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 太平洋坦克战(24):佩里硫1944——陆战1师大战关东军精锐(下)
作者群主飞龙。
接上期(第1154篇)
1944年4月24日,原关东军第14师团(已经经过海洋师团化改造)大部抵达帕劳,随即开始紧张的布防。此时的第14师团为三联队制,主力王牌步兵第2联队驻防面积较小的贝里琉岛,第59联队(欠第2大队)驻守安加尔岛,第15联队作为师团直辖的机动部队在帕劳群岛主岛巴伯尔图阿普岛待命,师团指挥部设置在科罗尔。
图1. 帕劳群岛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一系列环礁组成,当地传说帕劳是由一个贪吃男孩尤伯(Uab)变来,他吃光了所有的能吃的东西,弄得镇上闹起了饥荒,因此大家决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点上火,火势蔓延到尤伯身上时,他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起来。于是他的脚变成了贝里琉岛(Peleliu)和安加尔岛(Angaur),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尔岛(Koror),而他硕大的身躯就成了大岛巴伯尔图阿普岛(Babeldaob)。帕劳群岛于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一战中被日本占领后托管给日本,二战期间被美国攻占
图2. 唯二发生了激战的贝里琉岛,岛南部是平整的草原,有一处X形状的海军机场,岛北部是珊瑚岭组成的乌穆布罗戈山区(Omleblochel Mts.),存在着大量的天然洞穴,美军登陆地点选择在机场西侧的海滩,分为白滩和橙滩,虽然依靠强大的火力攻占机场不是难题,但在清扫北部山区的残敌时两个月,且伤亡惨重
图3. 航拍视角下的贝里琉岛日本海军机场
贝里琉岛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面积不大,但在岛的中北部有由几十座珊瑚岭构成的乌穆布罗戈山区(
Omleblochel Mts.
)和大量的洞穴适合构筑工事。相距11公里的安加尔岛更小,南北仅长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贝里琉岛和巴伯尔图阿普岛上已经构筑有日军机场,安加尔岛上也有适合修建机场的场所,所以此三岛成为日军第31军帕劳集团防御的重点,其他岛屿没有放兵。
1944年9月15日,按照预定计划,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陆军第81步兵师为主力组成的第三两栖部队对帕劳群岛中的贝里琉岛和安加尔岛发起两栖登陆作战,此战的目的是为麦克阿瑟反攻菲律宾清除来自帕劳群岛或加罗林群岛可能增援莱特岛的威胁。
图4. 时任陆战1师师长的威廉鲁佩图斯少将(William Henry Rupertus,右),他曾是瓜岛战役期间的副师长,老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因瓜岛战功升任中将后接任师长,连续指挥了格罗斯特角之战和贝里琉之战,因伤亡惨重被免职,1945年3月25日因心脏病死于战争胜利前。值得一提的是,贝里琉之战时的副师长奥利弗史密斯准将(Oliver Prince Smith)在朝鲜内战爆发后被任命为陆战1师师长,指挥了随之而来的冰雪之战
贝里琉岛守军以步兵第2联队为主,辅助以师团的轻战车中队和卡车牵引的野榴炮大队,共计6500名作战部队和4000名劳工,他们将面对岛屿登陆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时任第2联队联队长的中川州男大佐于1918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第30期)后长期在基层部队任职,历任步兵第48联队大队副、中队长等职。1937年7月日军全面侵华后,中川州男作为步兵第79联队的一名大队长赴华作战,初次获得实战经验,因表现突出获得联队长推荐进入陆军大学深造。1939年3月从陆大毕业后晋升中佐,在第5旅团担任参谋。1943年2月,中川晋升大佐并出任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次年随第14师团调往帕劳,防守贝里琉岛。值得一提的是,因长期接受西方军事界影响,日军在军队编组和军官配属上已经完全实现了官兵脱离,任何一名军官来到新部队单位都能够很快上手指挥,而没有当时的中国军队兵将高度捆绑的封建陋习。
