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806. 投还是不投?——德累斯顿大轰炸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06)610

作者简介:阿登的苦林,山东人,喜欢二战及冷战军事,尤其是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和冷战武器装备,曾在“空军之翼”等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

【注】本文编译自Rebecca Grant. The Dresden Legend[J]. AIR FORCE Magazine,2004,10:64-69.配图有改动。

“对那些反战积极分子来说,1945年盟军对德累斯顿的空袭不啻是一桩战争罪行。不过,真相并不是这样。”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当天,当美军空中力量袭击巴格达市内的目标时,各路新闻媒体纷纷在报道中提到了一座历史悠久的欧洲城市的名字,而且提及的频率几乎和他们提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频率不相上下。这座城市就是德累斯顿(Dresden)。

新闻媒体们这样做是一个颇具象征性的举动,他们其实是在暗示美军的空袭残忍、恐怖且充斥着无理性的“过度杀伤”。1945年2月13日夜至14日凌晨,英国皇家空军两个波次的 *** 空袭和随后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把德累斯顿市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一座古老而优美的德国城市,位于易北河畔。规模巨大的 *** 攻势引发了一场火焰风暴,烈火在蔓延过程中吞噬了一切。

图1. 轰炸过后变成一片废墟的德累斯顿市

轰炸三个月过后,纳粹德国就投降了,但此时世界上已经充斥着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种种“谣言”,这些谣言是由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门策划和传播开来的。根据这些谣言,对德累斯顿的毁灭性轰炸根本不是一场合情合理的军事行动,它充其量只是一次价值有待商榷的恶毒空袭,更有甚者,有传言说这是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犯下的战争罪行。

这些传言在战后的岁月里愈演愈烈。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恰好位于苏联占领下的东德境内,莫斯科方面将发生在1945年的这场大轰炸完全用于反美和反英宣传。许多西方作家也在苏联人的此类宣传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库尔特冯内古特最畅销的小说《第五号屠宰场》对德累斯顿市炽热的街道和燃烧的尸体进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渲染,可惜都是虚构的。

图2. 遭受轰炸后的德累斯顿市

批评家们不断提出诘难,他们质疑为什么这座号称“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的城市被如此有意地挑选出来遭受如此猛烈的空袭,而且为什么空袭发生在如此临近战争结束的一个时间节点上,因为早在1945年2月之前,德累斯顿市就已经遭受过好几次空袭了。

广岛、长崎和……德累斯顿

关于德累斯顿的传言部分是历史事实,部分是宣传,部分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战争期间,柏林和汉堡等其他德国城市遭受的空袭更为严重。尽管如此,德累斯顿遭受空袭的悲惨程度在公众心目中仍然超越了柏林和汉堡等城市——德累斯顿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标志着残酷的常规轰炸和道德上令人质疑的目标选择,只有广岛和长崎才拥有比德累斯顿更高程度的反对声和质疑声。

图3. *** 轰炸过后的广岛市。根据某些反战人士的说法,只有核击广岛和长崎才有比德累斯顿更高程度的反对和质疑

由此,德累斯顿大轰炸也成了一个已为大家所广泛接受的、根深蒂固的参照事件,人们总是围绕着这一事件展开关于轰炸城市、平民伤亡和盟军行动道义的辩论。这自然也会让人们联想到美军对巴格达的空袭。2003年年初,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幽灵又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徘徊,这是反战分子们一块屡试不爽的试金石,比如下面这些:

一、专栏作家安妮阿普勒鲍姆(Anne Applebaum)表示:“最近,关于盟军轰炸德累斯顿是否属于战争罪的争论一直在困扰着德国媒体。”

二、“1945年的德累斯顿,2003年的巴格达:同一桩罪行”——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不久,德国柏林就爆发了相关的 *** 活动,《 *** 》的一位记者在报道 *** 活动时发现了一张这样的标语。

三、在美军轰炸巴格达之后,《 *** 》的一篇社论表示:“一些激动的电视评论员把这场空袭的后果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累斯顿和其他城市遭到大规模轰炸后所造成的破坏相提并论。”

