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家喻户晓的4位名将,其实根本不存在,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在中国古代,曾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挽天倾之颓,扫豺狼之敌,用赫赫武功铸就了一个太平盛世。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之外,还有一些完全就是小说杜撰出来的人物,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那么,究竟都有哪些英雄人物是虚构的呢?
李元霸
李元霸这个名字,对许多读过《隋唐演义》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在书中被描绘成一个身形消瘦、长相猴腮、稚气未脱的青年,却有着惊人的膂力与武艺。
历史上,隋唐时期确实有不少猛将,比如李靖、卫青、苏定方等,都建立了“百万雄师”的不世战功。
但李元霸给人的感觉则要夸张得多。
小说中写道,他能一手提起一柄四百斤重的大铁锤,也就是左右两柄共八百斤。
有记载称,李元霸曾一个人率领两万骑兵,歼灭了高达230万人的叛军,只剩下60万人侥幸逃脱。
这简直是“以一当十万”的夸张写法。
更令人咂舌的是,李元霸每顿吃食量巨大,能吞下一斗米十斤肉,这样“怪力乱神”的描绘无疑冲击着常人的认知。
这样的人物这自然是不存在的,他的原型则可能是李渊第三子李玄霸。
隋朝大业十年(614年)逝世,享年十六岁.
那么后人为何要在这基础上虚构出李元霸的传奇事迹呢?
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早夭王子的哀叹与遗憾。李玄霸若不是早逝,或许也能在隋唐建功立业;二是剧情需要。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隋唐演义》的核心人物,已有大量故事,没必要再添加什么,而李元霸这个次要人物,反而可以任由作者发挥想象。
总之,无论从常识还是史实判断,李元霸纯属虚构。
薛丁山
在诸多以唐代历史为蓝本的演义作品中,薛丁山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他被写成薛仁贵之子,少年从军,继承父亲衣钵,立下汗马功劳。尤为出名的是薛丁山“三妻记”,先后娶了窦仙童、陈金定和樊梨花三任妻子。
但实际上,史书中并无薛丁山之名,他的“奇遇”也纯属虚构。
历史上,薛仁贵的儿子名叫薛讷,并没有像薛丁山那样三次续弦。薛讷确实也曾在西域立功,但他的妻室只有一位,并无那些传奇色彩。
作者们在创作薛丁山这个人物时,应该是参考了薛讷的某些事迹,但其他大多是杜撰虚构的结果。
之所以这样写,主要出于丰富剧情、增加可看性的考量。
毕竟薛讷的故事并不算精彩,很难吸引读者,增加三妻等情节无疑能提高作品的完整性与趣味性。
罗成
说到隋唐时期的著名英雄人物,除了李元霸与薛丁山这类虚拟人物之外,还有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将领也广为人知,那就是罗成。
在诸如《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中,“罗艺之子”,“白袍银枪”,“生冷面寒枪俏罗成”的绰号无人不晓,大家也喜欢其横空出世、力战群雄的传说。
但也和李元霸一样,罗成纯属虚构,历史上并无此人。
作者在书中将罗成描绘成为北平王罗艺的儿子,同时也是秦琼的亲表弟。
相传他容貌俊秀,但个性冷峻,不苟言笑,加之身着白衣,手持银枪,因此有了“冷面寒枪”的绰号。
不久,罗成开始结交当时的英雄豪杰,与程咬金、单雄信等人结为“十三杰”之一,然后在瓦岗寨崭露头角。
除此之外,他的谋略也很聪慧过人,屡度危难,深受裴元庆和秦琼的器重。正是凭借武勇双全,罗成在瓦岗一众豪杰中名声鹊起,成为对抗隋朝的主力之一。
当时的李家威势如日中天,罗成便从出身权贵的身份,投身即将覆灭的大隋,成为朝廷的心腹。
除此之外,据说李世民也和他关系密切,兄弟般形影不离。正因为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对罗成心生妒忌。
在刘黑闼大战的期间,李建成屡次将罗成安排于最险要的战场。最后那一战,罗成马革裹尸,以身殉国,英勇赴义。
他之死也造成了李世民的一大心结,并最终导向历史性的“玄武门之变”......
这就是作者描写的罗成故事。
可实际上,罗成很可能是参考另外一位官员——罗士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
罗士信在官场或战场的某些事迹被作者夸张渲染,并加入戏剧冲突,最终演变成了情节丰富,充满传奇色彩的罗成故事。
所以说,罗成纯属作者的想象力,但这也丰富了历史故事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欣赏历史的方式。
杨宗保、穆桂英夫妻
提起宋代抗辽名将,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杨家将”。
在一大系列以杨家军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有一个英勇的少年形象为人熟知,他就是杨宗保。
杨宗保被描绘成楷模似的少年英雄,继承杨家抗战大业,最终为国捐车。但细究历史,并无他的记载,杨宗保纯属虚构。
在诸如《杨家将》《万花楼》等作品中,杨宗保皆有登场。
他是杨家第三代当家杨延昭与柴郡主所生的儿子,天资聪颖,十五岁从军,很快就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北宋与辽国交战频繁,为取得战争主动权,杨宗保带兵深入敌后,屡次立下奇功。
后在父亲杨延昭率军猛攻辽国军队的龙门阵时,此阵难以攻破。
有人说只有穆柯寨中的降龙木,方能破阵。杨宗保从父接到任务,前去讨要降龙木。
谁知到了穆柯寨,寨主的女儿穆桂英倾心于杨宗保,将他擒于寨中,要以降龙木为聘礼嫁给杨宗保。
在一番波折后,杨宗保终得手,破除了辽军的龙门大阵,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与西夏交战中,杨宗保为奸人所害,中计全军覆没。
妻子穆桂英泣血出征,为杨宗保报了冤仇。这段传奇经历在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
但细查史料,却没有发现真实的杨宗保。
杨宗保的原型应该就是“杨家将”第三代当家杨文广。根据《宋史》记载,杨文广确实是杨延昭的儿子,也参与过北宋的边防战事。
不同的是,杨文广并没有杨宗保那样英年早逝或身死沙场,而是平安度过一生,老死家中。
杨文广的故事不够精彩,而杨家抗辽本就是广受欢迎的题材,需要更多传奇色彩。
于是作者们便在现有人物的基础上杜撰、夸张,创作出杨宗保这类少年猛将。
他们的传说满足了人们对英雄主义、忠君爱国精神的想象,也丰富了杨家将系列作品的戏剧性。
结语
虽然这些虚构的历史人物都不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或许,正是基于对英雄事迹的向往与崇拜,人们才编织出这样传奇的故事与人物。
他们在这些虚构角色身上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想象,赋予了超乎常人的才能与气节。
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忠骨仁心,继往开来的大丈夫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