。遗憾的是,郑成功 *** 后不到一年便病逝了,陈永华也开启了他辅佐郑氏的第二段生涯。

二、运作天地会,呕心治台湾

说起陈永华,就离不开他运作的天地会。据《台湾通史》记载:

天地会者,相传为延平郡王(指郑成功)所立,以光复明室者也。

意思是,天地会其实是郑成功创立的,其主旨就是团结天下义士反清复明。不过,郑成功忙于军国大事,天地会的真正运作者,其实是陈永华。

因为陈永华需要到各地招揽义士,在清廷的地界,他必须隐匿“陈永华”这个名字,所以,他最初化名“陈近南”,用陈近南这个身份来奔走于大江南北。

根据《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记载,天地会成立于清朝顺治年间,本来叫“洪门”,“洪”乃朱元璋的年号“洪武”的首字。陈永华最初运作天地会时,以“反清复明”为主旨,以“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歃血证盟”为约定,因此“天地会”这个名字比“洪门”要响亮。

“洪门”,谐音“红门”,在民间,天地会和青帮、白莲教并称为“红花绿叶白莲藕”,是三大反清组织。其中,天地会排在首位,“江湖地位”比较高。而今,台湾洪门仍尊陈近南(陈永华)为始祖,承认陈近南就是天地会的创始人。

其实,对于郑氏来说,陈永华更大的功绩并不是运作天地会,而是治理台湾。郑成功 *** 的时候,台湾仍属于“蛮荒之地”,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不仅粮食产量不足,而且教育也未开化,若想治理好这片土地,十分困难。郑成功去世后,陈永华“职兼将相”,开始帮助郑经治理台湾。他当时主要做了三件事:

之一,兴文教。在陈永华的建议下,郑经开始在台湾建立孔庙,设立学校,对台湾的孩子们进行儒学教育。然而,当地百姓绝大多数都没读过书,也没有让孩子读书的打算,陈永华要想推进这项工作非常困难。

但陈永华认为必须克服这些困难,他设立“国子监”,在台湾各州县设立府学、县学。同时规定,高山族的同胞们若把孩子送到学堂,可以免除他一部分税赋和徭役。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台湾当地逐渐出了很多读书人,并世代延续下去,这对台湾来说,实乃是千秋功业,台湾人为了纪念陈永华,建立永华宫,至今尚存。(下图是台湾永华宫)

第二,通商贸。这个是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的 ,台湾孤悬海外,一直靠和沿海地区做贸易来换取必需的商品。康熙登基后,为了坚壁清野,限制台湾郑氏的发展,在沿海执行了非常严格的“沿海迁界”政策。郑氏为了获取粮食和其他商品,只能把目光投放到海外。于是,陈永华力排众议,建议和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通商,为郑氏台湾的贸易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兴屯田。陈永华知道,靠贸易只能暂时解决粮食问题,若想台湾军民不饿肚子,还得自力更生。他制定了详细的屯田制度,让郑氏军队在农闲时操练,农忙时开垦种地。他还往返于两岸之间,从岭南引进一年三熟的粮食,并亲自教导当地高山族百姓如何耕种。

《汉书》有云: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经过三到五年的经营,郑氏台湾终于实现了“丰衣足食”。只有百姓吃饱了肚子,他们才认可“新来的”郑氏政权。陈永华此举,为郑氏政权固守台湾解决后顾之忧,奠定了基础。

《陈参军传》中记载了陈永华治理台湾的成果:

悉出平允,民皆悦服,相率感化,路不拾遗者数岁。

百姓心情愉悦,文教兴起,路不拾遗,这不正是百姓想要的生活吗?

笔者始终认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贡献时,不能只看政治层面,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提高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能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显然,陈永华之于郑氏台湾,不亚于孔子之于春秋。

三、英雄走末路,英年撤人寰

《陈参军传》中说:

公慨然以身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

陈永华治理台湾,可谓呕心沥血,辅佐郑氏,可谓鞠躬尽瘁。

清朝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三藩之乱爆发,陈永华嗅到了反清的机会。他劝郑经整理战船,操练水军,随时准备西进。第二年,靖南王耿精忠开始响应吴三桂,在陈永华的建议下,郑经派人秘密联系耿精忠,打算会师伐清。

当年底,郑经留陈永华在台湾辅佐其长子郑克臧“监国”,他自己则带领舰队赶往福建。这是郑氏固守台湾以来,更好的反清时机。虽然郑经在福建有所建树,但很快被清军镇压,耿精忠投降。康熙十九年,郑经被清军驱赶,绝望而归。归来后的郑经一蹶不振,沉迷于醇酒妇人。

陈永华因劝郑经西进,现在郑经无功而返,陈永华因此愧疚不已。当时郑经身边的冯锡范、刘国轩等人趁机怪罪陈永华。陈永华主动承担罪责,辞官退居龙湖岩。由于看到郑氏抗清无望,他身心郁结,于当年七月去世,年仅47岁。

东海滔滔,海峡寂寂,陈永华空有治国之才,无奈壮志未酬。

陈永华去世后,郑经不仅厚葬了他,还赐他谥号“文正”。

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陈永华在台湾郑氏心目中的地位与贡献。台湾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陈永华,为他建立祠堂,设立永华宫,四季香火不断,至今仍是如此。

