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野狗吃红了眼,到处都是女人的哭声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2-05)640

“……我看到战车毫不留情地在尸体上碾过,听到车底履带辗转过去的声音,闻到尸臭和硝烟气味,感到堕入了刀山、油锅、血污池的十八层地狱……”

这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记者铃木二郎在南京的所见所闻。

事实上,他描述的这幅地狱图景,只是南京大屠杀的冰山一角。

在许多幸存者的讲述里,南京大屠杀要比这惨烈千倍万倍。路上全是血,尸体堆积成山,风中都裹着血腥气。

一批批抗日志士被处决,女人和小孩在哭喊,无辜平民蒙冤惨死,只有野狗最兴奋,啃食遗体吃红了眼……

在这个漫长寒冷的冬季,六朝古都南京被刻下了最痛最深的一道疤。

今天,我们就从三位幸存者的角度,走近8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看看日军在这片土地上犯下了何等滔天之罪……

死里逃生:灭绝人性的煤炭港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

接下来的四十多天里,日军这架野兽机器隆隆开进南京,每前进一寸,都狠狠碾碎中国人的血肉。江水被血染红,江面被尸体填满,真正的浮尸百万,流血漂橹。

据幸存者回忆,那时候的南京,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集体大屠杀。

我们要说的之一位幸存者潘开明,就是从集体大屠杀中活下来的幸存者。

潘开明

潘开明父母早逝,和弟弟、姑母相依为命。日军进城后,三人搬进了南京鼓楼的难民收容所。在这里,潘开明白天给人理发,晚上拉人力车,能勉强糊口。

1937年12月15日,一小队日军气势汹汹地闯入难民收容所,不由分说地将潘开明抓了起来,关进华侨招待所。

12月17日下午,日军用绳子将潘开明捆住,和三百多个人一起押到了煤炭港下游的江边。

此时,江边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受难同胞。潘开明抬头望去,就见人群挤挤挨挨,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头。

这些人都是日军在南京各处搜捕的已经解除武装的士兵和平民,总数达四千人。

他们衣衫褴褛,双手被捆在身后,四人一组,列成四个纵队被日军赶到提前设好的“刑场”。

等人都到齐后,江边的沙滩上就架上了两挺重机枪。潘开明如坠冰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机枪声响起来的时候,人群出现了骚乱,很快又被镇压了下去。

枪声震耳欲聋,潘开明看着周围的同胞一个个倒下,又想到了在家中的姑母和弟弟,极致的恐惧和愤怒席卷了他,他眼冒金星,昏了过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昏倒让潘开明逃过一劫,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恰逢农历十五,圆月高悬,惨白的月光洒在江面,目之所及之处,全是黑黝黝的,堆积如山的尸体。

潘开明的脑子非常混乱。他茫然地看着周围的惨烈场景,不断地问自己:我还活着吗?我到底是人是鬼?

潘开明用力咬了咬舌尖,口中的剧痛让他打了个激灵:他真的在日军的扫射中活下来了!

咽了一口带血的唾沫,潘开明扭着身体,撞开压在身上的一具具尸体,艰难地从尸山里露出了个头。

此时的江边安静得可怕,周围的尸体一具叠着一具,血腥味冲天。

远处,几条野狗行踪鬼魅,在尸山里来回穿梭,啃食着遇难者的血肉,不时有咀嚼声传过来,听得人头皮发麻。

潘开明吓得一个哆嗦。他四下望去,盘算着要往哪里跑。

也就是在这时,他发现不远处的尸堆里还坐着七个人。他们有的被绳子捆着,有的没有捆,都是神色麻木,眼光呆滞地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潘开明压低声音乞求:

“老总,救救我吧,我还没有死,帮帮忙,把我的绳子解开行吗?”

听到潘开明的声音,几个人像是回魂了一样,木然地给潘开明解开绳子。

潘开明的双手得到解放,三两下推开身上的尸体,爬出了尸山。之后,这几个幸存者就互相帮忙,将绳子都解开后就各奔东西。

潘开明的目标就是难民收容所,那里有他的家人。谨慎起见,他没有立刻回去,而是顺着铁路,走到了火车轮渡的中山码头。

蹲在码头边,潘开明洗干净了衣服上的血迹,然后问附近人家要了一件旧衣服披在身上。忙活完这些,已经到了大半夜。

十二月的南京,夜晚寒冷刺骨。潘开明抖抖身子,拢紧衣衫,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凑活了一晚。

第二天天一亮,潘开明就往火车站走去。但不幸的是,他走到半路就碰到了四个日本兵。

“站住!干什么的?”日本兵端着刺刀走到潘开明面前,凶神恶煞地问。

潘开明弯着腰,讨好地回答:“我是给‘日本先生’拖东西来的。”。

日本兵打量了一下潘开明,又问:“有条子没有?”

