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并不是因为愚昧与无知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01-08)710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谈及大清,大多数人想到的总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

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意味着中国文化、政治、中国经济从这个时期开始断裂,却又再次浴火重生。

于是,作为一个末代的封建王朝,此时的统治阶层们就成为了后世口诛笔伐的对象,贪婪、自大、懦弱、目光短浅是他们的标签,闭关锁国、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逆来顺受是他们的罪行,被列强侵略和瓜分,仓皇叛逃弃百姓于不顾是他们的结局。

在后世的印象里,这些统治阶级好像都是无能的,是腐败的,是愚蠢的。

但再细想一下,一个从马上打下了天下、开疆拓土的泱泱大国,一个将人口发展至中国历史上顶峰时期的大国,何至于庸碌无能至此?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为何他们仍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最终依然逃脱不了亡国的结局呢?

在这其中,固然有统治阶级不可推卸的罪责,同时,也是大清百年以来的积弊,以及当时的客观环境所导致的必然选择。

封建统治者们做出这个抉择,非蠢非愚,而是他们心中有一把自己的尺,他们衡量利弊之后,知道这是保全他们封建统治的唯一办法。

“闭关锁国”源自何时?

在清朝之前,“闭关锁国”的政策早已有之,在明朝朱棣时期因为受到倭寇的侵扰,在东南沿海地区就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了。

当时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人贸易之间,既不允许中国人到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在中国的商业贸易。

也许这不禁令人奇怪,明永乐年间,不是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吗?

但我们要明白,当时仅仅只允许朝贡贸易,也就是国家的贸易往来,而民间私人是不准出海的。随着明朝历代的严苛政法,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愈加严格了。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利弊权衡

后来大清王朝取代明朝取而代之,一个新的强盛帝国在崛起。

但是,由于清朝是少数民族对汉族的统治,当时社会内部矛盾是比较复杂而激烈的,人民反清的起义此起彼伏。

统治阶级担心日趋频繁的中外贸易往来会让反清人士有可乘之机,勾结外邦人士联合起来撼动大清的统治。

因此在海外贸易方面除了沿袭明朝的成规之外,不允许外国商船进入广州,只允许在澳门交易以外, *** 进一步加强了海禁政策。

在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进一步限制了国家与外邦的往来。

此举除了能够加强对国家社会的管理之外,还能让国家垄断海外贸易市场,抑制民间的资本发展,与“重农抑商”的政策是相契合的。

自然经济与商业经济不同。

自然经济的周期性和垄断性更利于集权统治,但商业经济一旦在民间发展起来,便更容易脱离延续了几千年的统治管理,让人们手头拥有更多的资金,也让社会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活跃。

这无疑是戳中了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敏感神经。因此中外贸易往来是必须被截断的。

而当时清朝的商品经济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在冲击着原有的自然经济,因此在原有的封建统治基础之上,唯有进一步加强和维护封建统治,才能稳固住清朝统治者的根基。

除了想要稳定内部的朝局,彻底遏制住 *** 分子的 *** 活动以外,清 *** 也担心外来文化会加剧国内对清朝中央集权反抗的浪潮。尤其是在乾隆时期,黄宗羲等人抨击君主封建专制的思想已经开始传播。

再加上当时清朝的人口出现了中国历史以来之一次井喷式的增长,粮食资源不足以满足如此多的人口,许多老百姓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常常饥肠辘辘,仅仅在生存线徘徊,人民不免怨声载道。

此时西方开放自由的资本主义文化倘若大肆流入国内,再加上“睁眼看世界”的人士带来的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声音,积怨已久的人民,必将在反清反集权的基础上再添一把柴火。

就好像“文艺复兴运动”借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将高高在上的宗教神权,推下了统治地位一样。乾隆也害怕西方文化加剧人们的抗争思想,让人们从奴役压迫中觉醒,从而将封建集权统治推翻。

因此清 *** 毫不犹豫地坚持着“闭关锁国”的政策。

统治者的傲慢

而除了在利益各方面的权衡之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因素,便是当时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而言呈现的仍然是一个正向发展的态势。

虽然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但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定的态势,国家基本盘的商品需求基本可以在国内实现自给自足。并没有非常必要的外贸需求。

作为统治者而言,乾隆无需在外贸交易之中向外邦俯首称臣,也无需将所条件摆到桌面上进行你来我往的商业谈判,更不愿将国际商业贸易的利益割让给百姓与外邦,还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天朝上国”一方面的确是开疆拓土的大 *** 实的实力写照,但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乾隆一叶障目的罪魁祸首。

他或许一直认为这样挺好的。

但却忘记在更加宏观的视角上去衡量一下清朝所谓的“好”究竟是多好。是否会在外邦的坚船利炮之前毫无还手之力,是否会让百姓和国家持续积贫积弱,从根上开始逐渐衰败。

总而言之,“闭关锁国”的政策,并非是清朝统治者愚蠢地写照,更是作为统治者不思变、不思危的历史教训。

也向我们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天下,一味只考虑自己手握高度集中的权利,必将走向灭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为个人观点,图片均取自于互联网,若构成侵权行为,请于文章发布一月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之一时间进行删除,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68531.html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并不是因为愚昧与无知” 的相关文章

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之后活了多久?

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之后活了多久?

众所周知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大汉开国皇后,但是刘邦却偏爱戚夫人,并且戚夫人还想对吕雉儿子下手,后来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那么遭遇如此酷刑之后的戚夫人活了多久呢?吕雉和刘邦是患难与共,但刘邦却移情别恋,戚夫人还触犯了吕雉的逆鳞其实吕雉对戚夫人的恨归根结底可能还源于刘邦,当初刘邦年轻时游手好闲不...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末,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割据一方,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注定动荡不安而又意义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义军最后只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三支劲旅。而为了统一天下大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彼此间...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邓方(?~221年),字孔山,荆州南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邓方是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邓方是南郡人,后出仕刘备,任荆州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1601...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对顺治帝为啥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帝虽然不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在位时期也没有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但是他却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而伴随着他的入关,爱新觉罗一族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统治者。而通...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则是北宋167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北宋诗人,你第一时间是不是想起了苏轼、欧阳修,或者是黄庭坚、司马光,如欧阳修的“新旧女婿”,苏轼的“拊掌唤鱼”,司马光砸缸等等,通过他们的一些诗和发生的一些趣事,更让我们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