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九层妖塔》的荒镇为何会被废弃?因发现罕见物质全城被迫转移
2014年,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的电影《九层妖塔》上映,影片公映后,片中取景地“甘肃博罗转井镇”受到广泛关注。
因为从影片中可清晰看到,作为取景地的这座小城建筑鳞次栉比,电影院、大会堂、 *** 机构等城市设施一应俱全,但不知为何,此城居然是一座废城,城内所有建筑、所有街道上都是空无一人。
最令人惊异的是,城中有一部分建筑看起来是刚修好不久,为何这么新的楼房也说弃就弃了呢?
这座城市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什么它被废弃得如此坚决?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并非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荒野小镇,从建国初开始,它就是甘肃阿克塞地区的县委县 *** 驻地。
所以这里被废弃的并不是什么小镇,而是一座曾经的县城!
之一、戈壁滩上的新城——转井镇往事
1916年十月革命前夕,沙皇俄国因在一战战场上损失惨重,遂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大量征兵,如此强制措施激起了哈萨克族人民的英勇反抗,沙俄 *** 强行镇压,以致大量哈萨克人逃入我国新疆。
接着上世纪20—30年代,哈萨克两次发生大饥荒,期间又有数十万人逃难至我国新疆、青海等地区,其中一部分人一直向东,最远到达了当时甘肃北部的阿克塞地区,并定居在了该地。
这段历史,是哈萨克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史称:哈萨克大东迁。
进入甘肃地区的,据后来统计有阿克巴克列农、乃曼、瓦克等共计12个部族,这就是今日甘肃哈萨克族同胞的由来。
甘肃阿克塞县哈萨克同胞
1954年,甘肃省人民 *** 批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县委县 *** 驻地设在博罗转井镇,由于当时转井镇一带仍是荒凉一片,县委县 *** 工作人员只能在帐篷里办公,直到后来县城建成,县里的各个机关单位才陆续搬入城里。
所以转井镇并不是历史上便存在的定居点,而是新中国建立后建的一个全新县城。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过去几十年。
1977年,转井镇正式成立街道办,然后从80年代开始,整个城区按照新的规划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
转井镇平面图
到上世纪90年代时,转井镇已发展成为主城区建筑面积10余万平米,常驻人口一万余人的小型城市,城市功能与设施与国内其他县城一般无二。
谁知就在全城人民以为安逸闲适的生活会永远这样持续下去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这座小城一直以来的宁静。
第二、全城搬迁——生态保护的意义
9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对当地进行水质检查时,发现此地地下水铀、钍等放射性元素超标,由于地下水与当地水源紧密相连,这就意味着该地的饮用水也含有放射性元素,如人长期饮用,极可能会造成癌症等病症的高发。
此外经专家考察,发现此地刚好位于阿尔金山地震断裂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8级强震,同时因转井镇城区以及相关下水道的建设,吸引了戈壁滩上大量鼠群来此地栖息,随着鼠群的繁衍,此地逐渐成为鼠疫多发地区,属于全国重点检测的鼠疫疫区之一。
如此种种,令转井镇不但失去了发展的进一步可能,而且就算日常生产生活也难以维持,最终经各级 *** 与专家组的多次讨论,不得不作出整体弃城搬迁的决定。
经数年紧张有序的工作,转井镇人口陆续迁出。
1998年,阿克塞县城正式由转井镇搬迁至数十公里外的红柳湾镇,1999年,转井镇搬迁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即被废弃,直到十几年后因《九层妖塔》的拍摄,这座被遗忘的小城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看来,转井镇建城前此地一片荒凉并非偶然,而是数千年自然选择和淘汰的结果,正因此地不宜居,所以历史上才没有出现固定的人类定居点。
50年代初选址建城时,那时我国相关科技包括核技术还未发展起来,尚不能认识到此地天生便有的缺陷,事实上在当时那个年代,很难有人能逃过这种因技术因素而导致的客观历史局限性。
转井镇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地所经历的历史教训,充分说明一地想要长期地、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良好生态,生态与发展之间,二者绝非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唯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才能持续健康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