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两德统一前后,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01-03)700

1989年11月9日晚,东德统一社会党官员沙博夫斯基在一场国际记者会中,宣布了临时旅行法规后准备离去。

这时,一名意大利记者喊住了他:「你宣布的旅行法案,没有限制旅游的地点对吗?」

沙博夫斯基愣了愣,没反应过来。

记者继续问:「请问何时生效?是从现在开始吗?」

沙博夫斯基显得不耐烦:「是的,就是现在,马上。」

现场记者目瞪口呆。

一名西德记者追问:「包括前往西柏林旅游吗?」

沙博夫斯基有点慌了,在桌前的资料堆里一顿翻找,却啥也没找到。

这时他的助手递上来一张纸条。

沙博夫斯基看着纸条,脸色有些不可思议,但还是用笨拙中带着一丝坚定的语气说:「是的,当然!」

实际上,就在当天上午,东德当局确实颁布了一项新规定,允许公民随时提出私人出国旅游的申请,且不附加任何条件——就是沙博夫斯基在记者会上宣布的那项规定。

但这个方案并非立刻执行,其中包含了需要提前申请,并等待批准等限制条款。

所以沙博夫斯基的这番乌龙发言,等同于「信口开河」,最终导致柏林墙的彻底开放。

东柏林人全沸腾了。

突如其来的幸福,让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既兴奋又不安,甚至带着惶恐,一起浩浩荡荡地向边境聚拢,高声呼喊「开放边界,打开大门」。

有官员让他们出示护照和签证,这群人说:「你没有听见沙博夫斯基说的话吗?他说我们可以立即离开!」

边防军开始动摇了。

边防军中校立刻致电向上级求证,可没有人能够给他一个「清晰答案」,曾经以组织严密著称的东德 *** ,在这一晚「全面瘫痪」。

当晚22点45分,边防军放弃阻拦,允许人们自由出境,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

于是潮水一样的人群越过柏林墙,在检查站前等候多时的西德人热情欢迎,向涌入的同胞献上鲜花、美酒和水果。

许多人爬上柏林墙,尽情欢呼:「柏林墙倒塌了!」

于是,这一面拥有28年历史的「反法西斯墙」,在一夜之间倒塌。

据东德的官方数据显示,在柏林墙开放的十天里,东德警察局已经签发1000多万份私人旅游申请,要知道当时东德的人口也才1600多万。

为什么东德人都愿意跑去西德?主要还是两国的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了。

冷战开启后,西德深受西方阵营的扶持,既不用向苏联支付战争赔款,还从「马歇尔计划」得到110多亿美元贷款。

再加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来自美国的大批订单也让西德如虎添翼,经济发展神速,被称为「日耳曼经济奇迹」。

相比之下,东德的发展就有点「顽强」了。

原本东德的工业基础很扎实,哪怕历经二战,仍然保留许多完整的工厂和机械设备。

后来苏联为了防止纳粹死灰复燃,在东德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大扫除,几乎把所有工厂设备都搬空了。

东德成立之初就遭受如此重锤,一下子家徒四壁,在经济上远远落后西德。

即便如此,凭日耳曼人严谨勤劳的天赋属性,加上东德 *** 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在短短20年内,东德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倍,总算重新构建起完善的工业体系,一点点恢复元气。

到1989年,东德人均GDP达到1.18万美元,排世界前十,堪称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唯一发达国家。

但有一点,东德虽然是发达国家,可老百姓过的日子却不如西德。

1960年以前,东德的经济制度几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而且过度依赖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发展缓慢,造成严重的产业失衡。

比如东德商店长期缺乏糖、咖啡等生活物资,水果和蔬菜类别的消费水平比西德要低,就连香蕉都是稀罕物,百姓的生活质量肯定直线下降。

更惨的是,东德不仅要给驻扎在本国的十多万苏联军队报销军费,每年还要给老大哥上贡巨额钱财和工业材料、成品。

到八十年代末,东德像苏联一样病入膏肓,已经没法改变不东德正在沉船的事实。

西德总理科尔为了促成两德统一,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而在两国合并的过程中,更大障碍不是苏联,而是英法两国。

这也正常,毕竟在二战时期,大不列颠被小胡子打得很惨,法国在历史上更是遭到三次灭顶之灾,全都来自日耳曼民族的馈赠,怎能不忌惮这个老邻居呢?