四、德累斯顿已经成了贴在联军身上的一个“标签”,一件“提起来会让联军感到不高兴的事”——就在“伊拉克自由”行动开始前不久,在五角大楼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一次空中力量背景简报会上,一位美国空军上校甚至发誓说“巴格达绝不会成为第二个德累斯顿”。

为什么德累斯顿会如此地引人注目呢?因为很多人感觉这座城市遭受的盟军空袭是“不成比例”的。根据战争法的规定,一大关键问题是“(施加给敌人的)报复和(敌人所施加的)伤害成比例”。很多家伙声称德累斯顿不是一个“合法”的军事目标,而且这场空袭在战争中发生得太晚,以至于不会给战争结果造成什么影响。另外, *** 轰炸战术是“残忍”和“不常见”的,这也是他们争议的核心问题。

图4. 德累斯顿市遭受 *** “烈火焚城”之后的惨状

欧内斯特利菲弗(Ernest W. Lefever)是华盛顿特区伦理与公共政策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对这一“反盟军”的案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这样的指控:“希特勒的行为固然野蛮,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美丽的德累斯顿市进行火攻就是正义的。”除此之外,那些心系德累斯顿的反战分子们还对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夜间区域轰炸”原则提出了起诉。

谴责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人身上具有不同的政治光谱。例如,新纳粹团体就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帖宣传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种种谣言,以凸显非犹太裔德国人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有鉴于此,人们迫切地想知道,1945年在德累斯顿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德累斯顿这一符号在将近60年之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累斯顿是德国的第七大城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德累斯顿的总人口为642143人。德累斯顿曾是一座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因为它拥有美妙的大教堂、犹太教堂、宫殿、花园和从城市中心(始建于中世纪)向外延伸的大道。然而,尽管德累斯顿有其充满魅力的一面,却也有着丑陋的一面——该市的领导者和公众普遍欢迎纳粹上台执政。

图5. 在这幅从德累斯顿市政厅大厦上方拍摄的照片中,这座名为“The Goodness”的雕塑似乎正在俯视着满城的残骸

“德累斯顿是一颗珍珠,而国家社会主义将给它一个崭新的陈列环境”,阿道夫希特勒在1934年这样说道。根据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在他2004年出版的综合性著作《德累斯顿:1945年2月13日的那个星期二》(Dresden: Tuesday, February 13, 1945)中的记述,在德累斯顿市,反对纳粹的大多数抵抗活动早在1935年就被镇压下去了。不过,虽然德累斯顿已经一步步转变成了第三帝国的一座坚固据点,但在德国以外的观察者仍然只关注其文化之美和奢侈品行业。当然了,一些人提出过相反的证据,但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上,根据泰勒的说法,在1942年的官方指南中就将这座德国城市描述为“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随着庞大的蔡司-伊康相机工厂开始转产引信和轰炸瞄准光学设备,德累斯顿市的工业也开始向战时生产转变。美国战略轰炸调查中列出的清单表明,德累斯顿市至少有110家工厂和企业(约5万人)从事弹药和军备生产工作。

太偏东了……

尽管如此,德累斯顿直到1944年才成为盟军的空袭目标,原因是这座城市的位置太偏东了。在二战初期,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全力攻击纳粹控制下的法国、荷兰和德国西部地区。然后,是对主要工业目标的集中攻击,以及针对诺曼底登陆的最重要的空袭准备工作。

图6. 轰炸德国的美国陆航B-17轰炸机群

在战争早些时候,偶尔会有几架轰炸机出现在德累斯顿市上空,不过这一般都是在空袭柏林时迷航的飞机。德累斯顿市在1940年全年仅发出了12次空袭警报,1941年发出了7次,1942年发出了4次。大部分飞到德累斯顿上空的盟军轰炸机都没有进行轰炸。直到1944年8月,德累斯顿市才首次有人员在空袭中伤亡——当时的情况是盟军在对附近一座名叫“弗赖塔尔”(Freital)的城镇进行空袭时,投下的一些炸弹落到了德累斯顿市郊。

