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亲王权力如何排名?“常务副皇帝”胤祥前三都排不进去
亲王是历代封建王朝中仅次于皇帝的身份爵位,通常都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这些亲王也是对皇帝的皇位威胁更大的人,毕竟他们都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亲王都是防之又防。
清朝堪称是对皇室宗亲限制更好的朝代,相比于明朝赐给亲王封地,但不让亲王治事,清朝则是不给亲王封地,只给亲王封爵待遇,把亲王留在京城帮助皇帝处理一些琐碎事务,时刻让亲王处于皇帝的监视之下。
清朝的爵位传承和封爵规矩也与明朝不同,明朝的亲王是世代相传的爵位,清朝的亲王则是要按照世袭递降的传承规则,也就是每传承一代人爵位就要降一级,除了获得世袭罔替待遇的铁帽子王之外,所有亲王爵位都需要世袭递降。
而且清朝想获封亲王也很难,并不是皇子都能获封亲王爵位,在清朝初期和中期,很少皇子能获封亲王爵位,所以这也使得在清朝历史上亲王人数并不多,整个清朝历史上也不过才有三十六位亲王。
在这三十六位亲王中,受限于皇帝的限制,真正能独揽大权的亲王少之又少,因历史剧《雍正王朝》而让人们熟知的怡亲王胤祥算是清朝历史上权力非常大的亲王了,被现代网友戏称为大清“常务副皇帝”,其实按权力排名他都排不到清朝亲王的前三名,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权力更大的亲王都有哪些。
差点成为清成宗的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
要说起清朝历史上哪位亲王权力更大,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基本都能说出来那就是带领清军入关的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在努尔哈赤时期,由于年幼,所以身份地位并不高,但是到了清太宗皇太极中后期,多尔衮开始展现出自身的政治和军事能力,成为哥哥皇太极身边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在皇太极猝死后,由于皇太极没有遗诏册立继承人,因此多尔衮一度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后来在各方势力的协调下,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是为清世祖顺治皇帝,而由于顺治继位时年幼,所以多尔衮就成了皇叔摄政王。
后来正是在多尔衮的决策领导之下,清军才得以顺利入关并统一了中国,随着清朝统一全国,多尔衮的权力和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在当时顺治不过是他手中的傀儡,他除了没有皇帝的称号之外,享受着和皇帝一样的待遇,而且还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也正是因为多尔衮常年把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因此给顺治造成了幼年时期当傀儡皇帝的阴影,在多尔衮去世后,虽然顺治曾一度追谥他义皇帝,上庙号为清成宗。
但顺治还是在多尔衮死后不久对他进行了政治清算,撤销了他的谥号和庙号,还废除了他生前的睿亲王爵位(一直到乾隆时期才被恢复)。
虽然多尔衮死后受到顺治的清算,可他绝对算是清朝历史上权力更大的亲王,毕竟他可是差一点就成了清成宗义皇帝。
清末帝溥仪的生父摄政王醇亲王载沣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同时病重,慈禧下懿旨命人将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年仅3岁的溥仪接入宫廷抚育,随即光绪先去世,慈禧在临终前遗命溥仪继承皇位,并让其生父载沣和光绪的妻子隆裕太后联合摄政。
隆裕太后没有慈禧那般权力欲和能力,所以虽然名义上她和载沣联合摄政,实际上她很少过问政务,军国大事决策都在载沣一人身上。因此在慈禧去世后,清朝最后的三年寿命中,名义上载沣的儿子溥仪是皇帝,实际上当时中国更高的统治者是载沣。
不过当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是摇摇欲坠,载沣本人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他的才能十分有限,而且他也没有霹雳手段,对内不能凝聚融合满清贵族,对外不能震慑袁世凯等北洋军阀,所以他摄政仅两年多就受到上下排挤,被迫辞职下野。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辞职之后载沣不仅不沮丧,反而如释重负,还对妻子瓜尔佳氏称自己从此终于回家带孩子了,可见载沣根本没想过当摄政王。