图5. 时任日军第14师团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的中川州男大佐,日军的实际指挥官,1944年11月25日在躲藏的山洞中自杀身亡
图6. 模型彩绘,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的美国陆军及陆战队主力坦克——M4A2中型坦克,增加了履带上的配件
图7. 1942年8月20日,配合陆战队步兵清缴田纳鲁河口一木支队残部的陆战1师第1坦克营的一辆M2A4轻型坦克,由于新型坦克建造速度跟不上,1942年的美军主要装备并比日军超过许多
美军这边自马里亚纳战役之后,海军陆战队师属坦克营和装甲两栖登陆营基本都换装了全新的M4A2中型坦克和两栖装甲运输车,这使得美军前线部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与日军拉开显著的技术和火力差距,美军单位的战斗力暴涨之快,以至于战争初期和末期虽然仅仅相隔两三年,却几乎有天壤之别。
参加贝里琉之战的装甲单位主力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1坦克营,这支部队早在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战役期间就暴打日军,最著名的一战是以一个坦克排清扫干净椰林里的一木支队残部,并留下给师长的那句著名的“别烦我,正忙着杀鬼子!”的豪言。当时第1坦克营装备的是全美前线部队里可能都是最过时的M2A4轻型坦克。
但从1943年起,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基本都换装了M4“谢尔曼”中型坦克,强攻滩头的步兵也可以搭载防护能力更高的两栖装甲车,这一次,在陆战1师第1坦克营的坦克登陆前,上岸的先头部队将搭乘第3装甲两栖营的两栖装甲车。
图8、9. 美军发起两栖登陆作战时的照片,所有的两栖登陆装甲车离开登陆舰后缓慢行驶到出发线排成一行,随着一声令下同时向滩头发起冲击
图10. 斯皮尔伯格指导的二战三部曲之《太平洋战争》迷你剧第5集中关于贝里琉岛登陆作战的场景再现
图11. 历史照片,搭乘两栖装甲车登上贝里琉岛的美军陆战队员
图12. 橙滩上的陆战队员,仍被日军炮火压制
图13、14. 陆战1师的3个陆战步兵团同时启动,自北往南分别是陆战1团、5团、7团倾巢而出,各团只留下一个营作为预备队。陆战11团(炮团)将在最后登陆
美军的登陆滩头分为北侧的橙滩和南侧的白滩,登陆部队中有一名新兵尤金斯莱奇下士,他是陆战5团3营K连的一名60毫米迫击炮手,战斗间隙他会在随身携带的《圣经》空白处写日记,战后于1981年出版了回忆录,成为研究太平洋战争这两场战役的重要史料,也是迷你剧《太平洋战争》的人物和故事的真实原型。
贝里琉战役是尤金斯莱奇参加的之一场实战,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全身直冒冷汗,在密集的炮火中,形势非常紧张。我的胃开始绞痛,喉咙干渴,无法说法,只能勉强吞咽口水。我的双腿发软,只能无力地倚靠着登陆艇。眼前溅起巨大的水花,登陆艇逐渐接近滩头礁石,整个海滩陷入了一片火海。伴随着浓密的黑烟,岛屿看上去更像一座海中正在喷发的火山。我们仿佛正在被卷入燃烧的无尽深渊。对许多人来说,这似乎就是人生的终点。”
自1942年8月登陆瓜岛以来,一直有“陆战1师登陆好运”的传说,但这一神话在贝里琉海滩被无情地打破了。
图15. 尤金斯凯奇是一名美国陆战队下士,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年仅18岁,刚刚从高中毕业,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之一次征兵,后来在身体康复后为了不错过战争拒绝进入军校,他选择当一名普通士兵开赴前线,参加了惨烈的贝里琉之战,战后成为一位大学教授和作者,著有《与老兵同行:贝里琉和冲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