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443. 匪夷所思的同盟——从“第24号指令”小议二战德日关系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2-07)440

作者:寻找可汗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经常提及的“道义、国力”等原因外,高质量的战略协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协同在1942年的《联合国家条约》签署后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虽然在战争期间,作为同盟国主要力量的几个大国之间也存在众多分歧,但是总体上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在各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做出相应的调整、妥协,从而保证了战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平稳推进。

反观轴心国,人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盟友间应当具有的战略协作,甚至在一些重要节点、时刻,更多的是“自扫门前雪”式的指导思想,全然不顾对己方全局的影响。

当然,把轴心国之间的关系说成是“貌合神离”似乎也不免有些偏颇。不过,我们仍然能够从一些湮没在历史档案中的细节察觉到这个松散联盟的一鳞半爪。

图1. 轴心国对势力范围瓜分的计划

1933年3月27日,因为在中国东北问题上无法得到期待中的结果,日本单方面宣布退出国际联盟(国联),走上了一条自我孤立的道路。同年10月,新上任不久的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国联。

自此,这两个在一战中分属不同阵营的国家出现了走到一起的契机。

日本陆军是在以德为师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与德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拥有一批对德充满推崇的军官——所以这些人也就成了日德同盟的重要推手。由于陆军在昭和时代的重要影响力,德国人便直接绕开外交机构,直接与陆军接洽结盟。而陆军也在不久后就通过运作,将稳健派的外交官东乡茂德调离驻德大使,任命亲德的前驻德武官大岛浩继任。

1936年11月25日,德日缔结《 *** 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此前已经与德国结盟的意大利加入协定。日后轴心国阵营的基本格局由此确立。

图2. 德日意三国条约的签署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针对苏联的同盟,而并非后来挑战整个国际秩序的轴心。

德国的目的是期望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可以牵制英美的力量,以便自己能够在欧洲建立符合自己构想的秩序。然而,日本陆军的亲德力量此时却无法说服 *** 与英美彻底决裂。

图3. 德日同盟象征性意义远大于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前与中国有大量经济、军事合作的德国方面虽然最初采取了中立政策,但出于政治利益考量,于1938年5月单方面中断了一切合作,目的就是为了稳固与日本的双边关系,敦促其采取进一步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动。

但是很快德国人就意识到,无论日方如何行动,短时间内都无法给己方的欧洲事务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局势的变化促使其另辟蹊径,转而与苏联接触,并且缔结了在当时令世界震惊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的签署,等于事实上复活了历史上俾斯麦力促的德俄同盟,对当时欧洲的局势,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条约对日本的直接影响,就是在签订5天后,不知如何应对的平沼内阁垮台。随后继任的阿部信行、米内光政两任短命内阁都与德国保持了适当距离,并未贸然激化与英美的矛盾。然而,从接下来的两届近卫内阁开始,在时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的推动下,受到德国在欧洲一连串胜利的 *** ,“不要错过公共汽车”成了日本朝野的普遍共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轴心国自此正式形成。

图4. 日本驻德大使馆

就在这一年的12月18日,希特勒秘密下达了内容为“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指令。指令中对德军需要完成的部署、时间、进攻路线做出了明确要求。

1941年3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24号指令,这是一份与盟友日本直接相关的命令。

全文如下:

第24号指令

关于与日本的合作

关于与日本的合作,元首命令如下:

一、根据三国条约确立的合作的目的必须是,使日本尽快在远东采取积极行动。若能做到这一点,大量英军将受到牵制,美国的主要注意力将被引向太平洋。

由于日本的对手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日本采取行动越早,取胜的希望就越大。“巴巴罗萨”行动将为此创造特别有利的政治和军事前提条件。

二、为了做好进行合作的准备工作,必须以各种手断加强日本的国防力量。

各军种总司令部应满足日本人的愿望,向他们介绍德国的战争与战斗经验,广泛的、大规模的提供国防经济与技术支援。应谋求相互支援,但不许增加谈判的困难。在这方面,当然应重视日方提出的那些在短时间内即能对战争产生影响的建议。

元首保留在特殊情况下作出决定的权力。

三、海军总司令部负责对双方作战计划进行协调。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应遵循以下方针:

1、作战的共同目的是迅速迫使英国屈服,从而使美国不愿参战。此外,德国在远东既无政治上的、也无军事上或经济上的利益,因此,没有理由对日本的企图提出先决条件。

2、德国在经济战中取得的巨大胜利特别清楚的表明,也可使用强大的日本兵力去达到同一目的。此外,应利用一切机会为德国的经济战寻求支援。

3、缔约国的原料状况,要求日本占领那些对于继续进行战争(特别是如果美国参战的话)所需要的地区。日本参战之后仍然必须提供橡胶,因为这对于德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夺取新加坡这个英国在远东的重要基地,对我们三大强国的整个作战来说将意味着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此外,攻击英国海军的其他基地体系(只有在不能阻止美国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美国的基地体系),有利于动摇敌人在那里的统治制度;并且像攻击敌海上交通线一样,能牵制住敌各种重要兵力(澳大利亚)。

