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路径错位:汉朝与罗马军队的赏赐制度差异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2-31)700

路径错位:汉朝与罗马军队的赏赐制度差异

路径错位:汉朝与罗马军队的赏赐制度差异

在通常的刻板印象中:

倾向于民主共和的社会一定个人主义盛行,非常自由散漫。哪怕是最强调纪律的军队都不能例外。倒是皇权社会讲究集体主义,力求上下一心与令行禁止。所有成员都必须听分配、看大局。

然而,作为两种模式的杰出代表,罗马和汉朝却有着截然不同发挥。我们不妨从最易被忽视的功劳、虏获分配制度着手,

看一看双方的军队管理风格究多“反常”。

表现记功与指标记功

在追求令行禁止的汉朝 军队记功无疑更加规范

在记功方面汉朝更加“规范”。

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计算功劳均以获得的敌人首级数为基础,只不过军官并不需要亲自去割头①,且辅之以虏获和战争结果本身作为参考。

因而常常能在史书中看到,

战事结果总是记录着斩首多少级、俘虏多少人、虏获多少牲畜或多少财物②。

汉朝有大量详细战功记录 却没有相应的奖励规章

虽然斩首记功沿袭自著名的秦代军功爵制度,但汉朝的军功赏赐并没有像商君书所记录的那么严格。至于多少收集获得奖励,奖励什么均没有明文记载定制。

从史书的零星记载来看,基本是按照皇帝的意愿来决定是升官、赐爵还是奖金③。

总的来说,两汉记功时具体的赏赐虽然相比先秦有一定模糊性和弹性,但仍然是基于斩首、虏获等指标的。而且从承接的秦制角度考虑,

斩首记功并不局限于高层或者整体,而是深入到每个基层士卒。

罗马的军功计算往往不设指标

罗马的记功则与之不同。

虽然在更高统帅层面也有指标④。但也仅限于此,即便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展览的凯旋式,也不过是依据战果证据而非指标决定是否授予⑤。同样的对士兵、军官的个人记功,也看中他是否有什么英勇或价值巨大的优秀表现,不会为此下达专门指标。

根据波里比阿的记载:

罗马军队要在全体士兵出席的会议上,由统帅提名并陈述其英勇事迹,然后在所有人的见证与认可下给于奖励。

罗马军队的功绩奖励 往往需要当着所有人面发放

这类激励的实物包括:

黄金做的先登冠、破营冠和公民冠等,还有枪矛、旗帜、项链、挂饰、臂章、马饰和杯子等⑥。

至于针对军官的论功行赏,李维和凯撒均有记载:

其由统帅根据其战场的英勇表现而给予升职奖励。这一模式至少持续到公元1世纪末,仍在约瑟夫的记载下出现⑦。

罗马军官的奖励也不以预设指标为准

组织分配与自由拾取

汉朝军队强调记功但并不重视奖励分配

说完记功,我们再谈谈战利品的分配。

因为这方面的表现更为反传统,看似集权的汉朝居然非常自由散漫,而本应紊乱的罗马却格外清晰。

汉朝军队不仅没有像记功那样,订立成熟的奖励分配制度,甚至缺乏一个广泛的传统模式。屈指可数的记录也能找到

“以畀得者”

四个字⑧。

其中“畀”在《尔雅·释诂》中解释为“賜也”也就是给予,得者即获得者的意思。

汉朝士兵的战利品分成 几乎全要靠自己抢夺

结合前文即可得知,战利品被赐予得到它的人。但如果得到说的是被赐予的结果,那么这就是一句不折不扣的废话。因此,应当解释为虏获、搜集到它的意思。

说到底就是根本没专门分配模式,全看谁抢到就归谁。

当然,这点材料确实不够全面,

很难解释为所有汉军都漠视战利品赏赐。尤其就扎营设防这一点来说,汉军将领都南辕北辙没有个定数。奈何历史就是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目前汉军已知的战利品分配模式即是这个,而且西汉与东汉皆有。

汉文史料通常关注宏观叙事而不待见微观变迁

反观罗马人,同样没有成文的赏赐制度记录,只能找出部分例子供我们参考。不同的是对罗马人战利品分配的描述相对客观、完整,提到的材料也更多。

首先是希腊人波里比阿,他在《通史》中描述罗马人如何在攻破城镇后分配战利品⑨。

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罗马人并非自由行动去收集,而是根据城市大小从每个连队中抽人或者安排整个连队,进行有组织的搜集。然后集中在城市的广场中存放。这些人不会超过全员半数,而剩下的人中有部分会被安排进行看守卫。

长官在罗马军队里的作用远不止于作战

直到战利品全部收集完毕,长官才会把用于分配的部分变卖,再平分给每个士兵。可见罗马军队的战利品分配制度,基本传统有两大特征:

一是有组织的收集和守卫战利品,二是长官集中处置分配。

此外,凯撒、阿庇安和普鲁塔克也后人提供了不少信息,足以印证或补充波里比阿叙述的传统模式。根据他们的记载,

我们可以得知罗马人分配战利品仍旧有组织进行,⑩并且由长官处置分配⑪。

罗马军队总是会安排专门队伍劫掠战利品

不同路径+不同结果

罗马与汉朝的军规差异 就是自身制度不同的表现

看到这里,双方的路径差异相当清晰。我们不妨再深化一下,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路径差异,又分别造成怎样的后果?