按理载沣是清末帝溥仪生父,还获得慈禧遗诏授予摄政大权,他本应比多尔衮还更加名正言顺掌控至高无上的皇权,他但凡有些才能和手段,都能取代溥仪自己成为皇帝,他也能超越多尔衮成为清朝历史上当之无愧最有权势的亲王,只可惜他胸无大志,不想成为更高统治者。
当然,载沣也属于是不想收拾当时清朝那个烂摊子,毕竟慈禧留下来的是一个即将覆灭的大清,载沣不想背负亡国之名。
其实说来也有意思,清朝入关统一中国兴于多尔衮这个摄政王,最后清朝灭亡也是在载沣这个摄政王之下而走向灭亡,可以说“清朝是兴也摄政王,亡也摄政王”。
与慈禧斗法的鬼子六恭亲王奕䜣
奕䜣是道光皇帝第六子,由于他善于交际,很会与洋人打交道,加之他在后来倡导洋务运动,因此人送外号鬼子六。
曾经奕䜣一度是咸丰皇帝继位的强力竞争对手,奕䜣本人也是颇有政治才能,但是奈何咸丰对他颇为猜忌提防,咸丰去世后,特意留下了顾命八大臣,而偏偏没有向奕䜣托孤让他辅政,这就是咸丰对他的猜忌。
因此在咸丰去世后,奕䜣是心有不甘,于是他暗中与权力欲极强的慈禧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将咸丰遗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全部剪除,最后形成了以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䜣以皇叔身份辅政的政体。
在最初的时候,由于慈禧在政治上还不太成熟,因此比较过于依赖奕䜣,这时期的奕䜣权力也非常大,集军事、政务、财务、外交等大权于一身。
不过后来由于慈禧急于专权揽权,再加上奕䜣本身对慈禧和同治皇帝都不太恭敬,因此奕䜣遭到了慈禧的打击压制。
到了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更是发动了“甲申易枢”的政变,剥夺了奕䜣的大部分权力,最终慈禧通过大力扶持之一代醇亲王奕譞和庆郡王奕劻取代了奕䜣。
奕䜣在与嫂嫂慈禧斗法失败后,也就逐渐偃旗息鼓,虽然后来又被慈禧重新启用,但他已不复往日的敏锐,早已暮气沉沉,不再具备改革思想,也逐渐的沦为平庸。
但是奕䜣掌权期间,锐意进取,对清朝的体制进行了改革,还大力发展洋务运动,创作了所谓的“同治中兴”,他本人当时也被称之为贤王,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从这些也可以看出来,奕䜣的权力在清朝历史上,算是亲王中极大的了。
清朝历史上第二大贪官庆亲王奕劻
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孙,是乾隆最小的儿子庆亲王永璘的孙子,在晚清时期,奕劻与皇帝一系的血缘关系算比较远了。而奕劻是永璘第六子绵性的儿子,幼年时被过继给永璘第三子绵愍为嗣子,自幼就继承了贝子的爵位。
由于当时奕劻与皇帝一系已经算是远亲了,他想获得重用就得通过讨好慈禧来实现,因此他通过讨好和谄媚慈禧,不仅后来取代了奕䜣,还被慈禧重新封回了庆亲王,并且在慈禧临死时还特意赐予他的家族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
奕劻能取代奕䜣,尤其是在后来载沣辞职下野后,他还成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组建皇族内阁,一时之间他几乎成为大清的更高统治者和决策者,可见他的权力之大。
虽然奕劻能取代奕䜣,但是他的才能远不如奕䜣,他十分庸碌,除了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之外,几乎没有可取之处,而他能获得慈禧重用,就在于他过于平庸,只会讨好谄媚和听从慈禧,说白了他就算是慈禧手中的提线木偶。
不过别看奕劻为人平庸,但他也有长处,他更大的长处就是善于贪腐敛财,他在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之后,掌控了国家经济和人事任免两项大权,而他看出了晚清已经无力回天,于是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腐敛财,卖官鬻爵。
奕劻甚至把买官卖官当作生意来做,他很讲商业信誉,只要拿了别人的钱,就必须把事情办好了,否则就原封不动把钱给人家退回去。
而以奕劻当时的权势,他几乎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所以由于他商业信用良好,求他办事升官的人不计其数,整天都在他家门口排队送钱办事,因此当时老百姓都称他家为“庆氏公司”。