根据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官方报告,直到1944年10月7日,第8航空队的30架B-24轰炸机才有意对德累斯顿市进行了轰炸。这是一次程度相对较轻的空袭,美军用70多吨高爆弹轰炸了德累斯顿市的铁路编组站。1945年1月16日,第8航空队再次出动133架轰炸机轰炸了德累斯顿市的铁路编组站,他们总共投下了279吨高爆弹和41吨 *** 。

随着欧战逐渐走向终结,德累斯顿市位于铁路和公路连接点上的战略地位也决定了它的命运。作为一座支持纳粹的城市,德累斯顿为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苏军兵锋逐渐迫近德国东部,这座城市的命运也被决定了——德累斯顿是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这一战略地位(其有可能便于德国人调兵反击)决定了它必须被毁灭。

图7. 正在轰炸德累斯顿市的B-17轰炸机

到1945年1月,在盟军的战略考虑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苏军新发起的地面攻势。盟军更高指挥官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控制住了突出部战役的局势,位于西欧的盟军正准备攻入德国本土。为了在1945年夏天结束这场战争,盟军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协调东部苏军和西部盟军的推进。

1945年1月12日,苏军从波兰发起了冬季攻势,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正如艾森豪威尔在其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俄国人“一周后就会踏上德国的土地了”。虽然苏军套在德国脖子上的绞索正在收紧,但柏林方面却因此获得了一个补偿性的好处:缩短了在内部调动部队的距离。日益缩小的战斗区域意味着德国陆军可以迅速将其部队从一条战线重新部署到另一个战场。根据历史学家马修库珀(Matthew Cooper)的说法,希特勒立即开始调动他的部队,但重要的装甲部队仍留在匈牙利等地区。

苏联人的危险

到1945年2月2日,苏军已经推进到了法兰克福附近,但苏军的这次攻势此时在其战线上形成了一个640多千米长的突出部,南北两侧翼都“落后”突出部的顶部达160多千米。即便此时苏军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其仍然很容易受到德军从其仍据守的地区发动的侧翼攻击。德累斯顿则是一个控制着德军前线部队调动的主要铁路枢纽。盟军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使用轰炸机司令部和第8航空队来支援苏军的地面攻势。

图8. 1945年初,攻入德国境内的苏联红军

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是一个强大的委员会,由军事情报部门、反情报部门、海军情报局、空军部和经济战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追踪德国军队的状况,并根据行动方案的可能结果制订文件。根据泰勒的说法,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在1945年1月21日提出的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说:“德国也许有能力从法国、挪威、意大利、拉脱维亚和其他地方撤出多达42个师,从而加强东线。”也就是说,这是一场苏军的进攻行动与德国增援部队赶往战场之间的时间竞赛。对盟军来说,他们非常不愿意看到德国向东线抽调50万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联合情报委员会拿出了一张时间表,预测德国人可以在1945年3月之前完成增援。联合情报委员会的研究得到了“超级机密”(英国的密码破译机构)截获的德军“艾尼格码”通信情报的支持。

联合情报委员会毫不怀疑,苏军攻势的成功与否将对战争持续时间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于是,委员会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因此,我们认为,英国和美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在未来几周内可以向俄国人提供帮助,基于此目的而对其(轰炸机部队)部署情况进行紧急调整是合情合理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调整。1945年1月27日,轰炸机司令部的头头阿瑟哈里斯将军从其英国皇家空军上级手中接到了命令,皇家空军参谋长将允许对柏林发起一次大规模空袭,但他同时还要求对“德累斯顿、莱比锡、开姆尼茨或任何其他城市”展开相应的空袭,因为严重的轰炸“不仅会让德军从东线的撤退发生混乱,而且也会阻碍西线德军的活动”。哈里斯将德累斯顿视为“大批弹药工厂的集中地、完整的行政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1月27日当天,哈里斯接到了“可以执行此次任务(轰炸德累斯顿)”的命令。