科尔很聪明,先是找到老布什总统,承诺两德统一后会留在北约体系,拥护美国的龙头地位;

至于苏联是最容易谈妥的,有钱就行。

科尔打开国家金库,向苏联提供120亿马克的无偿援助和90亿马克的低息贷款,就从苏联手里「买下」整个东德。

至于法国也好解决,西德积极拥护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比如支持建立欧盟,让原本严防死守的法国总统密特朗转变态度,不再反对。

最后是科尔对撒切尔夫人的承诺,保证统一后,德国不再对二战时被割让出去的领土提出任何要求,甚至在两德统一的新宪法中,加了这么一句:「德国的所有领土,已经完全回到了德国。」

1990年10月3日,在分裂了40多年后,民主德国正式加 *** 邦德国。

至此,德国走向统一。

2015年,在两德统一25周年之际,德国《明镜》杂志采访了部分前东德居民,问他们东德坏的一面是否比好的一面多。

可没想到,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东德好的一面更多,在那里生活,比今天统一后的德国更幸福。」

原本《明镜》是想搜集一波原东德人对「民主德国」的控诉材料,从而给两德统一25周年来个歌功颂德,却没想到受访人这么不「配合」。

不少媒体跟着唱反调,《德国商报》评论:「德国仍不能算一个经济体,而是两个。」

2023年,莱比锡大学对部分民众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德国东部民众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对目前民主制度感到满意。

好几轮调查下来,结果都让德国 *** 十分尴尬,要知道当初他们为了促成两德统一,可是费了很大代价。

从统一时的欢呼雀跃,到三十来年后的耿耿于怀,西部百姓确实不理解东德人的态度为何转变得这么快,明明西德才是付出代价更大的那一方。

当两国合并后,为了解决东德的糟糕经济问题,西德 *** 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比如按1:1比例兑换东德马克。

如果根据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来算,西德马克完全可以按照1:3的汇率兑换东德马克,但德国 *** 想要弥合两德人民的发展差距,最终还是强制执行1:1的兑换政策,负担着非常高昂的财政压力。

另外在统一后,东德国土改为五个「新联邦州」,中央 *** 会向西部各州征收「团结税」,然后给东部五洲输血。

根据历年数字,德国西部每年的净转移支付约为德国GDP的4-5%,到2014年已经达到2万亿欧元。

而且从1991年算起,德国所有企业和个体收入的5.5%,都会作为团结税的一部分用来支援东部,前后一共征收了三十年。

直到2020年,这个团结税才缩小征收范围,只对前3.5%的富人收税。

最关键的是,东德所欠的外债、福利体系和金融系统全部由西德接盘,这也是科尔和东德谈判时许下的条件之一。

直到今天,德国 *** 仍然要投入极大的资金来填补历史窟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填完。

前后付出的代价如此高昂,以至于西部人民都有怨言,统一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毕竟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要拿出来补贴东部的穷亲戚,结果他们还不领情,反倒各种埋怨。

当然,东部人民也有他们的埋怨理由。

都说10月3日是两德联合统一的日子,其实只是为了照顾东德人民的感情,事实就是,整个东德没了。

从两德谈判时签订的《国家条约》可以看出,写的是「并入」,是东德并入西德,并非平等统一。

而从国家名称来看:

西德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缩写「BRD」;

东德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语缩写「DDR」。

合并以后的德国,依然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主德国却彻底消失了,没有在后续历史中留下任何痕迹。

对一部分原东德人来说,相当于根没了。

如果再对比生活条件,原来的东德百姓是吃得饱穿得暖,现在却有挨饿受冻的危险。

玛丽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中提到东德的整体生活水平:

东德人在肉类和主食供给上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消耗的卡路里比西德还高,而且由于 *** 补贴,几乎没有人会挨饿。

东德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教育免费、医疗免费,而且由于实行严格的管制,物价长期保持稳定。

一位80多岁的东德老人,觉得他们被西德骗了:

「在东德时期,我们享有免费医疗、免费住房、稳定工作,没有乞丐,没有穷人,虽然没有太过富有,但每个人都生活得舒适而开心。现在,当我们民主自由了后,我们却失去了一切,除了那空洞的自由与民主叫嚷,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这些东德老人来说,什么民主自由,都没有面包、香肠和高床暖枕来得真实。

最关键的一点,所谓的团结税,到底团结了什么?

