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不要被电视剧骗了!万恶的旧社会,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18)710

风花雪月、十里洋场、才子佳人、纸醉金迷......

这是大多数人对民国的印象,可这些都是影视剧给大家呈现的,并非真实的民国,千万不要被电视剧给骗了!

“凑合着活吧”,这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社会秩序混乱,兵荒马乱,吃不饱饭,上不起学,对生活不敢有太多的奢望......

而一些外国友人曾用他们笨重的老相机记录了“旧社会”的中国,通过这些老照片,可以让大家知道万恶的旧社会,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20年代的“旧社会”

上世纪20年代,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来华传教,他名为狄化淳,途经宁夏、甘肃等地区时,他用手中携带的相机拍下了当时的街头、村庄、码头风貌。

在狄化淳的镜头里,“旧社会”的中国民风民俗展露无遗,可以看出他们虽然生活艰苦,但每个人脸上却洋溢着幸福。

在一百年前的西北乡村,人们抬眼所见的是一片荒芜,并没有影视剧所呈现的繁华景象,连基本的生活设施也不齐全,房屋低矮,道路泥泞,人们穿着简朴,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不难看出,尽管清朝灭亡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老百姓仍有不少人还保留着清朝时候的着装和打扮,身穿长袍,梳着大辫子。

走在大街上还会发现街区布置也如清朝那般没有太多变化,房屋低矮陈旧,道路也是平平无奇的土路,雨天时会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十分困难,城门城墙也保存得相当完整。

那时候的西北城镇热闹非凡,尽管人们生活条件不好,但他们依然喜欢逛街,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上的人们个个身材消瘦,皮肤黝黑,艰难在这个世道争渡。

路边经常会出现一个小吃摊位,为过往行人提供酒水吃食,别看摊主是赤脚大汉,摊位卫生条件较差,但是他却极为朴实,从来不会缺斤少两,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摊位还会与行人们一起侃大山,气氛十分融洽。

除了小吃摊位外,还有一些卖古玩的小贩,摊上的小物件琳琅满目,让周围的行人流连忘返,蹲下身来把玩,并向小贩询问价格,生意看上去挺兴隆的。

而在城门外的码头边上,常常会看到一些瓜农席地而坐,并将西瓜平铺在地面上,无法确定他们是在码头售卖西瓜,还是等待着船只将西瓜运往外地,或者等待着船只将外地的西瓜运来,瓜农们有说有笑,相互诉说着生活中不容易,相互共勉。

令人惊讶的是,一百年前就已经可以架设铁架桥了,它横黄河两岸,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可以看到桥上行人络绎不绝,为生活而奔波。

当然,一个铁架桥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多数地方的居民需要依赖渡船跨越黄河,当时的经济条件较为落后,船只还停留在木船或者竹筏的状态。

即便如此,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坐船的人陆续不断,其中有贩夫走卒,坐船前往对岸做买卖,也有居民坐船买东西或串亲戚,在每个坐船的人脸上可以看到不少笑容。

而在西北地区,竹排和货船不仅仅用于运输行人,更承担着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人们所需的日常物资许多都是从外地运来的,黄河水运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运输途径。

码头上除了来往的船只外,还可以看到许多老百姓拿着木桶来提水,这是他们日常需要做的事情,想要吃水就得一桶一桶地从黄河中将水运回家中,同时,也有人会牵着家里面驴子来到河边,驮水之余,顺便给它洗个澡。

还有的人索性将架着驴车,驮着大木桶驶进河中,将木桶灌入一些水,在木桶里洗澡,沐浴完毕后,再将木桶灌满水,驾车运回家中使用。

在1920年的城墙下,许多小朋友饱受着旧社会的煎熬,他们面庞消瘦,衣着褴褛,仿佛一个个小乞丐,他们经常聚集在城墙边的小河旁,在河水里玩耍是他们童年里最美好的事情。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街头巷尾不乏有穷困潦倒的人,因生活所迫沦为街边乞讨的乞丐,他们衣不遮体,行头只有一个篮子和一个木棍,他们不舍求能够讨到多少钱财,只是希望得到一顿饱饭,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30年代的“旧社会”

除了比利时人狄化淳外,还有一位名为汉斯·冯·佩克哈默的德国人,同样带着笨重的老相机来到中国,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旧社会”的景象。

一位卖馒头的大爷,蒸好了一笼屉的馒头,从屋中端到街边的桌子上,等待着顾客们前来购买,尽管生活艰苦,他依然满脸笑意。

看到外国人对着他拍照,老大爷对着镜头露出了自然而又幸福的微笑,因为他相信这世道终究会好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在一个旧社会的菜市场上,聚齐了一群人前来买菜,他们挑菜买菜之余,更多时会围在一起扯闲话,聊家常,气氛十分热闹,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十分贫苦,但每个人都面带微笑。

德国人路经此处,便用手中相机记录下了下来,这些人此前从未见过相机,都朝着德国人投出好奇的目光,其中一位拿着菜篮子的老大爷最为显眼,面对镜头留下幸福的笑容,仿佛今天收获不小。

德国人沿着街边走,突然发现了一位历尽沧桑的老大爷正坐在街边品尝红薯,他觉得这位大爷是有故事的人,就用相机拍下了大爷吃红薯的瞬间。

从大爷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人世间的一切苦难,他似乎都经历过,因此对一切都见怪不怪了,哪怕是一位外国人拿着稀奇古怪的盒子对着他,他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种淡定。

