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总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少女,有何深层原因?
前言
谁不向往美满的婚姻?然而在古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万人朝拜的皇帝,选择伴侣时都不得不面临现实的无奈。十三四岁的少女被选为皇后,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无奈与苦衷?
一、女子十五岁,古人眼中已“剩女”
在古代社会,女子要到十八岁才算成年的观念并不存在。相反,在孔子等先贤看来,女子十五岁就应“事人”,也就是出嫁生子。如果超过这个年纪还未嫁人,就会被视为“剩女”,遭到身边人的非议。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古人认定女子十二四岁初潮来临,标志着身体已经足以生育。基于农耕社会的生产需求,生养更多后代成为家庭的当务之急。盛产谷物的北方尤其如此,人口等于生产力,妇女的育儿功能与其生存价值紧密相关。
在这个大背景下,朝廷也借助减税、加税等政策手段推动百姓早婚早育。例如汉朝就实行过“民产子,复勿事二年”的政策,生育一个孩子就可以减免两年的赋税,以鼓励生育。同时也制定法令,未嫁的妇女需要缴纳更多税赋作为惩罚。这两种政策互为辅助,共同推进早婚风气。
在这种环境下,十三四岁的少女被视为最适婚期,婚事无法再拖。古人孔子提出的“女子年十五许嫁”成为社会期待和规范。十五岁以后就是“剩女”,面临更大压力。
二、皇室多灾多难,早育是无奈
在皇室而言,生育后代的压力更甚。首先是王朝乱世频仍,皇帝性命堪忧。超短的平均寿命使他们没有太多时间等待,必须在有生之年尽早传宗接代。
“二十而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发展轨迹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奢想。仅就平均寿命而言,夏商时期约十几二十岁,周朝进步些达到二十岁,秦汉时期约二十二岁,盛世的唐代也只有二十七岁。
诸侯王的寿命也好不到哪里去。以三国时期为例,曹操活到六十五岁可以说是长寿。他的儿子曹丕才四十一岁就病故。魏文帝曹叡也只活了三十七岁。可以看出皇室后继有人的重要性。
此外,由于医疗水平低下,幼儿夭折率高达五成。仅以清朝宁靖王胤祥的后代为例,他的儿子们中有三人早夭。康熙皇帝之所以从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子,也是由于他已患过天花,预期夭折风险极低。
皇帝不得不通过繁衍更多子嗣来确保王位传承。这就是十三四岁的窦妃、赫舍里氏等少女入宫的背后原因。面对多灾多难的皇室现实,皇帝的婚事不过是无奈的政治安排。
三、宰相门第出嫁难,皇帝只能早下手
对于皇帝来说,政治联姻的考量也导致他们无法等待伴侣过了更佳生育年龄再行迎娶。权倾朝野的宰相之女,再加上名门望族的加持,是最完美的政治联姻人选。如果错失良机,这些千金 *** 的青春美貌很快就会被臣僚或其他权贵纳为妾室。
唐太宗李世民娶年仅十四岁的长孙皇后,便是这样的政治考量。长孙氏不仅有着才色兼备的美誉,而且出身顶级权力世家。
她的父亲长孙无忌和叔父长孙晟时任左、右丞相,可谓一时之尊。如果李世民不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迎娶长孙氏为妻,联姻这样的良辰美景,恐怕很快就会被其他重臣抢占了。
在这种局面下,皇上只能率先下手,选择略微年幼的女子建立姻亲关系,藉此笼络重臣,巩固政权。这也解释了为何皇帝往往会在女方年仅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迎娶入宫。
四、给百姓树立表率,推行“早婚”风气
此外,皇帝本身也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娶十三四岁少女。这使臣民效仿,也令“早婚”之风气普及开来。古人相信,早婚早育能使妇女的一生中多生育几代,从而增加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
以汉代为例,如果女子二十岁结婚,一生中可以生育约15代;如果降到十五岁结婚,则可以增加到20代;如果更进一步,像皇室那样十三岁就嫁入门墙,预期可以生育23代后代。
古人的数学计算告诉他们,早婚早育对人口增长的贡献巨大。这成为古代君主力推这一行为的又一重要动机。
皇帝选妃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臣民们也会效仿谨慎择偶。皇上娶十三岁的窦妃,文武百官便纷纷将十几岁的少女过门。这种“蝴蝶效应”推动早婚风气的传播。
五、女子的婚姻抉择:从百年前到百年后
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审视古人“童婚”的做法时,也应当审视当时的大环境和现实需求。将个人理想凌驾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之上,是古代的臣民们奢侈不起的。生而为女,理应勤劳贤惠、多生育子女,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命运。
时过境迁,处在21世纪的中国女性看似获得了更多的解放与自主。她们可以自主选择教育、事业和婚姻。
然而在这背后,延迟婚龄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育率下降危机。一些女性在事业和婚姻的选择中苦苦挣扎。
今日中国女性面临的两难困局依旧存在。义无反顾追求自我,还是服从家庭和社会的期待?在充满着各种社会压力与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我们的女性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结语
在古代,不论是百姓还是皇帝,普遍倾向于迎娶年纪较轻的女子,甚至十三四岁的少女。然而,这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愿,而是受制于各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古代社会中,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私事,更涉及到家族、血统、政治联姻等多重因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选择较年幼的女子作为婚姻对象,可能被视为对血统延续的保障,或是为了巩固家族地位。而在皇室更是如此,皇帝的婚姻除了个人感情,还承载着国家的命运和血脉传承。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婚姻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现代,人们更加强调婚姻的平等和自由选择,而不再受制于年龄和社会压力。这也让过去追求年龄差异的传统婚姻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