袁世凯就算是“庆氏公司”的大客户,袁世凯经常给奕劻送很多的钱求他办事,载沣掌权摄政之后,曾经一度把袁世凯罢免,后来袁世凯给奕劻送了二百万两银子,奕劻就力排众议重新启用了袁世凯。
载沣下野之后,奕劻一度成了大清更高的决策者和统治者,后来奕劻也是因收了袁世凯的钱,才决定赞成清末帝溥仪退位,也是他力劝隆裕太后,才促使隆裕太后最终决定以溥仪名义颁布退位诏书。
所以溥仪长大之后十分憎恶奕劻,曾说过:奕劻收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很有现代金融意识,他收来的钱从来都不攒在家里,而是放到国外的银行去投资吃利息,这种金融理财意识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奕劻最钟爱英国的汇丰银行,据英国的《泰晤士报》披露,奕劻在汇丰银行的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而当时在英国买一幢带花园的豪宅别墅也不过2000英镑,想一想奕劻当时的存款在英国能买多少豪宅,估计买下英国的白金汉宫都差不多够了吧。
别看奕劻为人平庸还是个贪官,但他很长寿,在清朝灭亡后他还活了六年,1917年才去世,活了79岁。溥仪十分憎恶奕劻,在他死后曾给定出了“谬、丑、幽、厉”四个恶谥,让奕劻家人四选一,后来载沣看不过去,劝说溥仪给他上一个平谥,溥仪这才给了他一个“密”字为谥号,其含义为追悔前错之意。
而按照《泰晤士报》的披露,奕劻也就成了清朝历史上仅次于和珅的第二大贪官,同时由奕劻贪腐而来的财富也能看出来他当初的权力有多大了。
大清常务副皇帝怡亲王胤祥
胤祥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在康熙晚年的诸子争位期间,他属于是雍正继位的拥护者,因此在雍正皇帝继位后,他获得了格外的重用。
在雍正继位之后,胤祥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胤祥当时要负责造办处、会考府、户部三库事务、宫廷八旗禁军以及谋划筹办西北军务等事务,可以说是集考试、人事、财务、禁军、军事大权于一身。雍正能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功绩至少有胤祥的一半。
由于雍正十分信任和喜爱胤祥,把权力下放到胤祥手中,因此现代的网友们都调侃胤祥是当时的大清国常务副皇帝。
雍正不仅赋予了胤祥极大的权力,而且雍正还特意提高了胤祥的身份象征,雍正曾下旨提升胤祥的亲王仪仗护卫规格。在清朝身份等级十分森严,每一级身份都有对应的仪仗护卫规格,亲王的仪仗规格本身已经算是仅次于皇帝的了,雍正还破格提升胤祥的亲王仪仗护卫规格,这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所以胤祥也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没有成为摄政王,但是其仪仗护卫规格却要远高于普通亲王的亲王。就身份象征的亲王仪仗护卫规格来说,胤祥在清朝历史上绝对是仅次于多尔衮和载沣的王爷,但是权力上他可就不是如此了。
虽然胤祥的权力非常大,但是他跟上面那四位比还是差了一些,因为上面那四位毕竟都处在皇帝弱小且国家权力处于不稳定时期。
而再看胤祥所处的时代,雍正那可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胤祥之所以能获得重用,是因为他与雍正关系亲密,再加上二人政见相合,所以雍正格外重用他,毕竟有他在,能让雍正省不少心。
因此胤祥实际上是雍正政策的执行者,雍正制定大纲方向,胤祥去具体落实执行,胤祥是听从雍正而办事的,所以胤祥的自 *** 力比上面四位亲王小了些。
写在最后
其实清朝的亲王能获得多大权力,主要还得看皇帝有多弱,多尔衮利用顺治年幼时期,一度成为皇父摄政王,成为实际上的大清统治者,就是因为顺治为他所拥立,加之年幼就成了他的傀儡,他成了清朝历史上权力更大的亲王。
载沣则是由于慈禧去世,他年幼的儿子溥仪成了皇帝,他被慈禧临终前选为摄政王,他的权力其实几乎和皇帝无异,只不过由于他的个人能力和手段太差,所以他没能超越多尔衮。
奕䜣则是处在慈禧政治尚未成熟和同治年幼的机会上,在那段时期中成为了权力极大的辅政王,只不过他最终没能斗过慈禧,还是失去了权力。
而奕劻真正掌控更高权力是在载沣辞职下野之后,那段时期溥仪年幼,隆裕太后又不懂政务,属于权力真空期,奕劻临时掌控了大清更高的权力,只不过他并没有掌控太久,不到一年清朝就灭亡了。
至于胤祥与他们四人肯定是无法相比的,毕竟胤祥所处的时代是大清盛世之时,雍正又是一代明君,因此胤祥在当时的自 *** 力上肯定远不如其他四位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