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想让陈赓去军委,陈赓笑说:请主席先给哈军工留笔墨
1952年,正在朝鲜战场上紧张作战的陈赓突然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封急召。
当陈赓风风火火的赶到毛主席面前时,党中央交给了他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建造新中国之一个军事工程学校。
为了建好这所学校,陈赓呕心沥血,事无巨细。
就连从国外顶尖大学回归而来的钱学森都曾经夸赞,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办出这样的学校,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背后充满了艰辛,在建造期间,陈赓把周总理堵在过厕所门口,还借机向毛主席索要过笔墨,哈军工的从无到有,究竟是怎样一段历程?
军事建设,刻不容缓
1949年,经历了漫长战乱的新中国在欢呼声中正式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成长阶段。
长时间的战争已经消耗了中国太多的气血,彼时的中国依旧处在积贫积弱的阶段。
毛主席看着当时的境况,都忍不住的感叹:
现在的我们能造成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可是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甚至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主席虽然举的是最平常的例子,却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中国当先尴尬的处境和痛点所在,发展成为了一个迫不及待需要进行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孤立,也因此和“老大哥“苏联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很多时候,都积极的参考苏联的经验和建议。
1949年底,周总理受邀来到了苏联和斯大林进行会面,他们在交谈中聊到了有关军事建设的话题。
斯大林严肃的表示,中国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军事建设不能落下。
而要完成这一畅想,就必须拥有一个全面的军事院校,培养军事的新生力量。
周总理对于这个观点非常认同,其实早在之前,他就跟主席谈论过这一问题,这么多年的战争也早就使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拳头才是硬道理。
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不主张主动发起不正义的战争,同时也要发展出足够的实力将炮火挡在国门之外。
但是当时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斯大林也明白中国的困难之处,于是主动提出了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经过了多年的商讨和筹备,中央军委正式决定创办一所专门的军事工程学院,接下来就是为其选择一个校长。
这是新中国的之一个高等军事院校,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校长的人选必须仔细挑选。
其实在筹备之初,毛主席的脑海中就已经浮现了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陈赓。
毛主席考虑的非常全面,首先,陈赓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之一所正式军校,陈赓在其中学到了很多扎实的理论知识。
再者,陈赓曾担任过红军步校校长,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不管是从自身的文化修养上,还是实战经验上,还是战功地位上,都是校长的不二人选。
当主席提出陈赓的名字后,立马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不过此时的陈赓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指挥战斗。
作为一名 *** 战士,陈赓向来听从党的指挥,这是从他初入党时就坚定的准则,从小战士到大将军,陈赓一直都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有了如今的成绩和地位。
经验丰富,老道果决
上世纪初,陈赓出生在湖南省,这是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的省份。孕育过毛主席等伟人。
陈赓的祖父也是一个心怀热血的战士,曾经是湘军的成员,受到祖父的影响,陈赓也立志参军报国。
在陈赓十四五岁的时候,家里给陈赓定了娃娃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陈赓十分排斥这样的安排,于是小小年纪就孤身一人去参了军。
陈赓一路上接收了不少的新思想,对于外界的局势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毛主席等人的宣传下,陈赓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便加入了中国 *** 。
陈赓从小就调皮活泼,爱闹爱笑,性格非常的幽默,总是会在严肃的氛围中让大家放松下来,因此不管在哪都能收获一波好人缘。
在这里陈赓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军事水平,更是认识到了很多将来出生入死的好友,其中还包括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
值得一提的是,陈赓还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