图9. 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头头阿瑟哈里斯上将

美国和英国通过空中战役支援苏军进攻的想法并不令人感到新奇。早在1944年,艾森豪威尔本人就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做法来支援他自己指挥的诺曼底登陆。他在1945年再次指望通过空中力量“阻止敌人随意地来回部署兵力以对抗苏军和英美盟军”。

对西线有利的事情同样也对东线有好处。1944年12月,美国驻苏大使阿维列拉哈里曼(W. Averill Harriman)与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讨论了这一想法。1945年1月中旬,斯大林在莫斯科与艾森豪威尔的副手、英国空军中将阿瑟泰德(Arthur W. Tedder)会面时得到了同样的消息。泰德向斯大林介绍了“盟军空中作战的运用情况,特别是对以石油目标、铁路和航道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轰炸”。此外,斯大林和泰德还讨论了当德国改变 *** 时该如何将空中力量投入战斗。

寻求帮助

在1945年2月4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红军总参谋长阿列克谢安东诺夫大将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介绍了苏军的进攻情况,并希望美国和英国能提供帮助。安东诺夫大将希望英美方面能加快在西线的推进速度,一劳永逸地粉碎德军在阿登突出部的攻势,并削弱德国向东线抽调后备力量的能力。

图10. 通过铁路调运的德军装甲部队

苏联人希望在1945年2月能让部队的推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实现这一点,安东诺夫希望盟军的空中力量把德国在意大利的部队“钉”在原地,并瘫痪德国东部的道路交通枢纽。这就意味着需要对莱比锡、柏林和德累斯顿展开空袭。

因此,盟军此时需要致力于轰炸德累斯顿,以切断通过这座城市的交通,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了。问题是,盟军将如何达成这一效果?答案部分就在到此时为止的空战历史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始于1940年11月14日的德国轰炸机对英国考文垂市的空袭。

与德累斯顿一样,考文垂也是一座在中世纪城市道路网格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制造业中心,在城市之中散布着小型作坊和工厂。在空袭中,500多架德国轰炸机投下了大量 *** 。当火势连成一片后,其从街道上吸入了大量氧气,导致考文垂大轰炸的538名遇难者中许多人死于窒息。

考文垂市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损失在于房屋、工厂和城市基础设施被烧毁所造成的综合影响。纳粹德国空军并不指望对工业场所进行精确轰炸,因为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反,他们是通过摧毁维持城市生活运转的所有辅助机制来使对方的战争工作停滞不前。对此,历史学家泰勒评论说:“这在毁灭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图11. 考文垂市遭受轰炸后的惨状

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很快就想出了如何制造自己的“火焰风暴”。1943年7月27日对汉堡的空袭为之后轰炸德累斯顿提供了“武器效能模型”。在这次轰炸汉堡的行动中,盟军出动了将近800架轰炸机,并通过使用代号为“窗口”的干扰 *** 掩护了其轰炸机编队的行动。所谓“窗口”是英国人新研制的干扰箔条,可用来干扰德国地面站和夜间战斗机上的雷达,这也是“窗口”系统在二战期间最初的几次实战运用之一。英国人在汉堡大轰炸中制造的“火焰风暴”造成约4万人死亡,并迫使希特勒的战争生产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承认,如果有更多像汉堡这样的空袭的话,就会让德国的战争生产活动停摆。

这也是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为空袭德累斯顿所选择的 *** 。雅尔塔会议结束后不到两周,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和美国第8航空队就迎来了空袭德累斯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美国驻莫斯科的军事任务人员在空袭前一天将相关情况通知了俄国人。

在英格兰,722架轰炸机组成了两个主要的攻击波次。引导之一波次的是轰炸机司令部的老兵——第5轰炸大队,该大队曾由哈里斯亲自指挥过。第5轰炸大队的主要装备是更新、更快的“兰彻斯特”轰炸机。较小的木制“蚊”式飞机飞在前方,担任轰炸机编队的“探路者”,其使用雷达信标系统对城市目标进行定位,这种方式的定位精度与战争初期相比已大为提高。

