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坪坦村——侗文化“实物博物馆”
湖南通道:坪坦村——侗文化“实物博物馆”
坪坦侗寨位于今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为百里侗文化长廊重要节点。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石、杨、吴、胡四姓先祖自宋朝从务坪相继迁入,繁衍生息。1954年10月划归通道侗族自治县后,所在乡镇横岭乡改称坪坦乡至今,坪坦村随属,成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坪坦村属平坝型侗寨,寨子四周是旱涝保收的数百亩坝田,阳春三月油茶花开金黄色一片。渠水源头的坪坦河从寨西边流过,上游水浅,古代坪坦河下游的粮食从水路运到坪坦村就要上岸用扁担肩挑往广西,从广西贩卖来的盐巴、海鱼等经陆路到坪坦码头上船(排)运往坪坦下游,坪坦村至今还保存着这条通往广西的青石板驿道。坝田四周松、杉、茶、竹混交巷茫翠绿,寨内古迹众多,吊脚楼鳞次栉比的,为典型的百越遗风。
坪坦村全貌(粟通见 供图)
目前坪坦村中主要分为大团寨、高坪寨、务崖寨、九龙寨,大团寨为中心,其他小团寨以点分布于大团寨周围。236栋吊脚依地貌地势而建,不拘泥朝向。房屋间距很小,使建筑用地的利用率达到了更大。大分散、小聚集的布局模式,也使过于紧凑的空间布局得到了宏观上的缓解,形成以宗族、家族、姓氏等为纽带的居住群落。
普济桥(粟通见 供图)
村内5座鼓楼多建于寨子中央,是村民聚众议事、休息娱乐的场所。鼓楼整体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三至十余层不等,但必是单层。每层檐口采用“人字形斗拱”艺术。屋顶变化丰富多彩,翘有各种飞禽走兽饰物,封檐板和屋内大梁多施彩绘,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普济桥横亘于坪坦河上,为单孔伸臂梁式廊桥。该桥由11廊间连接成一体,木质四柱三间排架结构,两头有风火墙。桥体没有一个铁钉,桥的两岸各一个半空心石墩,伸臂梁插在石墩内,以大卵石弹压,然后叠梁再压卵石,直至两岸伸臂梁合龙。因此,建桥过程不用在河中搭架。这种木拱桥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实属罕见。
5座庙宇包括飞山宫、孔庙、南岳庙、城隍庙等,建筑形式受外来建筑影响深远。5座寨门位于各团寨的出入口,古时多为抵御外敌之用,也是村民乘凉活动的场所。萨岁坛呈长方形,青石垒砌而成,萨坛前均有祭祀坪一块。坪坦古侗寨纯侗族村寨,完整保存了千百年来侗族人民的生存物质环境、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信仰,堪称侗文化“实物博物馆”。
多耶舞(粟通见 供图)
坪坦侗寨历来是文化繁盛的村寨,芦笙、哆耶、琵琶歌、祭萨坛、侗戏、侗锦、讲款、吃冬等各具特色,侗族乐器、侗族服饰等工艺也很突出,另外还有糯米饭、腌肉、腌鱼、酸笋、酸蕨等特色美食,热情的坪坦人常以举办大型侗家合拢宴招待远方的客人。笙、哆耶、抢鱼塘、斗鸡、斗牛等传统体育活动,是乡民茶余饭后快乐源泉。这些仍依托村落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人探究侗族文化的可贵宝藏和旅人享受侗族文化的宏大盛宴 。(杨华强 粟通见)