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若是没有 *** ,真会有“第二个人”出现吗?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2-22)530

若是没有 *** ,真会有“第二个人”出现吗?

近些年来,在诸多科学史观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历史大势,否定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甚至有人指出:有些历史人物虽然取得巨大历史贡献,但没有他们,依旧会有第2个人做这样的事情。

针对这一说法, *** 上自然有很大的分歧,但笔者想指出一点,关于这种科学史观的论调,其实很大一部分缘由是来自毛主席。

根据史料研究可知,毛主席一直强调人民史观,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因此,他总是说 *** 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人民大众才是不能惹的存在。

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毛主席主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民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 的爆炸成功是中国人民劳动和创造力的结晶。

按照毛主席的理论,来论证历史上的毛主席并不是唯一的存在,虽然给人怪怪的好像也说得通。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如果真没有毛主席,那么会出现其他人吗?

历史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因此我们所有的论证只是一种推演,并不存在绝对的答案。

但以笔者个人观点来看,历史没有毛主席,中国的革命前途将变得不可知,不一定会出现另一个毛主席。为何这么说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阿西莫夫的作品?他的基地系列就提到了心理史学,指用一个大统一模型推测出了银河帝国未来几十万年的演化史。

这门心理史学非常牛,真的通过所谓的历史大势,推出了历史走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史学的模型变数越来越大,到最后出现了变异者骡,导致心理史学所预测的大事发生改变,后来更是变得一塌糊涂,导致了新生银河帝国的危机。

同样的道理,历史的普遍性一般规律是可以抽象出来的。

例如,封建王朝有一个生死的逻辑,王朝建立之初平均地权,百姓安居乐业。

但随着王朝的发展,土地兼并,王朝统治力下降,然后王朝300年一轮回。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预测绝大多数的封建王朝的宿命。

但是毛主席却是一个变数,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敢挑战历史周期率,因为封建统治者不会对自己开刀,但新时代领袖毛主席却敢。

在回答民主人士关于历史周期率问题时,他就表明了自己将要对历史周期率开战,他所建立的这个国家本身就是挑战历史周期率,他所喊出的“人民万岁”本身就是对此前统治概念的摒弃。

从这个角度来看,毛主席是一个变数,是一个5000年以来都没有过的变数,如果按照变数来推导,他就会如同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所写的一样,让大势发生改变。

既然毛主席是一个足以让历史大势发生改变的人,那么我们还真能够把他当成一个一般规律,在他所提出的人民史观中认为,没有了毛主席,还会有其他人出现吗?

很明显,这是一个存疑的问题。当然这种说法有点宽泛,概念很大。那么我们就聊聊我党历史上的关键时刻。

之一个关键时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诞生。现在我们在政治书上经常背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已经朗朗上口了。

但早在1927年,毛主席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概念,占中国更大多数的农民才是影响历史走向的根基,我们应该走向人民,发动群众,才能取得胜利。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背景是什么呢?当时的背景是412政变还没开始,国共合作还在进行,苏联正在影响中国的革命思想。

在这一背景下,陈独秀等人坚信工人才是革命的基础,通过城市革命才能扭转乾坤。我们试想一下,假若当时没有毛主席,有哪一个人能在这一环境下提出中国革命的前途靠农民?

细数我党的其他英明领袖,也绝无可能有第二人能提出这种划时代意义的建议。

而只要没有找到农民的重要性,南昌起义的失败,攻打长沙的失败,就会成为我革命的死胡同,连中国革命的火苗都不可能燃起。

而且细心的人如果仔细看毛选就会发现,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讲的非常透彻,他指出通过农会组织,在经济上可以瓦解地主的经济结构。

在武装斗争方面可以发起农民武装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也就是说,通过农民可以斩断封建的经济基础,可以获得与封建力量斗争的军事力量。

这是何等牛掰的理论?简直是超越了整个时代的眼光......

毫不客气的说,正是该理论奠定了后来的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依旧能够蓬勃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毛主席,也就没有了答林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就没有了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后的旺盛生命力。

第二个关键时刻就是四渡赤水。当时是什么环境?8万红军主力在湘江血战牺牲5万,中央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夺走,剩下的3万红军也顿时迷茫不知所措。

总之,根据地打了败仗,军心都不稳定。在这一背景下,还有更恐怖的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我们只有不满编制的装备,而敌人有飞机大炮和德国军事顾问。

请问在这时候除了毛主席,有谁能够救中国红军?朱老总,彭老总、周总理包括军神刘伯承全都上了,他们无法解除这个死局。

就连周总理都在日记里感慨:当时他已经找不到能够对付蒋介石的人了。现代西方军界即使在明牌的状况下运作四渡赤水,也只有复盘为死局的结果。

个人以为,就算是韩信、白起登场,他们也救不了这个结局。

但毛主席却做到了,他一登场就坚决不肯打打鼓新场,绕开菜鸡王家烈,去打周浑元,吓得周总理和刘伯承一开始都坚决反对。

但这种颠覆认知的打法却偏偏成功了,顺利的调开了敌人的包围。

再然后在蒋介石的层层围困下,硬是以一支部队突袭蒋介石的所在,强行逼蒋介石撤出围困保命,再次冲出包围圈。

四渡赤水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硬是将一场红军的撤退打成了精彩的战略转移,绝地反击救了中国红军的未来。

当然除了这些内容以外,还有更多说不完的内容,以至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干脆结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而那些内容我们也就不多说了,就说这两个要对历史方向拯救革命火种的案例就远远够了,因为这两个案例足以证明毛主席的特殊性。

因此,虽然毛主席个人说出了人民史观最伟大的谦虚话语,但这句话不一定适用于他,因为他是历史上更大的变数,是一个足以扭转大势所向的存在。

毛主席的伟大,在于让中国的革命早跨步跑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是没人能替代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3989.html

“若是没有 *** ,真会有“第二个人”出现吗?”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夏侯徽是怎么死的?与司马师有何关系?

历史上夏侯徽是怎么死的?与司马师有何关系?

夏侯徽是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司马师第一任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家为了谋权篡位之狠辣果决,历来为后世所诟病,司马懿隐忍诛曹爽、杀王凌,司马昭弑曹髦都是例子。《晋书》中更是记载了司马师的冷酷无情,他居然毒杀了为自己生了5个女儿的妻子夏侯徽司马师毒死夏侯徽的记载后雅有...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薛涛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薛涛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薛涛,唐代女诗人,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的古代社会,她首创“薛涛体”情书笺(薛涛笺),用来“鸿雁传书”,对彼此心心相印的爱情物语,纸短情长。在成都,除了武...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是怎么死的?对蜀汉有何影响?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是怎么死的?对蜀汉有何影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关兴和张苞在刘备伐吴、诸葛亮北伐中表现英勇,都立下不少战功。在正史中,关兴和张苞去世比较早,属于英年早逝,史料记载较少,但是,在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的表现非常...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