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日本与韩国的历史教科书,是如何评价甲午战争的?

世界历史8个月前 (01-29)560

客观地说,甲午战争不仅对近代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用发展的眼光看,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固然预示着持续了30余年的“洋务运动”全面崩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拓展阅读:

所谓的“满蒙非中国”理论,里面究竟都讲了些啥?)。

那么问题来了,

日韩两国的历史教科书都是如何评价甲午战争的?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人会面

1

韩国版本的“甲午战争”

韩国学生考入高中以后,不仅必须修读“韩国史”,并要求在一个学年之内将之修完。与多年前的中国一样,韩国会在高二以后进行文理分科。其中,理科生不再继续学习历史课程,文科生需要在“东亚史”和“世界史”中选择一门,进行深度学习。

因此,韩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合计

有韩国史、东亚史和世界史三门,

每一门都会有不同版本的教材。

韩国高考考场外的学子

1)“韩国史”中的甲午战争

在多版“韩国史”当中,

未来恩出版社发行的《韩国史》的叙述最为详细,与之相关的章节共有四个,分别是“围绕着朝鲜的角逐”、“朝鲜爆发清日战争”、“日本以马关条约获得巨大利益”与“以中国为中心的秩序的解体”。

日本“大本营”商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相关事宜

“清日围绕着朝鲜的角逐”一节,不仅主要讲述了

近代中日两国为扩大在朝鲜的影响力

而展开的较量,还

强调了明治日本的扩张野心

清国试图控制与北京很近的朝鲜,将其作为防御帝国主义侵略本国领土的“东方屏障”。于是以壬午军乱、甲申政变为契机,积极干涉朝鲜的内政,同时扩大了经济侵略。

日本把朝鲜看作是本国的“利益线”,试图将其作为将来侵略满洲的跳板。在牵制清国在朝鲜影响力扩大的同时,还伺机扩大本国在朝鲜的影响力。这时,处于反对派弹劾危机中的伊藤博文内阁,试图以朝鲜发生的东学农民运动为借口,寻找突破口。

制定对清作战方案的日本海军

“朝鲜爆发清日战争”一节,不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

甲午战争的全过程,

还着重强调了

战争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双方签订《马关条约》后,清国退出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等给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的赔款。清国为了筹措要支付给日本的赔款,以领土和利权为担保获得列强的借款。结果列强的侵略扩大,沦落为半殖民地状态。

以清日战争为契机,长期持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解体。日本在中国获得与西方列强同等的地位,随着清国露出衰弱的态势,列强瓜分清的竞争加速。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一言概之,在所有的“韩国史”教材当中,编者们均将甲午战争视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一场战争来讲述的。只不过,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差不差。

2)“东亚史”中的甲午战争

2007年,韩国 *** 决定在高中阶段设立“东亚史”课程。这就意味着,韩国教育界实施了50年之久的“韩国史”与“世界史”的二分法,

升级为了“世界历史的理解”、“东亚史”和“韩国文化史”三个科目。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韩国开设“东亚史”课程的目的之一(

拓展阅读:

为了肢解中国,近代日本的学者们,都动了哪些“小心思”?),就是“摒弃对邻国的排他主义意识形态、探索解决中日韩三国的历史矛盾、谋求三国之间的共同历史认识”。

韩国高考中陪考的家长

在天才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东亚史》当中,编者重点谈到了

东亚传统的朝贡体制的崩溃与西方条约体制的转换

1871年,“日本通过与清国签订平等关系的《清日修好条规》,建立了近代的条约关系”。1876年,“日本又与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朝鲜也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条约。”

甲申政变(1884)爆发后,“日本全力强化军事实力,准备与清国进行决战”。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农民运动,日本便向朝鲜派兵。日本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介入朝鲜内政的同时攻击清军,战争开始。“

“平壤夜战”中的清军表现尚可,并未让日本人占到便宜,但依然无法掩盖整体的颓势

双方签订《马关条约》后,“清国放弃了对于朝鲜的权力,两国间传统的朝贡秩序事实上崩溃,1899年韩清两国签订《修好通商条约》,建立了新的关系。”一言概之,编者认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彻底摧毁了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出版社发行的《东洋史》中,编者

还对甲午战争后东亚各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进行了简单概括:

对于日本而言,“日本不仅获得了超出日本 *** 4年财政预算的赔款,还获得在清与列强同等的地位和发言权”。

对于中韩两国而言,“清国与朝鲜的册封和朝贡关系彻底终结,清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此为契机,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加快了步伐,日本对清国与朝鲜的优越意识以及蔑视心态都进一步扩散。”

位于下关的伊藤博文(左)与陆奥宗光的铜像

3)“世界史”中的甲午战争

与“韩国史”和“东亚史”截然不同,

在“世界史”教材当中,

“韩国历史”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块而已。换言之,“中日韩三国的历史,都出现在了同一本教科书当中”。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历史模块,围绕甲午战争的内容的叙事角度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史”部分,

