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农田里视察,突然大喝:谁是王洪才?王洪才在哪
老覃在前段时间写了《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摆宴,江华来迟,被安排坐在一边“观餐”》《1955年,毛主席到武汉开会,见宋侃夫在场,便说:我先来讲个故事》《1955年,毛主席在长沙初见孙云英,打趣说:你是从天上来的神仙吧》等一系列文章,讲的是毛主席在1955年12 月 21 日起草了《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后,又亲自到地方找当地干部座谈。
此外,老覃在题为《1956年,毛主席视察南京,对负责人说:恶狼闹了南京城,这还得了》一文中讲到:1956年1月3日,毛主席在杭州召集部分省委书记开会,将“农业十七条”增加到了四十条,并正式形成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而老覃在前天写的《1958年,毛主席在武昌会议上严厉批评舒同:你就是个开材料仓库的》一文中还提到:1958年4月上旬,毛主席从成都抵达武汉,召开了武昌会议,究其本意,主要还是听取河南、安徽关于落实农业纲要四十条的汇报。
可以说,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农业发展真可谓操碎了心。
赫鲁晓夫于1958年8月1日至3日来访,毛主席回到北京与之举行了会谈。
会谈结束,即在在8月4日下午,毛主席又匆匆离京,前往河北、河南、山东农村进行视察。
视察的之一站,是河北保定的徐水县。
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解学恭、副省长张明河、保定地委之一书记李悦农、徐水县委之一书记张国忠早早就在徐水县的车站等候着了。
毛主席下了专列,和张国忠同乘一辆车,向张国忠详细了解了徐水的土地、人口、劳力、夏季生产、秋季生产的情况。
车队从县城开出,直往南犁园乡大寺各庄村农业社视察。
到了大寺各庄,毛主席先是参观了庄里的粮食加工厂,然后细心观察了养猪场、缝纫厂、食堂、幼儿园、卫生所以及“幸福院”。
当然,这仅仅是视察的开始。
毛主席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地头田间。
他老人家喜欢看农民劳作,和农民拉家常,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出了大寺各庄,毛主席很快就被庄一块长势喜人的棉花地惊艳到了。
那块地里的棉枝长得高大粗壮,密密麻麻。
毛主席脱下鞋,走下田埂,想分开棉枝走到里面看看,才走了几步,便钻不进去了。
毛主席退了出来,兴高采烈地问:“好哇,这一亩可以收多少棉花?”
李悦农答:“估摸得有1000斤皮棉了。”
毛主席喜气洋洋地说:“那就是3000斤籽棉啰!”
看了棉花地,毛主席又去看了黍子地、谷子地。
尽管太阳已经偏西,他还是满腔热情地去山地和坡地看了玉米、山药。
晚上六点多钟,毛主席回到徐水县城,又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县里的细菌肥料厂和铁工厂。
整个徐水城关的人知道了毛主席到了徐水,都涌到了铁厂到县委的路上等候毛主席经过,争睹伟人风采。
毛主席不断挥手致意,微笑着和群众打招呼。
他深有感触地说:“看到群众们的干劲,我也感觉到浑身是劲,人定胜天,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
晚上8时许,专列往安国方向开去,停在了定县。
安国县县长焦家驹知道毛主席要来安国,激动得好几次从梦中乐醒。
他在第二天一大早就乘坐小汽车来到了专列迎接毛主席。
毛主席见了他,高兴地说:“我到你们县去参观庄稼,你说说,你们县哪块地的庄稼长得更好?”
焦家驹说:“淤村乡流村农业社,我们就是来迎接您去我们县的淤村乡流村农业社视察工作的。”
这样,焦家驹陪毛主席同坐一辆车,从定县驰往安国。
说来好笑,小车驶过定县东亭乡时,旁边的山墙上写着“压倒安国、超安国”的醒目标语。
毛主席抚掌大笑,对焦家驹说:“定县要和你们安国比高低哩。现在是他们压倒你们,还是你们压倒他们?”
焦家驹不容置疑地说:“现在是我们压倒他们!”
毛主席非常认真地问:“真压倒了?”
焦家驹气势稍弱,打了个折扣,说:“也没有完全压倒,定县的干劲也很足。”
谈话间,小车进入了安国县境,毛主席放眼看路边的玉米、高粱、谷子和棉花,果然丰盛肥壮。
毛主席心花怒放,说:“这庄稼地是哪个村的?庄稼长得真好,我要下去看看。”
焦家驹对全县各乡各村了如指掌,他头也不抬地说:“是新安村的。”
车随即在新安村边停下。
毛主席下车察看了一番,对焦家驹说:“看来,我们办合作社真是大有可为,你们要把食堂坚持办下去,办好托儿所,好好带孩子,以后把马路搞成水泥的,加大加宽,再修个飞机场,国际友人要来参观,从北京坐半个小时飞机就到了。”
毛主席这一番话说得众人热血沸腾,直有一种“荡胸生层云”的感觉。
中午12时左右,终于抵达流村农业社了。
乡党委书记名叫郭建,早早就领着社员们在村头等候着了。
毛主席下了车,水也不喝,和社员们逐个握手,然后迫不及待地要去看庄稼。
先到玉米试验田看玉米,然后看高粱。
高粱地旁边建有一个护秋窝棚。
毛主席信步走进窝棚,冒着酷暑,坐在硬铺板上,听郭建汇报农业社的组织情况,听李悦农汇报安国农业社的变化过程。
之后,又去看甘薯、看棉花。
在一块棉花田的田头,他突然大喝一声:“谁是王洪才?王洪才在哪?”
王洪才是流村农业社的社长,冷不丁听到毛主席这一声喝,吓了一跳,赶紧站出来,连声说:“我是王洪才,我是王洪才,我在,我在。”
原来,棉花田的田头立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有王洪才的名字和棉花田的面积大小、种植情况等等信息。
毛主席看了牌子,一下子就喊出了王洪才的名字。
他看王洪才站出来,指了指棉花地,异常认真地问:“这块棉花地的垄为什么高低相隔?”
王洪才听毛主席是的问这个,连忙解释说:“我们这是在试种阴阳垄呢。”
“为什么要分成阳垄和阴垄?阳垄把阳光都遮起来了,阴垄岂不吃亏?”
王洪才耐心地说:“阴垄的光照时间是比阳垄少,但种植棵数不同,阳垄每亩平均种3700棵,阴垄每亩平均种6300棵哩。”
毛主席释然了,说: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今年试一试,丰收的话,这个 *** 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