逛过城镇后,德国人决定前往农村看看,沿途他发现一位骑靠在驴背上的村民,用实际行动演绎什么叫做“安贫乐道”。

这位骑驴的小哥悠闲地倚靠在驴背上,满怀好奇地看着拍照的德国人,仿佛贫苦的生活在这位小哥的眼里都不是事,只要有一个好心情什么苦难都不怕。

当德国人走到河边时,他发现一位老大娘正在河边洗衣服,感到十分新奇,便拍下了这张照片,在那个年代,家里吃水用水都得用扁担从河里挑,更何况洗衣呢,洗衣服的话,就得前往河边洗。

常常将衣服在河里浸湿后,放在河边石头上,加入皂角,然用捣衣杵不断敲打,来洗去衣物上的污渍。

走进村里时,德国人见到了一位老大娘,她衣服十分破旧,手持行山杖,像极了一个乞丐,生在乱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能有衣服裹体就不错了,何谈穿着整洁得体。

不难发现,这位大娘还是一位小脚女人,那个时代依然流行着缠足的陋习,为了所谓的美观,女性一般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过程中女性的脚会因此变形,人们都称之为“三寸金莲”。

还有一位白胡须的老大爷,穿着十分得体,像是一位乡绅老秀才,不过,他又给人的感觉是看淡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他毫无表情地看着镜头,从未听说过照相的他有些好奇,又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而真正给德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这位大爷,哪怕旧社会那么艰苦,兵荒马乱的,他依然笑得如此开心,有点像老版电视剧里的济公。

他是街头茶摊的一位摊主,一看他的靴子,就知道他摆摊没少挣钱,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这也难怪那么乐呵呵的。

40年代的“旧社会”

上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塞西尔·比顿的英国摄影师悄然进入中国,用他的专业相机捕捉到了“旧社会”的真实照片。

这是一位正在忙碌的纺织工人,从衣着和打扮上看,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很接近于现代人,并且可以看出当时的纺织技术很落后,还停留在“原始状态”,而他的眼神给人以疲惫感,可以看出他一人养家着实不容易。

而这对“旧社会”母子给人的感觉则是充满着伤感与无奈,床上的男子身染重病,旁边母亲无精打采地照顾着他的儿子。

从他们表情中可以看出,她仿佛明白儿子的病不好医治,除了家里没钱,医生也没对束手无策,只好安慰着儿子努力活下去,哪怕他们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英国人还拍摄了当时挖矿工人的境遇,他们不仅身带枷锁,背后还有监工,可见他们生活多么艰辛。

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十分劳累,不过,好在监工也算有良心,给予他们休息的时间,没有让他们不停歇地工作。

相比之下,杂货店里的服务员工作就相当轻松惬意了,杂货店卖的是饼干、月饼等一些人们日常吃的小零食,他只需看着店,靠一张嘴来卖就可以。

从他的衣着和表情来看,杂货店的生意还算不错,他每月都有一笔不少的月钱,生活也算美滋滋的,完全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而那时候的街边菜市场,已经有售卖鸡鸭鱼猪等肉类产品,当然,那个时候能够吃起肉的家庭还得是那些有钱有势的,街上便出现了一些盛装打扮的人,一看就是来买肉的。

不过,相比以前,人们生活已经好太多了,从周围人的穿着就能发现,那些衣着破烂不堪的人有却已经是少数的了。

结语

从这些珍贵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旧社会”并非电影或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风花雪月、才子佳人都是假的,吃不饱、穿不暖才是真实的“旧社会”!

所以,以后再也不要被影视剧误导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72956.html

“不要被电视剧骗了!万恶的旧社会,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的相关文章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新城公主,唐太宗最幼女,唐高宗同母妹,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盛世唐朝,你可能首先会想到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而不一定会想到李治。尽管如此,唐高宗李治在唐朝历史上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细数封建各个王朝,唐朝的幸福指数还是非常高的,可能是我们心目中最向往的时代...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在圣旨中说:“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乾隆这个...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叶伯巨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官员,曾经提出未来藩王作乱的问题,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听他的,反而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到了洪武九年的一天里,突然出现了异常天象,朱元璋以为这是老天爷不满自己的统治,所以便赶紧下了一道诏书,恳求天下的所有文化人都能够秉笔直书,指...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绝对是个很出彩的人。他不光能文善诗,书画俱佳,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因此他的年少时便深得康熙宠爱,经常在康熙出巡时随驾左右。在康熙的诸皇子中,胤祥和...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康熙时期有个大臣叫李光地,才学出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光地是清朝时期的名臣,深受康熙帝重用,在平定三藩之乱,治理海河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也被雍正帝高度赞誉为“一代完人”。但在民间李光地的争议却非常大,被人指责“少年卖友,中年夺情,晚年有私生子。”那么李光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出仕为官李光地...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刘封封地就在关羽附近 关羽被杀前刘封为何按兵不动

刘封封地就在关羽附近 关羽被杀前刘封为何按兵不动

对刘封的上庸就在襄樊近旁,为何他却始终按兵不动,不去援助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夺取汉中后,刘备派他与孟达一起夺取上庸,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可就是这样一个与刘备如此亲近的人,在关羽覆亡的过程中袖手旁观,最终被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