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越是冷门的奇案,越有味道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01-05)701

(古代莘县)

隋朝大业年间,隋魏州有个地方,叫做武阳县。

这个武阳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莘县。

莘县,归山东聊城市管,而且这个莘县,它也是聊城市面积更大,人口最多的县城,这个地方位于山东西边,聊城西南,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汇之地,人多,路多,商业发达,黄泛平原之上,齐鲁乡亲热情好客,在古代隋朝来说,也是个相当热闹的地方。

当时的武阳县旁边,另外有一个县城,叫做元武县,两县接壤,来回走动起来也很方便。

这个武阳县里呢,有个男人叫做胡二,胡二父母早亡,家里没人,就他自己。

胡二自力更生,长大之后在隔壁元武县娶了一房妻子,叫做刘氏。

胡二自己一个人,他在武阳县也无牵无挂,所以娶了媳妇之后,他干脆带着自己的家当,跟着媳妇刘氏一起搬到了隔壁的元武县中,也就是妻子的娘家居住。

胡二是农民,家里也不是很富裕,带过去的不是些破烂衣裳就是一些生活用品,唯一值钱的,只有一头母牛。

日月匆匆过去,时光落花流水,胡二到老丈人家去生活,这一待就是差不多十年时间。

十年里,生活没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要说有变化,就是这些年里胡二给自己的母牛配了种,母牛陆陆续续的生了十头小牛。

在古代,牛是生产力工具,产奶要靠它,耕地要靠它,打仗的时候运输也要靠它,隋之后的唐朝对牛的优待更是前所未见,唐律规定,杀牛有罪,而且是重罪,其严重程度和杀人也差不多了,所以你可见,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太高的那个年代里,牛是何其珍贵。

这牛珍贵,也说明牛真贵。

一头母牛那就已经很值钱了,更何况母牛还生了十头小牛,大牛小牛加起来一共十一头,这就是一笔不菲的资产。

胡二没钱的时候,他寄人篱下他也没有办法,在自己家待着还是在老丈人家待着其实也无所谓了,但是现在牛妈妈生了小牛,一头牛变成了一群牛,那么胡二摇身一变,可就成了养殖户,这可就算是站起来了。

(牛群)

胡二一寻思,我有这么多牛,大牛生小牛,小牛再生牛,牛子牛孙无穷尽也,我何必还要在老丈人家里讨生活呢,这元武县他待了十年,也没处下个兄弟朋友什么的,元武对他来说仍然是一片陌生之地,自己干脆领着自己这群牛返回武阳县,好好搞一搞自己的养殖生意。

胡二要拉着媳妇回家,岳父岳母是没有意见的,但是二老发话了,你人回去可以,带着我们姑娘回去也可以,但是母牛得留下,因为这牛是我们家的。

咱们不知道,是在岳父岳母的逻辑里,这牛在他们的家里待了十年,就等于是属于他们了,还是说他们一看母牛能下小牛犊,属于是生财工具,因此生了觊觎霸占之心,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岳父岳父一口咬定,这小牛是谁的我不管,但是这母牛就是我们家的,跟你胡二没有关系。

岳父岳母要霸占母牛,胡二当然不干,于是一纸诉状把岳父岳母告到了元武县衙门。

朋友们,这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来这母牛是十年前牵来的,十年时间县令都换了好几个了,现在的县令他根本就不熟悉情况,二来,母牛不会说话,它不会告诉县令说我是谁家的,而堂下的岳父岳母振振有词,胡二也不遑多让,说得更和真的一样,所以元武县令一时之间他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县令说这件事啊,要慎重,得研究,让胡二他们回家去等消息,实际上就是县令弄不明白,他不好判罚,所以他就打算把这事儿拖下去。

县令要拖,但是胡二拖不起,因为他着急回家,着急从元武返回武阳,所以胡二一看自己这事儿在元武解决不了,转而跑到了武阳县去提告。

当时的武阳县县令,是一个叫做张允济的人。

史书上关于张允济,其实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青州北海人,是隋末唐初时期的官员,隋炀帝大业年间,他正好在武阳做县令。

他从隋末开始做官,隋朝灭亡之后,他入仕唐朝,做官一直做到大唐贞观年间,职务更是一路升职到刑部侍郎,相当于朝廷的司法部副部长。

宋朝的欧阳修编修《旧唐书》的时候,还特意把张允济列入了良吏传中,以肯定他做官的政绩。

(古籍)

比如他当年在武阳县做官的时候,就把当地治理的相当不错,外地有个商人途经武阳县,在路上丢了不少东西,商人立刻跑去告官,张允济接待他之后让他不用着急,说你东西丢了,犯不上来告官,更不用派出衙役帮你寻找,你自己原路返回,东西丢在哪里,肯定就还在那里,因为我们武阳这个地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会有人偷你的东西,也不会有人捡到你的东西不给你,商人原路返回一找,果然找到了丢失的物品。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武阳县的社会治安和民生教化,都是相当不错的。

张允济擅长治理地方,所以他对这种民事纠纷也很熟悉,因此接到了胡二的提告,张允济立刻想出了一条妙计。

首先,张允济把胡二五花大绑,然后又在他的手上套了个布袋子,使别人不能分辨胡二的身份,之后又对外宣布官府抓住了一个偷牛贼,说这偷牛贼把偷来的牛窝藏在元武县一些百姓的家里,现在要押着张允济游街示众,顺便让他到各家各户去指认自己偷来的牛。