潘开明心中一惊,冷汗直冒,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说没有。

就在他以为自己完蛋了的时候,日本兵递给了潘开明一张条子,上面写着“苦力我已使用过”,然后让潘开明跟着他们走。

很显然,潘开明被临时“抓壮丁”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潘开明跟着日本兵进了挹江门。

在走到“铁道部”时,两个日本兵进去了,潘开明却一个转身,拔腿就跑。

他跑得飞快,趁日本兵没反应过来就窜进了察哈尔路旁边的一座山。逃跑路上,饥肠辘辘的潘开明碰到一位老人,他下跪磕头,向老人讨一碗饭吃。

老人心肠好,给了潘开明一些吃的,并好心提醒道:

“现在到处是日本兵,你不能跑了,碰到日本兵,那可是要被杀头的!”

说完,老人就邀请潘开明去他家躲一躲。就这样,潘开明在老人家躲了一天,直到晚上才朝着家的方向跑去。

潘开明的姑母一直在找他,看他完好无损地回来了,抱着他大哭了一场。

潘开明抱紧姑母,安抚地拍了拍她的后背,心有余悸地说:“我差一点送命,是死里逃生的。”

和潘开明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夏淑琴。变故发生时,她只有八岁……

“我和妹妹是从死人窝里爬出来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南新路口5号的一个房屋里,传来了小女孩稚嫩嘶哑的哭声。

屋内的床上,被子鼓包动了动,年仅八岁的夏淑琴从里面钻了出来。她忍着后背的剧痛,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妈妈!”

回答夏淑琴的是一片死寂。不大的屋子里,横七竖八地躺了足足七具尸体。

夏淑琴的外公外婆头上有个血洞,被残忍枪杀。夏淑琴的两个姐姐衣衫凌乱,光着身子躺在地上,已经没了气息。

她们一个16岁,一个14岁,美好灿烂的年轻生命在日军闯进屋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

这群日军玷污了两姐妹,又用刺刀将她们捅死。末了,还将外婆的拐杖 *** 了大姐的身体里。

夏淑琴看着亲人的尸体,害怕得浑身发抖。直到这时,她才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上午发生的一切都不是梦。

不久前,一支约有三十人的日军小队闯进夏家,一进门就扣动扳机,将夏淑琴的父亲杀死。

见到丈夫被杀,夏淑琴的母亲夏聂氏紧紧抱着怀中的小女儿,惊恐地往桌子下钻。

日本兵嬉笑着围在桌子前,粗暴地把夏聂氏从桌子下面扯了出来。夏聂氏被一双双恶心的手不断推搡拉扯,只能紧紧护住怀里的孩子。

突然,夏聂氏的怀中一空,年仅一岁的小女儿被抢走了。不等夏聂氏反应过来,日本兵就将孩子高高举起,当着夏聂氏的面活活摔死。

夏聂氏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几个日本兵却开始扒她的衣服,排着队将她玷污。完事后,他们刺死了夏聂氏,还顺手拿了个瓶子塞进夏聂氏的身体。

发泄完,日本兵又窜进隔壁房间,将两位老人杀死,玷污了夏淑琴的两个姐姐。

夏淑琴躲在被子里,将妹妹护在身下,听着姐姐们嘶哑的哭叫声和日本兵的恶心的笑声,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扑哧”一声,尖刀没入血肉,夏淑琴的两个姐姐瞬间没了气息。被窝里的夏淑琴意识到了什么,再也忍不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听到哭声的日本兵踏着一地血色,走到床前抽出刺刀,对着夏淑琴连刺三刀。

庆幸的是,这三刀没有刺中要害,有被子的遮挡,伤口也不深,夏淑琴只是短暂地昏了过去。等她醒来,就看见哭得双眼红肿的妹妹,和气绝身亡的家人。

姐妹俩还小,无处可去,只能待在屋子里。饿的时候,她们就吃家里的炒米和锅巴,渴了就喝水缸里的冷水。

就这样,两个孩子和亲人的尸体一起生活了14天。后来,姐妹俩分别被舅舅和“老人堂”收养。

不得不说,夏淑琴和妹妹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她们成了为数不多的,在日军丧心病狂的大屠杀中活下来的中国小孩。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郑明德的回忆里,就有两个无辜惨死的孩子。