首先是记功方式的差异。

罗马人重视范围宽广的英勇表现,而非为每个人的杀敌行为制定奖励指标,似乎不看重个人的勇猛杀戮。倒是汉朝军队与之相反,更乐于到芸芸众生中选拔出少许典型,充当带头兵作用。

赏罚差异 反映出罗马和汉朝的治军思想不同

其实不然,罗马军队其实非常欣赏个人的勇猛杀敌。

比如其传统中有一类更高荣誉--至尊战利品,就是罗慕路斯和马塞拉斯斩杀敌酋的事迹反映。此类斩杀敌酋的故事在经典文本中比比皆是。如法比乌斯三豪杰之一的昆图斯,就有城下单挑斩杀高卢酋长的故事。又如在赫拉克利战役中,一名意大利籍罗马士兵试图单枪匹马阵斩皮洛士(最终认错了人,斩杀了替身)的故事。还有小西庇阿在西班牙单挑土著勇士获胜的故事等等......

更晚一些,还有凯撒笔下的百夫长波罗、乌纳瑞斯的阵前杀敌竞赛。最后,罗马军中广为流传的奥勒良皇帝的千人斩传说,

无不诉说着他们对这类行为的赞赏、尊崇。⑫

罗马军团虽强调整体 也重视那些有勇武表现的个人

既然罗马人这么注重个人的勇猛杀敌,为什么不采用斩首等客观指标记功呢?这样似乎既客观公平,又能鼓励士兵奋勇杀敌。

然而,只要分析一下就能明白。斩首指标虽然看起来公平,却一味强调战斗结束后的最终结果,忽视士兵在战争过程中的贡献。

那些为战局作出极大贡献却负伤的士兵,如何在战后抢人头抢的过那些没用负伤士兵呢?公平又何在?而且鼓励割头还大大妨碍了作战效率。毕竟当你指定了具体指标时,就会鼓励士兵们盯着指标而忽视战局。

罗马将领大都亲临一线 很难公然做出偏袒举动

另一方面,罗马人的表现记功是公开的,负责提名并宣布表现的统帅本身就位临战场、不易被属下蒙蔽。其次,这些提名需要经过全体士兵认可。当所有人都亲临一线,你的表现如何必定一目了然。士兵地位相对较高,向来有对统帅乃至皇帝直接表达反对意见的传统。

故而在公众监督下,徇私舞弊自然很不容易⑬。

反过来,斩首指标很容易内部操作,其审核也不是由全体共同进行。汉朝的士兵更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力和传统,也就更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

倒是罗马人记功不拘泥于杀敌,而是广泛的应用于拯救战友、坚守阵地和榜样作用等方面。展现于全军乃至家乡之中,更加鼓励士兵为了荣誉奋勇拼搏而不是追求蝇头小利。无论从公平还是效率来说,罗马人的记功模式都显然更先进。

汉朝军队的记功并不需要全体士兵监督

这些差异在战利品分配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汉军以畀得者的分配模式,表面上显得公平,却忽视了执行其他作战任务的士兵的利益。能者多得的模式虽看似效率高,实则鼓励士兵放弃作战改为劫掠,这将大大贻误战机。罗马人在这方面也吃过很多亏⑭。但更为可怕的是,当每个士兵都自己抢自己的时候,部队就会因为松散而很容易被袭击。汉军就曾在羌人手上吃过这种大亏⑮。

当然,罗马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做的很好,长官分配的模式同样存在徇私舞弊的风险⑯。

只不过士兵拥有强大的力量去参与监督,甚至打击长官的违规行为⑰。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这种风险,但这种代价也好过完全不管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双方在记功论赏及战利品分配上的路径差异,只是众多差距的冰山一角,却足以显示出二者的云泥之别。

希望本文能通过这类比较帮助读者打开视野,更好的了解双方的特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2/565508.html

“路径错位:汉朝与罗马军队的赏赐制度差异” 的相关文章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曹操孙权刘备作为三国风云人物 三人在世时有见过面吗

曹操孙权刘备作为三国风云人物 三人在世时有见过面吗

还不知道:曹操、刘备、孙权、一代豪杰,开创三国时代,他们有没有见过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三个国家的开创或者奠基人。很多人好奇,他们活着的时候有没有见过面。毕竟,这几个人差不多同一个时代,又都是一时豪杰。其中曹操年...

乾隆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乾隆最爱的三个女人是谁

乾隆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乾隆最爱的三个女人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一生挚爱的三个女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不仅因为“康乾盛世”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更是因为他七下江南,与民同乐让人们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皇帝。这就给众多的小说家提供了天马行空的素材。在曾经轰动大江南北的《戏...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次都取得...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刘弘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弘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弘基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李渊起兵初期屡败隋军,首先攻下长安,为唐朝立足关中打下坚实基础。之后他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大功。那刘弘基是如何为唐朝效力的呢一,...

赤壁之战有郭嘉就不会败北 曹操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赤壁之战有郭嘉就不会败北 曹操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凭什么说:倘若郭奉孝在,赤壁之战定不会败北,有何原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赤壁战败后,曹操带着残余分子返回南郡,终于有时间休息了。曹操在宴会上突然哭了起来,说道:“如果奉孝若在这里,这场战斗将如何被打败?”曹操认为,如果郭嘉在那里,他绝对不会...

陈叔宝在位期间是何作为?国灭时他有多惨?

陈叔宝在位期间是何作为?国灭时他有多惨?

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陈叔宝被隋军追杀时,躲在枯井中。最终被发现,隋军用绳子想把他提起来时,却感觉太重了,怎么也提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讲清这件事,我们先来看看,陈叔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苦难童年,四处漂泊,惊险即位。说到陈叔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