编者几乎都是基于戊戌变法(

拓展阅读:

理性讨论:为什么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戊戌变法却以失败收场?)的背景来讨论的。比如金星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中如是写道:

清国在清日战争中,败给了被认为是小岛国的日本,被迫割让台湾和支付巨额赔款,因而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梁启超等具有改革倾向的知识人主张应该模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即戊戌变法)。

“戊戌六君子”主题绘作

由于各国学界均将朝鲜的东学党起义视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因此,“韩国史”教科书在讲述本国近代史时都会提及甲午战争,但所占篇幅比较有限。比如在天才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中,仅以“在清日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一句就结束了。

至于在“日本史”部分,相关的论述无外乎就是围绕“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割占了中国的土地,还获得了巨额战争赔款,并得以进一步强化对朝鲜内政的干涉”这一框架来进行叙述和展开的。

东学党起义主题绘画

4)小结

一言概之,

围绕甲午战争的论述,中韩两国教材还是比较接近的

。可以说,中韩两国的近代历史记忆,还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

当然,围绕古代史的部分领域,两国学界尚存有一定分歧,一些教材的“中国印象”也有失偏颇(

拓展阅读:

为什么一些韩国人,喜欢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修订版))。不过话说回来,

绝大多数内容还是比较靠谱的,远不像那些 *** 营销号说的那么令人发指。

韩国在野史学家(民科)林均泽主编《韩国史》中的“三国时代”

2

日本版本的“甲午战争”

根据日本学制,历史课程分为“世界史AB”和“日本史AB”,学生必须在“世界史AB”和“日本史AB”当中各选一门。简单地说,A代表近现代史,占到2个学分,内容相对简单;B代表通史占到4个学分,内容更难一些。

因为“世界史B”和“日本史B”是各大高校的入学考试科目,因此大多数日本高中都会选择讲授“世界史B”和“日本史B”(

拓展阅读:

拾遗: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

参加高考的日本学生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围绕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在日本的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当中,大致可以分为4种。

之一种是“日清对抗说”。

帝国书院(05版)教材认为:“日本凭借不平等条约,迫使朝鲜开国后就逐渐向朝鲜半岛扩张势力。为此,与视朝鲜为自己势力范围内国家的清国产生对立。日本为与清国对抗,马上也派遣军队。”

浮世绘中的日本议会

日本书籍(05版)教材认为:“日本利用朝鲜宫廷内部的对立关系,与依靠日本的势力联手并试图排除清朝势力,但是以失败告终,反倒加深了与中国的对立关系。为了镇压(东学党)农民军,朝鲜 *** 不得不向清朝求助。这样一来,事先做好与清朝进行战争准备的日本,立即出兵朝鲜。”

简单地说,这一观点认为,

甲午战争本质上是一场“中性战争”,

一些论述的字里行间还存在着“将战争的责任推卸给清朝之嫌”。

日军“浪速号”击沉清朝运兵船“高升号”

第二种是“帮助朝鲜开化说”。

比如清水书院(05版)教材如是写道:

朝鲜和琉球一样,原本是臣服于中国的国家。明治 *** 一直要求朝鲜和日本一样从中国独立出来,进行欧美式的改革,与世界广泛交往。

1884年,曾留学日本并主张实施急剧变革的人,期待依靠日本的援助发动了政变,结果还是被清朝的军队镇压了下去。这一事件使日本和清朝的关系变得恶劣。此后,清朝向朝鲜派去可有威望的政治家,对朝鲜的内政进行了强烈的干涉。

一言概之,

这种论述不仅刻意隐藏了明治日本侵占朝鲜的动机,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形象,

存在着美化对外侵略的嫌疑。

1895年10月8日,亲俄派的朝鲜王后闵氏在汉城景福宫被日本浪人谋杀,史称“乙未之变”

第三种是“日本争霸说”。

日本文教(05版)教材认为:“朝鲜 *** 为了镇压,向清国请求援助。日本为了获得在朝鲜的领导权出兵。8月,日清战争开始。”

坦诚说,这种明确指出“明治日本主动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在朝鲜的领导权”的论述,还是比较客观的。不过话说回来,

这一论点并非是日本学界的主流认知。

日军全线进攻平壤,清军丢盔卸甲

第四种是“自我防卫说”。

清水书院(05版)教材认为:“在从19世纪向20世纪转变的时期,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这同一时期,俄国也着手兴建西伯利亚铁路,加强对东亚的关注。结果,对日本来说,朝鲜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该书编者还指出,“因为日本在外交领域一直居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只能在军事领域做到先发制人。换言之,明治日本之所以主动挑起甲午战争,本质上还是这种急于求战的心态的必然结果。”

日军攻陷平壤,清军的金钱鼠尾辫子过于瞩目

纵观各版历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论述可以看出

,“日清对抗说”与“自我防卫说”更受日本学界的认同。

这就意味着,他们回避历史真实的动机越来越明显,可能会影响到中日两国在这一历史领域的理解和沟通(

拓展阅读

:奇葩的日本“二战史观”:“英美同罪”、“自卫战争”和“解放战争”)。

2)如何评价甲午战争?

