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俸禄每年18000贯,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答案你可能不相信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包拯作为一位杰出的官员,每年的俸禄竟然高达18000贯,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相对于现代的生活成本,这个数字到底相当于多少钱呢?答案可能让你难以置信。
本文将深入探讨包拯的官场生涯和他的丰厚俸禄,揭示其中的官场风云和财富巨变,为读者还原这位历史名官的辉煌一生。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感受包拯在古代官场中的风采,对比他的财富与现代的惊人差异。
清廉当官,敢于表达真心话
初出茅庐,包拯首任大理评事一职,负责处理民事官司。他严格执法,不留情面,引来部分人的非议。这些官场老油条劝他要照顾各方面子与情分,日后才能在朝堂立足。
然而包拯不为所动,他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己的职责就是秉公处理案件。官场的那些潜规则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于是,尽管有压力,但包拯仍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努力当一个清廉的官,不受金钱权力的诱惑。这就是包拯独特的政治品格所在,也让他备受老百姓的拥戴。
后来,包拯转任地方官。当地有一位名叫王逵的贪官,不断搜刮百姓钱财。王逵这种败坏风气的所作所为导致一次暴动的爆发。
王逵作为这场灾难的制造者,不但毫无悔过之意,还打算镇压百姓的合法诉求。修改建议:眼看老百姓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包拯义愤填膺。他主动请缨,七次前去劝谏王逵悔过自新。然而王逵坚决不听,气焰更甚。
最后,包拯直言当前的弊端是皇帝对百姓疾苦关注不足所致。这样直指皇上的做法,让朝堂震惊。因为那个年代很少有官员敢于公开批评皇帝。
但这正是包拯品格的体现,他只要一发现损害百姓利益之事,就勇于挺身而出,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位仗义埋怨的青天大老爷深得百姓拥戴!
月薪百万仍生活俭朴
正是因为深得民心,包拯飞黄腾达,最终升到枢密副使的位子。这是北宋时期仅次于宰相的超高官职,它统管各部门大事。
据史书记载,包拯这一任上,月俸高达一千五百贯,每年整整一万八千贯!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按现在的价格计算,它相当于一个月百万人民币!
正常人拥有这样一份百万年薪,想必会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住大 *** 洋房、开超跑、佩戴名表,过着纨绔子弟的挥金如土式奢靡日子。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即便坐拥如此高收入,包拯从未铺张过浪费。相反,他的生活俭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衣食住行处处低调,丝毫不像个大官。所有月薪除必需开销,全部都拿来赈济灾民或者修建水利设施,从不花哪怕一分钱在自己享受上。
有一次灾年时,包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善良与无私。当危难面前,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的衣物、积蓄来救助灾民度过难关。
有官员劝他留点钱用于生活,但他回答我不过是为老百姓而生,凭什么独享厚禄!在他看来,任何官职禄入都不该成为自己享乐的资本,而必须拿来造福百姓,这是身为人民公仆的天职所在。
可以说,在一个利令智昏、金钱至上时代,包青天如此高风亮节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正是他这份清廉本色,成就了在百姓心中千古清官的美名!
父母病重守候十载
在包拯官运亨通、高枕无忧之时,他久居深闺的父母被他疏于照顾,身体每况愈下,显示出需要人细心照看的迹象。
考虑到这点,他毅然决然向皇上请辞官职,返回家乡侍奉老人。这对包拯而言实在艰难,因为他正值权力和事业高峰,前途一片光明。
起初,皇帝体恤他的难处,考虑到他在朝中的前程,特意建议可以给他安排一个离家近的官职。然而包拯态度坚决,认为孝敬父母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亲自回家照顾。
在他数次诚恳哀求下,皇帝被他的孝心打动,终于批准他离开朝堂,回到父母身边。十年间,包拯夜以继日地侍奉年迈的父母。即使偶尔承受老人无理取闹,他也从不抱怨一句,只是更加耐心贴心地伺候。
这种潜移动力的付出看似平凡,但饱含了一个儿子无限的爱。正是有了这样一群识大体、舍小家的官员,国家社会才能安定团结。
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包拯在他们坟前跪拜守孝三年。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霏霏,他都坚持参拜诵经以尽最后一分心意。这种传统美德今天实已难觅。
结语
在亲友的劝说下,年迈的包拯重新应聘入朝。当权力与金钱再次来到面前时,他还是那个谦虚俭朴、清正不阿的包拯。
一生下来,包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老百姓”的人生信条。他没有被金钱权力腐化判断,始终将百姓视若己出,成为真正为民的好官员。
包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官员月薪越高,就应越是只为老百姓谋福利。这才是人生和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