英国皇家空军远程轰炸机部队的核心装备是飞行速度较快的“兰彻斯特”轰炸机(如下图所示)。“兰彻斯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的地位相当于B-17和B-24轰炸机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中的地位。该机在轰炸德累斯顿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2.“兰彻斯特”轰炸机

严峻的消息

当晚准备升空的第5轰炸大队的许多老兵刚刚听到了一条严峻的消息:他们原本完成30次轰炸任务就能回家,现在这一数字增加到了40次。“我们不会成功”,一名机组人员这样评论说,后来泰勒也引用了这句评论。盟军空勤人员的悲观情绪是有充分依据的,因为直到1944年,根据轰炸机司令部的官方统计数据预测,即使在不被击落的情况下,在每100个轰炸机机组中也只有不到25个能完成30次任务。1939年至1945年间,轰炸机司令部平均每100名空勤人员中就会有60人阵亡。

同样让轰炸机司令部的空勤人员们非常关注的是,此次飞行任务将深入德国腹地如此远的地方。正如第5轰炸大队的一名轰炸机机组人员后来回忆的那样:“上级部门说,空袭(德累斯顿)的原因主要是……‘阻断德军向俄国前线的补给’,需要我们出动把德累斯顿从德军补给线上敲掉。”

不过,行动那天晚上的条件有利于轰炸机司令部。德国在晚上9点过后不久发出了空袭警报。执行“探路者”任务的英军“蚊”式飞机在240多米处投下了照明弹,以精确地标记出轰炸目标。英国皇家空军第5轰炸大队于1945年2月13日晚上10点15分左右开始轰炸德累斯顿市。10分钟后,大火开始燃起。随着古老的建筑物一幢幢地被烧毁,这场火焰风暴开始蔓延并形成了汹涌的“街道风”,不断消耗着大气中的氧气。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把湿毛毯和湿衣服裹在身上,跑过炽热的街道,跑到河边或高地上以躲避熊熊的烈焰。

图13.执行“探路者”任务的“蚊”式飞机投下照明弹,为后续轰炸机编队指示目标(摄于1944年9月轰炸柏林期间)

此时此刻,轰炸机司令部的第二轰炸波次即将到来。第二轰炸波次在1945年2月14日凌晨1点21分至凌晨1点45分进行了投弹。总的来看,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当晚在德累斯顿市投下了1477吨高爆弹和1181吨 *** 。

虽然这是德累斯顿市首次遭受重击,但以轰炸机司令部的标准来看,所投炸弹的吨数并不算高。例如,科隆、汉堡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都遭受过高爆弹和 *** 的“混合轰炸”,而且盟军在上述每座城市都投下过3800吨到4100吨 *** ,是德累斯顿市的三倍还多。在整个战争期间,盟军在德累斯顿市共投下了7100吨各种类型的炸弹,这个数字根本无法与投在柏林的67000吨炸弹或科隆市的44000吨炸弹相提并论。

次日,即1945年2月14日,来自美军第8航空队的316架轰炸机空袭了德累斯顿市中心外的铁路编组站,投下了487吨高爆弹和294吨 *** 。第8航空队的另外200架轰炸机在第二天又对同一目标进行了轰炸。“在这次夜间空袭过后,德累斯顿市仍在燃烧”,凯萨默斯比(Kay Summer *** y)这样写道。萨默斯比是艾森豪威尔的英国女司机,她还保存着一份正式的盟军总部日志。

图14.第二天空袭铁路编组站的美军B-17“飞行堡垒”轰炸机

令人毛骨悚然的结果

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人员伤亡数是很高的。德军勒令其手中的盟军战俘仔细地挖掘轰炸中被掩埋的尸体,这也成了曾当过战俘的冯内古特创作的那部小说(《第五号屠宰场》)的主题。在清理轰炸死亡者遗体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成堆的10具到20具不等的遗体,他们身上并未有轰炸的直接损伤,而是在地下室避难所中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这一切也让德累斯顿大轰炸赢得了其令人毛骨悚然的“声誉”。

