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我们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2-14)560

众所周知,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自汉朝建立以来,这个称呼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但是在汉朝之前,中原地区的民族又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称呼”的转变。

*** 称呼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国家的人都以各国的名称为基础,比如齐人、楚人与赵人等,他们分布于各个地带,活于黄河中下游,没有统一的称呼。

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七国之人才从分散慢慢走向统一,秦国建立王朝后,始皇帝推定各种大一统的战略,本可以为逐渐将七国之人都改换称号为“秦人”。

可惜的是,秦朝二世而亡,没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在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做“汉承秦制”,即汉朝的许多制度都是延续秦朝的,再加上西汉、东汉400年的延续与强盛,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汉”。

文景之治、汉武帝取驱除匈奴等,奠定汉朝的国力与影响力,以至于外部人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 *** ,慢慢汉族就由此开始出现。

再加上,汉朝时期也是我国外交最活跃的事情之一,通西域、杀匈奴、征朝鲜、服南夷等,少数民族大大融合势不可挡,“ *** ”之名延续下来(汉族是在后来形成的)。

也就是说,汉朝之后我们才被称之为 *** ,那么汉朝之前呢?齐人、楚人和秦人等只是国别上的称呼,统一的称呼则为“华夏”,而且其中另有深意。

华与夏的来源、发展

如上述所言,在汉朝之前中原地区的民族主要称呼自己为“华夏族”,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尚书》,在公元前10世纪的周代就已经成书。

其中记载周朝天子的话:“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的华夏民族还是四方的蛮夷之族,都要效忠于周朝天子。

这里的“华夏”就是指中原的民族,而“蛮貊”就是指周边的异族。

由此可见,此时中原地区已经有了所谓的“华夷之辩”,也有比较特定的“华夏族”的文化认同。然而,“华夏”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已。

为什么要用“华夏”作为中原民族的称呼呢?根据《说文解字》解释,可以分析这两个字的含义和来源。

“华”最早的意思是“花”,它的甲骨文形态,就是一朵盛开的花。因为花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发出美丽的光泽,因此“华”又引申为“光辉”、“华美”、“精华”的意思。

“夏”最早的意思是“雄壮英武的人”,它的甲骨文形态,就是一个张开双手看起来十分神勇的人物形象。而“华夏”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光辉而伟大的人”。

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武断与偏颇,这个名称的由来,跟中原民族的历史有关,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黄二帝时期,亦或者更早的时期。

华与夏的历史

“华”这个字根据专家的解释是来源于“华胥”,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母系社会,“华”这个字就是由“华胥”慢慢发展而来的。

最早的“华族”可分为“华”和“诸华”,意思就是原本的华族,以及慢慢向外发展的华族,也可以理解为中心与外圈。

相传中原民族的祖先是黄帝和炎帝,他们曾经率领各自的部落联合抗击蚩尤。涿鹿之战中,黄帝和炎帝联军大败蚩尤,从此中原民族开始融合而团结,但这个时期依然没有“夏”。

直至黄帝的孙子启建立夏朝,即我国历史上的之一个朝代,此时“夏”开始出现。

当时,夏也可分为“夏”与“诸夏”,即夏政权与夏周边的政权,这些民族都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血缘(商周等)。

夏朝之后又有商朝和周朝,但都是以夏、商、周三族为主体,部分蛮、戎、狄为支体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慢慢就出现“华夏族”与“夷族”、“苗族”之分。

总的来说,夏朝之前我国称之为“华”,夏朝之后便开始有“夏”,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称呼成为主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分裂为许多个诸侯国,如齐国、宋国、秦国等,他们都称自己为齐人、宋人、秦人等,但这些都是以自己的国家为单位的,没有超越国家的意义,根本上而言也都属于“华夏”。

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曾经想要让所有的人都称自己为“秦人”,但是秦朝的暴政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汉朝所取代,因此“秦人”的称呼也没有延续下去。

汉朝建立后,汉朝的强大与外交使得“汉”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与北方的匈奴区分,慢慢地外国人才称呼汉为汉朝、汉朝人为 *** ,从此这个称呼就开始流行一直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汉朝之前的民族名称是“华夏族”,这个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中原民族的光辉和伟大。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2/582577.html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我们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 的相关文章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他们实力怎么样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他们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除了有高顺这样的大将,手下还有八位健将,分别是 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这八健将,实力到底如何呢?同样是猛将,张飞手下有十八骑燕将,吕布的八健将和张飞这十八骑燕将比起来,谁更厉害呢?濮阳...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除掉张郃?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除掉张郃?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会打仗,刘备对张郃头疼,诸葛亮也对张郃头疼。张郃的三点做法,让诸葛亮觉得此人非常可怕,必须要除掉他,因此,动了必杀之心,到底是哪三点呢?一下依据正史《三国志》。先看第一件事,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在做什么 刘备为何没有救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在做什么 刘备为何没有救关羽

对关羽败走麦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失败逃到麦城,刘备却见死不救,这是为何?有一词语叫做“成王败寇”,在战争当中,不管你的实力有多强,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自古以来,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很多英雄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我们就拿关羽这个人物来说,他是蜀汉五虎上...

应州之战朱厚照为何要御驾亲征?最后的结局如何

应州之战朱厚照为何要御驾亲征?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起“应州之战';';,很多人应该都没听说过,但说起明武宗朱厚照,应该就有很多人听说过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涌现出了许多贤明的君王,如李世民、成吉思汗、康熙等,但是由于血缘继承制度的限制,也出现了一些昏庸无能之辈,其中又以明朝的皇帝最多。在明朝时期...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一生有多作为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一生有多作为

王安石是北宋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是古代中国历个朝代对文武官员的要求。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官,不贪官位,不慕金钱,不近女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安石,称其为夏商周三朝以来唯...

徐庶投奔曹操后做的还行 诸葛亮为什么说他没有得到重用

徐庶投奔曹操后做的还行 诸葛亮为什么说他没有得到重用

对徐庶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徐庶投奔曹魏阵营后做的还不错,为什么诸葛亮说徐庶没得到重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猛将如雨,谋士如尘。可是对于刘备来说,前期这谋士对其可是稀缺人才。看看袁绍有田丰、郭图、许攸等,曹操有 荀彧、程昱、陈公等,孙权有张昭、诸葛瑾、张纮、虞翻等...

赵棣:宋徽宗赵佶第十四子,靖康之变时十九岁

赵棣:宋徽宗赵佶第十四子,靖康之变时十九岁

赵棣(1109年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四子。母亲是王贵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六月。九月赐名为赵棣,并授封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官职,封为徐国公。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二月,改封镇南军节度使,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