对于甲午战争的评价,日本各版教科书在极力强调日本取得胜利原因的同时,基本上整体回避了侵略战争对东亚各国乃至自身的伤害情况。

首先,一些教科书会极力强调“现代化的日本战胜守旧落后的中国”。

日本教育(01版)教材认为,“1894年7月,日清战争爆发。落后于现代化发展的清国军队,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东京书籍(05版)教材指出,“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日本,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平壤陷落

其次,一些教科书在谈及《马关条约》的具体条款时,会刻意漠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

比如日本文教(02版)教材指出,“根据该条约,清国承认朝鲜独立,向日本支付赔款2亿两白银(3亿1000余万日元) ,出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东京书籍(05版)教材认为,“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被清国 *** 给了日本。”

坦诚说,

“让”或“ *** ”的字眼,

在很大程度上

否认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

会使日本学生误以为“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地,原本就不是中国的领土”(

拓展阅读:

为了占领与奴化台湾,近代日本都动了哪些小心思?)。

日本侵占台湾澎湖

第三,部分教科书谈到了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各界对东亚邻国的优越感与歧视心态”。

不过话说回来,相关论述主要见诸于21世纪以前的教材(拓展阅读:桑原骘藏的中国观:气质文弱、思想保守、天生妥协、猜疑心重)。

比如日本书籍(81版)教材认为,“日本战胜以后,构筑了侵略中国大陆的立脚点。从那时开始,日本人开始对中国人和朝鲜人持有一种优越感。” 日本教育(92版)教材认为,“日清战争的胜利,在日本人中间,对中国以及朝鲜的优越感以及歧视心理越发强烈。”

日本浮世绘中投降的清军将领

第四,部分教科书特意谈到了甲午战争对日本的“正面影响”(拓展阅读:

东瀛志: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是如何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

帝国书院(05版)教材认为,甲午战争结束后,“清国承认朝鲜独立,日本在获得辽东半岛、台湾等地区,还获得2亿两白银的赔偿款(约当时的日本国家预算3.6倍)。这些赔款用于强化军事的同时,也成为日本工业化的基金。”

浮世绘中的东京帝国大学

3)小结

一言概之,在相当一部分的日本教科书当中,

编者们不仅刻意删减了明治日本大肆破坏朝鲜与侵略中国的史实,还增加了“朝鲜学习日本改革”等内容,

甚至创设了“日本在日清战争中取得胜利以后,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等探究性问题(

拓展阅读: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右翼分子们,都发表过哪些逆天暴论?)。

坦诚说,这种撰写方式,

大概率会引起亚洲各国对现代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

发表“阳台演说”的三岛由纪夫

3

“满洲国”的“甲午战争”

日本占据东北以后,为了达成殖民目的,精心炮制出了所谓“五族协和”、“王道乐土”等殖民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历史教科书摇身一变,成为了其最有力的辅助工具之一(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满洲国”的教科书,是如何歪曲中国历史的?)。

在“满洲国”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者不仅刻意回避了“霸占朝鲜”与“侵略中国”的史实,还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坚持平等道义”的人设,以至于连签订《江华条约》与《天津条约》的阴谋都被加以美化或掩盖。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对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南满洲教育会教科书编辑部”编《历史教科书》上册“日清战争与俄国的侵略满洲”一节中如是写道:

在日本认朝鲜为自主独立国与缔结平等条约之时,清朝还以朝鲜认为属邦,事事都想要干涉。嗣后,在朝鲜分独立与事大两党,两派对抗。其中,独立党依靠日本援助,事大党则依赖中国,两党各不相下。

袁世凯与外国使节和武官

这时候,清朝的袁世凯率领大兵帮助事大党攻独立党,独立党一败涂地。事到这样,日本恐因朝鲜问题,将来酿成日、清两国的失和,深以为忧,故此缔结天津条约。约定两国均撤兵退出朝鲜,如有不得已要派兵时,得互相通知。

一言概之,该书编者们认为,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国违背承诺,干涉朝鲜内政”导致的。

平壤大战,“扬倭魂于海外”.