图15.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1945年2月13日夜间至14日凌晨空袭德累斯顿的飞行路线图和轰炸时间

针对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伤亡人数估计,人们一直在争论不休。当时,英国人估计这场“火焰风暴”共造成多达1.6万人死亡。1948年,两位德国将军估计伤亡人数高达25万。20世纪50至60年代,一些英国历史学家通过将已知的伤亡人数加上估计的失踪人数,确定了将近10万的数字。

尽管如此,真正的死亡人数可能接近2.5万至3万,而且现在美国空军的官方历史统计中也引用了这一数字。泰勒也支持这个数字,他列举了1993年从德累斯顿市档案馆收回的记录,记录中列出了市政公墓在空袭后埋葬的人数为21271人。所有来源的资料都支持这样一个事实:伤亡人数较高的一大因素是德累斯顿市没有为平民提供足够数量的、合适的防空洞。

哈里斯对造成了如此多的平民伤亡毫无歉意。他在战争期间曾表示,德累斯顿“是一大批弹药工厂,是一个完整的行政中心和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他接着补充说:“现在(轰炸过后)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

图16.被盟军的“火焰风暴”烧成废墟的德累斯顿市

对德累斯顿的空袭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即让这座城市不再具备铁路运输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功能。美国空军的官方数据显示,德累斯顿市23%的工业建筑物被炸毁或严重破坏,另有超过50%的居民房屋被炸毁或严重破坏。总的来看,德累斯顿市共有80%的建筑物遭受了某种形式的破坏。

战争还在继续进行着,1945年3月是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在整个战争期间投弹量更大的一个月。苏军也在浴血向前推进,而且苏军士兵实际上是在欧战的最后一天进入德累斯顿市的:1945年5月8日。

对德累斯顿大轰炸的歪曲和污蔑几乎立即就开始了,这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之一个是1945年2月18日由同盟国远征军更高司令部(SHAEF)发布的,其大肆宣传了这次“制造了恐惧感”的轰炸的影响。后来,同盟国远征军更高司令部试图“召回”这些宣传,并且在亨利“哈普”阿诺德将军的指示下,位于华盛顿的陆军航空队参谋部立即发起了调查,可惜在此之前,在德累斯顿的“恐怖大轰炸”事件已经登上了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

图17.德累斯顿市被炸毁的铁路设施

这种愤怒导致了汹涌的社会舆论,对此,1945年3月初,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对德累斯顿大轰炸的重要性发表了明确的声明。他说,当德累斯顿遭到轰炸时,苏军的前锋距离这座城市只有110多千米。苏军的阵地仍然非常容易受到德军的反击,事实上,德军在东线战场其他地方的反击给苏联军队造成了非常大的伤亡。对此,盟军方面绝不能让德累斯顿这座铁路和交通枢纽城市成为向德国增援部队打开的“大门”。根据马歇尔签署的一份备忘录,他得出的结论是,通过盟军的空袭,使得通过德累斯顿进行部队调运成了件不可能的事,由此使苏军的突出部得到了保护。

戈培尔的“宣传战”

第二个谣言来源是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空袭过后,德累斯顿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不过,短短几天之内,纳粹宣传部门主管约瑟夫戈培尔就发起并开始传播种种“谣言”。纳粹德国的外国新闻服务机构和国营报纸《帝国》(Das Reich)的报道中,把估计伤亡人数从大约2.5万人拔高到了大约20万人,并强调说德累斯顿市是一个“失去的文化宝藏”。“一座完美和谐的城市已经从欧洲的天堂中消失了”——1945年3月初的《帝国》报纸上这样写道。

戈培尔的工作干得不赖。很快,德累斯顿就落入了苏军的控制之下,此后几十年间,要想理清相关事实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2004年,泰勒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德累斯顿大轰炸事件之后引发的国际愤怒的涟漪至少部分证明了戈培尔最后的黑暗杰作。”