开始举行军事会谈的时间尚未确定。

四、根据三国条约组成的军事委员会,仅讨论那些三个缔约国应以同样方式处理的问题。其中首要的是经济战的任务。

具体规定则应由“总委员会”在国防军统帅部的配合下制定。

五、关于“巴巴罗萨”行动,不可对日本人有任何暗示。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本人签字)凯特尔

证人:

海军少校荣格

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之所以称其重要,是因为它是二战期间希特勒签署(或委托签署)的七十多道作战指令(命令)中 仅有的三份涉及与盟友(或潜在盟友)进行战略合作的文件之一(另外两份分别是由他本人亲自签署的关于与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合作的第26号指令;关于与中东地区伊拉克、叙利亚合作的第30号指令。)

从指令内容上看,这是一份条理十分清晰、目的要求比较明确的文件。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 *** 对局势的判断评估还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该文件却很明显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几乎沦为了一纸空文。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玩味的。

双方在随后的局势发展中根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沟通机制。几乎没有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协商,大部分的支持与承诺都停留在口头声明层面。

诚然,受到当时条件限制,由于地理距离和交通线不畅等因素影响,双方的技术性合作很难开展。但是,战略层面的缺乏互通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从第24号指令最后一条看,德国人是根本不打算向盟友通报如此重大的信息。这当中自然有军事保密的需要,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双方的互信与协作程度是何等之低。

图5. 希特勒会见日本外相松冈洋右

3月27日,松冈洋右到访柏林。德国当局给予了更高规格的接待,希特勒亲自会晤了这位日本外相。据在场人士后来的回忆,希特勒在交谈过程中表现得很拘谨,因为他根本不清楚日本对于战争的准备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其对参加战争的意图和计划如何也一无所知,尽管他十分想要搞清楚这些。而松冈的态度更是保留,给德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只想了解情况,而不打算作出任何有实际价值的承诺。当然,希特勒没有透露丝毫关于德苏关系将如何发展的信息,只是十分间接地告诉对方,德苏目前的友好关系可能会在未来发生突然变化……仅此而已。

图6. 斯大林与松冈洋右

几天后,松冈洋右抵达莫斯科访问。在那里,他的态度要比在盟友那边明朗很多。这种明朗态度的体现就是4月13日签署的《日苏中立条约》。

图7. 苏日

中立条约(俄

方文本)

这份具有准结盟性质条约的签署,可以说是日本为推进自身战略完成的重要一步举措。然而,却很难让德国人感到满意。当斯大林与松冈挽着胳膊的照片一经公布,世界一片震惊。这种震动不亚于当初德苏签约时带来的影响。

基本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与德国的盟友关系就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了。双方从此各打各的算盘,再无高层次的互动。

时不待人,随着后来战局的发展,德日双方即便有意愿作出高级别协调,也是有心无力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深陷苏联战场的德国于12月11日对美宣战。当里宾特洛甫提醒希特勒,根据德日双边条约规定只有日本遭到直接攻击时,德国才有义务向攻击方宣战,而事实上日本是先发动攻击的一方。对此,希特勒答道:“如果我们不站在日本一边,那么这个条约在政治上就已经死了。”接着他又指出:“美国正在向我们的船只开炮”,两国实际上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就这样,轴心国在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规划”中开始了与同盟国的全面战争。

在同盟国一方,从1941年12月的“阿卡迪亚”(华盛顿)会议到1945年2月的“阿刚诺特”(雅尔塔)会议,期间元首级别的磋商达九次之多,其他外长级别以上会谈的更是频繁。这些沟通对于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2/580209.html

“443. 匪夷所思的同盟——从“第24号指令”小议二战德日关系”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草根皇帝之一,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大概齐都会遇到这四类人: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小人的责难和个人的努力。在这些各色人物里面,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尤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国之君,想要成功...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说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不仅榜上有名,还很";奇葩";,人生经历也称得上";神奇";,不妨说道说道。一、";咸鱼翻身";的庶长子原来他是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的庶长子。...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对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有没有与刘备和孙权这两人见过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刘汉失权,天下遂群雄并起,明争暗斗各据一方。而经过几年的殊死争夺后,天下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即曹魏、蜀汉、东吴。而这三个政权的开创者则分别是曹操(虽然称帝的是他...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对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明文记载的是孔子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这八个国家,其余列国都没有去过。《论语。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逆耳忠言,利于行”。自古至今,劝谏纳谏之事,留下了许多君臣佳话。虽然部分臣子因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直谏行为会受到某些帝王的尊重,但是更多的臣子因为“批龙鳞”、“逆圣听”,会遭遇斥责、贬职、刑法乃至丧命的处罚。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是济北贞王刘勃的后代。刘陶为人不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