2)甲午战争的进程

对于甲午战争的进程,

该版教科书如是写道:

后来朝鲜有东学党之乱,声势很盛,清国以镇服属邦的名义出兵,日本亦以保护居留官民的名义出兵。两国的兵队就互相冲突,造成日清战争。

日本军队从朝鲜驱逐清兵过鸭绿江,连战于南满各地,屡获胜利;未几,就从辽东近窥直隶,想迫中国的首都。结果清国请和,缔结马关条约,议定清国认朝鲜为独立国,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岛。

抓捕清军俘虏的日军官兵

该版《历史教科书》下册的“最近世的东洋”一节,

也简单描述了甲午战争的进程:

后来朝鲜起东学党之乱,清国便不顾前约,独自往朝鲜派兵;所以日本也出兵,保护在朝鲜的日本人,并且劝告清国协力改良朝鲜的政治。清国不应,反倒要求日本撤兵,终究弄到两国开战。

清兵被日本军逐出朝鲜国外;辽东半岛也被占领,清国向日本请和,承认朝鲜独立,送出赔偿金,把辽东半岛和台湾让给日本。辽东半岛给了日本,俄国便不得侵略东方;所以他拉拢德、法,反对这次和议,劝告日本把辽东半岛交还清国。

浮世绘中的黄海海战

3)如何评价“日韩合并”?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吞并朝鲜的步伐。1910年8月22日,双方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并于29日正式生效。至此,朝鲜沦为了日本领土的一部分。

对于这一段历史,该版《历史教科书》下册的“最近世的东洋”一节中如是写道: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韩国作为保护国,韩国皇帝李拓为永断东洋战争的祸根,增进韩民的幸福计,愿将领土和统治权让给日本,日本明治天皇准他请求,特置朝鲜总督,统治此地。从此以后,日本占有亚细亚大陆中的坚固地步;东洋诸国,仰望日本作指导者。

在今天看来,日本吞并朝鲜的目的,究竟是否为了东方的“和平与稳定”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大亚洲野望”,已经不言自明。

《日韩合并条约》内页

4)小结

在今天看来,这种奴化教育在毒害东北青少年的精神方面可谓“效果显著”。比如一些学生困惑地表示,“咱们是中国人,怎么到了学校,就变成了满洲国的人了?满洲国是怎么回事?满洲国就是中国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仅主动接受了“满洲人”的身份,并以“自己是满洲人”而感到自豪(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满洲国”真的是“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修订版))。

“满洲国”的历史教科书封面

比如一篇名为《满洲帝国前途之乐观》的学生作文就如是写道:

鸭绿江畔,长白山头,有揭独立之旗、翻自由之帜者,果何国乎?曰我满洲大帝国是也。我国自成立以来,万方向化,四海风从,内而王道治国以求人民之幸福,外而亲仁善邻,以谋东亚之和平。果由此百废俱兴,蒸蒸日上,则注重实业,工艺必因之而发达,提倡农学,米谷必以之而丰收。行看国用日裕,国势日振,自不难与东西诸列强,颉顽于宇宙间矣。

一言概之,奴化历史教育的结果,不仅有着奴隶意识的养成,还严重影响到了东北青年一带的思维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历史教科书就是“奴化中国人”的教育工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1/576638.html

“日本与韩国的历史教科书,是如何评价甲午战争的?” 的相关文章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1127年,金朝一路高歌勇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帝被俘走,除二帝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带走,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后朝的警钟...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道光哪里来的自信?

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道光哪里来的自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后金原本是一个处于偏远一隅的少数民族,但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铠甲起家,事业越做越大,他的后代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在1644年正式入主中原,这些曾被汉人视为蛮夷的民族成为中原王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当时很多汉家精英不把他们...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道光将林则徐革除职务 英国人为何赞林则徐是中国好总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国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到广东广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由于钦差大臣林则徐早已严阵以待,英国军舰占不到便宜,便沿着海岸北上。那时候,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广东外,均防备松弛。所以英国...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王信的内容是什么?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王信的内容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给英国女王写一封信 真的可笑吗,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一个让人怒其不争的存在,对外战争中,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辉煌胜利,即使是康熙打败沙俄的雅克萨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最终还是让沙俄占到了便宜,根本没有打痛对方,以至于为沙俄后来的虎视...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相当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那儿的人最喜欢中国丝绸,愿花大价钱购买,据说最高能与黄金等价,可惜此前中国商人...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强霸帝王,是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武力最强大的帝王。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并不多见,今筛选五位,以影响力和武力排名,仅为个人意见,欢迎百家争鸣。第五名: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史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经过多年浴血奋战,光...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统治时代的五大老之一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统治时代的五大老之一

生平履历宇喜多 秀家(うきた ひでいえ)7岁时因宇喜多家臣服于织田家而成为羽柴秀吉的养子,并被送到安土城作为宇喜多家的人质,受到信长的厚待。1581年,在他8岁的时候,生父宇喜多直家病逝。翌年,在织田信长的安排下,重回宇喜多家继承家督。元服时取羽柴秀吉的“秀”字命名为“秀家”。在本能寺之变前后,协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