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了7个字,雍正知道后口吐鲜血
前言
二十多年前,一部古装剧《雍正王朝》横空出世,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经典之作。该剧以雍正为主角,描绘了雍正登基后的政治风云,
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年羹尧这位豪杰的形象。然而,历史上的年羹尧并非只是剧中的虚构角色,他是雍正时期真实存在的一位令人铭记的人物。
年羹尧,字谦和,出生于一个寒微的家庭,但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他在历次战争中都表现出色,成为雍正皇帝亲信的将领,并在乌拉那拉氏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平西王。
然而,年羹尧的辉煌生涯并未有个好的结局。在他死后,雍正皇帝下令抄家搜查年羹尧的家宅,意外发现了一本账册中的七个大字那么历史上的年羹尧到底是个什么人?又是什么气的雍正恼火吐血呢?
一、他是如何步步高升的
年羹尧,1679年生于明末。这是个动荡之时,他却一步步攀上高峰。十九岁中举,二十岁便中进士,天资聪颖。他的岳父是当朝文坛大家纳兰性德,岳丈是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倚仗两位长辈,年羹尧很快获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步入权力中心。
三十岁时年羹尧代表大清出使朝鲜,完成出使任务后,又被康熙调任为四川巡抚,正式成为大清权力极大的西南封疆大吏。
年羹尧出身名门,受良好教育,又好学能干,深得康熙帝赏识。出使朝鲜和担任四川巡抚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外交和地方治理经验,为他日后在军政要职上任职打下良好基础。
此时此刻,康熙帝将年羹尧所在的镶白旗划归自己第四子胤禛麾下。年羹尧并不将这个四皇子放在眼里,多有怠慢之举,引来胤禛数次申斥。年羹尧不甚在意,仍我行我素。随后,康熙又把年羹尧的妹妹许配给了胤禛为妃。
年羹尧这才意识到,自己和这个四皇子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再不能漫不经心。他也渐渐收敛锋芒,对胤禛另眼相看。
1722年,康熙驾崩,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年羹尧迅速表态支持新君,亲自将另一皇子胤禵的印信送到雍正手上。这份机智和效忠让雍正大喜,封他为贵族以示奖赏。一时间,年羹尧成为助攻有功的红人,被雍正倚重。
二、他战功卓著,取得巅峰地位
在雍正的信任下,年羹尧统帅清军出征,很快平定了青海土司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罗卜藏丹津依仗地势险要兴风作浪多年,前朝军队屡战屡败。
年羹尧用计诱敌深入,一举擒获罗卜藏丹津,为后来巩固西北奠定基础。他还在西宁设伏用计,迫使散寇主力决战,大胜而归。一系列战役的大捷使年羹尧声名鹊起。清廷内外,一时间&34;、&34;之类的赞誉盖过年羹尧的头顶。他的地位也达到顶峰。
年羹尧不仅军事才能出众,对文学艺术也颇有心得,尤其善诗词歌赋和书法。一时间,许多追随者蜂拥而至,开始围绕在他身边谄媚奉承。有极端者甚至撰文吹捧他的书法胜过皇帝,这无疑是对君权的亵渎。这让年羹尧飘飘然忘乎所以,开始肆无忌惮起来。
雍正看中年羹尧军功,想让他协助监管涉嫌谋反的皇弟胤禟。谁知年羹尧不仅放任胤禟在军中贩卖军需物资牟取暴利,还为他的违法行为撑腰,任由胤禟声名日隆、权势滋长,甚至有“贤王在川”的传言。这彻底触怒了雍正,让他对年羹尧大为光火。
三、他与皇帝的关系决裂
仗着战功,年羹尧开始在朝廷上左右逢源,插手推荐官员。许多奸佞小人趁机爬上高位,让吏部大为头疼,政局开始产生裂痕。雍正不得不帮他圆场,但年羹尧却误会这是软弱之举。
眼看雍正对自己毕恭毕敬,年羹尧愈发猖狂,开始公然抗旨。对皇帝的兄弟胤祥更是横加指责。雍正一再忍让,年羹尧还是我行我素,拒不回省。这让雍正难以容忍,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年羹尧每次进京,地方官员纷纷下马跪拜。民间甚至流传他是“隐皇帝”的传言。 这无疑等同宣布叛变。雍正震怒,亲自出面澄清。但年羹尧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仍然目中无人。他的态度倨傲,与皇上日渐对立。这让雍正深感被背叛,认定必须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四、他被渐渐架空
1725年,雍正帝开始向各地密抄奏折,诱导官员弹劾年羹尧的种种罪状。表面上还故作关心,表达些许疑虑之意。很快,来自四面八方的弹劾奏折如潮水般涌入京城。
与此同时,雍正暗中培养岳钟琪等心腹将领,加快削弱年羹尧军中的势力。最终,一道不容抗拒的圣旨迅速传到,年羹尧不得不交权离开大本营,调任杭州将军闲职,黯然失势。雍正紧接着层层剥夺他的封号爵位,将其打入平民百姓。
五、他被抄家处死
1726年,雍正帝下旨将年羹尧押解京城问罪,处决时年仅47岁。清廷援引其在任期间的种种违法乱纪罪行,最后竟达到92条之多,诸如谋反叛逆、欺君罔上、渎职舞弊,罪名纷至沓来。
为昭示天下,制裁典范,雍正命人对年羹尧的府邸进行抄家清查。在一批赃物中,发现有奸徒在私撰的书稿中这样形容年羹尧的书法造诣:“皇帝挥毫不值钱”。这句狂言无疑是对皇权的公然亵渎。
雍正看后勃然大怒,当场吐血昏迷。从此身体每况愈下,政事仍然勤勉,终于在位数年后诸病缠身。
年羹尧坠入深渊,与雍正决裂本是一山不容二虎。他为一己私欲,最终伤害了这个视他如手足的君主。胸怀太小,难成大业。他命运的惨淡收场,正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
结语
我们在追名逐利时,也常会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如果不能克制,终将身败名裂。庆幸中有教训,但世人总是意气用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犹不及,适可而止,这才是人生至理,也是千古不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