张允济要让假扮成偷牛贼的胡二到百姓们的家里去指认,一家一户的跑,那比较麻烦,所以张允济干脆把元武县百姓家里的牛全都集中起来,让胡二逐一指认。

这个胡二啊,他来指认牛的时候,已经提前和张允济商量好了台词,所以他指认一个说不是,指认一个说不是,唯独指认到自己岳父岳母家的时候,他装作犹豫的样子,说这个好像是我偷的牛。

张允济在一边站着,等的就是这句话,说偷牛贼认为这头母牛有可能是他偷的,所以这个牛官府要先牵走调查,什么时候还回来,可就不一定了。

这岳父岳母一听要把牛牵走,当时可就着急了,这老头老婆一时情急智短,竟然脱口而出,这母牛绝不是偷牛贼的,而是我家女婿十年前牵来的!

岳父岳母前脚把这话说出来,后脚胡二就把头套给摘下来了,胡二说,父母二老,既然你们亲口说了这牛是我的,那我可就直接牵走了。

当一个人想要拥有原本不属于他的东西的时候,他必然要说假话,但是如果一个人要失去原本就属于他的东西的时候,他却一定会说真话。

张允济的这一出妙计,让胡二的岳父岳母亲口承认,说了实话,胡二也终于得偿所愿,带着自己的媳妇,领着自己的牛群回家了。

因为在武阳县干得好,有政绩,所以张允济很快升职,又做了高阳郡的郡丞。

高阳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高阳县。

(隋炀帝 杨广)

一郡之地,更高级别的行政长官,是郡守,而这个郡丞,相当于是郡守的佐官,是二把手。

但是有意思的是,当时的高阳郡,朝廷并没有安排郡守,当地没有郡守,那么张允济这个郡丞就等于是临时的更高领导。

我们知道,大业,这是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的年号,隋炀帝这个人好大喜功,想要实现自己千古一帝的宏大理想,但是他把王朝的车开的太快了,大兴土木,又频繁的发动战争,结果到隋末就爆发了严重的农民起义,社会环境十分糟糕,民间更是匪盗横生。

当时的高阳郡附近,就有一股十分强大的盗匪势力,这股盗匪的首领,名字叫做王须拔。

这个王须拔,趁着隋朝的统治即将瓦解之际,可就动了占城为王的想法,他知道高阳郡没有郡守,所以集结了所有的兵力来攻打。

高阳郡不大,城防修缮的也不是很好,而且郡里也没有多少的士兵,但强敌来袭之际,张允济却挺身而出,坚守了好几个月,王须拔猛烈攻城,却连块墙皮也没啃下来。

而且,张允济没有后勤支援,城里的粮食渐渐吃光,城里的士兵和百姓却仍然对他十分拥戴,宁愿每天采集槐树叶和蒿子杆来果腹,也没有一个人投降贼军。

隋朝大部战乱,史书中当然很难把张允济守卫高阳郡的这段历史大书特书,不过尽管这段往事罕为人知,但却是张允济深得民心的一个极好的体现。

(张允济)

如圣人造世,必才杰济时,而在理致治,则无为而为。

这人的一生啊,就宛如一条河流,一开始,我们是涓涓细流,后来我们被狭窄的两岸所束缚,然后,在一个豁然开朗的口岸彻底奔流。

而当河道变宽的同时,河流也会趋于平稳,最终我们将会流向哪里呢?

汇入另外一条河流,或者奔入大海,或者毫无痛苦的消失于土地之中。

在隋末唐初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上,一时耀眼的人物众多,张允济当然算不上明星,也很难绽放出巨大的光芒,但是毫无疑问,他心中的火苗,他所发散出的微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熄灭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67468.html

“越是冷门的奇案,越有味道” 的相关文章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前一天 崇祯皇帝又在做什么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前一天 崇祯皇帝又在做什么

还不知道:李自成攻破明都城的前一天,崇祯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李自成攻入紫禁城时,绝望的崇祯皇帝挥剑砍杀了儿女及后宫妃嫔,并在煤山之上,歇斯底里地大声户号: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随后便在一颗歪脖子树下,自缢而死,留在他身边随他一同自尽的只有太监王承恩。不过...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弑君,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被视为最大的罪过,但在历史上却并不鲜见。比如彰显史官秉笔直书的“崔杼弑君”,东汉末年董卓毒杀弘农王刘辩。但司马昭弑君却显得尤为不同,因为在曹髦的“努力下”,首都洛阳...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还不知道: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汉献帝是否就不会登基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属曹操军队,在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时得以投降刘备。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对诸葛亮为了得到姜维可谓煞费苦心,那么这个姜维到底有多厉害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字伯约,姜维最初为魏国将领的,却不受重用。诸葛亮北伐看出姜维是个文武双全的良将,出于爱才之心使用反间计得到姜维。姜维来到蜀汉收到诸葛亮重用,诸葛亮以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为了得到姜...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

评论列表

汪丽
汪丽
5分钟前

张允济智断牛案,妙计为民除害;坚守高阳郡数月之久保卫百姓安宁,他心系民众、机智果敢的精神令人钦佩!作为一位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典范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其精神品质与智慧担当。#评论达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