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唐宰相张九龄,被贬后写下一首诗,开头便成千古名句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8)620

他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曾写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千古名句。

他也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代贤相,因其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在他去世后,每当有人举荐可当宰相之人,玄宗都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正如诗人李涉曾写的“开元圣主得贤臣”,圣主与贤臣相遇,从此便又有了一个历史传奇。可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得到如此贤臣,却还是未能阻挡那场可怕的“安史之乱”爆发,亲手酿造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死局。

其实,他早就断言安禄山会反,可惜玄宗不听,反而还要罢相。等到一切都来不及,玄宗仓皇逃往蜀地,这才感到愧疚不已,哀叹道:“此际念公真晚矣!”

这个有着远见卓识且让玄宗皇帝在绝境中都牵挂着的人,便是张九龄。

01

草木有本心

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抑郁不得志的,但是张九龄算得上是最幸运的那一类了。

张九龄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影响,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6岁便能吟诗作对。才二十出头,就成功考上进士,成为之一个中进士的广东人,后来更是成为了之一个当宰相的岭南人。

在父亲死后服丧三年,让张九龄幸运避开了中宗登基后的政治清洗。716年,张九龄因“封章直言,不协时宰”得罪了宰相姚崇,但他并没有遭到贬谪,而是自己选择要回归家乡短暂休养。

即使身居岭南,张九龄仍心系百姓,于是,他向玄宗谏言开凿出一条方便岭南百姓进出家乡的大庾岭路,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毋庸置疑,张九龄的这个举动,既为当时南北交通作出了巨大贡献,又造福了子孙后代。

721年,张九龄的老师张说当任宰相,张九龄的仕途也更加顺畅。可是人生难免坎坷,张说遭弹劾被罢相后,张九龄也受到牵连,由原本的吏部司勋员外郎调任为冀州刺史。

直到731年,张九龄被召入京,身居要位,负责为玄宗代拟敕文。两年后,此时的张九龄已经55岁,因满腹才华,文章精美,加上为官时直言敢谏,他深得唐玄宗的倚重,遂成为当朝宰相。

鲜有人知,张九龄写过的诗中,有一首还成了《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好一个“草本有木心”,这就意味着,他的人格将如草木一般,洁身自好,清正刚直。他的人生,亦是如此。

作为大唐著名诗人,张九龄的身边当然不缺文人志士,尤其是王维,曾写诗向他求职,结果得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

但其实,王维及第那年,原本有一个内定的状元是张九皋,也就是张九龄的弟弟。而由于张九龄心胸宽阔,知人善任,便舍弃掉了自己的弟弟,选择提拔王维为右拾遗。

734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打败契丹,凯旋而归,唐玄宗高兴地想要封张守珪为宰相,张九龄认为不妥。

他说:“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宰相需要由称职的人来当,而不能用它来当奖赏,否则会导致国家的败亡。

如此直言敢谏的张九龄,对于朝廷来说固然是十分难得的栋梁之材,但对于某些满肚子坏水的人而言,却是眼中钉。这也是为什么,忠心为国之人,到最后却遭被贬的原因。

02

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任相期间刚正不阿,从不滥用职权,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赞颂,但是他真正掌权的时间并不长。由于他才德兼备,直言不讳,容易遭人嫉妒,受人陷害。

即使在盛唐之际,他都能看出朝中弊端。明明是安禄山的贪功冒进,导致出征契丹和奚的失败,如此之人依法当斩,就连张九龄也站出来说:“安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有后患。”

可是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之后,在多年的声色浸染中,全然失去了曾经敏锐的判断力,甚至变得刚愎自用,将安禄山视为忠臣良将。

眼见着玄宗皇帝对张九龄渐渐疏远,李林甫一伙便趁势极尽谗言,导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736年,仕途失意的张九龄远离长安,心中藏着万般滋味。在一个难眠的夜晚,他望着天边的明月,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所谓逆境出诗人,悲愤出名诗。张九龄晚年被贬的这段日子里,还写下了被纳入《唐诗三百首》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正如张九龄诗中所写,“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世间草木都有一颗高洁之心,何必盼着美人的攀折玩赏呢?而他自己,即使身处困境,无人赏识,也不会因此失去高雅的风度与风骨。

倘若没有李林甫的谗言诋毁,张九龄会不会写出后面的不朽诗篇呢?兴许不会!倘若玄宗听了张九龄的预言,还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吗?兴许会!

740年,68岁的张九龄因病去世。在此之后,每当有人向唐玄宗举荐适合当宰相之人,玄宗都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755年,安禄山起兵,烽火燃遍大唐疆土,玄宗仓皇入蜀,这时才终于验证了张九龄当年的谏言有多正确,玄宗悔恨不已:“此际念公真晚矣!”可惜的是,为时已晚。但也并不可惜,因为盛唐已然留下了千古绝唱,也留给后人太多的期待和教训。

历史,不会辜负每一个人努力前进的脚步。身为盛唐时期的最后一位宰相,张九龄任官唯贤,颇有盛名,在他被罢相之后,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沿路阻塞,开元盛世由盛转衰。想当初盛世风华,顷刻间支离破碎,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76496.html

“大唐宰相张九龄,被贬后写下一首诗,开头便成千古名句”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历史上东方朔的品性如何?汉武帝为何不重用他?

历史上东方朔的品性如何?汉武帝为何不重用他?

在中国历史上,东方朔是一位奇人,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

三国时期,赵云曾和刘备同床眠卧,说明了什么?

三国时期,赵云曾和刘备同床眠卧,说明了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刘备集团,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能和刘备睡在一张床上,可以说关系非常亲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赵云虽然官职不高,为何能与关羽、张飞一样,与刘备同床眠卧?为何赵云能与关羽、张飞享受同等待遇?...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提起来在我国古代,能力出众的人,肯定是少不了朱元璋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论是多硬的汉子,在战场上多么嗜血,在遇到貌美的女子时,都难免会心动而柔情起来。现如今,我们常说长得“安全”,这就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就不会被坏人盯上,不过...

李建成的姐姐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若不死又会怎么样

李建成的姐姐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若不死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巾帼不让须眉,李建成有一位姐姐,假如她不死,或将改写大唐历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唐演义与三国演义几乎是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就是说,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那么隋唐演义对隋唐时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部分人了解隋唐这段历史,都是通过隋唐演义,不...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

吕布被曹操围困时,逃跑的概率有多大?

吕布被曹操围困时,逃跑的概率有多大?

吕布号称飞将,汉末群雄之一,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武艺高强,自然没有疑问,在正史记载中,吕布以骁武给并州,号为飞将,在演义中,使用方天画戟,傲视群雄,无人可敌,按理来说,吕布被曹操包围,他是有机会能冲出去的,但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