郑明德

1938年1月9日,两个日本兵闯入了郑明德所在的村子。得到消息后,郑明德和同村的郑金花嫂子一人抱着一个小女孩躲进了地洞里。不幸的是,他们还是被日本兵发现了。

这两个日军钻进地洞,想要玷污郑嫂子。因地洞光线昏暗,他们嫌不够尽兴,就拿枪指着郑明德,让他拿蜡烛照明。

郑明德哆哆嗦嗦地接过蜡烛点燃。暖黄色的烛光下,两个日本兵的影子投在石壁上,张牙舞爪,像恶鬼一样扭曲可怕。

他们笑着扑向郑嫂子,撕开她的衣服,当着郑明德和两个孩子的面玷污了她。

郑明德紧紧抱着两个小孩,低头装作一副顺从的模样,生怕泄露了眼中的仇恨和怒火。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日本兵尽兴了。他们提起枪,装填子弹,对着郑嫂子“砰砰”开了两枪。

殷红的血溅在地洞的石壁上,日本兵兴奋地哈哈大笑。

笑完后,他们将枪口对准了郑明德。郑明德察觉到危险,抱着两个孩子就地一滚,子弹射偏了,打到了他的脚上。

郑明德脚上的伤口

郑明德痛得倒吸一口气。他的脚底流血不止,一时间动弹不得。两个孩子围着他,吓得哇哇大哭。

日本兵看着狼狈不堪的三人,心头涌现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们走到地洞外面,抱了一把柴将洞口堵住,然后点起了火。

灼热的火舌席卷了木柴,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滚滚浓烟顺着洞口蔓延到密闭的地洞里,两个孩子被呛得不断咳嗽,小脸通红,没多久就被活活呛死了。

郑明德捂住口鼻,将脸贴在地面上,尽量不让自己吸入浓烟。外面的日本兵见火势越来越小,以为里面的人已经被闷死,呛死,便得意洋洋地离开了。

外面的动静都消失后,郑明德才拖着受伤的腿,艰难地爬出地洞,侥幸捡回一条命。但是,他受伤的那条腿却留下了后遗症,至今行动不便。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日军能以各种方式杀害中国人。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有的丧生于刀剑和枪弹之下,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玷污致死,有的被淋上汽油,烧成焦炭……

他们只有少数人是士兵,占比最多的,却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将枪口和刀尖对准普通百姓,并用各种方式虐杀,足以可见日本人的 *** 。

就如《判决书》所说:

“以屠杀平民认为武功,并以杀人作竞赛娱乐,可谓穷凶极恶,蛮悍无与伦比,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

更令人愤怒的是,到了今天,这群蟊贼还是不肯承认南京大屠杀,不肯承认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但是,日本人选择性“失忆”,中国人却牢牢记着。

不知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哈尔滨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打开社交软件,就可以看到排在馆外的一条条长龙。

天寒地冻,游客们没有抱怨发牢骚,没有嬉皮笑脸,他们静静地站在馆外,走向陈列馆的每一步都无比沉重。

这副画面让人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将近百年过去了,中国人从未忘记那份血海深仇。

难过的是,如今的祖国强大繁荣,但那些无辜惨死的同胞,那些为国家奋斗终生的先烈,却永远留在了昨天。

落后就要挨打,忘记意味着背叛。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牢记历史,知耻后勇,用血肉筑起一道新的长城!

信息参考

1. 金辉-《恸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

2. 中国军网-夏淑琴证言:我和妹妹是死人窝里拣出来的两个孩子

3. 中国军网-10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郑明德

4. 中国军网-10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潘开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2/579644.html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野狗吃红了眼,到处都是女人的哭声” 的相关文章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刘禅对诸葛亮心存忌恨吗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刘禅对诸葛亮心存忌恨吗

对刘禅对诸葛亮的真是心存忌恨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君臣关系,从始至终都是一笔糊涂账。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到对其束之高阁,从诸葛亮主政蜀汉到刘禅废丞相职位、多次否认为其立庙,一件件事情矛盾重重,让人搞不清楚所以然。很多人说,诸葛亮不过是曹操在...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竟然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懦弱无能的象征,但是,其实这位皇帝治理下的蜀国却是非常的安定,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也仍然统治了蜀国...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

吕后作为一介女流,有多会治理国家?老百姓感谢她

吕后作为一介女流,有多会治理国家?老百姓感谢她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历史上的吕后是个狠毒的女人,但其实她统治下的汉朝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介女流,她的治国能力丝毫不逊于男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列举几项吕雉的功绩,就能知道这位女性有多强了。说实话,在君主集权的年代,每个老百姓都只是长城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尤其是秦始皇时代,老百姓...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历史上李裹儿生的非常精致美艳,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的亲孙女。此女自小被祖母和父母亲宠溺,在宫中目无皇权,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还一度权倾朝野、残害忠良。我们从三个层次说说这个女人。一、先说说李裹儿的父亲:“六味帝皇丸”大唐历史在我国古代...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