图18.空袭过后,德累斯顿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根据泰勒的说法,传播的种种“谣言”是“戈培尔最后的黑暗杰作”

毫无疑问,有种观点认为德累斯顿大轰炸是核击广岛和长崎的“序曲”,这种观点也在让世人对盟军空袭德累斯顿留下负面印象方面发挥了作用。在冷战期间令世人心怀恐惧的“核平衡”也是如此,因为德累斯顿所遭受的破坏可视为一个有形的警告,即核战争可能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然而,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德累斯顿也被某些人视为一个可以用来谴责盟军空中力量的污点。相反,这场空袭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支援了苏军进攻一事却几乎未再被人们提起。

20世纪90年代,英国人突然对德累斯顿这座城市产生了特别的兴趣,该市当时已经是统一的德国的一部分了。2000年,作为圣母大教堂重建工作的一部分,伦敦的金匠向德累斯顿市捐赠了一个金球和一座十字架(复制品)。

令人惊讶的是,关于盟军空袭德累斯顿的种种谣言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并且那场很久之前开展的行动常常被用来与现在由英美两国领导的空中行动相比拟。事实上,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盟军并没有用 *** 轰炸巴格达;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盟军也没有对伊拉克的铁路进行过“火焰风暴”袭击或300架轰炸机规模的空袭,以阻止共和国卫队在巴格达周围进行有效的机动。这一切的背后是真正现代化空中力量的作战效能:精确、定点打击,并采取更大限度的措施和谨慎以避免附带伤害。

德累斯顿大轰炸永远不会被世人所遗忘,但它在空中力量发展史中的地位只属于过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67882.html

“806. 投还是不投?——德累斯顿大轰炸” 的相关文章

李治和武则天都是做过皇帝 两人谁的能力更强

李治和武则天都是做过皇帝 两人谁的能力更强

对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是皇帝,谁的能力更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宗李治,是武则天的丈夫。而武则天也是皇帝,那么,他们之间谁的能力更强呢?笔者的看法是唐高宗李治比不过老爹唐太宗,也比不过老婆武则天。但是,事情也没少干,起码是一个出色的皇帝。首先,他大胆任用太宗...

杨六郎是什么人?他最后郁郁而终的真相是什么?

杨六郎是什么人?他最后郁郁而终的真相是什么?

杨六郎不仅是个小说角色,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家将是国人喜爱的历史英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而给杨家将故事撑起主要骨架的是杨六郎抗辽的经历。杨六郎,本名杨延朗,后改名杨延昭,他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七个儿子中的长子。至于大家...

鄂邑长公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为何最后被逼自杀?

鄂邑长公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为何最后被逼自杀?

刘弗陵,即汉昭帝,他是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幼子,登基时年仅八岁。其实,不论是从年龄、身份还是能力等方面来看,汉昭帝都不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但卫子夫与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他的另外几位哥哥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排除在外,最终年纪最小的刘弗陵,反而成了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后元二年(前87年),刘弗...

唐朝时期的公主那么漂亮 她们为何难嫁出去

唐朝时期的公主那么漂亮 她们为何难嫁出去

对唐朝公主那么漂亮,为何嫁不出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唐朝是最辉煌的一个王朝,当时长安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样也是世界的大都市,其人口达到了100万人以上,绝对可以堪比现在的纽约和华盛顿,不少西方国家也慕名而来,比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的内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审琦虽是武将但滴酒不沾,为何在赵匡胤向天祈祷后他就变得酒量惊人呢一,投靠郭威王审琦早年投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因为性格敦厚朴实,为人稳重有谋略,还骁勇善战,所以很得郭威信任。乾祐元年(948年),河中节度使...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来,很多男人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年间,一场由金人南侵引发的“靖康之变”让宋朝的半壁江山变色。其后,金人陆续扶持张邦昌、刘豫等建立伪朝,宋高宗登基称帝,宋和伪齐、金国之间大战连连,后又签订和议息兵。长时...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