次年,郑经也郁郁而终。

需要说明的是,陈永华和郑经的去世,对台湾郑氏政权来说,无疑是更大的转折点。

根据史料记载,郑经有6个儿子,其中长子郑克臧深得郑经重视。郑克臧为人刚毅果决,颇有郑成功的风范。郑经用心培养郑克臧,在自己西征清廷的时候,让郑克臧监国。为了让陈永华用心辅佐郑克臧,郑经主动与陈永华联姻,让郑克臧迎娶陈永华之女。

郑经去世前,曾把监国印鉴和延平王印信交给郑克臧,传位之意并无争议。

然而,郑克臧的身份很尴尬,他是郑经年轻时和自己的乳母私通所生。换句话说,郑克臧不仅仅是庶出,还是有悖伦理而出生的孩子。

当时郑氏的权臣冯锡范等人不想屈居陈永华之下,便有意拥立郑经的次子郑克塽。

当时,郑克臧18岁,郑克塽只有11岁,冯锡范废长立幼,更有利于自己掌权。于是,冯锡范联合郑氏族人郑哲顺发动“东宁之变”,绞死了郑克臧,立郑克塽为延平王,冯锡范因此独揽大权。而后,康熙帝派姚启圣经营福建,派施琅攻 *** ,郑克塽治“国”无能,很快投降清廷。

笔者不禁在想,若陈永华不死,以他的威望,郑克臧必能稳居大位;以他的才能,说不定仍能助郑氏固守台岛。那么,康熙 *** 的时间,可能还要延后。

笔者想说,无论如何,国家统一都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说陈永华的英年早逝是“好事”。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脱离政治背景。陈永华辅佐郑成功 *** ,经营台湾,他是英雄。他忠于明朝,坚守的是忠义。我们支持国家统一,但同样敬仰忠义的英雄,这两者并不矛盾。

四、32年英雄,300年大义

陈永华共辅佐郑氏32年,随着他的去世,台湾郑氏开始没落。由于永历帝在康熙元年已经被杀,郑克塽投降清廷后,意味着“明朝”最后的政权也彻底结束了。

但是,陈永华的去世和“明郑”的灭亡,并不意味着陈永华的痕迹也消失了,因为在天地之间,还存在一个陈永华曾经用心经营过的组织——天地会。下图为台湾永华宫中的雕像:

根据《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记载,天地会在康熙后期仍在蓬勃发展,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最为兴盛。乾隆时期,台湾高山族爆发著名的“林爽文叛乱”,很多天地会的义士远赴宝岛,支持林爽文。可惜,林爽文最后被福康安镇压,天地会因此损失惨重,一些骨干成员为了躲避清廷的围捕,远渡东南亚,成立海外洪门。

到了嘉庆时期,天地会为了隐藏踪迹,衍生了像“小刀会”、“平头会”等组织,他们和“洪门”相互照应。不过,这个时候,“反清复明”的主旨已经淡了很多。再加上天地会吸收的成员有一些社会边缘人士,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相互之间也经常会发生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所以,清朝中期,天地会的性质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尽管如此,会中仍有许多坚守民族大义的人士。

在晚清时期,列强们侵犯我华夏国土,许多洪门义士挺身而出,抗击外敌。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外的洪门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大量经费。到清朝灭亡时期,洪门已经两极分化,一部分成了大家熟知的黑帮,另一部分爱国人士则成立了中国近代的政党——致公党。

致公党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党,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建立统一战线作出巨大的贡献。

从清初到今天,已有300多年,从天地会到致公党,300多年来的民族大义其实一直在延续。

笔者认为:我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每到民族危难,山河破碎之时,都会有无数敢于奋斗、敢于奉献的华夏儿女,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民族才会复兴。而今,台湾永华宫仍在,坚守国家统一,民族大义的中华儿女仍在。

本文参考:郁永河《陈参军传》《台湾通史》,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天地会》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2/561592.html

“陈近南:32年英雄,300年大义,历史上的他,比金庸笔下更伟大” 的相关文章

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最强保镖赵云,刘备20多年不重用他,刘禅继位才发现刘备高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三国演义》中的众多人物,不知道最受大家喜爱的会是谁?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答案一定各不相同。不过长板坡上七进七出的赵云,应该会是很多朋友的选择之一。可只要仔细观察...

诸葛亮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为何托孤给他

诸葛亮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为何托孤给他

章武三年,刘备在永安病危,从成都把诸葛亮召来,托付自己的身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值得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资质太差不足以辅佐,你就自己做君主吧。”诸葛亮哭着说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忠贞侍奉,到死为止。”刘备临终时,把鲁王叫过来对...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真实历史中,关羽和刘备真的情比金坚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感情很深,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南征北战几十年数次生离死别,兄弟多次落于敌军手上但初心不改,一有机会就重聚。其实这都是...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被封王的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还被称作奸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太监可不少,比如东汉灵帝时期的张让、明朝武宗时期的“立皇帝”刘瑾,靠才华吃饭的太监也不是没有,比如蔡伦发明了“蔡侯纸”、郑和七下西洋。以上这些人可谓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