转移支付在德国一直是饱受全民诟病的话题,不仅让西部百姓不爽,连东部百姓也在吐槽,转移支付的钱都到哪了,反正没到我们的钱包里。

维也纳大学经济学家弗兰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转移支付的庞大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说是支援东部,但实际受益的还是西部企业,团结税全都流进了西部财团手里。

「转移支付实际上是对德国西部工业的补贴,因为东部企业要么已经倒闭,要么被西部收购。」

这直接引发东部人民不爽的第四点,去工业化。

1990年德国 *** 强行推进「货币统一」,允许东部居民用1:1的汇率将兑换西德马克。

这一政策看似迅速提高东部居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导致东部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暴涨,大部分东部企业遭受重创。

短短几周内有一半工厂倒闭,上百万人失业走上街头,工厂设备要么废弃,要么被贱卖给了西部财团。

在德国500强企业中,有464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西部,而更大的100家德企,没有一家总部是位于东部。

由于缺乏大企业,东部地区难以提升经济规模,也没法扩大研发投资,好不容易恢复的工业经济再一次消失,而且恢复之路遥遥无期。

其实德国联邦 *** 也有点无奈,在两德统一后,无论科尔、施罗德,还是默克尔都在想办法弥补东西部的巨大发展差距,最后往往会被两个地区的百姓吐槽,里外不是人。

柏林墙倒塌的近三十多年以来,物理墙是消失了,但是东西部百姓的那一堵心墙始终还在,甚至更坚固了。

所以对德国来说,「统一」依然是进行时,而对于环保精英朔尔茨来讲,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

部分参考资料:

1、陈云卿:《东西德中型企业的状况》

2、顾俊礼:《列国志:德国》 顾俊礼

3、冯兴元:《欧盟与德国——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 *** 和思路》

4、玛丽弗尔布鲁克:《德国史1918-2008》

5、克里斯托弗.艾伦:《理念、制度与组织化资本主义——两德统一20年来的政治经济模式》

6、张扬:《试论两德统一对其国内的经济政治影响》

7、詹姆斯.霍斯:《德国极简史》

8、汤应武:《两德统一以来东部经济的转轨与发展》

9、钱乘旦:《德国通史》

10、陈湘永,郭灿鹏:《对两德统一以来德国东部经济发展的评价》

11、人民日报:《德国,「统一」为何还是进行时》

12、殷桐生:《德国经济通论》

13、安然:《两德统一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待解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66835.html

“两德统一前后,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的相关文章

明朝夺门之变的发动者是什么哪些人?他们之间都是什么结局

明朝夺门之变的发动者是什么哪些人?他们之间都是什么结局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这场政变,发生在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这对兄弟之间,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本来只是不怎么出名,也没什么能力的三个人。由于看见朱祁钰病重,同时他又没有接班人。因此他们看到了上位的机会,虽然于谦等朝中重要大臣已经在商讨立朱见深为太子的事情...

雍正上位后暴政残忍 雍正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雍正上位后暴政残忍 雍正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在位期间,暴政残忍,对他的儿子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一生皇子甚少,而在他的所有儿子中,他最为疼爱的无非就是弘历了,一直以来他对这个孩子就特别宠爱,而相对来说另外二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尤其是弘时,毕竟他二十几岁时,在被父亲抛...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对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天下,让三家归晋,不过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经营才成功的,这与曹操经过...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确实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虽然遭遇...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讷...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朱标是明太祖和孝慈高皇后的嫡长子,深受朱元璋看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说朱标的权力最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朱元璋让几乎全部的朝廷大臣,都担任东宫的大臣。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上的皇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贵妃,可以说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写诗赞美女人不好写,写诗赞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难上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