这是因为,陈赓不仅成绩优异,表现良好,还救过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命,一次战斗中,陈赓扛起身受重伤的蒋介石,凭借自己麻利的腿脚将他带离危险之中。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黄埔军校内部流传着这样一种叫法: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都快不过陈赓的腿。
可见陈赓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已经是个“风云人物”。
此后的陈赓在战场上更是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在北伐之前是 *** 员,但蒋介石却丝毫不介意,对陈赓十分欣赏,想将他收入自己的麾下。
不过别看陈赓平时嘻嘻哈哈,喜欢开玩笑,但是面对这种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他却比任何人都要坚定。
从宣誓入党开始,他就没想着自己会走别的路线,有别的方向。
即便当时国共两党的资源,地位都差了很多,陈赓依旧没有任何犹豫。
尤其是后来 *** 叛变革命后,陈赓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并跟随周总理的脚步参加了南昌起义,为武装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革命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但是陈赓从来都是笑盈盈的。
他自己没有架子,也不给别人设架子。
会因为毛主席会开太长时间跑去喝掉主席杯子里的水,还会因为主席抽烟太呛偷偷的把烟包给揣到自己的裤兜里。每每让主席哭笑不得,称他“长不大“。
但主席对陈赓毫无疑问也是欣赏和器重的,不然就不会屡次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陈赓从党的幼年时期加入,上过北伐战场,抗击过反动派,坚持下来了长征,在抗日战争中也冲在前线,实力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建国后,百废待兴,边境更是动荡不安,一向将中国视为眼中钉的美国更是借着朝鲜战争想要威胁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
党中央迅速的成立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保卫祖国而战,在这次出征的队伍中,就有陈赓的身影。
从无到有,永垂不朽
1953年,还在朝鲜战场上和美国对峙的陈赓突然接到了中央的秘密调令,让他暂停在战场上的工作,回国一趟。
当时战争正处在胶着时期,陈赓一头雾水,但是还是马不停蹄的安排好了战场中的事宜,收拾好了行装。
在路上他不禁担心起来,这样着急的调令,是否是因为国内出现了什么大问题,于是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他回国后稍加整理就赶忙去见了主席,当看到主席等人并没有露出紧张的表情时才稍稍平复了一些,主动向主席说起了朝鲜战场的近况。
等他汇报完毕,主席才缓缓说出了把他调回国的用意。
起初,陈赓听说要建设一所高等军事院校时,非常兴奋,作为一名昨天还在战场上的战士,他深刻的了解到有一个强大的军事人才培养地是多么的重要。
可是当主席说出想让他来负责这项艰巨的任务时,陈赓却下意识的摆摆手,主席知道陈赓这是重视这个项目的表现,生怕自己做不好会让国家承受损失。
于是主席拍拍他的肩膀,并且坚定的说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不仅有经验,而且负责。
另外,主席也让他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不管是中央还是苏联都会给予他帮助。
最终陈赓接下了这一项任务,在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开玩笑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席可一定要帮忙解决。
虽是这样说,但是陈赓自从上任以来,凡事亲力亲为,从选址到师资力量,都经过了陈赓的精挑细选。
首先在选址上,陈赓去了很多的地方考察,像是北京,武汉,南京,都是资源和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城市,有助于学校之后的发展。
但是最后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哈尔滨也落入了陈赓的视线范围内。
东北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离苏联比较近,更有着重工业发展的基础,在综合考量下,最终将其定在了哈尔滨。
紧接着就是关于师资团队的建设,这也是建成一个学校的核心力量,陈赓几天不眠不休,到处“挖墙脚”,他希望自己建设的这所高校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是高质量的。
但是最后的名单还需要上级签字确认,不过当时周总理和毛主席每天都忙于政务,各种会都开不完。
为了尽快的将人定下来,陈赓就守在了会议室的门口,趁着周总理上厕所的空档将文件递了上去。
周总理见状也是愣了一愣,能把高级文件递到厕所里面的,陈赓算得上是之一人。
周总理无奈的笑笑,还是伸出手来签上了名字。
得到了首肯,陈赓兴高采烈的将文件护在怀中,周总理也被他感染到了,迈着轻松的步伐再次进入了会议室。
虽然是中央亲自批准建立的重点高校,但是处于对学校的保护,对于学校的性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隐瞒,对外都只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学校。
因为陈赓为了学校日夜奔波,脸上是遮不住的疲倦和劳累,细心如毛主席,他委婉的询问陈赓是否愿意去军委工作。
陈赓却笑着打趣说,如果主席愿意给哈军工题个字,那么自己愿意去。
毛主席哈哈一笑,立马明白了陈赓的“鬼主意”,随后就满足了陈赓的愿望,而当时的陈赓一心都在自己的学校事业上,也就没有调离。
有了主席的墨宝,陈赓还觉得不够,他鼓励军事各界的人来配合哈工大的建设。
陈毅也贡献了自己的想法,他提议包括自己在内的军属中,如果有适龄的便主动报考哈工大。
经过了漫长的长期铺垫,哈军工正式落成,并且开启了之一年的招生工作。
此后哈军工为祖国输送了不少人才,一直到今天,在中国教育事业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